叶轮以及离心风扇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一种叶轮以及离心风扇,叶轮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朝向下方开口杯部(20);从杯部的下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主板(30);在主板的上侧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叶片(40);与多个叶片的外端连接的圆环状的环部(50);以及将主板的上表面与杯部的外周面连接,并朝向径向内侧凸起的曲面部(60)。多个叶片的径向内端与曲面部连接,主板的径向外侧具有主板倾斜部(31),主板倾斜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其上表面与环部的下端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变长。
【专利说明】
叶轮以及离心风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轮以及离心风扇。
【背景技术】
[0002]离心风扇(离心式风扇)广泛用于家电设备、办公自动化(OA)设备、生产设备的冷却、换气以及空调和车辆用的送风机等。在日本特开2014-08878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扇的结构,该结构具有在叶片的末端部连接有环部件的叶轮。日本特开2014-088787号公报中记载的叶轮具有考虑到量产性而将叶片的径向外端向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弯曲的结构。
[0003]主轴马达的静止部与旋转部通过轴承单元在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连接。静止部侧的轴承部件例如被插入到沿轴向形成于静止部的基底部件的圆筒形状的保持架部的内侧,并通过粘接剂固定于保持架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4-088787号公报)。
[0004]日本特开2014-088787号公报中记载的离心风扇由于叶片的径向外端弯曲,因此存在如下可能:叶轮旋转时的空气阻力增加,送风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送风效率的叶轮以及离心风
Ho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叶轮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具有:杯部,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朝向下方开口;环状的主板,其从杯部的下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多个叶片,其在主板的上侧沿周向排列;圆环状的环部,其与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连接;以及曲面部,其将主板的上表面与杯部的外周面连接,并朝向径向内侧凸起。多个叶片的径向内端与曲面部连接。主板的径向外侧具有主板倾斜部,主板倾斜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其上表面与环部的下端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变长。
[0007]叶片连接于环部的下表面。
[0008]环部还具有将环部的下表面与环部的外周面相连的环部倾斜部,叶片连接于环部倾斜部。
[0009]在径向上,叶片的外端与环部的外周面连接。
[0010]叶片的外端连接于环部倾斜部。
[0011]环部还具有将环部的下表面与环部的上表面相连的环部倾斜部,叶片连接于环部倾斜部。
[0012]叶片还具有将叶片的内端与叶片的上端相连的叶片倾斜部。
[0013]叶片的个数为十个。
[0014]在俯视观察时,主板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露出。
[0015]叶片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面的径向外端位于比叶片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面的任意切线靠旋转方向后方侧的位置。
[0016]主板的下表面在径向外侧具有沿周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主板外侧凹部。
[0017]主板外侧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中心轴线方向上与主板倾斜部重叠。
[0018]主板的下表面在径向内侧具有沿周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的主板内侧第一凹部。
[0019]主板的下表面在径向内侧具有在比主板内侧第一凹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的主板内侧第二凹部。
[0020]一种离心风扇,其具有上述的叶轮。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离心风扇,具有:叶轮,其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马达,其使所述叶轮旋转;以及基底部,其位于所述叶轮的下侧,并将所述叶轮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叶轮具有:杯部,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朝向下方开口;环状的下主板,其从所述杯部的下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多个叶片,其在所述下主板的上侧沿周向排列;圆环状的上主板,其连接有所述多个叶片的上部,并朝向径向内侧扩展;曲面部,其将所述下主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杯部的外周面连接,并朝向径向内侧凸起,所述多个叶片的径向内端与所述曲面部连接,所述上主板的内端在径向上位于与所述下主板的外端一致的位置,或位于比所述下主板的外端靠外侧的位置,所述基底部具有基底板,所述基底板位于所述下主板的下侧、并朝向径向外侧扩展,所述基底板的径向外侧具有基底板倾斜部,所述基底板倾斜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其上表面与所述下主板的下端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变长,所述基底板倾斜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下主板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0022]下主板的径向外端位于比叶片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0023]下主板的径向外侧具有主板倾斜部,主板倾斜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其上表面与上主板的下端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变长。
[0024]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提供一种送风效率提高的叶轮以及离心风扇。
[0025]有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的剖视图。
[0027]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的叶轮的俯视图。
[0028]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外观立体图。
[0029]图4是示出变形例的叶轮以及离心风扇的俯视图。
[0030]图5是示出变形例的叶轮以及离心风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叶轮以及离心风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夕卜,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任意地变更。并且,在以下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存在各结构的比例尺、数量等与实际的结构不同的情况。
[0032]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I的剖视图,是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离心风扇I的叶轮10的俯视图。图3是叶轮10的外观立体图。
[0033]在以下说明中,以沿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为轴向,以与中心轴线AX正交的方向为径向,以沿旋转方向的方向为周向。以中心轴线AX方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基底部80以叶轮10侧为上侧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或位置关系。但是,这不过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义的上下方向,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叶轮10以及离心风扇I在使用时的方向。
[0034]如图1所示,离心风扇I包括叶轮10、基底部80以及马达M。离心风扇I为通过叶轮10的旋转将空气通过离心力送向径向外方的离心风扇。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
[0035]马达M具有未图示的马达主体和容纳马达主体的马达外壳12。马达M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旋转轴11。马达M通过马达主体的驱动使叶轮10绕中心轴线AX旋转。马达主体例如能够采用具有为固定组装体的定子部和为旋转组装体的转子部的结构。转子部例如能够相对于定子部绕中心轴线AX旋转。
[0036]叶轮10具有杯部20、主板30、叶片40、环部50以及曲面部60。杯部20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朝向下方开口。在杯部20的内部容纳有马达M的至少一部分。杯部20为具有圆形的顶板部21和圆筒形的圆筒部23的有盖圆筒状。圆筒部23从顶板部21的径向外端向下延伸。圆筒部23的外周面距中心轴线AX的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逐渐变长。
[0037]顶板部21相对于中心轴线AX在径向上延伸。顶板部21固定于旋转轴11。因此,叶轮10通过马达M的驱动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旋转。即,叶轮10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AX为中心旋转。叶轮10的旋转方向在周向上为从叶片40的径向外端的位置朝向叶片40的径向内端的位置的方向。即,叶轮10的旋转方向为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
[0038]主板30为从杯部20的下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环状。如图2所示,主板30在俯视时的至少一部分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露出。也就是说,在俯视时,主板30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露出。因此,通过叶轮10的旋转,叶轮10上侧的空气被吸入。主板30的径向外侧具有主板倾斜部31。主板倾斜部31随着朝向径向外侧,主板倾斜部31的上表面与环部50的下端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扩大被送向径向外方的空气的吐出口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提尚排气效率。
[0039]主板30的下表面30b具有主板外侧凹部31a、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b以及主板内侧第二凹部31c。主板外侧凹部31a在径向外侧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即,主板30的下表面30b在径向外侧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主板外侧凹部31a。因此,能够修正叶轮1的旋转平衡。主板外侧凹部31 a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与主板倾斜部31重叠。即,主板外侧凹部31a的至少一部分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与主板倾斜部31重叠。因此,通过在可能的范围内将主板外侧凹部31a形成于径向外端,能够增大旋转平衡修正的效果O
[0040]主板30的下表面30b具有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b。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b在径向内侧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因此,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b成为挖空部,在能够实现叶轮10的收缩防止以及轻量化的同时,能够修正旋转平衡。
[0041]主板30的下表面30b具有主板内侧第二凹部31c。主板内侧第二凹部31c在径向内侦叭在比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因此,主板内侧第二凹部31c成为挖空部,在能够实现叶轮10的收缩防止以及轻量化的同时,能够修正旋转平衡。
[0042]曲面部60将主板30的上表面30a与杯部20的外周面连接。曲面部60朝向径向内侧凸起。曲面部60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在位于顶板部21与主板30的中间附近的内侧连接部Fl处与圆筒部23连接。并且,曲面部60在径向上、在位于顶板部21的外端与主板30的外端的中间附近的外侧连接部F2处与主板30连接。曲面部60距中心轴线AX的距离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随着从内侧连接部Fl朝向外侧连接部F2而连续变长。并且,距中心轴线AX的距离变长的比例随着从内侧连接部Fl朝向外侧连接部F2而逐渐增加。
[0043]曲面部60使被从叶轮10的上侧沿杯部20的外周面向下侧吸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从沿杯部20的外周面的方向到沿主板30的上表面30a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连续地变化。因此,能够抑制从叶轮10的上侧吸入而向径向外侧排出的空气的流动阻力的增加,从而提高送风效率。
[0044]曲面部60的一部分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与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b以及主板内侧第二凹部31c重叠。因此,通过第一凹部31b以及主板内侧第二凹部31c的存在,能够减薄曲面部60在中心轴线AX方向的壁厚,从而能够防止曲面部60的收缩。
[0045]环部50为与多个叶片40的外端连接的圆环状。环部50的径向内端在径向上位于与主板30的外端一致的位置或位于比主板30的外端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叶轮10能够通过上下冲裁来成型模具。
[0046]环部50的上表面具有环部凹部55。环部凹部55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因此,能够修正叶轮10的旋转平衡。环部50具有将下表面51与外周面52相连的环部倾斜部53。从中心轴线AX到环部倾斜部53的径向距离随着从中心轴线AX方向下侧朝向上侧而变长。因此,能够扩大送向径向外方的空气的吐出口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排气效率。但是,还可以具有将下表面51与环部50的上表面相连的环部倾斜部53。也就是说,可以是环部50不具有外周面52,环部倾斜部53从下表面51延伸到环部50的上表面。由此,能够进一步扩大吐出口的截面积,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尚排气效率。
[0047]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环部50的上表面位置的环部倾斜部53的径向位置比环部50的外周面52的径向位置靠外侧的情况下,如图1及图2所示,环部50的外周面52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延伸。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环部50的上表面位置的环部倾斜部53的径向位置与环部50的外周面52的径向位置相同或比环部50的外周面52的径向位置靠内侧的情况下,环部50的外周面为环部50的上表面与环部倾斜部53相交的俯视时为圆形的线状。
[0048]多个叶片40在主板30的上侧沿周向排列。叶片40的个数为10个。因此,与叶片的个数为11个以上的情况相比,后述的开口部70的开口面积增大,提高了来自朝向上侧的吸气口的吸气效率。多个叶片40的径向内端与曲面部60连接。即,叶片40的径向内端位于比主板30的上表面30a与曲面部60的外侧连接部F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被从叶轮10的上侧沿杯部20的外周面向下侧吸入的空气在到达主板30的上表面30a之前与叶片40接触,从而能够提高排气效率。
[0049]叶片40连接于环部50的下表面51。因此,能够牢固地将环部50与叶片40固定。叶片40连接于环部倾斜部。进一步详细地叙述,叶片40的外端连接于环部倾斜部53。因此,能够提高从叶片40到环部50的空气流动性。
[0050 ]叶片40在径向上与环部50的外周面5 2连接,更加具体地说,在径向上,叶片40的外端与环部50的外周面52连接。因此,叶片40的径向长度变大而提高了排气效率。进一步,能够抑制在叶片40与环部50的连接部上产生乱流。[0051 ]叶片40具有将叶片40的内端与叶片40的上端相连的叶片倾斜部41。因此,进一步增大了朝向上侧的、杯部20与叶片40的径向内端之间的开口部70的开口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来自朝向上侧的吸气口的吸引效率。
[0052]叶片40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面的径向外端位于比叶片40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面的任意切线靠旋转方向后方侧的位置。因此,降低了叶片40承受的空气阻力,从而能够抑制耗电量。
[0053]基底部80位于叶轮10的下侧。基底部80具有在中心轴线AX上延伸的圆筒部82以及从圆筒部82的下侧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基底板81。基底板81从下侧支承马达M。因此,基底板81通过马达M将叶轮10支承为能够旋转。
[0054]上述的叶轮10例如能够利用于离心风扇。离心风扇I具有上述的叶轮10。在上述结构的离心风扇I中,在叶轮10通过马达主体的驱动相对于基底部80绕中心轴线AX旋转时,通过离心力将空气送向径向外方。利用空气被送向径向外方而产生的负压,叶轮10上侧的空气通过开口部70被吸入。被从开口部70向下吸入的空气沿杯部20的外周面、曲面部60流动,流动方向从下侧向径向外侧平稳变化地朝向径向外方送风。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I中,能够提尚吸气效率以及排气效率这两者而提尚送风效率。
[0055]图4是示出变形例的叶轮1A以及离心风扇IA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变形例的叶轮1A以及离心风扇IA的图4的B-B线观察的剖视图。在图4以及图5中,对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将其说明省略或简化。
[0056]如图4所示,离心风扇IA具有叶轮10A、基底部80A以及马达M。马达M使叶轮1A旋转。离心风扇IA为通过叶轮1A的旋转将空气通过离心力送向径向外方的离心风扇。
[0057]叶轮1A具有杯部20、下主板30A、叶片40、上主板50A以及曲面部60A。下主板30A为从杯部20的下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环状。如图4所示,在俯视时,下主板30A的至少一部分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露出。因此,通过叶轮1A的旋转,叶轮1A上侧的空气被吸入。多个叶片40在下主板30A的上侧沿周向排列。
[0058]下主板30A的下表面30Ab具有下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Ab以及下主板内侧第二凹部31Ac。下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Ab在径向内侦船周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因此,下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Ab成为挖空部而能够防止叶轮1A的收缩。并且,能够使叶轮1A轻量化。而且,能够修正叶轮1A的旋转平衡。
[0059]下主板内侧第二凹部31Ac在径向内侧在比下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A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因此,下主板内侧第二凹部31Ac成为挖空部而能够防止叶轮1A的收缩。并且,能够使叶轮1A轻量化。进一步,能够修正叶轮1A的旋转平衡。
[0060]曲面部60A将下主板30A的上表面30Aa与杯部20的外周面连接。曲面部60A朝向径向内侧凸起。曲面部60A距中心轴线AX的距离关于中心轴线AX方向从距与圆筒部23的外周面的下端的内侧连接部Fl的距离至距下主板30A的上表面30Aa的外侧连接部F2的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逐渐变长。曲面部60A距中心轴线AX的距离随着朝向下侧而距中心轴线AX的距离以不恒定的比例逐渐变长。随着朝向下侧,曲面部60A距中心轴线AX的距离变长的比例从曲面部60A与圆筒部23的外周面的内侧连接部Fl的比例α连续地增加。
[0061 ]曲面部60Α使被从叶轮1A的上侧沿杯部20的外周面向下侧吸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从沿着杯部20的外周面的方向到沿下主板30Α的上表面30Aa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连续地变化。因此,能够抑制从叶轮1A的上侧吸入并向径向外侧排出的空气的流动阻力的增加而提高送风效率。
[0062]曲面部60A的一部分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与下主板内侧第一凹部31Ab以及下主板内侧第二凹部31Ac重叠。因此,能够通过曲面部60A的存在,使成为厚壁的部位减薄来防止收缩。
[0063]上主板50A为与叶片40的外端连接的圆环状。上主板50A为连接有多个叶片40的上部而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状。上主板50A的内端在径向上位于与下主板30A的外端一致的位置或位于比下主板30A的外端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叶轮1A能够通过上下冲裁来成型模具。
[0064]上主板50A的上表面具有上主板凹部55A。上主板凹部55A沿周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因此,能够修正叶轮1A的旋转平衡。上主板50A具有将下表面51A与外周面52A相连的上主板倾斜部53A。上主板倾斜部53A随着朝向径向外侧,上主板倾斜部53A的上表面与上主板50A的下端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扩大送向径向外方的空气的吐出口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提供排气效率。
[0065]叶片40在下主板30A的上侧沿周向排列有多个。各个叶片40的径向内端与曲面部60A连接。即,叶片40的径向内端位于比下主板30A的上表面30Aa与曲面部60A的外侧连接部F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被从叶轮1A的上侧沿杯部20的外周面向下侧吸入的空气在到达下主板30A的上表面30Aa之前与叶片40接触,从而能够提高排气效率。
[0066]叶片40的径向外端位于比下主板30A的径向外端靠外侧的位置。即,下主板30A的径向外端位于比叶片40的径向外端靠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通过叶片40扫出的空气向外侧且向下侧引导。
[0067]叶片40连接于上主板50A的下表面51A。因此,能够将上主板50A与叶片40的固定强化。叶片40的外端连接于上主板倾斜部53A。因此,能够提高从叶片40到上主板50A的空气流动性。
[0068]叶片40在径向上与上主板50A的外周面52A连接。因此,叶片40的径向长度变大,从而能够实现提高排气效率以及抑制在叶片40与上主板50A的连接部产生乱流。
[0069]基底部80A位于叶轮1A的下基板30A的下侧。基底部80A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基底板81A。更具体地说,基底部80A位于下主板30A的下侧,且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基底板81A。基底板81A从下侧支承马达M。因此,基底板81A通过马达M将叶轮1A支承为能够旋转。即,基底部80A位于叶轮1A的下侧,并将叶轮1A支承为能够旋转。
[0070]基底板81A的径向外侧具有基底板倾斜部85,基底板倾斜部85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其上表面与下主板30A的下端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的距离变长。基底板倾斜部8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下主板30A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扩大被从叶轮1A送出的空气的吐出口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排气效率、即送风效率。并且,能够扩大被从基底板81A送出的空气的吐出口的截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气效率、即送风效率。
[0071]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涉及的例子。在上述的例子中所示的各构成部件的诸形状和组合等为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0072]例如,在变形例中,例示出了在基底板81A设置基底板倾斜部85的结构,但也可以如实施方式的图1所示的那样,与主板30的外侧的主板倾斜部31相同,下主板30A的径向外侧具有倾斜部,倾斜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其上表面与上主板50A的下端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的距离变长。即,也可以是下主板30A的外侧具有主板倾斜部,主板倾斜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其上表面与上主板50A的下端在中心轴线AX方向上的距离变长。由此,能够提高送向径向外方的空气的吐出口的截面积,从而能够调高排气效率。
【主权项】
1.一种叶轮,其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具有: 杯部,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朝向下方开口 ; 环状的主板,其从所述杯部的下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 多个叶片,其在所述主板的上侧沿周向排列; 圆环状的环部,其与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连接;以及 曲面部,其将所述主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杯部的外周面连接,并朝向径向内侧凸起, 所述叶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叶片的径向内端与所述曲面部连接, 所述主板的径向外侧具有主板倾斜部,所述主板倾斜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其上表面与所述环部的下端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变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连接于所述环部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还具有将所述下表面与所述环部的外周面相连的环部倾斜部, 所述叶片连接于所述环部倾斜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在径向上,所述叶片的外端与所述环部的外周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外端连接于所述环部倾斜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还具有将所述下表面与所述环部的上表面相连的环部倾斜部, 所述叶片连接于所述环部倾斜部。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还具有将所述叶片的内端与所述叶片的上端相连的叶片倾斜部。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个数为十个。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主板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露出。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面的径向外端位于比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面的任意切线靠旋转方向后方侧的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的下表面在径向外侧具有沿周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主板外侧凹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外侧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主板倾斜部重叠。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的下表面在径向内侧具有沿周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的主板内侧第一凹部。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的下表面在径向内侧具有在比所述主板内侧第一凹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的主板内侧第二凹部。15.一种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叶轮。16.—种离心风扇,其具有: 叶轮,其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马达,其使所述叶轮旋转;以及 基底部,其位于所述叶轮的下侧,并将所述叶轮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叶轮具有: 杯部,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朝向下方开口 ; 环状的下主板,其从所述杯部的下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 多个叶片,其在所述下主板的上侧沿周向排列; 圆环状的上主板,其连接有所述多个叶片的上部,并朝向径向内侧扩展; 曲面部,其将所述下主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杯部的外周面连接,并朝向径向内侧凸起, 所述离心风扇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叶片的径向内端与所述曲面部连接, 所述上主板的内端在径向上位于与所述下主板的外端一致的位置,或位于比所述下主板的外端靠外侧的位置, 所述基底部具有基底板,所述基底板位于所述下主板的下侧、并朝向径向外侧扩展,所述基底板的径向外侧具有基底板倾斜部,所述基底板倾斜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其上表面与所述下主板的下端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变长, 所述基底板倾斜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下主板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主板的径向外端位于比所述叶片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主板的径向外侧具有主板倾斜部,所述主板倾斜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其上表面与所述上主板的下端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变长。
【文档编号】F04D29/30GK205423309SQ201620170063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7日
【发明人】道下淳, 福井俊史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