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泵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45525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泵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力泵,特别是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泵。
【背景技术】
[0002]磁力泵不同于传统的密封泵,电机机轴与泵轴并不直接相连,而是电机机轴驱动外磁转子旋转,外磁转子与内磁转子配合通过磁力带动内磁转子转动,由内磁转子带动泵轴旋转,使泵轴上的叶轮转子转动工作。磁力泵内磁转子与外磁转子之间设有隔离套形成的密封腔,将泵轴和内磁转子封闭在密封腔内,一可避免液体由泵轴端向外部渗漏,二可对泵轴和内磁转子进行冷却,因此无需对泵轴采取传统的动态密封就可以获得非常优异的无泄漏特性,因而被广泛用于输送各种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介质,在石油、化工、医药、核动力、国防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磁力泵内支撑泵轴的滑动轴承是利用所输送过程流体进行润滑的,该过程流体往往润滑性较差;其次在生产环境中,经常会遇到泵内液体被抽空或液体减少等状况,会产生“空运转”,俗称“干磨”,而“干磨”会在短时间内使滑动轴承快速发热,且与泵轴间的磨损加速;此外,散布在流动液体中的固体会产生潜在的轴承或轴颈表面的研磨。这些时间的积累效应会导致轴承过早磨损,结果导致泵轴严重偏离旋转中心,内磁转子与隔离套发生摩擦,并迅速将隔离套磨穿并产生高热,造成介质泄漏,有毒易燃易爆等物质扩散,甚至引发重大灾难事故。
[0003]叶轮由于材质不均匀,毛胚缺陷、机加工误差、装配误差等的累积,以及设计时存在的非对称性几何形状等,使其质量分布不均匀,形成一定的偏心,当叶轮旋转时,产生不平衡的离心惯性力,从而使泵产生振动和噪音,动平衡不良会降低设备的预期使用寿命,特别表现在轴承的早期损坏,缩短设备的保养周期,增加设备的维护成本,影响产品质量,恶化工作环境等。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难以克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泵,包括泵轴7、叶轮2、内磁转子5、外磁转子6、隔离套4、内蜗体墙3、外蜗体墙1、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第一轴向球轴承8和第二轴向球轴承10,内磁转子5固定安装在泵轴7轴端,外磁转子6安装在电动机轴端,在内磁转子5和外磁转子6之间设置隔离套4,隔离套4与内蜗体墙3外壳密封固定连接,外蜗体墙I与叶轮2之间通过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和第一轴向球轴承8配合安装,内蜗体墙3与泵轴7之间通过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配合安装,叶轮2与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之间配合第二轴向球轴承10安装。
[000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轴7与叶轮2制成一体,泵轴7与叶轮2选用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材料。
[000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和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包括滚柱14,隔离体15,轴承内圈16,轴承外圈17,内挡圈13和外挡圈12,在轴承内圈16和轴承外圈17之间放置滚柱14,滚柱14之间通过隔离体15隔开,滚柱14、轴承内圈16和轴承外圈17选用的材料为气压烧结氮化硅,隔离体15选用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和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内挡圈13和外挡圈12选用的材料为氮化硅。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向球轴承8和第二轴向球轴承10包括环形保持架18,滚珠20,止推垫圈19,环形保持架18选用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和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止推垫圈19选用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和气压烧结氮化硅材料的一种,滚珠20选用材料为气压烧结氮化娃。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磁力泵泵轴7、叶轮2与外蜗体墙1、内蜗体墙3之间通过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第一轴向球轴承8、第二轴向球轴承10配合安装,可以减小叶轮2动平衡不良造成的振动和噪声,有效阻止泵轴7及叶轮2的轴向窜动,大大减小磨擦生成的热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在泵送液体的缺失和断流的情况下空运转,增强了磁力泵的抗干磨性能,提高磁力泵的运行安全,泵腔内泵轴7、叶轮2、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第一轴向球轴承8和第二轴向球轴承10选用的都是耐腐蚀材料,提高了磁力泵的耐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径向滚柱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轴向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泵,包括泵轴7、叶轮2、内磁转子5、外磁转子6、隔离套4、内蜗体墙3、外蜗体墙1、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第一轴向球轴承8和第二轴向球轴承10,内磁转子5固定安装在泵轴7轴端,外磁转子6安装在电动机轴端,在内磁转子5和外磁转子6之间设置隔离套4,隔离套4与内蜗体墙3外壳密封固定连接,外蜗体墙I和内蜗体墙3之间紧固连接,外蜗体墙1、内蜗体墙3和隔离套4封闭形成泵腔。磁力泵工作时,由外部驱动力带动外磁转子6转动,外磁转子6和内磁转子5配合通过磁力带动内磁转子5转动,内磁转子5带动泵轴7旋转,所述磁力泵泵轴7与叶轮2制成一体,叶轮2随着泵轴7 —同旋转工作,泵轴7和叶轮2均选用不锈钢材料,该种材料制成的泵轴7和叶轮2具有耐蚀性、成型性、相容性和很宽范围内的强韧性。
[0013]所述磁力泵外蜗体墙I与叶轮2之间通过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和第一轴向球轴承8配合安装,内蜗体墙3与泵轴7之间通过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配合安装,叶轮2与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之间配合第二轴向球轴承10安装,该种配合安装,能够减少叶轮2动平衡不良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可以有效阻止泵轴7及叶轮2的轴向窜动,提高磁力泵的运行安全。所述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和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包括滚柱14,隔离体15,轴承内圈16,轴承外圈17,内挡圈13和外挡圈12,在轴承内圈16和轴承外圈17之间放置滚柱14,滚柱14之间通过隔离体15隔开,所述隔离体15避免了滚柱14之间的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阻力,减少摩擦生成热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在泵送液体的缺失和断流的情况下空运转,增强了磁力泵的抗干磨性能,滚柱14放置的密集程度可通过隔离体15根据负载大小进行调节,较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保持架结构更灵活、实用,隔离体15选用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和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内挡圈13和外挡圈12选用的材料为氮化硅,滚柱14、轴承内圈16和轴承外圈17均选用气压烧结氮化硅材料,所述材料制成的径向滚柱轴承,耐磨、耐腐性能好,更重要的是其耐冷热冲击性、自润滑性及综合机械性能特别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所述第一轴向球轴承8和第二轴向球轴承10包括环形保持架18,滚珠20,止推垫圈19,所述环形保持架18选用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和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止推垫圈19选用材料为碳化娃、氮化娃和气压烧结氮化娃材料的一种,滚珠20选用材料为气压烧结氮化硅,所述材料制成的轴向球轴承耐腐、耐磨性能好,更重要的是其耐冷热冲击性、自润滑性及综合机械性能特别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001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泵,包括泵轴7、叶轮2、内磁转子5、外磁转子6、隔离套4、内蜗体墙3、外蜗体墙1、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第一轴向球轴承8和第二轴向球轴承10,内磁转子5固定安装在泵轴7轴端,外磁转子6安装在电动机轴端,在内磁转子5和外磁转子6之间设置隔离套4,隔离套4与内蜗体墙3外壳密封固定连接,夕卜蜗体墙I与叶轮2之间通过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和第一轴向球轴承8配合安装,内蜗体墙3与泵轴7之间通过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配合安装,叶轮2与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之间配合第二轴向球轴承10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7与叶轮2制成一体,泵轴7与叶轮2选用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和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包括滚柱14,隔离体15,轴承内圈16,轴承外圈17,内挡圈13和外挡圈12,在轴承内圈16和轴承外圈17之间放置滚柱14,滚柱14之间通过隔离体15隔开,滚柱14、轴承内圈16和轴承外圈17选用的材料为气压烧结氮化娃,隔离体15选用材料为碳化娃、氮化硅、氧化锆和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内挡圈13和外挡圈12选用的材料为氮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球轴承8和第二轴向球轴承10包括环形保持架18,滚珠20,止推垫圈19,环形保持架18选用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和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止推垫圈19选用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和气压烧结氮化娃材料的一种,滚珠20选用材料为气压烧结氮化娃。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泵,该磁力泵采用的外蜗体墙1与叶轮2之间通过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和第一轴向球轴承8配合安装,内蜗体墙3与泵轴7之间通过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配合安装,叶轮2与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之间配合第二轴向球轴承10安装,可以减小叶轮2动平衡不良造成的振动和噪声,有效阻止泵轴7及叶轮2的轴向窜动,大大减小磨擦生成的热量,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在泵送液体的缺失和断流的情况下空运转,增强磁力泵的抗干磨性能,提高磁力泵的运行安全,泵腔内泵轴7、叶轮2、第一径向滚柱轴承9、第二径向滚柱轴承11、第一轴向球轴承8和第二轴向球轴承10选用的都是耐腐蚀材料,提高了磁力泵的耐腐蚀性能。
【IPC分类】F04D13-06, F04D29-02
【公开号】CN104776033
【申请号】CN201410016266
【发明人】高涵文, 高来生
【申请人】高涵文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