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顶式换气扇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6731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顶式换气扇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顶式换气扇,其包括抽风结构,该抽风结构包括多翼叶轮、蜗牛壳、叶轮驱动电机、电机安装架;蜗牛壳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多翼叶轮沿上下方向设于壳体内;电机安装架设于多翼叶轮的上方与并多翼叶轮相隔开;该壳体的底部中间区域沿远离多翼叶轮的方向凸起而形成一第一凹位;进风口设于第一凹位的底部上并与该第一凹位形成一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多翼叶轮的下端伸入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中并与进风口相对;多翼叶轮的下端还与第一凹位内壁及进风口相隔开。该换气扇在连通室外的管道较长或者外部风压较大的情况下,不但可避免多翼叶轮碰刮电机安装架或蜗牛壳,在采用相同性能的多翼叶轮时,还可减少空气逆流和异常音。
【专利说明】一种吸顶式换气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通风换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提高静压和降低噪声的吸顶式换气扇。
【背景技术】
[0002]换气扇是一种常见的通风设备,其中,吸顶式换气扇是一种类型是被安放在天花板的框架上,用于将室内的空气从天花板上方抽走的设备。
[0003]图1所不的是一种现有的吸顶式换气扇,其包括呈箱体状的外壳100和设于外壳100内的抽风结构。其中,所述抽风结构包括多翼叶轮120、蜗牛壳130、叶轮驱动电机140和电机安装架150 ;所述蜗牛壳130包括壳体134、进风口 131和出风口 132 ;所述电机安装架150设置在所述壳体134的顶部;所述叶轮驱动电机140固定在电机安装架150上,并驱动所述多翼叶轮120转动;所述进风口 131设于所述壳体134的底部;所述多翼叶轮120沿上下方向设于所述进风口 131与电机安装架150之间;所述进风口 131与多翼叶轮120相对,并且为了可以正常地抽风以将室内的废气排放到室外,所述进风口 131的口径小于多翼叶轮120的外径,所述出风口 132设置在所述壳体134的侧面上并与连通室外的管道(图未示)相接。当叶轮驱动电机140转动带动多翼叶轮120旋转时,从进风口 131吸入的空气通过出风口 132排出到室外。
[0004]而且,为了便于出风口 132与连通室外的管道相接,在上述壳体134侧面的出风口132处设有管道接头110,该管道接头110固定在外壳100上且与连通室外的管道(图未示)相连接。
[0005]而现有蜗牛壳130,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多翼叶轮120的吸风效率,其进风口 131一般向靠近多翼叶轮120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喇机状结构,并且所述喇机状结构的顶部内径最小。而为了安装叶轮驱动电机140,所述电机安装架150上还设有电机安装孔(图未标示)。而多翼叶轮120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工艺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上下摆动,因此在设计上,多翼叶轮120必须要分别与电机安装架150及进风口 131隔开(也就是说,多翼叶轮120与电机安装架150之间以及多翼叶轮120与进风口 131之间必须预留一定的间隙H,以避免多翼叶轮120碰刮电机安装架150或碰刮进风口 131 (即碰刮蜗牛壳130)而产生异常音。但是,这样的设计就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0006]在连通室外的管道较长或者外部风压较大的情况下,排出的空气容易出现逆流,再通过上述间隙H回流到进风口 131处,进而与进风口 131处的吸入气流相抵触,不但会产生异常音,而且还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顶式换气扇,在连通室外的管道较长或者外部风压较大的情况下,其不但可以避免多翼叶轮碰刮电机安装架或蜗牛壳,而且在采用相同性能的多翼叶轮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逆流和异常音,具有运转更安静,静压更高的优点。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吸顶式换气扇,其包括抽风结构,所述抽风结构包括多翼叶轮、蜗牛壳、叶轮驱动电机、电机安装架;所述蜗牛壳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 ;所述多翼叶轮沿上下方向设于壳体内;所述电机安装架设于多翼叶轮的上方与并多翼叶轮相隔开;所述壳体的底部中间区域沿远离多翼叶轮的方向凸起而形成一第一凹位;所述进风口设于第一凹位的底部上并与该第一凹位形成一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所述多翼叶轮的下端伸入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中并与进风口相对;所述多翼叶轮的下端还与第一凹位内壁及进风口相隔开。
[0010]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与第一凹位形成了一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当多翼叶轮的下端伸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中时,所述多翼叶轮下端还与第一凹位内壁及进风口相隔开(即多翼叶轮既不接触第一凹位的内壁也不接触进风口),从而使多翼叶轮下端、第一凹位及进风口三者之间形成了一道纵截面呈“U”字形的间隙,不但可以避免多翼叶轮运转时刮碰蜗牛壳,而且相对于现有吸顶式换气扇,由于该纵截面呈“U”字形的间隙的存在,当多翼叶轮旋转而带动空气流动时,使空气不容易从该间隙流出,从而增加了进风口处的气流压力,有效地减少逆流和异常音的发生,降低噪声,提高换气扇的静压。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结构,所述进风口的口径小于多翼叶轮的外径;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并与连通室外的管道相接。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结构,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为圆环形凸台状结构。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结构,所述圆环形凸台状结构与多翼叶轮同轴。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结构,所述进风口沿靠近多翼叶轮的方向延伸成一喇叭状结构,并且所述喇叭状结构的顶部内径最小。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结构,多翼叶轮下端与进风口间的间隙宽度等于多翼叶轮侧壁与第一凹位侧壁间的间隙宽度。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结构,所述电机安装架包括机架本体和电机安装孔;所述机架本体的底部中间区域沿远离多翼叶轮的方向凸起而形成一第二凹位;所述第二凹位与第一凹位相对;所述电机安装孔设于第二凹位的顶部上并与第二凹位形成一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所述多翼叶轮的上端伸入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中并与第二凹位的内壁相隔开。
[0017]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安装孔与第二凹位形成了一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当多翼叶轮的上端伸入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中时,所述多翼叶轮上端还与第二凹位内壁相隔开(即多翼叶轮不接触第二凹位的内壁),从而使多翼叶轮上端与第二凹位两者之间形成了一道纵截面呈“门”字形的间隙,不但可以避免多翼叶轮运转时碰刮电机安装架,而且相对于现有吸顶式换气扇,由于该纵截面呈“门”字形的间隙的存在,当多翼叶轮旋转而带动空气流动时,使空气不容易从该间隙流出,从而增加了多翼叶轮上端处的气流压力,进一步减少了空气逆流和异常音的发生,提高了换气扇的整体静压。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结构,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为圆环形凸台状结构。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结构,所述圆环形凸台状结构与所述多翼叶轮同轴。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结构,多翼叶轮上端与第二凹位顶部间的间隙宽度等于多翼叶轮侧壁与第二凹位侧壁间的间隙宽度。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与第一凹位形成了一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当多翼叶轮的下端伸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中时,所述多翼叶轮下端还与第一凹位内壁及进风口相隔开(即多翼叶轮既不接触第一凹位的内壁也不接触进风口),从而使多翼叶轮下端、第一凹位及进风口三者之间形成了一道纵截面呈“U”字形的间隙,不但可以避免多翼叶轮运转时刮碰蜗牛壳,而且相对于现有吸顶式换气扇,由于该纵截面呈“U”字形的间隙的存在,当多翼叶轮旋转而带动空气流动时,使空气不容易从该间隙流出,从而增加了进风口处的气流压力,有效地减少逆流和异常音的发生,降低噪声,提高换气扇的静压。
[0023]2、由于该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形成在蜗牛壳上,所以无需额外增设加强筋等结构就可以达到加强蜗牛壳强度的目的,有效地防止了蜗牛壳变形,不但美观,而且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0024]3、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安装孔与第二凹位形成了一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当多翼叶轮的上端伸入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中时,所述多翼叶轮上端还与第二凹位内壁相隔开(即多翼叶轮不接触第二凹位的内壁),从而使多翼叶轮上端与第二凹位两者之间形成了一道纵截面呈“门”字形的间隙,不但可以避免多翼叶轮运转时碰刮电机安装架,而且相对于现有吸顶式换气扇,由于该纵截面呈“门”字形的间隙的存在,还增加了多翼叶轮上端处的气流压力,进一步减少了空气逆流和异常音的发生,提高了换气扇的整体静压。
[0025]4、由于该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形成在电机安装架上,所以无需额外增设加强筋等结构就可以达到加强电机安装架强度的目的,有效地防止了电机安装架变形,不但美观,而且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002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现有的吸顶式换气扇处于拆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现有的吸顶式换气扇处于组装状态下的剖切图;
[00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顶式换气扇较优选实施例处于拆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顶式换气扇较优选实施例处于组装状态下的剖切图;
[00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蜗牛壳较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的A-A方向的剖切图。
[00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安装架较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图7的B-B方向的剖切图;
[0035]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
[0036]100、外壳;101、外壳进风口 ;102、出风安装口 ;110、管道接头;120、多翼叶轮;130、蜗牛壳;131、进风口 ;132、出风口 ;133、第一凹位;134、壳体;135、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140、叶轮驱动电机;141、卡块;150、电机安装架;151、机架本体;152、电机安装孔;153、第二凹位;154、卡口 ;155、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并且,虚线箭头为空气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38]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顶式换气扇,其包括抽风结构,所述抽风结构包括多翼叶轮120、蜗牛壳130、叶轮驱动电机140、电机安装架150 ;所述蜗牛壳130包括壳体134、进风口 131、出风口 132 ;所述多翼叶轮120沿上下方向设于壳体134内;所述电机安装架150设于多翼叶轮120的上方与并多翼叶轮120相隔开;所述壳体134的底部中间区域沿远离多翼叶轮120的方向凸起而形成一第一凹位133 ;所述进风口 131设于第一凹位133的底部上并与该第一凹位133形成一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135 ;所述多翼叶轮120的下端伸入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135中并与进风口 131相对;所述多翼叶轮120的下端还与第一凹位133内壁及进风口 131相隔开。
[0039]本实用新型的抽风原理是:多翼叶轮120旋转而带动空气流动,室内空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进风口 131进入到蜗牛壳130的风道,然后通过出风口 132排出到室外。
[0040]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 131与第一凹位133形成了一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135,当多翼叶轮120的下端伸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135中时,所述多翼叶轮120下端还与第一凹位133内壁及进风口 131相隔开(即多翼叶轮120既不接触第一凹位133的内壁也不接触进风口 131),从而使多翼叶轮120下端、第一凹位133及进风口 131三者之间形成了一道纵截面呈“U”字形的间隙,不但可以避免多翼叶轮120运转时刮碰蜗牛壳130,而且相对于现有吸顶式换气扇,由于该纵截面呈“U”字形的间隙的存在,当多翼叶轮120旋转而带动空气流动时,使空气不容易从该间隙流出,从而增加了进风口 131处的气流压力,有效地减少逆流和异常音的发生,降低噪声,提高换气扇的静压。而且,该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135形成在蜗牛壳130上,所以无需额外增设加强筋等结构就可以达到加强蜗牛壳130强度的目的,有效地防止了蜗牛壳130变形,不但美观,而且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0041]为了使换气扇可以正常地抽风以将室内的废气排放到室外,具体地,所述进风口131的口径小于多翼叶轮120的外径;所述出风口 132设置在所述壳体134的侧面上,并与连通室外的管道(图未示)相接。
[004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蜗牛壳130与多翼叶轮120下端间的间隙(即纵截面呈“U”字形的间隙)是由多翼叶轮120侧壁与第一凹位133侧壁之间的间隙、多翼叶轮120下端与第一凹位133底部之间的间隙、以及多翼叶轮120下端与进风口 131顶部之间的间隙三者所组成的。
[0043]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135可以在壳体134成型后再通过相应的模具在壳体134底部上冲压而成的,但是为了简化制作工艺,优选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135与壳体134通过相应的模具直接一体成型。
[0044]而且,所述第一凹位133也可以采用圆形凹陷结构、椭圆凹陷结构、矩形凹陷结构以及菱形凹陷结构等几何凹陷结构中的任何一种结构。而由于现有的多翼叶轮120均呈空心圆柱状结构,为了进一步减少空气逆流和异常音,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进风口 131处的气流压力,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进风口 131处的气流压力则需要进一步减少蜗牛壳130与多翼叶轮120下端间的间隙,此时所述第一凹位133优选圆形凹陷结构去配合所述多翼叶轮120。
[0045]当第一凹位133采用圆形凹陷结构时,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135为圆环形凸台状结构。
[0046]为了使进风口 131处的气流压力分布均匀,所述圆环形凸台状结构与多翼叶轮120同轴。
[0047]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 131形状可以选择使用圆孔状、椭圆孔状、矩形孔状、菱形孔状等几何形状,但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吸风效率,优选地,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进风口 131沿靠近多翼叶轮120的方向延伸成一喇叭状结构,并且所述喇叭状结构的顶部内径最小,此时,该进风口 131配合采用了圆形凹陷结构的第一凹位133去形成圆环形凸台状结构时,不但可以提高进风口 131的吸风效率,而且由于进风口 131向靠近多翼叶轮120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多翼叶轮120下端与进风口 131顶部之间的间隙(即进一步减少蜗牛壳130与多翼叶轮120之间的间隙)以提高进风口 131处的气流压力。
[0048]为了使所述蜗牛壳130与多翼叶轮120下端间的间隙内各点的气流压力分布均匀,该多翼叶轮120下端与进风口 131间的间隙Hl的宽度等于多翼叶轮120侧壁与第一凹位133侧壁间的间隙H2的宽度。
[004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优的实施方案,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电机安装架150包括机架本体151和电机安装孔152 ;所述机架本体151的底部中间区域沿远离多翼叶轮120的方向凸起而形成一第二凹位153 ;所述第二凹位153与第一凹位133相对;所述电机安装孔152设于第二凹位153的顶部上并与第二凹位153形成一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155 ;所述多翼叶轮120的上端伸入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155中并与第二凹位153的内壁相隔开。
[0050]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安装孔152与第二凹位153形成了一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155,当多翼叶轮120的上端伸入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155中时,所述多翼叶轮120上端还与第二凹位153内壁相隔开(即多翼叶轮120不接触第二凹位153的内壁),从而使多翼叶轮120上端与第二凹位153两者之间形成了一道纵截面呈“门”字形的间隙,不但可以避免多翼叶轮120运转时碰刮电机安装架150,而且相对于现有吸顶式换气扇,由于该纵截面呈“门”字形的间隙的存在,当多翼叶轮120旋转而带动空气流动时,使空气不容易从该间隙流出,从而增加了多翼叶轮120上端处的气流压力,进一步减少了空气逆流和异常音的发生,提高了换气扇的整体静压。而且该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155形成在电机安装架150上,所以无需额外增设加强筋等结构就可以达到加强电机安装架150强度的目的,有效地防止了电机安装架150变形,不但美观,而且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005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机安装架150与多翼叶轮120上端间的间隙是由多翼叶轮120侧壁与第二凹位153侧壁之间的间隙、以及多翼叶轮120上端与第二凹位153顶部之间的间隙两者所组成的。
[0052]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155可以在机架本体151成型后再通过相应的模具在机架本体151底部上冲压而成的,但是为了简化制作工艺,优选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155与机架本体151通过相应的模具直接一体成型。
[0053]而且,所述第二凹位153可以采用圆形凹陷结构、椭圆凹陷结构、矩形凹陷结构以及菱形凹陷结构等几何凹陷结构中的任何一种结构。而由于现有的多翼叶轮120均呈空心圆柱状结构,为了进一步减少空气逆流和异常音,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多翼叶轮120上端处的气流压力,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多翼叶轮120上端处的气流压力则需要进一步减少电机安装架150与多翼叶轮120上端之间所形成的纵截面呈“门”字形的间隙,此时所述第二凹位153优选圆形凹陷结构去配合所述多翼叶轮120。
[0054]而且,所述电机安装孔15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某一形状上,其主要根据叶轮驱动电机140具体外部轮廓而进行具体设定,可以选择使用圆孔状结构、椭圆孔状结构、矩形孔状结构、菱形孔状结构等。当电机安装孔152选择上述形状中的任何一个且第二凹位153采用圆形凹陷结构时,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155为圆环形凸台状结构。
[0055]为了使多翼叶轮120上端处的气流压力分布均匀,所述圆环形凸台状结构与所述多翼叶轮120同轴。
[0056]为了使电机安装架150与多翼叶轮120上端间的间隙内各点的气流压力分布均匀,该多翼叶轮120上端与第二凹位153顶部间的间隙H3的宽度等于多翼叶轮120侧壁与第二凹位153侧壁间的间隙H4的宽度。
[0057]同时,为了将该叶轮驱动电机140安装在电机安装孔152中,所述叶轮驱动电机140的外壁上设有卡块141,所述电机安装孔152上设有与所述卡块141 一一对应的卡口154 ;对应的卡块141卡接对应的卡口 154。优选地,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卡块141的数量为二,所述两卡块141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叶轮驱动电机140的外壁上,对应地,所述卡口154的数量为二,所述两卡口 154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电机安装孔152上。
[0058]而为了防水及防尘,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吸顶式换气扇还包括一外壳100 ;所述抽风结构固定在外壳100内;所述外壳100上设有连通抽风结构的进风口 131的外壳进风口 101 ;所述外壳100上还设有连通抽风结构的出风口 132的外壳出风道;所述外壳出风道还与连通室外的管道相接。
[0059]为了实现抽风结构的出风口 132与连通室外的管道之间的连接,优选地,所述外壳出风通道包括出风安装口 102和管道接头110 ;所述抽风结构的出风口 132安装在出风安装口 102中,所述管道接头110—端连接抽风结构的出风口 132,另一端与连通室外的管道相接。
[0060]为了便于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天花板上,所述外壳100为一箱体状外壳。
[0061]为了将抽风结构固定在所述外壳100内,所述电机安装架150固定在外壳100的内壁上。其中,所述电机安装架150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固定方式设置在所述外壳100的内壁上,例如,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电机安装架150与外壳100内壁,或者,还可以在外壳100内壁上设置多个凹口(图未不),而在电机安装架150上设置与所述凹口 对应的凸块(图未示),通过对应的凹口卡接对应的凸快,实现电机安装架150与外壳100之间的固定连接。
[0062]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吸顶式换气扇,其包括抽风结构,所述抽风结构包括多翼叶轮、蜗牛壳、叶轮驱动电机、电机安装架;所述蜗牛壳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 ;所述多翼叶轮沿上下方向设于壳体内;所述电机安装架设于多翼叶轮的上方与并多翼叶轮相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中间区域沿远离多翼叶轮的方向凸起而形成第一凹位;所述进风口设于第一凹位的底部上并与该第一凹位形成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所述多翼叶轮的下端伸入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中并与进风口相对;所述多翼叶轮的下端还与第一凹位内壁及进风口相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口径小于多翼叶轮的外径;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并与连通室外的管道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状结构为圆环形凸台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顶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凸台状结构与多翼叶轮同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顶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沿靠近多翼叶轮的方向延伸成一喇叭状结构,并且所述喇叭状结构的顶部内径最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顶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多翼叶轮下端与进风口间的间隙宽度等于多翼叶轮侧壁与第一凹位侧壁间的间隙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架包括机架本体和电机安装孔;所述机架本体的底部中间区域沿远离多翼叶轮的方向凸起而形成第二凹位;所述第二凹位与第一凹位相对;所述电机安装孔设于第二凹位的顶部上并与第二凹位形成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所述多翼叶轮的上端伸入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中并与第二凹位的内壁相隔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顶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状结构为圆环形凸台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顶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凸台状结构与所述多翼叶轮同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顶式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多翼叶轮上端与第二凹位顶部间的间隙宽度等于多翼叶轮侧壁与第二凹位侧壁间的间隙宽度。
【文档编号】F04D25/08GK203412821SQ20132039606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4日
【发明者】朱建荣, 杨祁文, 付观井, 唐秀文 申请人:佛山市南海九洲普惠风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