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式油压增压泵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98585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动式油压增压泵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压增压泵,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动式油压增压泵。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气动式油压增压泵I包括一气动单元11、一被该气动单元11所驱动以产生油压的油压单元12,及一连接该气动单元11以提供气体动力的气压控制单元13。该气动单元11具有一中空状缸体111、一能在该缸体111中往复移动的活塞115,及一两端分别顶抵于该缸体111与该活塞115的复位弹簧116。该缸体111具有一围绕壁112,及分别盖设于该围绕壁112两相反端的一上缸盖 113与一下缸盖114。该复位弹簧116的两端是分别顶抵该下缸盖114与该活塞115。该油压单元12包括一设置于该下缸盖114的汲油嘴121、一设置于该下缸盖114的出油嘴122,及一被该活塞115所带动的柱塞123。该柱塞123的一端是穿置该活塞115,另一端则对应该汲油嘴121而穿伸该下缸盖114。参阅图1、2,该气压控制单元13能控制加压空气,驱动该活塞115与该柱塞123由图I所示位置移动至如图2所示位置,进而使液压油(图未示)经该出油嘴122排出。之后,气压控制单元13还能经由切换而将加压空气排出,进而利用该复位弹簧116的弹性回复力,使该活塞115与该柱塞123移动至如图I所示位置,并由该汲油嘴121吸入液压油。众所周知,该复位弹簧116的弹性回复力并不稳定,该复位弹簧116的弹性回复力还会因弹性疲乏而逐渐降低,因此,现有气动式油压增压泵I所能产生的油压并不稳定。而且利用复位弹簧116推动该活塞115的推力无法控制,容易产生巨大的撞击噪音,再者,同时利用气压控制单元13与复位弹簧116的构造相对复杂不利制作与维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供稳定油压且低噪音、制作与维修便利的气动式油压增压泵。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式油压增压泵包含一个作动单元,及一个气压供应单元。该作动单兀包括一个缸体,及一个能够在该缸体中往复移动的活塞机构。该缸体具有一个第一气孔、一个沿该活塞机构移动方向与该第一气孔相间隔的第二气孔、一个介于该第一气孔与该第二气孔间的第一切换孔,及一个沿该活塞机构移动方向与该第一切换孔相间隔的第二切换孔,该第一切换孔与该第一气孔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切换孔与该第一气孔的距离。该气压供应单元包括一个能提供压缩气体的气压源,及一个连接该气压源与该缸体以切换压缩气体的流向以驱动该活塞机构在该缸体中往复移动的气动式换位阀。该气动式换位阀具有一个连接该气压源的压力源接口、一个连接该第一气孔的第一工作接口、一个连接该第二气孔的第二工作接口、一个连接该第一切换孔的第一控制接口、一个连接该第二切换孔的第二控制接口,及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排气接口。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动式油压增压泵,该缸体还具有一个环壁、分别盖设于该环壁相反两端的一个第一缸盖与一个第二缸盖、一个设置于该第二缸盖相反于该第一缸盖的一侧上的汲油嘴、一个侧向设置于该第二缸盖上的出油嘴,及一个由该环壁、该第一缸盖与该第二缸盖相配合界定出的容置空间,该第二缸盖形成有一个连通该容置空间的贯穿孔,该汲油嘴与该出油嘴是连通该贯穿孔,而该第一气孔是形成于该第一缸盖且连通该容置空间,该第二气孔是形成于该第二缸盖且连通该容置空间,该第一切换孔与该第二切换孔是间隔形成于该环壁上,且该第一切换孔与该第一缸盖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切换孔与该第一缸盖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动式油压增压泵,该活塞机构具有一个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活塞,及一支一端连接于该活塞上,另一端穿置该贯穿孔并能够伸入汲油嘴内的活塞增压杆。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动式油压增压泵,该缸体还具有一个形成于该环壁上且与外界连通的泄压孔,该泄压孔是介于该第一切换孔与该第二切换孔间,且该作动单元还包括一个安装于该泄压孔上的消音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连接该气压源与该缸体的一第一气孔、一第二气孔、第一切换孔与第二切换孔的气动式换位阀,就能够切换压缩气体的流向以驱动该活塞机构往复移动,整体结构简单有利于制作与维护,不但能提供稳定增压的超高压油压还能避免产生撞击噪音。

图I是一剖视图,说明一现有气动式油压增压泵。图2是一剖视图,说明该现有气动式油压增压泵的复位弹簧受压缩的情形。图3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气动式油压增压泵的较佳实施例,该活塞机构位在于起始位置。图4是一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活塞机构位于一终末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气动式油压增压泵2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作动单元3,及一连接该作动单元3的气压供应单元4。该作动单元3包括一缸体31、一能够在该缸体31中往复移动的活塞机构38,及一安装于该缸体31的消音器39。该缸体31具有一环壁32、分别盖设于该环壁32相反两端的一第一缸盖33与一第二缸盖34、一设置于该第二缸盖34相反于该第一缸盖33的一侧上的汲油嘴35、一连通该汲油嘴35而侧向设置于该第二缸盖34上的出油嘴36,及一由该环壁32、该第一缸盖33与该第二缸盖34相配合界定出的容置空间37。该汲油嘴35具有一远离该第二缸盖34以抽吸液压油(图未示)的汲油管351,及一用于控制液压油只能由该汲油管351流入的汲油单向阀352。而该出油嘴36具有一远离该第二缸盖34以输出液压油的出油口 361,及一用于控制液压油只能由该出油口 361流出的出油单向阀362。该环壁32形成有一与该容置空间37相连通的第一切换孔321、一沿该活塞机构38移动方向与该第一切换孔321相间隔的第二切换孔322,及一介于该第一切换孔321与该第二切换孔322间的泄压孔323,该消音器39是安装于该泄压孔323上。该第一缸盖33形成有一连通该容置空间37的第一气孔331,而该第二缸盖34形成有一连通该容置空间37的贯穿孔341,及一与该贯穿孔341相间隔且连通该容置空间37的第二气孔342,该汲油嘴35是与该贯穿孔341相连通地安装于该第二缸盖34远离该第一缸盖33的一侧上。该第一切换孔321与该第一气孔331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切换孔322与该第一气孔331的距离。该第一切换孔321是邻近该第一缸盖33,而该第二切换孔322是邻近该第二缸盖34,因此,该第一切换孔321与该第一缸盖33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切换孔322与该第一缸盖33间的距离。该活塞机构38具有一容置于该容置空间37内的活塞381,及一支一端连接于该活塞381上,另一端穿置该贯穿孔341并伸入汲油嘴35内的活塞增压杆382。 该气压供应单元4包括一能提供压缩气体的气压源41,及一连接该气压源41与该缸体31的气动式换位阀42。该气动式换位阀42具有一连接该气压源41的压力源接口421、一连接该第一气孔331的第一工作接口 422、一连接该第二气孔342的第二工作接口423、一连接该第一切换孔321的第一控制接口 424、一连接该第二切换孔322的第二控制接口 425,及相间隔设置且于外界连通的一第一排气接口 426与一第二排气接口 427。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气动式换位阀42是具有一第一排气接口 426与一第二排气接口 427的四口二位阀,当然,也能够是只有一个排气接口,依然可达成相同的效果。参阅图3、4,利用该气动式换位阀42能够在一如图3所不的第一位置,及一如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间移动,以切换该气压源41的压缩气体的流动路径。当该气动式换位阀42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活塞机构38的活塞381是位在如图3所示,封挡该第一切换孔321的起始位置。此时,该气压源41所提供的压缩气体是经由该压力源接口 421、第一工作接口 422、第一气孔331而作用于该活塞机构38的活塞381上,进而驱动该活塞381由图3所示的起始位置,朝该第二缸盖34方向移动,以带动该活塞增压杆382向下移动而将存于该汲油嘴35中的液压油(图未示)经该出油嘴36的出油单向阀362与出油口 361挤出,利用该活塞381与活塞增压杆382断面积的迅速缩减,对由该出油口 361挤出的液压油产生增压效果,而介于该活塞381与该第二缸盖34间的气体也会经该第二气孔342、第二工作接口 423而由该第一排气接口 426排出。当该活塞381移动至如图4所示封挡该第二切换孔322的终末位置时,该活塞381就不会封挡该第一切换孔321,因此,该气压源41所提供的压缩气体会经该第一切换孔321与该第一控制接口 424,而使该气动式换位阀42自图3所示的该第一位置移动至如图4所示的该第二位置。使该气压源41所提供的压缩气体改经由该压力源接口 421、第二工作接口 423、第二气孔342而作用于该活塞机构38的活塞381上,进而驱动该活塞381由该终末位置朝该第一缸盖33方向移动。当该活塞381由该终末位置朝该起始位置移动时,会带动该活塞增压杆382向上移动而产生吸力,进而利用该汲油嘴35的汲油管351抽吸液压油,且所抽吸液压油会经该汲油单向阀352而储存于该汲油嘴35中,而该容置空间37中的气体也会经该第一工作接口 422与该第二排气接口 427排出。而当该活塞381由图4的终末位置,移动至如图3所示的该起始位置时,该活塞381就不会封挡该第二切换孔322,因此,该气压源41所提供的压缩气体会经该第二切换孔322与该第二控制接口 425,而使该气动式换位阀42自图4所示的该第二位置,移动至如图3所示的该第一位置,借上述动作控制该活塞机构38往复移动,以循环抽吸、挤出液压油。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该活塞381于移动中所可能夹带的气体则可由该泄压孔323排出,使该活塞381的移动能更为顺畅,同时利用该消音器39减低排气的噪音。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气动式油压增压泵2,利用该缸体31上的第一切换孔321与第二切换孔322,分别与该气动式换位阀42的第一控制接口 424与第二控制接口 425相连接,因此,只需用该气压源41的压缩气体就能够驱动该活塞机构38在该起始位置与该终末 位置间移动,无需使用弹簧,不但整体构造简单,而且还能能提供稳定增压的超高压油压,配合气动式换位阀42的控制还能避免产生撞击噪音,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式油压增压泵,包含一个作动单元,及一个气压供应单元,该作动单元包括一个缸体,及一个能够在该缸体中往复移动的活塞机构,该气压供应单元包括一个能提供压缩气体的气压源,其特征在于 该缸体具有一个第一气孔、一个沿该活塞机构移动方向与该第一气孔相间隔的第二气孔、一个介于该第一气孔与该第二气孔间的第一切换孔,及一个沿该活塞机构移动方向与该第一切换孔相间隔的第二切换孔,该第一切换孔与该第一气孔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切换孔与该第一气孔的距离,该气压供应单元还包括一个连接该气压源与该缸体以切换压缩气体的流向以驱动该活塞机构在该缸体中往复移动的气动式换位阀,该气动式换位阀具有一个连接该气压源的压力源接口、一个连接该第一气孔的第一工作接口、一个连接该第二气孔的第二工作接口、一个连接该第一切换孔的第一控制接口、一个连接该第二切换孔的第二控制接口,及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排气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动式油压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该缸体还具有一个环壁、分别盖设于该环壁相反两端的一个第一缸盖与一个第二缸盖、一个设置于该第二缸盖相反于该第一缸盖的一侧上的汲油嘴、一个侧向设置于该第二缸盖上的出油嘴,及一个由该环壁、该第一缸盖与该第二缸盖相配合界定出的容置空间,该第二缸盖形成有一个连通该容置空间的贯穿孔,该汲油嘴与该出油嘴是连通该贯穿孔,而该第一气孔是形成于该第一缸盖且连通该容置空间,该第二气孔是形成于该第二缸盖且连通该容置空间,该第一切换孔与该第二切换孔是间隔形成于该环壁上,且该第一切换孔与该第一缸盖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切换孔与该第一缸盖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式油压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该活塞机构具有一个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活塞,及一支一端连接于该活塞上,另一端穿置该贯穿孔并能够伸入汲油嘴内的活塞增压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动式油压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该缸体还具有一个形成于该环壁上且与外界连通的泄压孔,该泄压孔是介于该第一切换孔与该第二切换孔间,且该作动单元还包括一个安装于该泄压孔上的消音器。
专利摘要一种气动式油压增压泵,包含一作动单元,及一气压供应单元。该作动单元包括一缸体,及一活塞机构。该缸体具有一第一气孔、一第二气孔、一介于该第一气孔与该第二气孔间的第一切换孔,及一沿该活塞机构移动方向与该第一切换孔相间隔的第二切换孔。该气压供应单元包括一能提供压缩气体的气压源,及一连接该气压源与该缸体的一第一气孔、一第二气孔、第一切换孔与第二切换孔的气动式换位阀。借此只需利用该气动式换位阀切换该气压源的压缩气体就能驱动该活塞机构往复移动,以提供稳定增压的超高油压。
文档编号F04B53/14GK202789367SQ20122049313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简新锋 申请人:中日流体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