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3696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压缩部分,该压缩部分设置在壳体中并且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油分离室,该油分离室接收来自压缩部分的制冷剂并且具有外围壁,该外围壁用于使制冷剂形成涡旋以便分离混合在制冷剂中的润滑油;以及储油室,该储油室用于储存从制冷剂分离的润滑油。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构造成将储油室中的润滑油供给到压缩部分的制冷剂吸入侧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压缩机的示例,图5示出了日本专利特开No. 2005-171860中公开的压缩机80。压缩机80包括壳体81、与压缩部分(未示出)连通的制冷剂排出室82、与制冷剂排出室82连通的制冷剂出口 83以及油分离室84。压缩机80在壳体81中容纳油分离室84,油分离室84形成在制冷剂排出室82与制冷剂出口 83之间的制冷剂通道中。油分离室84由圆筒形内壁85限定。在油分离室84中设置有圆筒形分离管86。分离管86具有连接至·制冷剂出口 83的上端以及在与油分离室84的底壁84b分开的位置处开口的下端。在油分离室84的靠近制冷剂排出室82的上部部分中形成有一对连通孔87。在油分离室84的底壁84b的中央形成有引入孔84a。在油分离室84下方形成有储油室88。储油室88被分隔件89分成第一储油室90和第二储油室91。第一储油室90和第二储油室91在下部部分处分别具有切口 90a、91a。切口 90a、91a通过连通通道92彼此连接。第一储油室90通过引入孔84a连接至油分离室84。第二储油室91连接至压缩部分的制冷剂吸入侧结构。在从制冷剂排出室82经由连通孔87被传送至油分离室84后,制冷剂沿着油分离室84的内壁85涡旋。这时,制冷剂经由分离管86的下端从制冷剂出口 83被排出至压缩机80外。另一方面,制冷剂中的润滑油集中在内壁85上而与制冷剂分离。分离出的润滑油经由油分离室84的引入孔84a被引入到第一储油室90。在被引入到第一储油室90后,润滑油经由切口 90a、91a和连通通道92流动至第二储油室91,然后被供给至压缩部分的制冷剂吸入侧结构。因而,在压缩机80中,即使来自油分离室84的润滑油的动量对第一储油室90中的油的表面造成扰动,第二储油室91中的油面也不受到扰动。这样防止处于气态的制冷剂被供给至制冷剂吸入侧结构。因此,压缩机80能够将润滑油平稳地供给至制冷剂吸入侧结构。如上所述,在图5的压缩机80中,混合在制冷剂中的润滑油是通过集中在油分离室84的内壁85上而与制冷剂分离的。分离出的润滑油从内壁85沿着油分离室84的底壁84b流动,并且经由底壁84b的引入孔84a被引入至储油室88。由于油分离室84中的润滑油是沿着底壁84b流动的,所以润滑油被引入到储油室88需要花费些时间。在沿着底壁84b流动的同时,润滑油可能与制冷剂一起被带离到压缩机80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能够抑制储油室中的油面的扰动以及润滑油从油分离室流动到外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压缩部分、油分离室、辅助储油室和主储油室。压缩部分定位在壳体中用以压缩制冷剂。制冷剂从压缩部分被引入到油分离室。所述油分离室具有外围壁,所述外围壁用于使制冷剂形成涡旋以分离混合在所述制冷剂中的润滑油。所述辅助储油室和所述主储油室保持从制冷剂中分离出的润滑油。由所述油分离室的所述外围壁限定所述辅助储油室的一部分。在所述外围壁中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油分离室中的润滑油引入到所述辅助储油室的引入通道。所述引入通道具有位于一端的入口和位于另一端的出口。所述引入通道的所述入口在所述外围壁的内表面上开通到所述油分离室。所述引入通道的所述出口开通到所述辅助储油室。所述主储油室位于所述辅助储油室的在重力方向上的下方。在所述辅助储油室的底壁中形成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将所述辅助储油室中的润滑油排放到所述主储油室,并且所述主储油室中的润滑油被供给至所述压缩部分的吸入侧结构。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通过示例来说明本发明原理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
点将变得清楚。


图I为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图2 (a)为沿着图I中的线II a截取的截面图;图2 (b)为沿着图I中的线II b截取的截面图;图3为简图,其不出了图I中不出的压缩机的密封垫和内部;图4为沿着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了辅助储油室和主储油室;以及图5为截面图,其不出了常规的压缩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图I至图4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进行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通过将前部壳体构件11联接到中部壳体构件(外壳)12的一个端部以及将后部壳体构件13联接到中部壳体构件12的另一端部来形成涡旋式压缩机10的壳体。通过使用紧固螺栓B将前部壳体构件11、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紧固在一起。在该实施方式中,中部壳体构件12、前部壳体构件11和后部壳体构件13用作壳体形成构件。如图I所示,涡旋式压缩机10的壳体在其中容纳有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涡旋式压缩部分C。特别地,中部壳体构件12形成为圆筒,其具有面向前部壳体构件11的开口和封闭的端部。在中部壳体构件12中形成有定涡旋件16,定涡旋件16为压缩部分C的一部分。定润旋件16由定基板14和定润形壁部15形成,其中,定基板14形成中部壳体构件12的封闭的端部,定涡形壁部15从定基板14延伸并且在中部壳体构件12内延伸。
前部壳体构件11借助径向轴承18旋转地支承旋转轴17的大直径的部分17a。旋转轴17的大直径部分17a具有偏心轴19,偏心轴19与面向定涡旋件16的端面17b —体地形成。偏心轴19的轴线偏离旋转轴17的轴线。偏心轴19对配重20和衬套21进行支承使得配重20和衬套21相对于偏心轴19转动。衬套21通过滚针轴承24对形成压缩部分C的一部分的动涡旋件23进行支承使得动涡旋件23面对定涡旋件16。动涡旋件23相对于衬套21转动。动涡旋件23由动基板25和动涡形壁部26形成,其中,动基板25面向定基板14,动涡形壁部26从动基板25延伸而与定涡形壁部15啮合。在定涡旋件16的定基板14与动涡旋件23的动基板25之间限定出具有可变的容积的压缩室S。在定基板14中形成有与压缩室S连通的排出口 14a。通过固定于定基板14的排出阀瓣14b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排出口 14a。固定于定基板14的保持件14c限制排出阀瓣14b的打开程度。
排出口 14a与由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构件13限定的排出室31连通。在中部壳体构件12的外围壁与动涡旋件23的动涡形壁部26的最靠外部分之间限定有吸入室30,吸入室30为压缩部分C的吸入侧结构。就是说,在壳体中,吸入室30定位在压缩部分C的径向外部部分中。在中部壳体构件12的外围壁中形成有与吸入室30连通的吸入口 12a。前部壳体构件11具有防转孔11a,防转孔I Ia形成在面向动基板25的径向外部部分的端面中。防转孔Ila沿动基板25的圆周方向设置。动基板25具有防转孔25a,防转孔25a的数量与防转孔Ila的数量相等。防转孔25a沿动基板25的圆周方向设置。防转销32的端部插入在防转孔I la、25a中。当旋转轴17和偏心轴19转动时,动涡旋件23盘旋,使得制冷剂经由吸入口 12a被抽吸到吸入室30中,然后流动到定基板14与动基板25之间的空间。随着动涡旋件23盘旋,每个防转销32的圆周表面沿着相应的防转孔lla、25a的内圆周表面滑动。这允许动涡旋件23盘旋而不转动。随着动涡旋件23盘旋,压缩室S朝向涡旋件16、23的涡形壁部15、26的内端移动,同时其自身的容积减小。由于压缩室S的容积的减小而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排出口 14a排出到排出室31。参照图I、图2 (a)、图2 (b)和图3,现在将对通过将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联接在一起而限定成的消声室40、油分离室41、辅助储油室42和主储油室44进行描述。第一环形壁部12c在面向后部壳体构件13的位置处从中部壳体构件12的定基板14的周缘延伸。第二环形壁部13c在面向第一环形壁部12c的位置处从后部壳体构件13的底部13a的周缘延伸。当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彼此联接时,在中部壳体构件12与后部壳体构件13之间保持有密封垫50,使得密封垫50防止制冷剂和润滑油从腔室 40、41、42、44 泄露。如图2 (a)和图2 (b)所示,在定基板14上的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下部部分中形成有第一分隔壁部12d。第一分隔壁部12d连接第一环形壁部12c的两个点。由定基板14、第一分隔壁部12d和第一环形壁部12c包围的空间形成主储油室44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后部壳体构件13的底部13a上的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下部部分中形成有第一分隔壁部13d。第一分隔壁部13d连接第二环形壁部13c的两个点。由底部13a、第一分隔壁部13d和第二环形壁部13c包围的空间形成主储油室44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当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联接在一起时,主储油室44的两个部分接合,从而在壳体中形成主储油室44。如图2 (a)所示,在中部壳体构件12的第一环形壁部12c的端面中形成有引入通道12h。引入通道12h绕着第一环形壁部12c大致延伸半程以便将主储油室44和吸入室30彼此连接。另外,在定基板14上的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上部部分中形成有第二分隔壁部12e。第二分隔壁部12e连接第一环形壁部12c的两个点。由定基板14、第二分隔壁部12e和第一环形壁部12c包围的空间形成消声室40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如图2 (b)所示,在后部壳体构件13的底部13a上的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上部部分中形成有第二分隔壁部13e。第二分隔壁部13e连接第二环形壁部13c的两个点。由底部13a、第二分隔壁部13e和第二环形壁部13c包围的空间形成消声室40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当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联接在一起时,消声室40的两个部分接合,从而在壳体中形成消声室40。消声室40与形成在第二环形壁部13c中的出口孔13b连通,并且出口孔13b连接至外部。如图2 (a)所示,第三分隔壁部12f形成在定基板14上而在重力方向上延伸并且将第一分隔壁部12d和第二分隔壁部12e彼此连接。由定基板14、第一环形壁部12c、第一分隔壁部12d、第二分隔壁部12e和第三分隔壁部12f包围的空间形成排出室31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如图2 (b)所示,第三分隔壁部13f形成在后部壳体构件13的底部13a上而在重力方向上延伸并且将第一分隔壁部13d和第二分隔壁部13e彼此连接。由底部13a、第二环形壁部13c、第一分隔壁部13d、第二分隔壁部13e和第三分隔壁部13f包围的空间形成排出室31的一部分。如图I所示,当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联接在一起时,排出室31的两个部分接合,从而在壳体中形成排出室31。如图2 (a)所示,第四分隔壁部12g在第三分隔壁部12f旁边的位置处形成在定基板14上而将第一分隔壁部12d和第二分隔壁部12e彼此连接。由定基板14、第一分隔壁部12d、第二分隔壁部12e、第三分隔壁部12f和第四分隔壁部12g包围的空间形成油分尚室41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如图2 (b)所不,第四分隔壁部13g在第三分隔壁部13f芳边的位置处形成在后部壳体构件13的底部13a上而将第一分隔壁部13d和第二分隔壁部13e彼此连接。由底部13a、第一分隔壁部13d、第二分隔壁部13e、第三分隔壁部13f和第四分隔壁部13g包围的空间形成油分离室41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当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联接在一起时,油分离室41的两个部分接合,从而在壳体中形成油分离室41。如图2 (a)所示,在中部壳体构件12中,由定基板14、第一环形壁部12c、第一分隔壁部12d和第四分隔壁部12g包围的空间形成辅助储油室42的一部分。辅助储油室42的容积比主储油室44的容积小。如图2 (b)所示,在后部壳体构件13中,由底部13a、第二环形壁部13c、第一分隔壁部13d和第四分隔壁部13g包围的空间形成辅助储油室42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当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联接在一起时,辅助储油室42 的两个部分接合,从而在壳体中形成辅助储油室42。如图3所示,在壳体中,油分离室41设置在排出室31旁边。就是说,油分离室41定位在沿垂直于重力方向(竖直方向)的方向与排出室31间隔开的位置处。通过对中部壳体构件12的定基板14、第三分隔壁部12f、第四分隔壁部12g、后部壳体构件13的底部13a、第三分隔壁部13f和第四分隔壁部13g进行组合而将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的形状构造得像圆筒。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指的是除上壁(第二分隔壁部12e、13e)和底壁(第一分隔壁部12d、13d)之外的、限定油分离室41的壁部的组合。外围壁形成为呈圆筒形以便在油分离室41中产生制冷剂的涡旋流。在形成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的一部分的第三分隔壁部12f中形成有排出孔31a。排出孔31a将排出室31和油分离室41彼此连接。在第二分隔壁部12e、13e的形成油分离室41的上壁的中部部分中形成有排出通道41a。排出通道41a将油分离室41和消声室40彼此连接。排出室31和消声室40通过油分离室41彼此连接,使得被传送至排出室31的制冷剂另外经由油分离室41排出到消声室40。在壳体中,辅助储油室42设置在油分离室41旁边,就是说,辅助储油室42设置在沿垂直于重力方向(竖直方向)的方向与油分离室41间隔开的位置处,并且还设置在油分离室41的底部上方。通过对中部壳体构件12的定基板14、第一环形壁部12c、第一分隔壁部12d、第四分隔壁部12g、第二分隔壁部12e、后部壳体构件13的底部13a、第二环形壁部13c、第一分隔壁部13d、第四分隔壁部13g和第二分隔壁部13e进行组合来限定辅助储油室·42。因而,形成辅助储油室42的第四分隔壁部12g、13g也形成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辅助储油室42的一部分由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限定。就是说,第四分隔壁部12g、13g用于形成油分离室41和辅助储油室42。油分离室41和辅助储油室42在垂直于重力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邻近(并排设置),第四分隔壁部12g、13g介于油分离室41和辅助储油室42之间。通过在第四分隔壁部12g的端面上形成凹槽,在中部壳体构件12的第四分隔壁部12g中形成引入通道43。引入通道43将油分离室41和辅助储油室42彼此连接。当密封垫50保持在第四分隔壁部12g、13g之间时,引入通道43的在通道的方向上延伸的开口被密封垫50封闭。引入通道43具有位于一个端部处的入口 43a和位于另一端部处的出口43b。入口 43a与油分离室41的在重力方向上的下部部分连通。出口 43b与辅助储油室42的在高于入口 43a的位置处的下部部分连通。入口 43a在第四分隔壁部12g (外围壁的内表面)上通向油分离室41。出口 43b在第四分隔壁部12g上通向辅助储油室42。由于油分离室41与辅助储油室42之间的压力差,已在油分离室41中分离出的润滑油经由引入通道43被引入到辅助储油室42的下部部分。引入通道43的截面面积比油分离室41的垂直于重力方向的截面面积小。在壳体中,主储油室44定位成在重力方向上低于排出室31、油分离室41和辅助储油室42。在辅助储油室42中,中部壳体构件12的第一分隔壁部12d和后部壳体构件13的第一分隔壁部13d形成辅助储油室42的底壁和主储油室44的上壁。如图2 (b)所示,在后部壳体构件13的第一分隔壁部13d的形成辅助储油室42的底壁的部分中形成有排放口 45。通过在第一分隔壁部13d的端面中形成凹槽来形成排放口 45,排放口 45将辅助储油室42和主储油室44彼此连接。当密封垫50保持在第一分隔壁部12d、13d之间时,排放口 45的在通道的方向上延伸的开口被密封垫50封闭。排放口 45的截面面积比辅助储油室42和主储油室44的垂直于重力方向的截面面积小。如图4所示,与辅助储油室42连通的引入通道43和排放口 45位于密封垫50的不同侧上,即,引入通道43和排放口 45分别位于与中部壳体构件12相对应的一侧上和与后部壳体构件13相对应的一侧上。辅助储油室42被由密封垫50形成的分隔部分50a分成与出口 43b相对应的引入室42a和与排放口 45相对应的排放室42b。通常,密封垫50中形成有孔以开通整个辅助储油室42。通过减小上述孔的尺寸来形成分隔部分50a,使得仅辅助储油室42的上部部分开通。分隔部分50a具有在重力方向上约为辅助储油室42的一半高度的高度。在分隔部分50a的上缘与辅助储油室42的上壁之间形成连通部分42c,连通部分42c用于将引入室42a和排放室42b彼此连接。现在将参照图3和图4对涡旋压缩机10的运行进行描述。已被压缩部分C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室 31经由排出孔31a排出到油分离室41的上部部分,然后沿着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从上部部分朝向下部部分涡旋行进。该涡旋使包含在制冷剂中的润滑油集中在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上从而与制冷剂分离。已在油分离室
41中去除润滑油的制冷剂经由排出通道41a被传送至消声室40,并且经由出口孔13b排出到涡旋压缩机10外。集中在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上的润滑油到达引入通道43的在外围壁的内表面中开口的入口 43a,然后由于油分离室41与辅助储油室42之间的压力差而经由引入通道43被抽吸到辅助储油室42的下部部分。这时,由于引入通道43的截面面积比油分离室41的截面面积小,所以润滑油流在通过引入通道43时被引入通道43节流,并且压力减小。此夕卜,由于引入通道43的入口 43a定位成在重力方向上低于引入通道43的出口 43b,所以通过引入通道43朝向辅助储油室42向上抽吸要被引入到辅助储油室42的润滑油。在从油分离室41经由引入通道43被引入到辅助储油室42后,润滑油然后从出口43b被引入到引入室42a。由于出口 43b的位置比分隔部分50a的上端低,所以润滑油被分隔部分50a阻挡而暂时保持在引入室42a中。此后,当保持在引入室42a中的润滑油满溢时,润滑油经由连通部分42c流动到排放室42b。在到达排放室42b后,润滑油在其自身重量的影响下经由排放口 45流动到主储油室44。排放口 45的截面面积比辅助储油室42和主储油室44的截面面积小。因此,润滑油流在通过排放口 45时被排放口 45节流,并且压力减小。已在油分离室41中分离出的润滑油被传送至主储油室44,同时,由于润滑油通过引入通道43、辅助储油室42和排放口 45,所以润滑油的流速(或者动量)减小。此后,主储油室44中的润滑油经由引入通道12h被供给至吸入室30。上述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I)油分离室41定位在壳体中,辅助储油室42定位在油分离室41旁边并且邻近于油分离室41。辅助储油室42的一部分由形成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的第四分隔壁部12g、13g形成。另外,用于将油分离室41和辅助储油室42彼此连接的引入通道43形成在第四分隔壁部12g中,使得引入通道43的入口 43a开在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的内表面中。这使沿着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向下流动的润滑油能够从入口 43a经由引入通道43被引入到辅助储油室42,而不在油分离室41的底壁上流动。因此,与油分离室41中的润滑油沿着油分离室41的底壁流动的情况相比,润滑油被快速地引入到辅助储油室42而不太可能被制冷剂从油分离室41带走。换言之,润滑油能够与制冷剂可靠地分离。(2)在壳体中,辅助储油室42定位在油分离室41旁边,并且油分离室41和辅助储油室42通过引入通道43彼此连接。而且,主储油室44定位在辅助储油室42下方,并且辅助储油室42和主储油室44通过排放口 45彼此连接。由于润滑油通过引入通道43并且被暂时保持在辅助储油室42中,所以已在油分离室41中分离出的润滑油的动量被抑制。此夕卜,由于润滑油流动通过排放口 45,所以润滑油的动量进一步被抑制,使得在润滑油到达主储油室44之前,润滑油的动量几乎被消除。另外,由于辅助储油室42和主储油室44为分离的空间,所以当润滑油被引入到辅助储油室42时,主储油室44中的油面不受扰动。因此,防止主储油室44中的油面受到扰动。这样防止气态制冷剂被供给至吸入室30,从而使得将润滑油平稳地供给至吸入室30。(3)在油分离室41中,制冷剂沿着外围壁从顶部涡旋行进到底部,并且该旋涡运动使润滑油沿着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流动。由于通过制冷剂的旋涡运动将润滑油引导至引入通道43的入口 43a,所以不需要额外的构件来将分离的润滑油引导至引入通道43。(4)已在油分离室41中分离出的润滑油经由引入通道43被引入至辅助储油室42,然后经由排放口 45流动到主储油室44。因而,润滑油流在从油分离室41流动到主储油室44时由于通过引入通道43和排放口 45而两次被节流。因此,当润滑油到达主储油室44 时,润滑油的动量减小。(5)油分离室41和辅助储油室42通过引入通道43彼此连接。引入通道43的入口 43a形成为定位在油分离室41的下部部分中,并且引入通道43的出口 43b定位在入口43a上方并且定位在辅助储油室42的下部部分中。因而,克服重力将油分离室41中润滑油向上抽吸至辅助储油室42,这使润滑油流的动量减小。因此,当润滑油被引入到辅助储油室
42时,辅助储油室42中的油面不受扰动。(6)另外,引入通道43的出口 43b形成在辅助储油室42的下部部分中。因此,防止润滑油滴落到保持在辅助储油室42中的油面上,从而使得辅助储油室42中的油面不受扰动。(7)辅助储油室42被分隔部分50a分隔成与引入通道43的出口 43b相对应的引入室42a和与排放口 45相对应的排放室42b,并且连通部分42c将引入室42a和排放室42b彼此连接。因此,从油分离室41引入到辅助储油室42的润滑油被分隔部分50a阻挡并且暂时保持在引入室42a中。这基本上消除了润滑油流的所有动量。(8)当保持在引入室42a中的润滑油满溢时,润滑油经由连通部分42c从引入室42a流出到达排放室42b。因而,供给至排放室42b的润滑油没有动量,从而使得排放室42b中的油面不受扰动。由于润滑油从油面稳定的排放室42b流动到主储油室44,所以主储油室44中的油面不被扰动。(9)将辅助储油室42分成引入室42a和排放室42b的分隔部分50a由密封垫50形成。密封垫50由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保持以便对腔室31、40、41、42、44进行密封。由于分隔部分50a是由涡旋压缩机10必不可少的密封垫50形成的,所以分隔部分不需要与辅助储油室42 —体地形成,从而容易形成分隔部分50a。(10)将辅助储油室42分成引入室42a和排放室42b的分隔部分50a由密封垫50形成。因而,能够仅通过对密封垫50进行机加工来容易地调节分隔部分50a的高度。(11)通过对形成在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中的油分离室41、辅助储油室42和主储油室44的部分进行组合来分别形成油分离室41、辅助储油室42和主储油室44。因此,腔室41、42、44分别跨壳体构件12、13而形成。因而,与腔室41、42、44各自仅形成在例如后部壳体构件13中的情况相比,保证了腔室41、42、44具有大容积。(12)压缩机10包括涡旋式压缩部分C。涡旋式压缩部分C的吸入室30不是定位在压缩部分C的靠近后部壳体构件13的侧部上,而是定位在压缩部分C的径向外部部分中。因此,油分离室41、辅助储油室42和主储油室44能够设置在压缩部分C的沿压缩机10的轴向方向(旋转轴17的轴向方向)更靠近后部壳体构件13的侧部上。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如下改型。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油分离室41、辅助储油室42和主储油室44均跨中部壳体构件12和后部壳体构件13而形成。然而,腔室41、42、44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在后部壳体构件13和中部壳体构件12中的一个中。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分隔部分50a是由密封垫50形成的。然而,分隔部分50a 不是必需由密封垫50形成。而是,分隔部分可以直接形成在中部壳体构件12上或者后部壳体构件13上。替代性地,可以使用不同于密封垫50的构件来形成分隔部分。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辅助储油室42被分成引入室42a和排放室42b。然而,辅助储油室42不是必需进行分隔。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引入通道43形成为使得入口 43a定位在油分离室41的下部部分中,并且出口 43b定位在入口 43a上方并且定位在辅助储油室42的下部部分中。然而,可以改变弓I入通道43的结构。例如,只要入口 43a形成在油分离室41的外围壁中,则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入口 43a的位置。例如,入口 43a可以形成在油分离室41的上部部分中。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压缩部分C为涡旋式压缩部分。然而,压缩部分C可以为叶片式压缩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包括 压缩部分,所述压缩部分设置在壳体中用以压缩制冷剂;以及 油分离室,制冷剂从所述压缩部分被引入到所述油分离室,其中,所述油分离室具有外围壁,所述外围壁用于使制冷剂形成涡旋以分离混合在所述制冷剂中的润滑油,所述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辅助储油室和主储油室,所述辅助储油室和所述主储油室保持从制冷剂中分离出的润滑油,其中 所述辅助储油室的一部分由所述油分离室的所述外围壁限定,且在所述外围壁中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油分离室中的润滑油引入到所述辅助储油室的引入通道, 所述引入通道具有位于一端的入口和位于另一端的出口,所述引入通道的所述入口在所述外围壁的内表面上开通到所述油分离室,所述引入通道的所述出口开通到所述辅助储油室,并且 所述主储油室位于所述辅助储油室的在重力方向上的下方,其中,在所述辅助储油室的底壁中形成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将所述辅助储油室中的润滑油排放到所述主储油室,且所述主储油室中的润滑油被供给至所述压缩部分的吸入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引入通道的所述入口位于所述油分离室的在重力方向上的下部部分处,并且 所述引入通道的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引入通道的所述入口的在重力方向上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辅助储油室的在重力方向上的下部部分处。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辅助储油室被分隔部分分隔成引入室和排放室,所述引入室与所述引入通道的所述出口相对应,所述排放室与所述排放口相对应,并且 所述引入室和所述排放室通过连通部分彼此连接,所述连通部分位于所述分隔部分的在重力方向上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辅助储油室通过联接多个壳体形成构件而形成,并且 在所述壳体形成构件之间保持有密封垫,且所述分隔部分由所述密封垫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油分离室和所述主储油室通过联接所述壳体形成构件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部分为涡旋式压缩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具有辅助储油室和主储油室,辅助储油室和主储油室保持在油分离室中从制冷剂分离出的润滑油。辅助储油室的一部分由油分离室的外围壁限定。在该外围壁中形成有引入通道,该引入通道用于将油分离室中的润滑油引入到辅助储油室。引入通道的入口在该外围壁的内表面上开通到油分离室。引入通道的出口开通到辅助储油室。主储油室位于辅助储油室的在重力方向上的下方。在辅助储油室的底壁中形成有排放口,该排放口用于将辅助储油室中的润滑油排放到主储油室。
文档编号F04C29/02GK102913451SQ20121027028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三井翼, 佐藤真一, 小林和男, 佐伯晓生, 中岛昭洋, 麻生伸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