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3300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具体是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
背景技术
汽缸是旋转式压缩机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来自蒸发器中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在汽缸内实现吸气、压缩、排气过程,最终经过排气通道进入到系统冷凝器。汽缸吸入孔的形状、大小直接关系到压缩机能效高低。现有技术通过增大汽缸的吸入孔径,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功率,提升能效,满足空调器对压缩机能效要求。但同时,由于吸入孔径增大,吸气关闭时间延迟,会带来压缩机单位制冷量的下降,虽然满足了空调器能效要求,却会带来压缩机制热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变频压缩机高频运转时更为严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 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能有效解决空调器制热能力不足的同时也能满足空调器高能效要求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包括靠近汽缸外侧并与连接管、储液器依次连通的吸入孔尾端,和靠近汽缸内容积部分并与其相连的吸入孔前端,其结构特征是吸入孔前端孔径 <吸入孔尾端孔径,且尾端通孔中心线与前端通孔中心线不在同
一直线上。所述尾端通孔中心线与前端通孔中心线为相互贯穿或平行。所述吸入孔前端孔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吸入孔前端接近汽缸内壁部分分别向上、下两侧设置了倒角,倒角方式可以是直角或者是圆角。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适用于单缸旋转式压缩机,而且还可以适用于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解决了吸气孔扩大造成的吸气关闭角延迟,制热能力不足问题,并通过在吸入孔前端孔上下两侧再增加倒角,增大了吸入孔的通流面积,降低制冷剂的流速,同样达到提升压缩机能效的效果,满足空调器高能效的要求。该结构简单实用,其他配套的零部件如连接管、储液器等均不需要进行配套变更,对生产、制造影响小,容易实现量产化。

图I为现有技术中旋转压缩机结构;图2为现有技术中旋转压缩机吸入孔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吸入孔B-B向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6为图4-图5中吸入孔B-B向剖视图。图中1为储液器,2为连接管,3为汽缸,3. I为吸入孔尾端,3. 2为吸入孔前端,
3.3为倒角,4为前端通孔中心线,5为尾端通孔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I-图6,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包括靠近汽缸3外侧并与连接管2、储液器I依次连通的吸入孔尾端3. 1,和靠近汽缸3内容积部分并与其相连的吸入孔前端3. 2,吸入孔前端3. 2孔径<吸入孔尾端3. I孔径,且尾端通孔中心线5与前端通孔中心线4不在同一直线上。吸入孔前端3. 2孔径<吸入孔尾端3. I孔径具体体现吸气关闭角0角的变化上,即实施例图4-图5中的a <现有技术图2中的0。尾端通孔中心线5与前端通孔中心线4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两条中心线是相互贯穿的。吸入孔前端3. 2孔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吸入孔前端3. 2接近汽缸内壁部分分别向上、下两侧设置了倒角3. 3,倒角3. 3方式可以是直角或者是圆角。第二实施例参见图5,尾端通孔中心线5与前端通孔中心线4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两条中心线是平行的。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包括靠近汽缸(3)外侧并与连接管(2)、储液器(I)依次连通的吸入孔尾端(3. I),和靠近汽缸(3)内容积部分并与其相连的吸入孔前端(3. 2),其特征是吸入孔前端(3. 2)孔径<吸入孔尾端(3. I)孔径,且尾端通孔中心线(5)与前端通孔中心线(4)不在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尾端通孔中心线(5)与前端通孔中心线(4)为相互贯穿或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吸入孔前端(3. 2)孔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吸入孔前端(3.2) 接近汽缸(3)内壁部分分别向上、下两侧设置了倒角(3. 3),倒角(3.3)方式是直角或者是圆角。
专利摘要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孔结构,包括靠近汽缸外侧并与连接管、储液器依次连通的吸入孔尾端,和靠近汽缸内容积部分并与其相连的吸入孔前端,吸入孔前端孔径<吸入孔尾端孔径,且尾端通孔中心线与前端通孔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适用于单缸旋转式压缩机,而且还可以适用于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解决了吸气孔扩大造成的吸气关闭角延迟,制热能力不足问题,并通过在吸入孔前端孔上下两侧再增加倒角,增大了吸入孔的通流面积,降低制冷剂的流速,同样达到提升压缩机能效的效果,满足空调器高能效的要求。该结构简单实用,其他配套的零部件如连接管、储液器等均不需要进行配套变更,对生产、制造影响小,容易实现量产化。
文档编号F04D29/40GK202391780SQ20112044210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付清轩, 罗有斌 申请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