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贯流泵油导轴承受油结构的改进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8156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贯流泵油导轴承受油结构的改进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卧式贯流泵油导轴承受油结构的改进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贯流泵油导轴承润滑用油,特别涉及对油导轴承结构的改 进。
背景技术
[0002]大型卧式贯流泵的油导轴承主要承受轴和叶轮及叶轮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径向 力,轴承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整台泵的运行,轴承的润滑和冷却是轴承正常工作的前 提;油导轴承是分半式轴瓦结构,轴承的冷却和润滑都是通过轴承内部的润滑油-稀 油,在现行结构中轴承的润滑和冷却都是采用浸没式,通过轴瓦上开的进油和回油油槽 将润滑油带到轴承内部来润滑和将运行中产生的热量带入油室,这种结构常常出现由于 润滑油不能及时进入轴瓦和轴的接触面从而发生轴瓦被烧的情况。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型卧式贯流泵的油导轴承供油结构所存 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经过改进的油导轴承润滑结构。本实用新型设计卧式贯 流泵油导轴承受油结构的改进,包括泵轴、轴承座、轴承盖、油导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轴承盖上开设三个螺纹孔,在油导轴承的上轴瓦相对于螺纹孔的轴线上开设有对应的 钻通孔,中间的螺纹孔与两边的螺纹孔的轴线呈30 45度的夹角,在螺纹孔内有铜管, 铜管的后端连接外接的主油管路,铜管的前顶端位于轴瓦接触面内侧的3毫米处,在轴 承座底面上接有回油管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改进后的油导轴承的润滑更好,不会发 生烧瓦现象,同时能更好的散热。


[0004]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0005]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1为进排油管,[0006]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的左视图,[0007]具体实施方式
[0008]图中包括泵轴1、轴承座2、轴承盖3、油导轴承4,其特征在于在轴承盖上开 设三个螺纹孔5,在油导轴承的上轴瓦相对于螺纹孔的轴线上开设有对应的钻通孔6,中 间的螺纹孔与两边的螺纹孔的轴线呈30 45度的夹角,在螺纹孔内有铜管7,铜管的后 端连接外接的主油管路8,铜管的前顶端位于轴瓦接触面内侧的3毫米处,在轴承座底面 上接有回油管路9。[0009]在轴承盖的上端攻三个螺纹孔和在轴承相应位置钻孔,使两边的孔与中心成 30 45度,孔的大小根据轴承的大小来定,用铜管一端插入孔中,插入深度离轴瓦3mm 为宜,铜管的另一端与主油管路相连接。进油管路中输入带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这样轴瓦内部就能得到充分的润滑和冷却,经过轴瓦后的润滑油一部份来替换了轴承室中的 润滑油来保证轴承全部浸泡在润滑油中,多于的则经过回油管路回到上游油箱中,经过 油箱内冷却后在进入进油管路,构成油路的回路。
权利要求1.卧式贯流泵油导轴承受油结构的改进,包括泵轴、轴承座、轴承盖、油导轴承, 其特征在于在轴承盖上开设三个螺纹孔,在油导轴承的上轴瓦相对于螺纹孔的轴线上 开设有对应的钻通孔,中间的螺纹孔与两边的螺纹孔的轴线呈30 45度的夹角,在螺 纹孔内有铜管,铜管的后端连接外接的主油管路,铜管的前顶端位于轴瓦接触面内侧的3 毫米处,在轴承座底面上接有回油管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油导轴承结构的改进。包括泵轴、轴承座、轴承盖、油导轴承,其特征在于在轴承盖上开设三个螺纹孔,在油导轴承的上轴瓦相对于螺纹孔的轴线上开设有对应的钻通孔,中间的螺纹孔与两边的螺纹孔的轴线呈30~45度的夹角,在螺纹孔内有铜管,铜管的后端连接外接的主油管路,铜管的前顶端位于轴瓦接触面内侧的3毫米处,在轴承座底面上接有回油管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改进后的油导轴承的润滑更好,不会发生烧瓦现象,同时能更好的散热。
文档编号F04D29/046GK201802675SQ20102025530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9日
发明者刘从江, 张锡淼, 黄建军 申请人: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