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进气控制阀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9334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进气控制阀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阀,尤其是一种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具体地说主要用于 螺杆压缩机的气量控制。
背景技术
目前,螺杆压缩机的控制系统中,进气控制阀采用的多是电磁阀控制通断,控制管 路复杂,系统出现的故障点较多,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差。在某些低温或电磁阀使用受限的场 合,使用电磁阀控制通断的螺杆压缩机则不能使用,限制了螺杆压缩机的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的进气控制阀, 其控制简单、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大。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包括进气阀体及位于 所述进气阀体端部的第一进气口 ;所述进气阀体上设有连接管,所述进气阀体对应于设置 连接管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连接管通过第二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相连通;连接管 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进气阀体固定连接,加强筋上设有阀门导板,所述阀门导板利 用第一挡圈与加强筋相固定;所述阀门导板上利用弹簧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对应于邻近 第二进气口端面能够密封第二进气口,阀门能够相对阀门导板运动;所述进气阀体对应于 设置第一进气口的另一端设有组合阀体;所述组合阀体内定位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 芯及第三阀芯;组合阀体对应于设置第三阀芯的端部设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通 过第三阀芯与第一进气口相连通;第一阀芯与第三阀芯间设有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的 下部嵌置在第一阀芯的凹槽内;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第三端面;第二 阀芯对应于嵌置在第一阀芯内的端面为第一端面,第二阀芯邻近第三阀芯的端面为第三端 面,第二端面位于第一端面与第三端面间;所述第二阀芯能相对第一阀芯运动;所述第二 阀芯的第三端面与第三阀芯间设有放气腔体,所述放气腔体与第一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均 相连通;第二阀芯的第一端面与第一阀芯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二进气口相 连通;第二阀芯的第二端面与第三阀芯间形成台阶;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二端面与组合阀体 内壁间形成下压腔体,所述下压腔体与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面的面积大 于第三端面的面积;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的面积。所述阀门对应于邻近第二进气口的端面上镶嵌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阀门对应于镶 嵌有第一密封圈端面宽度大于第二进气口的口径。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面设有密封件。 所述第三阀芯内设置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与第一进气口、第三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组合 阀体对应于设置第三进气口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堵头。所述第二阀芯内第二端面下部与组合阀体内壁间设置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阀芯 内第三端面下部与组合阀体内壁间设置第三密封圈。所述组合阀体对应于设置第三进气口 的端部设有第二堵头。所述第一阀芯对应于设置第二阀芯的另一端面设有第二挡圈。所述
4第三阀芯对应于位于放气腔体内的另一端利用第三挡圈与组合阀体相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集通断调节、放空与防喷油与一体;简化了螺杆 压缩机的控制系统,利用螺杆压缩机自身的压缩空气来控制实用新型的开启和关闭,减少 了控制管路和相应的故障点,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拓展了进气控制阀的适用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气阀体1、第一密封圈2、阀门3、第一挡圈4、弹簧 5、阀门导板6、第一通道7、第四密封圈8、第二挡圈9、第一阀芯10、第二通道11、第五密封 圈12、第一堵头13、第二阀芯14、第二密封圈15、第三密封圈16、密封件17、组合阀体18、第 三阀芯19、第三进气口 20、第三挡圈21、第二堵头22、第四通道23、第六密封圈24、第七密 封圈25、第八密封圈26、第九密封圈27、第五通道28、连接腔体29、加强筋30、连接管31、 第一进气口 32、进气腔体33、定位腔34、放气腔体35、第一端面36、第二端面37、第三端面 38、下压腔体39及第二进气口 40。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阀体1的一端设置第一进气口 32,进气阀体1的另一端设有 相互垂直的连接管31,进气阀体1与连接管31间形成L型结构;所述进气阀体1对应与连 接管31相连接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气口 40,连接管31利用第二进气口 40与第一进气口 32 相连通。所述进气阀体1内形成进气腔体33,连接管31内形成连接腔体29 ;所述连接腔体 29与进气腔体33相连通,形成压缩机的进气通道,连接管31用于与压缩机的连接。所述连 接管31的连接腔体29内设有阀门3,所述阀门3为T字形结构。所述连接腔体29内还设 置有加强筋30,加强筋30的下端设有阀门导板6,阀门导板6上设置允许阀门3下端嵌置的 通孔,阀门3利用弹簧5安装在阀门导板6上,阀门3的下端伸入阀门导板6的通孔内;阀 门3能够相对阀门导板6运动。阀门3上端面能够密封第二进气口 40,阀门3的上端面的 宽度大于第二进气口 40的口径。所述阀门导板6的下端还设有第一挡圈4,阀门导板6利 用第一挡圈4与加强筋30相固定。从第一进气口 32进入的压缩气体,聚集在进气腔体33 内,进气腔体33内的压缩气体作用在阀门3的上端面上,能够推动阀门3压缩弹簧5,使阀 门3相对阀门导板6向下运动,阀门3的上端面与第二进气口 40相分离。当阀门3的上端 面与第二进气口 40分离后,连接腔体29与进气腔体33相连通,从而打开了整个进气控制 阀。当第一进气口 32停止进入压缩气体时,阀门2在压缩机内的压缩气体及弹簧5的弹力 作用下,能够推动阀门3相对阀门导板6向上运动,使阀门3的上端面密封第二进气口 40, 达到关闭进气控制阀的目的。所述阀门3对应于靠近第二进气口 40的上端面镶嵌有第一 密封圈2,使阀门3的上端面能够更好的密封第二进气口 40。当阀门3上端面密封第二进 气口 40时,阀门3利用第二密封圈2还可以防止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从阀门3上端面与第二 进气口 40的缝隙间喷出,达到了防喷油的目的。所述进气阀体1对应于设置第一进气口 32的另一端还设有组合阀体18,组合阀体 18与进气阀体1、连接管31固定连接。所述组合阀体18内设有定位腔34,定位腔34内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芯10及第三阀芯19 ;第一阀芯10位于组合阀体18的下端。所述组合阀体18对应于设置第三阀芯19的端部设有第三进气口 20 ;第三阀芯19内设置第四通道 23,第三进气口 20与第三阀芯19内的第四通道23相连通。所述第一阀芯10与第三阀芯 19间设有第二阀芯14。第二阀芯14包括第一端面36、第二端面37及第三端面38 ;第一端 面36、第二端面37及第三端面38相互间形成台阶。所述第一阀芯10的剖面为凹形结构, 第二阀芯14的下部插入第一阀芯10凹槽内。第二阀芯14对应于位于第一阀芯10凹槽内 的端面为第一端面36,第二阀芯14对应于邻近第三阀芯19的端面为第三端面38,第二端 面37位于第三端面38与第一端面36间。第二阀芯14位于第一阀芯10凹槽内的第一端 面36与第一阀芯10凹槽的表面间形成第二通道11,第二通道11与第三进气口 20相连通。 所述第二阀芯14能够相对第一阀芯10运动,实现第二阀芯14的第三端面38与第三阀芯 19间接触与分离。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三端面38上设置密封件17,所述密封件17能够 密封第三阀芯19内的第四通道23。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三端面38与第三阀芯19间形 成放气腔体35,放气腔体35与进气腔体33、第四通道23及第三进气口 20相连通,形成压 缩机内压缩气体放空的通道。所述进气腔体33与放气腔体35间设置第五通道28,用于连 通进气腔体33与放气腔体35。第二阀芯14的第二端面37与第三端面38间形成台阶,第 二端面37与组合阀体18形成下压腔体39,下压腔体39与连接管31相连通。所述下压腔 体39与连接管31间设置第一通道7,用于连通连接管31内的连接腔体29与下压腔体39。 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二端面37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36的面积,第一端面36的面积大于 第三端面38的面积。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二端面37下部与组合阀体18内壁间设置第二密封圈15, 第二阀芯14的第一端面36上部与第一阀芯10间设置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二通道11内的 压缩气体,避免第二通道11内的压缩气体进入下压腔体39内。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三端 面38下部与组合阀体18内壁间设置第三密封圈16,用于密封下压腔体39内的压缩气体, 避免下压腔体39内的压缩气体进入放气腔体35内。所述第一阀芯10对应于与组合阀体 18内壁间分别设置第四密封圈8及第五密封圈12,避免压缩机内的压缩气体从第一阀芯10 上窜。所述组合阀体18对应于设置第三进气口 20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堵头13,组合阀体18 对应于设置第三进气口 20的端部设置第二堵头22。所述第一堵头13、第二堵头22分别用 与密封第三进气口 20与第一通道11、第四通道23间形成的气体通路。所述第三阀芯19与 组合阀体18内壁间分别设置第六密封圈24及第七密封圈25,避免压缩气体从第三阀芯19 窜入放气腔体35内。所述进气阀体1与组合阀体18对应于设置第五通道28的连接处设 有第八密封圈26。所述连接管31与组合阀体18间对应于设置第一通道7的连接处设有第 九密封圈27,避免压缩机内的压缩气体从连接管31与组合阀体18的结合处逸出。所述第 一阀芯10对应于设置第二阀芯14的另一端面设有第二挡圈9。所述第三阀芯19对应于位 于放气腔体35内的另一端面设置第三挡圈21。所述第一密封圈2、第二密封圈15、第三密 封圈16、第四密封圈8、第五密封圈12、第六密封圈24、第七密封圈25、第八密封圈26及第 九密封圈27均为0型密封圈。如图1所示压缩机启动后,气体从第一进气口 32进入进气腔体33内。所述阀门 3的上端面密封第二进气口 40。进气控制阀的阀门3在进气腔体33内吸气真空度的作用 力下,克服弹簧5的张力,顺着阀门导板6向下运动,使进气腔体33与连接腔体29相连通;此时,进气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进气控制阀开启后,压缩机处于负压状态,压缩机内的气 体不会经第一通道7进入下压腔体39内。压缩机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三进气口 20分成两条 通路。其中一路压缩气体,经第三进气口 20、第三阀芯19内的第四通道23、放气腔体35及 第五通道28进入进气腔体33,使压缩机内的压缩空气进行放空;另一路压缩气体经第三进 气口 20进入第二通道11内,第二通道11内的压缩气体作用于第二阀芯14的第一端面36 ; 由于第二阀芯14的第一端面36面积大于第三端面38面积;根据帕斯卡原理F = PS知,作 用于第一端面36的作用力大于第三端面38的作用力,从而推动第二阀芯14相对第一阀芯 10向上运动;第二阀芯14对应于第三端面38上的密封件17能够密封第三阀芯19的第四 通道23,使第三进气口 20与第一进气口 32不连通,阻断了从第三进气口 20、第四通道23 的气体放空通道。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二端面37下部与组合阀体18内壁间设置第二密 封圈15,避免第二通道11内的气体进入下压腔体39内。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二端面37 上部与组合阀体18内壁间设置第三密封圈16,避免放气腔体35内的压缩气体进入下压腔 体39内,确保第二阀芯14的第三端面38能够压紧第三阀芯19端面,隔断压缩气体的放空 通路。压缩机停止后,连接腔体29内的进气控制阀阀门3在压缩机腔内剩余气体压力和 弹簧5弹力的双作用力下,迅速顺着阀门导板6上行,阀门3的上端面密封第二进气口 40, 使连接腔体29与进气腔体33间不连通;此时,进气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由于阀门3对应 于密封第二进气口 40的端面上镶嵌有第一密封圈2,阀门3密封第二进气口 40后,可以完 全杜绝压缩机内的润滑油喷出。由于第二阀芯14的第三端面38压紧第三阀芯19的端面, 阻断了放空通路;当压缩机停止后,压缩机腔内的剩余压缩空气通过第三进气口 20进入第 二通道11、通过第一通道7进入下压腔体39内。压缩空气产生的作用力分别作用于第二阀 芯14的第一端面36与第二端面37,由于第二端面37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36的面积,根 据帕斯卡原理F = PS知,在压强相同时,作用于第二端面37的作用力大于第一端面的作用 力,从而作用于第二端面37上的作用力推动第二阀芯14相对第一阀芯10向下运动,第二 阀芯14的第三端面38与第三阀芯19相分离。当第二阀芯14上的密封件17与第三阀芯 19分离后,第三进气口 20、第四通道23、放气腔体35及第五通道28形成的放空通路打开, 压缩机内剩余的压缩气体能够迅速放空。本实用新型集通断调节、放空与防喷油与一体;简化了螺杆压缩机的控制系统,利 用螺杆压缩机自身的压缩空气来控制实用新型的开启和关闭,减少了控制管路和相应的故 障点,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拓展了进气控制阀的适用范围,特别适合于低温或某些不 适合使用电磁阀的场合。
权利要求一种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包括进气阀体(1)及位于所述进气阀体(1)端部的第一进气口(32),其特征是所述进气阀体(1)上设有连接管(31),所述进气阀体(1)对应于设置连接管(31)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气口(40),所述连接管(31)通过第二进气口(40)与第一进气口(32)相连通;连接管(31)内设有加强筋(30),所述加强筋(30)与进气阀体(1)固定连接,加强筋(30)上设有阀门导板(6),所述阀门导板(6)利用第一挡圈(4)与加强筋(30)相固定;所述阀门导板(6)上利用弹簧(5)安装有阀门(3),所述阀门(3)对应于邻近第二进气口(40)端面能够密封第二进气口(40),阀门(3)能够相对阀门导板(6)运动;所述进气阀体(1)对应于设置第一进气口(32)的另一端设有组合阀体(18);所述组合阀体(18)内定位腔(3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芯(10)及第三阀芯(19);组合阀体(18)对应于设置第三阀芯(19)的端部设有第三进气口(20),所述第三进气口(20)通过第三阀芯(19)与第一进气口(32)相连通;第一阀芯(10)与第三阀芯(19)间设有第二阀芯(14),所述第二阀芯(14)的下部嵌置在第一阀芯(10)的凹槽内;所述第二阀芯(14)包括第一端面(36)、第二端面(37)及第三端面(38);第二阀芯(14)对应于嵌置在第一阀芯(10)内的端面为第一端面(36),第二阀芯(14)邻近第三阀芯(19)的端面为第三端面(38),第二端面(37)位于第一端面(36)与第三端面(38)间;所述第二阀芯(14)能相对第一阀芯(10)运动;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三端面(38)与第三阀芯(19)间设有放气腔体(35),所述放气腔体(35)与第一进气口(32)、第三进气口(20)均相连通;第二阀芯(14)的第一端面(36)与第一阀芯(10)间形成第二通道(11),所述第二通道(11)与第二进气口(20)相连通;第二阀芯(14)的第二端面(37)与第三端面(38)间形成台阶;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二端面(37)与组合阀体(18)内壁间形成下压腔体(39),所述下压腔体(39)与连接管(31)相连通;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一端面(36)的面积大于第三端面(38)的面积;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二端面(37)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36)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阀门(3)对应于邻近第二 进气口(3)的端面上镶嵌有第一密封圈(2);所述阀门(3)对应于镶嵌有第一密封圈(2)端 面宽度大于第二进气口(40)的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阀芯(14)的第一端面(36)设有密封件(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阀芯(19)内设置第四 通道(23);所述第四通道(23)与第一进气口(32)、第三进气口(2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组合阀体(18)对应于设置 第三进气口(2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堵头(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阀芯(14)内第二端面(37)下部与组合阀体(18)内壁间设置第二密封圈(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阀芯(14)内第三端面(38)下部与组合阀体(18)内壁间设置第三密封圈(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组合阀体(18)对应于设置 第三进气口(20)的端部设有第二堵头(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阀芯(10)对应于设置 第二阀芯(14)的另一端面设有第二挡圈(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阀芯(19)对应于位 于放气腔体(35)内的另一端利用第三挡圈(21)与组合阀体(18)相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进气控制阀。其包括进气阀体及第一进气口;进气阀体上设有连接管,进气阀体对应于设置连接管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气口,连接管通过第二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相连通;连接管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进气阀体固定连接,加强筋上设有阀门导板,阀门导板上利用弹簧安装有阀门,阀门对应于邻近第二进气口端面能够密封第二进气口,阀门能够相对阀门导板运动,在进气阀体上安装组合阀体,通过组合阀体实现进气阀体的放空。本实用新型集通断调节、放空与防喷油与一体;简化了螺杆压缩机的控制系统,利用螺杆压缩机自身的压缩空气来控制实用新型的开启和关闭,减少了控制管路和相应的故障点;拓展了进气控制阀的适用范围。
文档编号F04C28/00GK201610843SQ20102011455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4日
发明者兰永宽, 潘文伟, 骆发华 申请人:无锡五洋赛德压缩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