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大型漂浮泵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泵,尤其涉及大型漂浮泵。
技术背景目前,洼地排涝、农田灌溉、船坞和码头引水都需要借助于漂浮泵的作用,但漂浮 泵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漂浮泵的淹没深度会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使得水泵不能在稳定 的工况下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大型漂浮泵,它结构简 单,工作时,其淹没深度不会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能在稳定的工况下工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大型漂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雪橇式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吸罩,吸 罩内安装有潜水泵,吸罩前端固定连通有与潜水泵出水端对应的出水管,吸罩后端设有与 潜水泵进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吸罩上部开有供潜水泵的通电电缆引出的通孔;所述底板两 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密闭的浮箱,两个浮箱分别位于吸罩的两侧,两个浮箱上端之间固定连 接有拉杆,每个浮箱上均设置有进水口和放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放水口的上侧,所述进水 口和放水口上分别塞装有进水螺塞和放水螺塞。大型漂浮泵是轴、混流潜水电泵的一种安装和工作方式,它是在潜水电泵上增加 两个浮箱,利用浮箱产生的浮力使潜水泵悬浮于所抽排介质中,潜水泵的淹没深度不会随 水位的改变而变化,使水泵在稳定的工况下持续工作。漂浮泵由潜水电泵、浮箱和雪橇式底板等组成。潜水泵安装在吸罩内,吸罩固定在 雪橇式底板上,两只浮箱在其两边一边一只对称设置,以连接板及紧固件与雪橇连接。两只浮箱尺寸和容积完全相同,容积是根据不同的泵型和必须的淹没深度(Hs,不 同规格的潜水电泵有不同的淹没深度)经过计算而确定下来的,同时,考虑留有一定的容 积裕度以便于调节淹没深度。浮箱的上下分别设有充水螺塞和放水螺塞,用以充水或放水 调整浮箱浮力,以达到改变淹没深度的目的。所述浮箱以钢板做成,包括有位于底部的底面板、位于侧面的四块侧面板以及位 于顶部的盖板,四块侧面板与底面板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保证里面的液体不泄漏。盖板通 过一组螺栓并加密封垫与焊接部分形成封闭无泄漏的空间。由于两浮箱受到浮力的作用会 对与底板连接处产生一对大小相等(或近似)、方向相反的力矩,增大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断裂,故此,在浮箱上端设置两处拉杆以抵消力矩的作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漂浮泵整体移至工作水面,通过充、放水螺塞调整浮箱的容 积,达到需要的淹没深度。在水罩出水端接出水管至所需的位置,同时将主、控电缆线接至 控制柜即完成安装。为了防止漂浮泵侧倾,可用绳索一端系于本实用新型上,另一端固定于 岸边桩上。[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操作迅捷、方便,省时省工,无需修建永久性泵站,减少泵站工程 成本投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位变化较大、非永久使用的场合,特别适合洼地排涝、农田 灌溉、船坞、码头引水等,适用于口径350 1000mm,流量800 15000m3/h的轴(混)流潜 水电泵。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大型漂浮泵,包括有雪橇式的底板1,所述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吸罩2,吸罩2内安 装有潜水泵3,吸罩2前端固定连通有与潜水泵3出水端对应的出水管4,吸罩2后端设有 与潜水泵3进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吸罩2上部开有供潜水泵3的通电电缆5引出的通孔;所 述底板1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密闭的浮箱6,两个浮箱6分别位于吸罩2的两侧,两个浮箱 6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杆7,每个浮箱6上均设置有进水口和放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放 水口的上侧,所述进水口和放水口上分别塞装有进水螺塞8和放水螺塞9。
权利要求大型漂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雪橇式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吸罩,吸罩内安装有潜水泵,吸罩前端固定连通有与潜水泵出水端对应的出水管,吸罩后端设有与潜水泵进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吸罩上部开有供潜水泵的通电电缆引出的通孔;所述底板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密闭的浮箱,两个浮箱分别位于吸罩的两侧,两个浮箱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杆,每个浮箱上均设置有进水口和放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放水口的上侧,所述进水口和放水口上分别塞装有进水螺塞和放水螺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大型漂浮泵,包括有雪橇式的底板,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吸罩,吸罩内安装有潜水泵,吸罩前端固定连通有与潜水泵出水端对应的出水管,吸罩后端设有与潜水泵进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吸罩上部开有供潜水泵的通电电缆引出的通孔;底板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密闭的浮箱,两个浮箱分别位于吸罩的两侧,两个浮箱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拉杆,每个浮箱上均设置有进水口和放水口,进水口位于放水口的上侧,进水口和放水口上分别塞装有进水螺塞和放水螺塞。本实用新型安装操作迅捷、方便,省时省工,无需修建永久性泵站,减少泵站工程成本投入。
文档编号F04D13/02GK201650757SQ2010201027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7日
发明者张王徽 申请人:安徽正元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