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旋转式压缩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用于切换压缩机的运转 模式的模式切换单元和腔室之间的密封性能的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通常,冷媒压缩机应用于冰箱或空调机等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下面,简单称 之为“制冷循环”)中。目前已公开的上述冷媒压缩机都有以恒定的速度驱动的恒速压缩机 以及可控制旋转速度的变频压缩机。通常,若作为电动机的驱动马达和借助该驱动马达来工作的压缩部一同设置在密 闭的机壳内部空间内,则将上述冷媒压缩机称为密闭式压缩机,若上述驱动马达独立设置 在机壳的外部,则将上述冷媒压缩机称为开放式压缩机。家用或商用制冷设备大都采用密 闭式压缩机。另外,根据冷媒压缩方式,将上述冷媒压缩机可区分为往复式、涡旋式、旋转式寸。上述旋转式压缩机采用利用旋转活塞(rolling piston)和滑片(vane)来压缩冷 媒的方式,其中,上述旋转活塞在气缸的压缩空间内进行偏心旋转运动,上述滑片与该旋转 活塞的外周面相接触,将上述气缸的压缩空间划分为吸入室和排出室。近年来,公开了一种 根据负载的变化可以改变压缩机的制冷容量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式压缩机。用于改变压缩机 的制冷容量的技术,公知的有采用变频马达的技术;使所压缩的冷媒的一部分向气缸的 外部分流,由此改变压缩室的容积的技术。然而,在采用变频马达的情况下,用于驱动该变 频马达的驱动器的价格非常昂贵,通常达到定速马达的驱动器的10倍左右,所以会提高压 缩机的生产成本,而与此相对,在使冷媒分流的情况下,配管系统变得复杂以使冷媒的流动 阻力加大,从而使压缩机的效率随之降低。已公开了一种考虑到上述问题而采用了调节(modulation)方式的容量可变型压 缩机,该采用了调节方式的容量可变型压缩机具有至少一个气缸,而且其中至少一个气缸 能够空转。采用了如上所述的调节方式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式压缩机,根据对滑片的约束方 式,可区分为前压式和后压式。例如,前压式是指,通过吸入口来提供排出压,以使滑片借助 压缩空间内的压力退至后方得以约束的方式,后压式是指,给滑片的后方侧提供吸入压或 排出压的背压,以使滑片选择性地得以约束的方式。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采用了后压式的调 节方式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式压缩机(下面,简单称之为“旋转式压缩机”)中。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然而,在如所述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中,为了给上述滑片的后方侧提供背压而 连接模式切换单元时,该模式切换单元的连接导管和滑片的后方侧之间采用连接管。但是, 由于上述连接管无法在上述滑片的后方侧具有足够的密封面积,所以可能会发生冷媒的泄 漏,使得无法迅速地实现上述滑片的后方侧的压力变化,从而会发生滑片的抖动以使压缩机的性能降低或噪音变大。另外,在将上述连接管压入气缸的连接孔中的过程中,上述气缸的连接孔周围会 膨胀变形,使得上述气缸和覆盖该气缸的上下两侧的各轴承之间产生缝隙,这可能会使冷 媒从上述滑片的后方侧或压缩空间泄漏,从而使压缩机性能降低。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确保上述连接 管和滑片的后方侧之间的密封面积,由此防止用于支撑上述滑片的冷媒泄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能够减小在压入 上述连接管时的气缸的变形,由此防止冷媒从气缸和轴承之间的缝隙泄漏,从而提高压缩 机性能。解决技术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具有至少一个气缸,设置在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具有用于压缩冷媒的压缩空间,并具 有与上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相分离的腔室,多个轴承,以覆盖上述气缸的压缩空间和腔 室的方式结合在该气缸的上下两侧,至少一个旋转活塞,在上述气缸的压缩空间内进行旋 转运动,从而对冷媒进行压缩,至少一个滑片,能够滑动地与上述气缸相结合,与上述旋转 活塞一起将上述压缩空间划分为吸入室和排出室,而且,其中至少某一个滑片借助流入上 述气缸的腔室内的冷媒得以支撑,以及模式切换单元,向上述气缸的腔室选择性地供给吸 入压或排出压的冷媒,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运转模式;在上述气缸形成有用于使该腔室与上 述模式切换单元相连通的连接孔,上述气缸的腔室在其内周面上具有以台阶形式形成的连 接凸部。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具有至少一个气缸,设置在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具有用于压缩冷媒的压缩空间,并具 有与上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相分离的腔室,多个轴承,以覆盖上述气缸的压缩空间和腔 室的方式结合在该气缸的上下两侧,至少一个旋转活塞,在上述气缸的压缩空间内进行旋 转运动,从而对冷媒进行压缩,至少一个滑片,能够滑动地与上述气缸相结合,与上述旋转 活塞一起将上述压缩空间划分为吸入室和排出室,而且,其中至少某一个滑片借助流入上 述气缸的腔室内的冷媒得以支撑,以及模式切换单元,向上述气缸的腔室选择性地供给吸 入压或排出压的冷媒,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运转模式;在各上述轴承中的某一个轴承形成有 用于连接上述模式切换单元和腔室的连接孔,而且,在该连接孔的腔室一侧的内周面,以台 阶的形式形成有连接凸部。有益的效果在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通过在上述滑片室的内周面形成连接凸部来使连接 至上述滑片室的连接孔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面积变大,并明确限定上述连接孔的规格来防 止气缸在向该连接孔压入连接管时被变形,所以上述连接孔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面积变 大,从而能够大幅度减少上述滑片室的冷媒泄漏量,而且能够迅速且正确地实现滑片的模 式切换,由此不仅能够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又能够防止因滑片的抖动所产生的噪音于未然。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本发明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系统图。图2是将滑片作为中心纵向剖切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来示出了其内部结构的 纵向剖视图。图3是将吸入口作为中心纵向剖切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来示出了其内部结构 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剖切示出了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用于连接共享侧连接导管的连接孔和连 接管的横向剖视图。图6是放大示出了图5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的连接孔和连接管的横向剖视图。图7是放大示出了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中连接孔和连接管之间的关系的纵向 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4中的I-I线的剖视图,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用于 约束第二滑片的约束用流路。图9及图10分别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全功耗运转模式的纵向剖 视图以及横向剖视图。图11及图12分别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节电运转模式的纵向剖视 图以及横向剖视图。图13及图14是分别示出了在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冷媒泄漏量和压缩机的性 能随着连接孔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面积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曲线图。图15是放大示出了图5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的连接孔和连接管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连接孔的规格的主视图。图17及图18是分别示出了在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气缸的变形量和压缩机的 性能随着连接孔的两侧厚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形的曲线图。图19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用于连接共享侧连接导管的连接孔和 连接管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0是示出了图19所示的连接孔的规格的主视图。图21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将连接管与下部轴承结合的实施例的 主要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式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蒸发器4的出口侧 相连接,而且其排出侧与冷凝器2的入口侧相连接,由此使该容量可变型旋转式压缩机1成 为由冷凝器2、膨胀阀3以及蒸发器4构成的闭式制冷循环的一部分。而且,在上述蒸发器 4的出口侧和压缩机1的入口侧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accumulator) 5,从而能够在从上 述蒸发器4向压缩机1传递的冷媒中分离出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如图2所示,上述压缩机1在密闭的机壳100的内部空间的上侧具有用于产生驱 动力的电动部200,在上述机壳100的内部空间的下侧具有借助上述电动部200的动力来压 缩冷媒的第一压缩部300和第二压缩部400。而且,在上述机壳100的外部设置有模式切换单元500,该模式切换单元500用于切换压缩机的运转模式以使上述第二压缩部400根据需 要而空转。上述机壳100的内部空间借助上述第一压缩部300和第二压缩部400排出的冷媒 或第一压缩部300排出的冷媒来维持排出压的状态,而且,在上述机壳100的下半部的周面 上以能够从第一压缩部300和第二压缩部400之间位置吸入冷媒的方式连接有一个气体吸 入管140,在上述机壳100的上端连接有一个气体排出管150,以使由第一压缩部300和第 二压缩部400压缩排出的冷媒能够传递至制冷系统。上述电动部200具有定子210,其在上述机壳100的内周面上固定 ’转子220,其 能够旋转地配置在上述定子210的内部;旋转轴230,其通过热套(shrink-fit)工艺与上 述转子220固定而一同旋转。上述电动部200可以采用定速马达,也可以采用变频马达。然 而,若从费用的角度考虑,则在使上述电动部200采用定速马达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需要 使上述第一压缩部300和第二压缩部400中的其中之一空转以改变压缩机的运转模式。而且,上述旋转轴230具有轴部231,与转子220相结合;第一偏心部232和第二 偏心部233,分别向左右两侧偏心地形成在该轴部231的下端部。上述第一偏心部232和第 二偏心部233彼此对称,具有大致180°的相位差,而且分别以使后述的第一旋转活塞340 和第二旋转活塞430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其相结合。上述第一压缩部300包括第一气缸310,其形成为环状,而且设置在上述机壳100 的内部;第一旋转活塞320,其能够旋转地与上述旋转轴230的第一偏心部232相结合,并 在上述第一气缸310的第一压缩空间Vl内旋转,以此对冷媒进行压缩;第一滑片330,其能 够在径向移动地与上述第一气缸310相结合,而且,其一侧密封面与上述第一旋转活塞320 的外周面相接触,由此将上述第一气缸310的第一压缩空间Vl划分为第一吸入室和第一排 出室;滑片弹簧340,其由压缩弹簧构成,用于弹性支撑上述第一滑片330的后方侧。而且, 还未说明过的附图标记350为第一排出阀,360为第一消声器(muffler)。上述第二压缩部400包括第二气缸410,其形成为环状,而且在上述机壳100内 部设置于上述第一气缸310的下侧;第二旋转活塞420,其能够旋转地与上述旋转轴230的 第二偏心部233相结合,并在上述第二气缸410的第二压缩空间V2内旋转,以此对冷媒进 行压缩;第二滑片430,其能够在径向移动地与上述第二气缸410相结合,而且,与上述第二 旋转活塞420的外周面相接触,由此将上述第二气缸410的第二压缩空间V2划分为第二吸 入室和第二排出室,或者,与上述第二旋转活塞420的外周面相分开,以使上述第二吸入室 和第二排出室互相连通。而且,还未说明过的附图标记440为第二排出阀,450为第二消声
ο其中,上述第一气缸310的上侧被上部轴承板(bearing plate)(下面,称之为“上 部轴承”)110覆盖,上述第二气缸410的下侧被下部轴承板(下面,称之为“下部轴承”)120 覆盖,上述第一气缸310的下侧和第二气缸410的上侧之间设置有中间轴承板(下面,称之 为“中间轴承”)130,这些轴承板在一同形成第一压缩空间Vl和第二压缩空间V2的同时, 在轴向上支撑上述旋转轴230。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上部轴承110和下部轴承120形成为圆盘状,并在它们各 自的中央分别突出形成有用于在径向上支撑上述旋转轴230的轴部231的承轴部112、122, 这些承轴部112、122分别具有轴孔111、121。而且,上述中间轴承130形成为环状,具有上述旋转轴230的偏心部能够贯通的内径,而且在其一侧以使上述气体吸入管140与后述的 第一吸入口 312及第二吸入口 412连通的方式形成有连通流路131。上述中间轴承130的连通流路131由水平流路132和垂直流路133构成,上述水 平流路132沿着径向形成,并与上述气体吸入管140相连通,上述垂直流路133在上述水平 流路132的末端沿着轴向贯通,以使上述第一吸入口 312及第二吸入口 412与上述水平流 路132相连通。上述水平流路132是从中间轴承130的外周面向内周面加工规定深度的盲 孔来形成的。即,开孔开到未完全贯通至内周面的深度,以此形成该水平流路132。就上述第一气缸310而言,在用于构成第一压缩空间Vl的内周面的一侧形成有第 一滑片槽311,以使上述第一滑片330能够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在上述第一滑片槽311的一 侧形成有用于将冷媒引导至第一压缩空间Vl内的第一吸入口 312 ;在上述第一滑片槽311 的另一侧倾斜形成有用于将冷媒排出至上述第二消声器360的内部空间的第一排出导向 槽(未图示),该第一排出导向槽是对与上述第一吸入口 312相反一侧的角部进行倒角加工 来形成的。就上述第二气缸410而言,在用于构成第二压缩空间V2的内周面的一侧形成有第 二滑片槽411,以使上述第二滑片430能够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在上述第二滑片槽411的一 侧形成有用于将冷媒引导至第二压缩空间V2内的第二吸入口 412 ;在上述第二滑片槽411 的另一侧倾斜形成有用于将冷媒排出至上述第二消声器450的内部空间的第二排出导向 槽(未图示),该第二排出导向槽是对与上述第二吸入口 412相反一侧的角部进行倒角加工 来形成的。上述第一吸入口 312,是对第一气缸310的下面角部进行朝向上述第一气缸310的 内周面的倒角加工来倾斜形成的,其中,该下面角部是位于上述中间轴承130的垂直流路 133的上侧末端处的下面角部。上述第二吸入口 412,是对上述第二气缸410的上面角部进行朝向上述第二气缸 410的内周面的倒角加工来倾斜形成的,其中,该上面角部是位于上述中间轴承130的垂直 流路133的下侧末端处的上面角部。其中,上述第二滑片槽411是沿着径向开出规定深度的槽来形成的,以使上述第 二滑片430能够沿着直线进行往复运动,而且在上述第二滑片槽411的后方侧即在外廓侧 的末端,与后述的共享侧连接导管530相连通地形成有滑片室413。上述滑片室413被分别与其上面和下面接触的中间轴承130和下部轴承120密封 为与上述机壳100的内部空间相分离,而且,具有规定的内部体积,所以即使是上述第二滑 片430完全后退而收纳于上述第二滑片槽411的里侧,该第二滑片430的背面对于经由上 述共享侧连接导管530所供给的冷媒也能够构成加压面。而且,如图5所示,在上述滑片室413的一侧,即从上述第二气缸410的中央向外 周面一侧,以与后述的共享侧连接导管530相连通地形成有连接孔416,而且,向上述连接 孔416插入结合有用于连接上述滑片室413和共享侧连接导管530的连接管531。上述连接管531通过焊接来与共享侧连接导管530相结合,所以该连接管531优 先采用与该共享侧连接导管530相同的材质,而且,可以将与该共享侧连接导管530相连接 的一侧形成为大径部,而将插入至上述第二气缸410的连接孔416中的一侧形成为小径部。 上述连接管531可以一体形成大径部和小径部,也可以对彼此具有不同直径的管子进行组装来形成上述连接管531。而且,如图6所示,在用于插入上述连接管531的第二气缸410的连接孔416的周 边即上述滑片室413的内周面,以台阶的形式沿着轴向突出规定高度地形成有用于使上述 连接孔416和连接管531之间的接触面积扩大的连接凸部417。优选地,上述连接凸部417 的长度比上述连接孔416的直径短且不比上述连接管531的末端长。例如,为了使冷媒的 泄漏量变得最少,优选地,如图7所示,将从上述第二气缸410的外周面到连接凸部417的 末端为止的长度L即上述连接孔416的长度设为约3mm以上,将上述连接凸部417的厚度 t设为约0. 5mm以上。而且,上述连接凸部417可以采用平面投影时为直线的形状,但根据情况,如图6 所示那样优选将上述连接凸部417以台阶形式形成为具有比上述滑片室413的曲率大的曲 率,这能够使供给至该滑片室413中的冷媒向上述第二滑片430 —侧聚集。就上述第二滑片430而言,其受压面432被流入上述滑片室413内的具有吸入压 的冷媒或具有排出压的冷媒得以支撑,以使其密封面431根据压缩机的运转模式而与上述 第二旋转活塞420接触或相分开,所以上述第二滑片430在压缩机的某一运转模式下即在 节电模式下必须约束于上述第二滑片槽411的里侧,这才能够将因该第二滑片430的抖动 所产生的压缩机噪音或效率降低防止于未然。为此,如图8所示,可以采用通过机壳的内部 压力来实现的第二滑片的约束方法。例如,在上述第二气缸410,沿着与第二滑片430的运动方向相垂直或至少与第二 滑片430的运动方向具有交叉角的方向形成有高压侧滑片约束用流路(下面,也称之为“第 一约束用流路”)414。上述第一约束用流路414使上述机壳100的内部和第二滑片槽411相 连通,所以流入至该机壳100的内部空间内的具有排出压的冷媒将上述第二滑片430向相 反侧的滑片槽面推压以使其得以约束。而且,在与上述第一约束用流路414相对的一侧,可 以形成用于使上述第二滑片槽411和第二吸入口 412相连通的低压侧滑片约束用流路(下 面,也称之为“第二约束用流路”)415。上述第二约束用流路415可以发挥如下功能该第 二约束用流路415和上述第一约束用流路414之间产生压力差,所以经由上述第一约束用 流路414流入的具有排出压的冷媒在经过上述第二约束用流路415排出的同时,能够使上 述第二滑片430迅速得以约束。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模式切换单元500具有低压侧连接导管510, 其一端从上述气体吸入管140分支形成;高压侧连接导管520,其一端连接至上述机壳100 的内部空间;共享侧连接导管530,其一端连接至与上述第二气缸410的滑片室413相连接 的连接管531,能够选择性地连通至上述低压侧连接导管510及高压侧连接导管520 ;第一 模式切换阀M0,其经由上述共享侧连接导管530与第二气缸410的滑片室413相连接;第 二模式切换阀阳0,其与上述第一模式切换阀540相连接,用于控制该第一模式切换阀540 的开闭动作。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式压缩机的基本压缩过程如下。即,向上述电动部200的定子210施加电源以使上述转子220旋转,此时,上述旋 转轴230与上述转子220 —同旋转,将上述电动部200的旋转力传递给上述第一压缩部300 和第二压缩部400,在上述第一压缩部300和第二压缩部400,各自的第一旋转活塞320和 第二旋转活塞420分别在上述第一压缩空间Vl和第二压缩空间V2进行偏心旋转运动,上述第一滑片330及第二滑片430与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活塞320、420 —起分别形成具有 180°相位差的各压缩空间VI、V2,同时对冷媒进行压缩。例如,若上述第一压缩空间Vl开始吸入冲程,则冷媒经由气液分离器5和吸入管 140流入至上述中间轴承130的连通流路131,该冷媒经由上述第一气缸310的第一吸入口 312吸入至第一压缩空间Vl内并被压缩。然后,在上述第一压缩空间Vl进行压缩冲程期 间,与该第一压缩空间Vl具有180°的相位差的上述第二气缸410的第二压缩空间V2开始 进行吸入冲程。此时,上述第二气缸410的第二吸入口 412与上述连通流路131相连通,冷 媒经由上述第二气缸410的第二吸入口 412吸入至上述第二压缩空间V2内并被压缩。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式压缩机中容量改变的过程如下。S卩,在上述压缩机或应用该压缩机的空调机进行全功耗运转的情况下,如图9及 图10所示,向上述第一模式切换阀540施加电源以使上述低压侧连接导管510被关闭,而 上述高压侧连接导管520与共享侧连接导管530相连接。因此,上述机壳100内部的高压 气体经由高压侧连接导管520供给至上述第二气缸410的滑片室413,上述第二滑片430被 流入至滑片室413的内部的高压的冷媒推动,在维持与上述第二旋转活塞420压力接触的 状态的同时,正常地压缩排出向上述第二压缩空间V2内流入的冷媒气体。此时,将高压的冷媒气体或机油(oil)供给至上述第二气缸410所具有的第一约 束用流路414内,以对上述第二滑片430的一侧面施加作用力,但由于该第一约束用流路 414的断面积小于第二滑片槽411的断面积,所以侧面的受压力小于上述滑片室413在前后 方向上的受压力,因此无法使上述第二滑片430得到约束。于是,上述第二滑片430与第二 旋转活塞420压力接触,将上述第二压缩空间V2划分为吸入室和排出室,同时压缩排出向 上述第二压缩空间V2吸入的全部的冷媒。由此,压缩机或应用该压缩机的空调机能够实现 100%的运转。相反地,在上述压缩机或应用该压缩机的空调机如启动时那样进行节电运转的情 况下,如图11及图12所示,对上述第一模式切换阀MO的电源断开,所以与全功耗运转时 的情形相反地,上述低压侧连接导管510和共享侧连接导管530相连通,使得吸入至上述第 二气缸410的低压的冷媒气体的一部分向上述滑片室413流入。于是,上述第二滑片430 被第二压缩空间V2内的压缩冷媒推动而被收纳至第二滑片槽411的里侧,以使第二压缩空 间V2的吸入室和排出室相连通,使得吸入至上述第二压缩空间V2内的冷媒气体不被压缩。此时,在上述第二气缸410所具有的第一约束用流路414给上述第二滑片430的 一侧面施加的压力和上述第二约束用流路415给上述第二滑片430的另一侧面施加的压 力之间产生的压力差越大,上述第一约束用流路414所施加的压力使其向第二约束用流路 415 一侧移动的趋势越强,所以能够使上述第二滑片430在不发生抖动现象的情况下迅速 且可靠地得以约束。而且,在上述滑片室413的压力从排出压变换为吸入压的时间点,该滑 片室413内残留有排出压而形成所谓的中间压Rn,但随着该滑片室413的中间压Rii经由 压力比该中间压Rn低的第二约束用流路415泄漏,上述滑片室413的压力迅速地向吸入压 Ps变换,所以能够更加迅速地防止上述第二滑片430的抖动现象,由此能够使上述第二滑 片430迅速且有效地得以约束。于是,上述第二气缸410的第二压缩空间连通为一个空间, 所以吸入至上述第二气缸410的第二压缩空间内的冷媒的全部不被压缩,并按照上述第二 旋转活塞的轨迹进行移动,而且,该冷媒的一部分借助压力差经由上述连通流路131和第一吸入口 312向上述第一压缩空间Vl移动,因此上述第二压缩部400不做功。由此,压缩 机或应用该压缩机的空调机进行与第一压缩部的容量相对应的运转。而且,在该过程中,上 述第二压缩空间V2的冷媒不反流至气液分离器5而移动至第一压缩空间Vl内,所以能够 防止气液分离器5过热以减少吸入损失。此时,在上述第二气缸410形成有滑片室413的情况下,该滑片室413越靠近外周 面一侧,上述滑片室413的内周面和第二气缸410的外周面之间的最小厚度变得越薄,这会 使上述连接孔416的长度变短,从而使该连接孔416和连接管531之间的密封面积变小。于 是,在如本发明那样以台阶形式从上述滑片室413的内周面延长形成连接凸部417,使上述 连接孔至少具有3mm以上的长度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上述连接孔416和连接管531之 间的密封面积变大,从而能够大幅度减少从上述滑片室413泄漏的冷媒的泄漏量。由此,如 图14所示,能够迅速且正确地实现上述第二滑片430的模式切换,从而不仅能够使压缩机 的性能EER提高约2 3%,而且能够防止因滑片的抖动引起的噪音于未然。而且,在上述第二气缸410形成有滑片室413且形成有与该滑片室413连通的连 通孔416的情况下,若上述连通孔413的两侧和第二气缸410的两侧面之间的厚度过薄,则 上述第二气缸410在向上述连通孔416压入连接管531的过程中被变形,这可能会使上述 第二气缸410和两侧轴承120、130之间产生缝隙,从而使冷媒从上述滑片室413泄漏或从 压缩空间V2泄漏。于是,在本发明中,如图15及图16所示,对上述第二气缸410的规格即 上述连通孔416的上下两侧和第二气缸410的上下两侧面之间的厚度进行规定,从而能够 防止该第二气缸410在向连接孔416组装连接管531时被变形。由此,能够在上述第二气 缸410和轴承120、130之间不产生缝隙,以不使冷媒从上述滑片室413或压缩空间V2泄漏, 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图17及图18是一边改变上述连通孔和第二气缸的两侧面之 间的厚度一边对该气缸的变形量和压缩机性能进行实验而得的曲线图。如该图所示,在上 述厚度约为1. 5mm以上时,变形量维持在2. Ομπι以下,性能提高约2 3%。另一方面,上述连接孔也可以形成为长方形而不是圆状。例如,如图19及图20所 示,上述连接孔416可以形成为沿着横向稍微长的长方形,使得从该连接孔416的上下两侧 到第二气缸410的上下两侧侧面为止的厚度比前述的圆状的情形更厚。在这样的情况下, 上述连接管531的小径部也形成为长方形,而且,考虑到上述连接管531的小径部从密闭 容器100的外部插入至内部并与其焊接结合,优选使上述小径部的长径不大于大径部的长 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即,在前述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孔形成在第二气缸上,但本发明的上述连接孔形 成在上述下部轴承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在上述下部轴承120,可以从其上表 面向外周面折弯形成连接孔125,以使上述第二气缸410的滑片室413和模式切换单元500 的共享侧连接导管530相连通,而且,在该连接孔125的滑片室一侧的内周面,可以如前述 的实施例那样以台阶的形式突出形成有连接凸部126。其中,上述连接凸部的形状及其效果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需要强调的是,在上述连接孔125形成在下部轴承120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上述第二气缸 410在插入连接管531时被变形,所以第二旋转活塞420或第二滑片430的工作相应地得以稳定,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另外,虽未通过附图来图示,但上述连接孔也可以形成在下部轴承之外的中间轴 承上,而且,在上述滑片室形成在第一气缸上的情况下,上述连接孔可以形成在第一气缸 上,也可以形成在上部轴承或中间轴承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与前述的各实施例 相同的结构。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在本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多缸旋转式压缩机中,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 有滑片室的单缸旋转式压缩机中。还有,可以将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广泛应用于如空调 机等采用冷媒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设备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一个气缸,设置在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具有用于压缩冷媒的压缩空间,并具有与 上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相分离的腔室,多个轴承,以覆盖上述气缸的压缩空间和腔室的方式结合在该气缸的上下两侧, 至少一个旋转活塞,在上述气缸的压缩空间内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对冷媒进行压缩, 至少一个滑片,能够滑动地与上述气缸相结合,与上述旋转活塞一起将上述压缩空间 划分为吸入室和排出室,而且,其中至少某一个滑片借助流入上述气缸的腔室内的冷媒得 以支撑,以及模式切换单元,向上述气缸的腔室选择性地供给吸入压或排出压的冷媒,从而改变压 缩机的运转模式;在上述气缸形成有用于使该腔室与上述模式切换单元相连通的连接孔,上述气缸的腔 室在其内周面上具有以台阶形式形成的连接凸部。
2.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一个气缸,设置在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具有用于压缩冷媒的压缩空间,并具有与 上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相分离的腔室,多个轴承,以覆盖上述气缸的压缩空间和腔室的方式结合在该气缸的上下两侧, 至少一个旋转活塞,在上述气缸的压缩空间内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对冷媒进行压缩, 至少一个滑片,能够滑动地与上述气缸相结合,与上述旋转活塞一起将上述压缩空间 划分为吸入室和排出室,而且,其中至少某一个滑片借助流入上述气缸的腔室内的冷媒得 以支撑,以及模式切换单元,向上述气缸的腔室选择性地供给吸入压或排出压的冷媒,从而改变压 缩机的运转模式;在各上述轴承中的某一个轴承形成有用于连接上述模式切换单元和腔室的连接孔,而 且,在该连接孔的腔室一侧的内周面,以台阶的形式形成有连接凸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凸部的末端的曲率与 上述腔室的内周面的曲率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向上述连接孔插入连接管使得 与上述模式切换单元的连接导管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管具有大径部和小径部, 上述大径部与上述模式切换单元的连接导管相连接,上述小径部用于向上述连接孔插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凸部的长度小于上述连 接孔的直径,而且不长于上述连接管的末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气缸的外周面到连接凸部 的末端为止的长度约为3mm以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凸部的厚度约为0.5mm以上。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孔的直径D在气缸的厚度H的20% 70%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孔形成为具有长径和短 径的形状,上述连接孔的短径在气缸的厚度的20% 70%的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管的大径部形成为圆 状,而该连接管的小径部与上述连接孔相对应地形成为具有长径和短径的形状,上述连接 管的小径部的长径不比上述大径部的直径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1)。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插入连接管(417)的滑片室(413)的内周面形成连接凸部来使连接孔(416)和连接管(531)之间的密封面积变大,并以气缸(410)在向上述连接孔(416)压入连接管(531)时不被变形的方式明确规定连接孔(416)的规格,以此能够大幅度减少上述滑片室(413)的冷媒泄漏量,从而能够迅速且正确地实现滑片(430)的模式切换,由此不仅能够提高压缩机(1)的性能,而且能够防止因滑片(430)的抖动所产生的噪音于未然。
文档编号F04C23/00GK102124229SQ200980129570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
发明者卞想明, 金赏模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