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活塞型压缩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9045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头活塞型压缩机的利记博彩app
双头活塞型压缩机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 " 、、、".双头活塞型压缩机例如已用作车辆空调压缩机。在此类型的压缩机 中,多个双头活塞的每个容纳在一对前和后缸膛内。压缩机的壳体具有 斜盘室,以容纳随旋转轴旋转的斜盘。斜盘的旋转使得双头活塞在缸膛 内往复运动。双头活塞在缸膛内限定了压缩室。随着往复运动,双头活 塞将制冷剂通过制冷剂抽吸系统抽吸到压缩室内。双头活塞也将压缩室内的制冷剂压缩且然后将制冷剂排放到排放室。已经排放到排放室内的制冷剂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外部制冷剂回 路。已经通过外部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通过管道系统送回到压缩机。日本专利公布No 5-306680披露了允许将制冷剂从斜盘室通过旋转阀抽吸 到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抽吸系统。日本专利公布No 2003-222075披露了允 许将制冷剂从形成在压缩机壳体内的抽吸室通过旋转阀抽吸到压缩室 的制冷剂抽吸系统。然而,在以上所述的日本专利7>布No 5-306680和日本专利/>布No 2003-222075中4皮露的压缩才几中,当制冷剂通过旋转阀抽吸到压缩室内 时导致了脉动(压力波动)。脉动使例如管道系统或外部制冷剂回路的 外部设备谐振,因此可能导致乘员舱内的噪声。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旋转阀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其能 抑制因当将制冷剂抽入到压缩室的每个内时导致的脉动而引起的在外 部设备内谐振现象的发生,且因此能控制噪声。为实现前述的目的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与外部设备连 接以形成制冷剂回路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压缩机包括旋转轴、压缩机 壳体、双头活塞、斜盘、第一旋转阀、第二旋转阀、第一抽吸通道和第 二抽吸通道。旋转轴具有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压缩才几壳体与 外部设备连接。压缩机壳体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了旋转轴的第一端部部分 的前部分、可旋转地支承了旋转轴的第二端部部分的后部分、斜盘室、与外部设备连通的抽吸压力区和多个绕旋转轴布置的缸膛对。缸膛对的 每个具有前缸膛和后缸膛。双头活塞分别插入到多个缸膛对内以往复运 动。双头活塞的每个限定了前缸膛内的第一压缩室和后缸膛内的第二压 缩室。斜盘随旋转轴在斜盘室内旋转且导致双头活塞在缸膛对内往复运 动。第一旋转阀与旋转轴联接,以可与旋转轴整体地旋转,且第一旋转 阀具有第 一 引入通道以将制冷剂从抽吸压力区引入到第 一压缩室内。第 二旋转阀与旋转轴联接,以可与旋转轴整体地旋转,且第二旋转阀具有 第二引入通道以将制冷剂从抽吸压力区引入到第二压缩室内。第 一抽吸 通道形成在压缩机壳体内,以允许第 一压缩室的每个与第 一 引入通道连 接。第二抽吸通道形成在压缩机壳体内,以允许第二压缩室的每个与第 二引入通道连接。在每个缸膛对内,从为双头活塞到达第一压缩室内的 上止点时的时刻的第 一上止点时刻到为第 一 引入通道开始与第 一抽吸 通道连通时的时刻的第 一连通开始时刻的第 一时间期间,与从为双头活 塞到达第二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的时刻的第二上止点时刻到为第二引 入通道开始与第二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时刻的第二连通开始时刻的第二 时间期间不同。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方面,提供了与外部设备连接以形成制冷剂回 路的双头活塞型压缩4几。压缩机包括旋转轴、压缩机壳体、双头活塞、 斜盘、第一旋转阀、第二旋转阀、第一抽吸通道和第二抽吸通道。旋转 轴具有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压缩机壳体与外部设备连接。压 缩机壳体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了旋转轴的第一端部部分的前部分、可旋转 地支承了旋转轴的第二端部部分的后部分、斜盘室、与外部设备连通的 抽吸压力区和多个绕旋转轴布置的缸膛对。缸膛对的每个具有前缸膛和 后缸膛。双头活塞分别插入到多个缸膛对内以往复运动。双头活塞的每 个限定了前缸膛内的第 一压缩室和后缸膛内的第二压缩室。斜盘随旋转 轴在斜盘室内旋转且导致双头活塞在缸膛对内往复运动。第 一旋转阀与 旋转轴联接,以可与旋转轴整体地旋转,且第一旋转阀具有第一引入通 道以将制冷剂从抽吸压力区引入到第 一压缩室内。第二旋转阅与旋转轴 联接,以可与旋转轴整体地旋转,且第二旋转阀具有第二引入通道以将 制冷剂从抽吸压力区引入到第二压缩室内。第 一抽吸通道形成在压缩机 壳体内,以允许第一压缩室的每个与第一引入通道连接。第二抽吸通道 形成在压缩机壳体内,以允许第在每个缸膛对内,旋转轴从双头活塞到达第 一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旋转 到第 一 引入通道开始与第 一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与旋转 轴从双头活塞到达第二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旋转到第二引入通道开始 与第二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不同。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从结合附图的如下的描述中显见,附图 通过例子阐明了本发明的原理。


本发明连同其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结合附图参考本优选实施例的如下描述最好地理解,各图为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的纵向截面视图;图2是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才几内的前缸体和第一旋转阀的截面牙见图;图3是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机内的后缸体和第二旋转阀的截面视图;图4是二维地显示了图l中示出的压缩机的第一旋转岡和第二旋转 阀的外周表面的图;图5A是当双头活塞位于在图1中示出的压缩机内的第一压缩室内 的上止点时的第 一 旋转阀的纵向截面视图;图5B是图5A的4黄截面岸见图;图6A是当双头活塞从图5A中的上止点旋转了预先确定的角度时 的第一旋转阀的纵向截面—见图; 图6B是图6A的横截面视图;图7A是当双头活塞位于第二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的第二旋转阔的 纵向截面一见图;图7B是图7A的横截面视图;图8A是当双头活塞从图7A中的上止点旋转了预先确定的角度时 的第二旋转阀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8B是图8A的横截面视图;图9A是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中导致的脉动的波 形图;图9 B是在常规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中导致的脉动的波形图;图IO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11是根据修改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12A是示出了根据修改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第一旋转阀和第一抽吸通道的截面一见图;和图12 B是示出了图12 A中示出的压缩机的第二旋转阀和第二抽吸通道的截面^L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9描述实施了本发明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的 第一实施例。图1图示了第一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后文中称为 压缩机)IO的纵向截面碎见图。在如下的描述中,压缩机10的前部和后 部对应于在图1中示出的双头箭头Y。如在图1中示出,压缩机10的壳体(压缩机壳体)包括一对前缸 体11和后缸体12,它们二者相互联结,前缸体11具有与前壳体构件 13联结的前端,后缸体12具有与后壳体构件14联结的后端。缸体ll 和12、前壳体构件13和后壳体构件14通过多个(例如五个)螺栓B 固定在一起。每个螺栓B插入通过形成在缸体11和12、前壳体构件13 和后壳体构件14内的螺栓通孔BH。形成在每个螺栓B的远端端部内的 螺紋部分N螺旋地与后壳体构件14接合。阀板15、阀瓣板16和保持器板17布置在前壳体构件13和前缸体 ll之间。阀板18、阀瓣板19和保持器板20布置在后壳体构件14和后 缸体12之间。每个阀一反15、 18具有多个^M文口 15a、 18a。每个阀瓣斗反 16、 19具有多个分别对应于排放口 15a、 18a的排放阅瓣16a、 19a。每 个排放阀瓣16a、 19a打开和关闭其对应的排放口 15a、 18a。每个保持 器斗反17、 20具有多个分别对应于阀瓣16a、 19a的保持器17a、 20a。每 个保持器17a、 20a限制了相应的排;改阀瓣16a、 19a的开度。排放室13a形成在前壳体构件13和阀板15之间,而排放室14a和 抽吸室14b形成在后壳体构件14和阀板18之间。已排放到排放室13a 和14a的制冷剂/人与排;改室13a和14a连通的连通口 (未示出)通过连 接到连通口的管道系统50输送到外部制冷剂回路51。制冷剂/人外部制 冷剂回路51通过管道系统52引入到抽吸室14b内。外部制冷剂回路51 包括例如冷凝器、蒸发器等的设备。管道系统50和52和外部制冷剂回 路51组成了连接到压缩机壳体的外部设备。压缩机IO、管道系统50和52和外部制冷剂回^各51形成了制冷剂回^各。旋转轴21可旋转地支承在缸体11和12内。旋转轴21沿其中心轴 线L的方向具有对应于压缩机壳体的前部分的前部分(第一端部部分) 和对应于压缩机壳体的后部分的后部分(第二端部部分)。旋转轴21 的第一端部部分插入通过形成在前缸体11内的前轴孔lla。旋转轴21 的第二端部部分插入通过形成在后缸体12内的后轴孔12a。旋转轴21 的第一端部部分可i走转地由前轴孔lla的周向表面支承,即由前缸体11 支承。旋转轴21的第二端部部分可旋转地由后轴孔12a的周向表面支 承,即由后缸体12支承。在前壳体构件13和旋转轴21之间,提供了 唇式轴密封设备22。轴密封设备22容纳在形成在前壳体构件13内的存 储室13b内。前排放室13a绕存储室13b提供。旋转轴21和与其一起旋转的斜盘23固定。斜盘23布置在该对缸 体11和12之间,或布置在限定在压缩机壳体内的斜盘室24内。推力 轴承25提供在前缸体11的端面和斜盘23的环形基部23a之间。推力 轴承26提供在后缸体12的端面和斜盘23的基部23a之间。推力轴承 25和26夹住斜盘23,以限制了旋转轴21沿中心轴线L的方向的移动。多个前缸膛(第一缸膛)27 (在第一实施例中五个缸膛)形成在前 缸体ll内,以布置在旋转轴21的中心轴线L的外围,但在图1中仅示 出了一个缸膛27。多个后缸膛(第二缸膛)28 (在第一实施例中五个缸 膛)形成在后缸体12内,以布置在旋转轴21的中心轴线L的外围,但 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缸膛28。每个前缸膛27和对应于前缸膛27的后 缸膛28形成了缸膛对S。双头活塞29插入在每个缸膛对S内,以前后 往复运动。整体地与旋转轴21旋转的斜盘23的旋转移动通过一对提供为夹住 斜盘23的滑履30传递到每个双头活塞29,由此双头活塞29在相应的 缸膛对S内往复运动。如在图6B中示出,第一压缩室27a由前阀板15 和在每个前缸膛27内的双头活塞29形成。第二压缩室28a由后阀寿反18 和在每个后缸膛28内的双头活塞29形成,如在图l中示出。当第一压 缩室27a的体积最大时的双头活塞29的位置限定为双头活塞29在第一 压缩室27a内的下止点。当第一压缩室27a的体积最小时的双头活塞29 的位置限定为双头活塞29在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当第二压缩 室28a的体积最大时的双头活塞29的位置限定为双头活塞29在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下止点。当第二压缩室28a的体积最小时的双头活塞29 的位置限定为双头活塞29在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在;^走转轴21插入通过的轴孔lla和12a的内周表面上,形成了密封 了旋转轴21的外周表面和轴孔lla和12a的内周表面的密封部分lib 和12b。旋转轴21直接由缸体11和12通过密封部分llb和12b支承。 :旋转轴21提供有轴通道21a。轴通道21a的后端与抽吸室14b连通。抽 吸室14b和轴通道21a形成了抽吸压力区。旋转轴21在对应于前缸体11的位置处具有第一引入通道31。第一 引入通道31与轴通道21a连通且向旋转轴21的外周表面打开。旋转轴 21在对应于后缸体12的位置处也具有第二引入通道32。第二引入通道 32与轴通道21a连通且向旋转轴21的外周表面打开。第一引入通道31 向旋转轴21的外周表面打开的部分是制冷剂出口 31b。第二引入通道 32向旋转轴21的外周表面打开的部分是制冷剂出口 32b。如在图2中示出,五个第一抽吸通道33形成在前缸体11内,以将 前缸膛27与轴孔lla分别连接。每个第一抽吸通道33具有在密封部分 llb上打开的入口 33a和在前缸膛27的内周表面上打开的出口 33b。如 在图3中示出,五个第二抽吸通道34形成在后缸体12内,以将后缸膛 28与轴孔12a分别连接。每个第二抽吸通道34具有在密封部分12b上 打开的入口 34a和在后缸膛28的内周表面上打开的出口 34b。第一抽吸 通道33的直径(截面积)大于第二抽吸通道34的直径(截面积)。如在图1中示出,第一引入通道31的出口 31b形成在随旋转轴21 的旋转间歇地与第一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连通的位置内。第二引入 通道32的出口 32b形成在随旋转轴21的旋转间歇地与第二抽吸通道34 的入口 34a连通的位置内。旋转轴21的被前密封部分lib包围的部分 形成了第一旋转阀35。旋转轴21的被后密封部分12b包围的部分形成 了第二旋转阀36。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第一旋转阀35和第二旋转阀36。在下文中,关 注于旋转阀35和36相对于一个缸膛对S之间的关系给出解释。图4是二维地显示了旋转轴21的对应于第一旋转阀35和第二旋转 阀36的外周表面部分的示意圓。在图4中,与一个缸膛对S连通的抽 吸通道33、 34的入口 33a、 34a的每个以虛线、点划线和双点划线图示。 入口 33a、 34a示意性地与图4中的i走转阀35、 36对应。即,图4图示了其中第一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与第一旋转阀35对应的状态,且也 图示了其中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口 34a与第二旋转阀36对应的状态。 第二旋转阀36在图4中示出为相对于第一旋转阀35旋转了 180度。即, 第一旋转阀35和第二旋转阀36示出为具有180度的旋转相位差。当双头活塞29处于在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的位置时,第一 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位于以点划线示出的相对于出口 31b的位置。 虚线图示了当第一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开始与出口 31b连通时第一 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相对于出口 31b的位置。双点划线图示了当第 一4由吸通道33的入口 33a结束与出口 31b连通时第一抽吸通道33的入 口 33a相对于出口 31b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双头活塞29处于在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的位 置时,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口 34a位于以点划线示出的相对于出口 32b 的位置。虚线图示了当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口 34a开始与出口 32b连 通时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口 34a相对于出口 32b的位置。双点划线图 示了当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口 34a结束与出口 32b连通时第二抽吸通 道34的入口 34a相对于出口 32b的位置。在图4中,箭头F对应于旋转轴21 (旋转阀35、 36二者)的旋转 方向,且双头箭头G对应于其中旋转轴21的中心轴线L延伸的方向。 第一引入通道31的出口 31b的两端中的一端在旋转轴21的旋转方向上 被考虑为连通开始端31c (第一连通开始端),在此处,当旋转轴21在 箭头F的方向旋转时,与第一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的端部33c的连通 首先开始。另一端#1考虑为连通结束端31d,在此处,在连通开始端31c 后,与入口 33a的连通结束。第二引入通道32的入口 34a的两端中的一 端在旋转轴21的旋转方向上被考虑为连通开始端32c (第一连通开始 端),在此处,当旋转轴21在箭头F的方向旋转时,与第二抽吸通道 34的入口 34a的端部34c的连通首先开始。另一端被考虑为连通结束端 32d,在此处,在连通开始端32c后,与入口 34a的连通结束。在第一引 入通道31内沿旋转轴21的周向方向的从连通开始端31c到连通结束端 31d (第二连通开始端)的长度大于在第二引入通道32内沿旋转轴21 的周向方向的从连通开始端32c到连通结束端32d (第二连通开始端) 的长度。在每个缸膛对S内,旋转轴21的旋转角在双头活塞29位于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时^皮考虑为零度,如在图5A和图5B中示出。该时 刻限定为上止点时刻(见图4)。当旋转轴21从当双头活塞29处于第 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位置(即当旋转角度为零度时)旋转了角度6 1时,第一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的端部33c与第一引入通道31的连 通开始端31c匹配,如在图6A中示出。在匹配的时刻处,第一引入通 道31和第一抽吸通道33开始相互连通。匹配的时刻限定为连通开始时 刻。在图6A中示出的入口 33a和出口 31b之间的关系对应于在图4中 由虚线示出的入口 33a和出口 31b之间的关系。在连通开始时刻处,残 余气体在第一压缩室27a内膨胀,以此第一压缩室27a内的压力不高于 为抽吸压力区的轴通道21a内的压力。当旋转轴21从当双头活塞29处于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位置 时旋转了角度180度时,双头活塞29布置为位于第二压缩室28a内的 上止点处,如在图7A和图7B中示出。在双头活塞29位于第二压缩室 28a内的上止点的位置时旋转轴21的旋转角,即当旋转轴21从当双头 活塞29位于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处时的旋转角旋转了 180度时 的旋转角被考虑为零度(-180度,见图4)。当旋转轴21从当双头活塞29处于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位置 (旋转角度为零度(-180度))时旋转了角度62时,第二抽吸通道34 的入口 34a的端部34c与第二引入通道32的连通开始端32c匹配,如在 图8A中示出。在此时,第二引入通道32和第二抽吸通道34开始相互 连通。即,在图8A中示出的入口 34a和出口 32b之间的关系对应于在 图4中由虛线示出的入口 34a和出口 32b之间的关系。在此连通开始时 刻处,残余气体在第二压缩室28a内膨胀,以此第二压缩室28a内的压 力不高于在为抽吸压力区的轴通道21a内的压力。当第二引入通道32 和第二抽吸通道34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刻和当第一引入通道31和第一 抽吸通道33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刻分别限定为连通开始时刻。在第一实施例中,旋转轴21的角度6 1设计为小于角度6 2。因此, 当旋转轴21从当第一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处于在第一旋转阀35内 的连通开始时刻的状态时旋转了 180度时,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口 34a 不处于连通开始时刻的状态,而处于在连通开始时刻前的状态。角度6 1和角度62之间的差异优选地设定为2至15度。当差异小于2度时, 可能存在因第一引入通道31和第二引入通道32的制造误差而不产生角度差异的不利情况。另一方面,当差异大于15度时,在第二压缩室28a 内的连通开始时刻被严重地延迟,使得制冷剂到第二压缩室28a的抽吸 量小。作为结果,不利地是,第二压缩室28a的压缩效率与当连通开始 时刻不延迟时相比极度地降低。第一旋转阀35具有在其周向表面上的部分,该部分与第一抽吸通 道33相对且当双头活塞29位于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时大部分侵 入到第一抽吸通道33内,如在图5A中示出。该部分限定为顶端Tl。 即,第一旋转阀35的顶端Tl是第一旋转阀35 (旋转轴21 )的对应于 活塞29在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的位置。从第一旋转阀35的顶端 Tl到第一引入通道31的连通开始端31c的沿第一旋转阀35(旋转轴21 ) 的周向方向的长度指示为Kl。如在图7A中示出,第二旋转阀36具有在其周向表面上的部分,该 部分与第二抽吸通道34相对且当双头活塞29位于第二压缩室28a内的 上止点时大部分侵入到第二抽吸通道34内。该部分限定为顶端T2。即, 第二旋转阀36的顶端T2是第二旋转阀36 (旋转轴21 )的对应于活塞 29在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的位置。,人第二旋转阀36的顶端T2 到第二引入通道32的连通开始端32c的沿旋转轴21的周向方向的长度 指示为K2。在此时,第一引入通道31和第二引入通道32形成在旋转 轴21内,使得长度K1比长度K2短。即,角度6 1和角度62之间的差 异由长度K1和长度K2之间的差异生成。如在图6A中示出,在当旋转轴21 /人当双头活塞29位于在第一压 缩室27a内的上止点的位置时(旋转轴21的旋转角为零度),如在图 5A和图5B中示出,旋转了角度6 1时的连通开始时刻处,第一引入通 道31与第一抽吸通道33连通。在第一压缩室27a的连通开始时刻处,在每个缸膛对S内发生脉动。 因此,在旋转轴21旋转一转时,在五个第一压缩室27a内发生五次脉 动。在双头活塞29到达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下止点后,第一压缩室27a 转变为压缩行程,由此第一引入通道31的出口 31b和第一抽吸通道33 的入口 33a之间的连通被切断。这是当图4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第一抽 吸通道33的入口 33a的端部33d和第一引入通道31的连通结束端31d 匹配时的时刻,即当旋转轴21 ,人当双头活塞29达到第一压缩室27a内 的上止点时旋转了角度63 (大约185度)时。该时刻限定为连通结束时刻。当旋转轴21从当双头活塞29处于第 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位置 时旋转了 180度时,双头活塞29位于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旋 转轴21的旋转角度为零度(-180度))处,如在图7A和图7B中示出。 在当旋转轴21从当活塞29处于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时旋转了角 度6 2时的连通开始时刻,第二引入通道32与第二抽吸通道34连通, 如在图8A中示出。在每个缸膛对S内,在第二压缩室28a的连通开始时刻处发生脉动。 因此,在旋转轴21旋转一转时在五个第二压缩室28a内发生五次脉动。 在双头活塞29到达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下止点后,第二压缩室28a转变 为压缩行程,由此第二引入通道32的出口 32b和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 口 34a之间的连通,皮切断。这是当图4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第二抽吸通 道34的入口 34a的端部34d和第二引入通道32的连通结束端32d匹配 时的时刻,即当旋转轴21从当双头活塞29达到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 止点时旋转了角度6 3 (大约185度)时。该时刻限定为连通结束时刻。 从双头活塞29在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时刻到连通结束时刻的时 间期间等于从双头活塞29在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时刻到连通结 束时刻的时间期间。即,当旋转轴21从当第一引入通道33的入口 33a 处于第一旋转阀35内的连通结束时刻时旋转了 180度时,第二抽吸通 道34的入口 34a也处于连通结束时刻。将旋转轴21旋转一转时第一压缩室27a内发生的脉动和第二压缩 室28a内发生的脉动加和,脉动发生十次。如上所述,角度61小于角 度6 2。因此,在每个缸膛对S内,^v双头活塞29在第一压缩室27a内 的上止点时刻到连通开始时刻的时间期间(第一时间期间)比从双头活 塞29在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时刻到连通开始时刻的时间期间(第 二时间期间)短。作为结果,在第二压缩室28a内的连通开始时刻比当 旋转轴21从第一压缩室27a内的连通开始时刻旋转了 180度时的时刻 来得晚。即,在每个缸膛对S内,在第二压缩室28a内发生的脉动晚于 当旋转轴21 /人当第一压缩室27a内发生脉动时的时刻》走转了 180度时 的时刻。在图9A和图9B中示出的图中^从坐标轴表示了4由吸室14b内的压 力(Mpa),且横坐标轴表示了旋转轴21的旋转角度(度)。图9A图示了在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10中在旋转轴21旋转了一转(360度)时 发生的抽吸室14b内的压力波动。抽吸室14b内的压力在第一实施例的 压缩机10中在旋转轴21旋转了一转时具有以规则间隔发生的十个循环 的波动。换言之,在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10中在旋转轴21旋转了一转 时,在抽吸室14b内以规则间隔发生了十次压力波动。即,产生了带有 十阶分量的脉动波形。另一方面,图9B图示了在常规压缩机内在旋转轴旋转一转(360 度)时在抽吸室内发生的压力波动,其中从第一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刻 到连通开始时刻的时间期间等于从第二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刻到连通 开始时刻的时间期间。将两次压力波动作为一组,在常规压缩机中,在旋转轴21旋转一 转时,在抽吸室内以规则间隔发生五组压力波动。即,产生了带有五阶 分量的脉动波形。因此,常规压缩机的脉动波形高度受五阶分量影响。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得从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时刻到连通 开始时刻的时间期间与/人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时刻到连通开始时 刻的时间期间不同,在旋转轴21旋转一转时发生的脉动波形从带有五 阶分量的波形改变为带有十阶分量的波形。因此,与其中从第一压缩室 27a内的上止点时刻到连通开始时刻的时间期间与从第二压缩室28a内 的上止点时刻到连通开始时刻的时间期间相同的常*见压缩才几相比,乐;K动 小。另外,脉动的频率不同,使得在作为外部设备的管道系统50和52 内的谐振现象被抑制。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获得了如下所述的优点。 (1)在每个缸膛对S内,从双头活塞29在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 止点的时刻到连通开始时刻的时间期间与/人双头活塞29在第二压缩室 28a内的上止点的时刻到连通开始时刻的时间期间不同。即,旋转轴21 从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时刻旋转到连通开始时刻的角度e 1小于 旋转轴21从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时刻旋转到连通开始时刻的角 度6 2。因此,从当双头活塞29到达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时到当 第二引入通道32和第二抽吸通道34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间期间比从当 双头活塞29到达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时到当第一引入通道31和 第一抽吸通道33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间期间长。因此,指示了抽吸室 14b内的压力波动的抽吸爿永动的阶次分量可以一皮改变,以改变脉动的频率。作为结果,避免了与作为外部设备的管道系统50和52的谐振频率的匹配,使得抑制了由于压力脉动导致的在外部设备内发生的谐振现 象。因此,防止在乘员舱内导致大的噪声。(2) 如果从当双头活塞29到达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时的时 刻到当第二引入通道32与第二抽吸通道34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刻的时 间期间比/人当双头活塞29到达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时的时刻到 当第 一 引入通道31与第 一抽吸通道33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刻的时间期 间短,则导致如下问题。虽然残余气体在第二压缩室28a内的连通开始 时刻在第二压缩室28a内膨胀,但第二压缩室28a内的压力高于为抽吸 压力区的轴通道21a内的压力。作为结果,在第二压缩室28a内的残余 气体在连通开始时刻后流回到轴通道21a内,使得脉动不利地大。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每个缸膛对S内,/人当双头活塞29到 达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时的时刻到当第二引入通道32与第二抽 吸通道34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刻的时间期间比/人当双头活塞29到达第 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时的时刻到当第一引入通道31与第一抽吸通 道33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刻的时间期间长。换言之,当第二引入通道 32和第二抽吸通道34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刻相对纟皮延迟。因此,在第 二压缩室28a内连通开始时刻处,在第二压缩室28a内的压力低于为抽 吸压力区的轴通道21a内的压力。作为结果,第二压缩室28a内的残余 气体不能流回到轴通道21a内,因而抑制了脉动。(3) 压缩机IO是后侧抽吸型压缩机,其中制冷剂从形成在后壳体 构件14内的抽吸室14b通过旋转轴21的轴通道21a引入到第一引入通 道31和第二引入通道32。在其中制冷剂通过压缩4几10内的轴通道21a 和旋转阀35和36的每个抽入的构造中,斜盘室24不能用作消声器。 因此,抽吸脉动不能由消声器功能来控制。此外,不能抑制由于抽吸脉 动导致的谐振现象。然而,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抑制了由于抽吸脉动导 致的谐振现象的同时,防止了如在其中消声器功能分开地提供在压缩机 10内的情况中那样将压缩机10的尺寸放大。(4) 角度6 1和角度62之间的差异的下限设定为2度。因此,可 以避免,因为由于制造误差而无明显角度差异而不能使从上止点时刻到 连通开始时刻的时间期间不同的缺点。角度61和角度62之间的差异 的上限设定为15度。因此,由于在第二引入通道32内相对于第二抽吸通道34的过度地延迟的连通开始时刻导致的制冷剂抽吸量的降低被抑 制,使得在第 一 实施例中压缩效率的降低被最小化。接下来参考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以下所描述的 实施例中,类似或相同的参考数字指示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部件类似的 或相同的那些部件,且省略或简化对它们的详细解释。如在图10中示出,在压缩才几10内,形成了压缩才几壳体的部分的缸 体11具有延伸通过其周向壁的连通口 llc,以将斜盘室24与外部制冷 剂回路51 (管道系统52)连接。在斜盘23的基部23a上,形成了两个 在斜盘23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引入口 23c。旋转轴21在与每个引入口 23c 连通的位置具有连通通道21b。斜盘室24和轴通道21a通过引入口 23c 和连通通道21b连接。在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才几10内消除了抽吸室14b。 已通过外部制冷剂回路51的制冷剂通过连通口 llc引入到斜盘室24内, 且然后通过引入口 23c和旋转轴21的连通通道21b引入到轴通道21a。 轴通道21a内的制冷剂从相应的第一引入通道31和第二引入通道32通 过相应的第一抽吸通道33和第二抽吸通道34抽入到第一压缩室27a和 第二压缩室28a内。即,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机10的制冷剂抽吸方法是 斜盘室抽吸方法,且斜盘室24和轴通道21 a组成了抽吸压力区。旋转轴21从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时刻旋转到连通开始时刻 的角度6 1小于旋转轴21从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时刻旋转到连通 开始时刻的角度62。在第二实施例中,从当双头活塞29到达第一压缩 室27a内的上止点时到当第一引入通道31和第一抽吸通道33开始相互 连通时的时间期间可以比/人当双头活塞29到达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 止点时到当第二引入通道32和第二抽吸通道34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间 期间长。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除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1 )至优点 (4)外,还获得了以下的优点。(5)因为斜盘室24起到消声器室的作用,在第一压缩室27a和第 二压缩室28a内发生的脉动^f皮抑制。因此,在外部设备内发生的谐振现 象被抑制,使得显著地对乘员舱内的安静起到贡献。 每个实施例可以如下修改。如在图11中示出,在压缩才几10内组成了压缩才几壳体的部分的缸体 11具有延伸通过其周向壁的连通口 llc,以将斜盘室24与外部制冷剂回^各51 (管道系统52)连接。另外,两个在斜盘23的径向方向延伸的 引入口 23c形成在斜盘23的基部23a上。旋转轴21在与每个引入口 23c连通的位置处具有各自的连通沟槽 (连通通道)21c。在两个连通沟槽21c的前侧处,连通沟槽21c与第一 旋转阀35的第一引入通道31连通。连通沟槽21c在后侧处与第二旋转 阀36的第二引入通道32连通。在压缩才凡10内,制冷剂乂人存+盘室24通 过引入口 23c和旋转轴21的连通沟槽21c引入到每个引入通道31、 32。沿旋转轴21的周向方向,在第一引入通道31内的出口 31b的长度 可以等于在第二引入通道32内的出口 32b的长度,且在每个缸膛对S 内,第一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和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口 34a的一个 可以形成于在旋转轴21的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另一个位移的位置内。如 在图12A和图12B中示出,例如,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口 34a可以形 成在沿旋转轴21的旋转方向或旋转轴21的旋转方向的反向方向相对于 第一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位移的位置内。替代地,沿旋转轴21的周 向方向,在第一引入通道31内的出口 31b的长度可以与在第二引入通 道32内的出口 32b的长度不同,且在每个缸膛对S内,第一抽吸通道 33的入口 33a和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口 34a的一个可以形成于在旋转 轴21的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另一个位移的位置内。当这样构造时,在双 头活塞29到达每个压缩室27a、 28a内的上止点后,第一引入通道31 和第二引入通道32开始分别与第一抽吸通道33和第二抽吸通道34连 通的时刻也可以不同。在第一实施例中,旋转轴21从第一压缩室27a内的上止点时刻到 连通开始时刻的角度6 1可以大于旋转轴21从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 点时刻到连通开始时刻的角度6 2。从当双头活塞29到达第 一压缩室27a 内的上止点时到当第一引入通道31和第一抽吸通道33开始相互连通时 的时间期间可以比,人当双头活塞29到达第二压缩室28a内的上止点时 到当第二引入通道32和第二抽吸通道开始相互连通时的时间期间短。沿旋转轴21的周向方向,第一引入通道31内的出口 31b的长度(从 连通开始端31c到连通结束端31d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二引入通道32 内的出口 32b的长度(从连通开始端32c到连通结束端32d的长度)。 沿旋转轴21的周向方向从第一旋转阀35的顶端Tl到第一引入通道31 的连通开始端31c的长度K1可以短于或长于沿旋转轴21的周向方向从第二旋转阀36的顶端T2到第二引入通道32的连通开始端32c的长度 K2。另外,长度K1可以与长度K2不同,且在每个缸膛对S内,第一 抽吸通道33的入口 33a和第二抽吸通道34的入口 34a的一个可以形成 于在旋转轴21的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另 一个位移的位置内。虽然第一旋转岡35和第二旋转阀36整体地与旋转轴21形成,但 与旋转轴21分开的第一旋转阀35和第二旋转阀36可以安装在旋转轴 21上,只要第一旋转阀35和第二旋转阀36与旋转轴21联接以与它整 体地旋转。缸膛对S的个数可以选择地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与外部设备连接以形成制冷剂回路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包括具有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的旋转轴;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压缩机壳体,其中压缩机壳体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了旋转轴的第一端部部分的前部分、可旋转地支承了旋转轴的第二端部部分的后部分、斜盘室、与外部设备连通的抽吸压力区和多个绕旋转轴布置的缸膛对,缸膛对的每个具有前缸膛和后缸膛;分别插入到多个缸膛对内以往复运动的双头活塞,双头活塞的每个限定了前缸膛内的第一压缩室和后缸膛内的第二压缩室;随旋转轴在斜盘室内旋转且导致双头活塞在缸膛对内往复运动的斜盘;与旋转轴联接以可与旋转轴整体地旋转的第一旋转阀,且第一旋转阀具有第一引入通道,以将制冷剂从抽吸压力区引入到第一压缩室内;与旋转轴(21)联接以可与旋转轴整体地旋转的第二旋转阀,且第二旋转阀具有第二引入通道,以将制冷剂从抽吸压力区引入到第二压缩室内;形成在压缩机壳体内以允许第一压缩室的每个与第一引入通道连接的第一抽吸通道;和形成在压缩机壳体内以允许第二压缩室的每个与第二引入通道连接的第二抽吸通道,该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每个缸膛对内,从为双头活塞到达第一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的时刻的第一上止点时刻到为第一引入通道开始与第一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时刻的第一连通开始时刻的第一时间期间,与从为双头活塞到达第二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的时刻的第二上止点时刻到为第二引入通道开始与第二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时刻的第二连通开始时刻的第二时间期间不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缸膛对内, 旋转轴从双头活塞到达第 一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旋转到第 一 引入通道 开始与第 一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与旋转轴从双头活塞到 达第二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旋转到第二引入通道开始与第二抽吸通道 连通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不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引入通道具有提供有第一连通开始端的出口,在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在第一连 通开始端处首先开始与第一抽吸通道的连通,其中每个第二引入通道具 有提供有第二连通开始端的出口,在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在第二连通 开始端处首先开始与第二抽吸通道的连通,和其中,在每个缸膛对内,从第一旋转阀的周向表面上的在第一上止 点时刻处于与第一抽吸通道相对的位置内的顶端到第一连通开始端的 长度,与从第二旋转阀的周向表面上的在第二上止点时刻处于与第二抽 吸通道相对的位置内的顶端到第二连通开始端的长度不同。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与 每个缸膛对连通的第一抽吸通道和第二抽吸通道内,第一抽吸通道的制 冷剂入口和第二抽吸通道的制冷剂入口的 一个布置为在旋转轴的周向 方向相对于另一个位移。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第 一连通开始时刻,每个第一压缩室内因残余气体的膨胀的压力不高于抽 吸压力区内的压力,和其中,在每个缸膛对内,第二时间期间比第一时间期间长。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每 个缸膛对内,旋转轴从双头活塞到达第 一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旋转到第 一引入通道开始与第 一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与旋转轴从 双头活塞到达第二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旋转到第二引入通道开始与第 二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之间的差异设定为2度至15度。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抽吸 压力区包括形成在压缩壳体的后部分内的抽吸室和在旋转轴内延伸的 轴通道,和其中,制冷剂从抽吸室通过轴通道? 1入到第 一 引入通道和第二引入 通道内。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抽吸 压力区包括斜盘室和形成在旋转轴内的连通通道,和其中,制冷剂从斜盘室通过连通通道引入到第一引入通道和第二引 入通道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抽吸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抽吸通道的截面积。
10. —种与外部设备连接以形成制冷剂回路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 包括具有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的旋转轴;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压缩机壳体,其中压缩机壳体具有可旋转地支承 了旋转轴的第一端部部分的前部分、可旋转地支承了旋转轴的第二端部 部分的后部分、斜盘室、与外部设备连通的抽吸压力区和多个绕旋转轴布置的缸膛对,缸膛对的每个具有前缸膛和后缸膛;分别插入到多个缸膛对内以往复运动的双头活塞,双头活塞的每个 限定了前缸膛内的第一压缩室和后缸膛内的第二压缩室;随旋转轴在斜盘室内旋转且导致双头活塞在缸膛对内往复运动的 斜盘;与旋转轴联接以可与旋转轴整体地旋转的第 一旋转阀,且第 一旋转 阀具有第 一 引入通道,以将制冷剂从抽吸压力区引入到第 一压缩室内;与旋转轴联接以可与旋转轴整体地旋转的第二旋转阀,且第二旋转 阀具有第二引入通道,以将制冷剂从抽吸压力区引入到第二压缩室内;形成在压缩机壳体内以允许第一压缩室的每个与第一引入通道连 接的第一抽吸通道;和形成在压缩机壳体内以允许第二压缩室的每个与第二引入通道连 接的第二抽吸通道,该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每个缸膛对内,旋转轴从双头活塞到达第 一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旋转到第一引入通道开始与笫一抽吸通道连通 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与旋转轴从双头活塞到达第二压缩室内的上止点 时旋转到第二引入通道开始与第二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 不同。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双头活塞型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多个缸膛对、双头活塞、第一旋转阀、第二旋转阀、第一抽吸通道和第二抽吸通道。在每个缸膛对内,从为双头活塞到达第一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的时刻的第一上止点时刻到为第一引入通道开始与第一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时刻的第一连通开始时刻的第一时间期间,与从为双头活塞到达第二压缩室内的上止点时的时刻的第二上止点时刻到为第二引入通道开始与第二抽吸通道连通时的时刻的第二连通开始时刻的第二时间期间不同。
文档编号F04B27/08GK101235808SQ20081000945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日
发明者佐伯晓生, 出户纪一, 堀田和宏, 杉浦学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