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马达主轴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8922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马达主轴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旋转马达主轴结构(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马达主轴结构,尤指一种得以使主轴运转时达到准确的同心度与垂直度的旋转马达主轴结构,属于马达 主轴技术领域。(二) 背景技术-一般的马达主轴的浮动端主要是靠弹簧作为预压力的平衡,然而马达主轴转动时,由于其可能于主轴上受到不同位置的作用压力, 且各个作用压力对轴承而言并非是一种平行的压力,故容易造成浮 动端的推力不平均,从而造成前轴承与后轴承的同心度及垂直度不 准的现象,而形成在高速运转时产生振动而造成损坏,使整个马达 主轴的寿命縮短。(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马达主轴结构,该结构具有非常好的转子轴心支撑作用,从而使其达到准确的同心度与垂直度, 以避免马达主轴在高速运转时产生振动而造成损坏,有效地确保马 达主轴的寿命得以延长。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马达主轴结构,其包括一中空本体,该本体具有一贯通的容置空间,且该本体的一侧具有一L形的流道,该流道与该容置空间相通;一转子轴心,该转子轴心装设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 一第一轴承,该第一轴承套设于该转子轴心外周缘的设定位置,使该第一轴承位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而该第一轴承的外周缘设有一个以上的环沟,该环沟内设有若干贯通的穿孔,使自该本体的 流道流入的气体得以自该环沟流入至各穿孔;一定子,该定子套设于该转子轴心外周缘的设定位置;一个以上的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套设于该转子轴心外周缘的设定位置;一轴承外轮固定环,该轴承外轮固定环装设于该本体的一侧, 使该转子轴心得以穿出该轴承外轮固定环;一轴承内轮固定环,该轴承内轮固定环固设于该转子轴心的设 定位置,使该轴承外轮固定环及该第二轴承得以被限位;一预压力形成座,该预压力形成座装设于该本体异于该轴承内 轮固定环的一侧,使该转子轴心得以穿出该预压力形成座,而该预 压力形成座的设定位置设有一与该本体的流道相通的轴向通孔,且 该预压力形成座另设有一与该轴向通孔相通的径向通孔,而该预压 力形成座的自由侧凹设有一与该径向通孔相通的环凹部;一压力环,该压力环装设于该预压力形成座的环凹部,该压力 环的设定位置设有一与该环凹部相通的气道;一供气座,该供气座供该预压力形成座装设,且该供气座的设 定位置设有一与该轴向通孔连通的导气道,该导气道与一气压源连 结。其中,该第一轴承的各穿孔宽度小于该切沟的宽度。 其中,该转子轴心一端设有外螺纹部,该外螺纹部供该内轮固 定环螺设。其可进一步包括一固定环,该固定环套设于该转子轴心外周缘 的设定位置,使该固定环位于该第一轴承与该定子之间。其中,该本体的容置空间设定位置凸设出一凸环部,该凸环部 得以供该第二轴承靠抵。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马达主轴结构,其优点及功效在于该结 构具有非常好的转子轴心支撑作用,使其达到准确的同心度与垂直 度,避免马达主轴在高速运转时产生振动而造成损坏,使马达主轴 的寿命得以延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透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流入时之剖面示意图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 固定环A 供气座B 容置空间11 凸环部1 3 转子轴心2 0 第一轴承3 0 环沟3 1 定子4 0 第二轴承5 0 轴承外轮固定环6 0 轴承内轮固定环7 0 预压力形成座8 0 轴向通孔8 1 环凹部8 3压力环9 0 气道9导气道B 1 流道1 2外螺纹部2穿孔3 2径向通孔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旋转马达主轴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 其包括一本体l0,该本体l0为中空管体状,该本体l0具有一贯 通的容置空间1 1 ,且该本体1 0的一侧具有一概呈L形的流道1 2,该流道l 2与该容置空间1 l相通;一转子轴心2 0 ,该转子轴心2 0装设于该本体1 0的容置空 间1 1内;一第一轴承3 0 ,该第一轴承3 0套设于该转子轴心2 0外周 缘的设定位置,使该第一轴承3 0位于该本体1 0的容置空间1 1内,而该第一轴承3 0的外周缘设有一个以上的环沟3 1 ,该环沟 3 1内设有若干贯通的穿孔3 2 ,使自该本体1 0之流道1 2流入 之气体得以自该环沟3 1流入至各穿孔3 2 ;一定子4 0,该定子4 0套设于该转子轴心2 0外周缘的设定 位置;一个以上的第二轴承5 0 ,该第二轴承5 0套设于该转子轴心 2 0外周缘的设定位置;一轴承外轮固定环6 0 ,该轴承外轮固定环6 0装设于该本体1 0的一侧,使该转子轴心2 0得以穿出该轴承外轮固定环6 0 ;一轴承内轮固定环7 0,该轴承内轮固定环7 0固设于该转子 轴心2 0的设定位置,使该轴承外轮固定环6 0及该第二轴承5 0 得以被限位;一预压力形成座8 0 ,该预压力形成座8 Q装设于该本体1 0 异于该轴承内轮固定环7 0的一侧,使该转子轴心2 0得以穿出该 预压力形成座8 0 ,而该预压力形成座8 0的设定位置设有一与该 本体1 0的流道1 2相通的轴向通孔8 1 ,且该预压力形成座8 0 另设有一与该轴向通孔8 1相通的径向通孔8 2 ,而该预压力形成 座8 0的自由侧凹设有一与该径向通孔8 2相通的环凹部8 3;一压力环9 0,该压力环9 0装设于该预压力形成座8 0的环 凹部8 3,该压力环90的设定位置设有一与该环凹部83相通的 气道9 1 ;一供气座B,该供气座B供该预压力形成座8 0装设,且该供 气座B的设定位置设有一与该轴向通孔8 1连通的导气道B1,该 导气道B l与一气压源(图中未示)连结,使该气压源的气压得以 自该导气道B 1流至该通孔8 1内。其中,该第一轴承3 0之各穿孔3 2的宽度小于该切沟3 1的 宽度。其中,该转子轴心2 0的一端设有外螺纹部2 1 ,该外螺纹部2 1供该内轮固定环7 0螺设。其可进一步包括一固定环A,该固定环A套设于该转子轴心2 O外周缘的设定位置,使该固定环A位于该第一轴承3 0与该定4 0之间。其中,该本体l 0的容置空间1 1设定位置凸设出一凸环部1 3,该凸环部l 3得以供该第二轴承5 0靠抵。请继续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示,藉由上述组合构成,当本实 用新型马达主轴旋转时,供气座B的气压源提供气压力,使气体自 导气道B 1流至通孔8 1内(如图6所示);且当气体流至导气道B 1时会进行分流, 一者流至预压力形成 座8 0的径向通孔8 2 ,直至环凹部8 3及压力环9 0的气道9 1 ; 另者流至本体1 0的流道1 2 ,并流至容置空间1 1内,再经第一 轴承3 0的环沟3 1后,最后自穿孔3 2流入,如此便可推动转子 轴心2 0呈水平状态(如图6所示),使具有极佳的转子轴心2 0 支撑作用,而使其达到准确的同心度与垂直度,以避免马达主轴在 高速运转时产生振动而造成损坏,有效地确保马达主轴的寿命得以 延长。
权利要求1. 一种旋转马达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一中空本体,该本体具有一贯通的容置空间,且该本体的一侧具有一L形的流道,该流道与该容置空间相通;一转子轴心,该转子轴心装设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一第一轴承,该第一轴承套设于该转子轴心外周缘的设定位置,该第一轴承位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而该第一轴承外周缘设有一个以上的环沟,该环沟内设有贯通的穿孔;一定子,该定子套设于该转子轴心外周缘的设定位置;一个以上的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套设于该转子轴心外周缘的设定位置;一轴承外轮固定环,该轴承外轮固定环装设于该本体的一侧,该转子轴心穿出该轴承外轮固定环;一轴承内轮固定环,该轴承内轮固定环固设于该转子轴心的设定位置,该轴承外轮固定环及该第二轴承被限位;一预压力形成座,该预压力形成座装设于该本体异于该轴承内轮固定环的一侧,该转子轴心穿出该预压力形成座,而该预压力形成座的设定位置设有一与该本体的流道相通的轴向通孔,且该预压力形成座另设有一与该轴向通孔相通的径向通孔,该预压力形成座的自由侧凹设有一与该径向通孔相通的环凹部;一压力环,该压力环装设于该预压力形成座的环凹部,该压力环的设定位置设有一与该环凹部相通的气道;一供气座,该供气座供该预压力形成座装设,且该供气座的设定位置设有一与该轴向通孔连通的导气道,该导气道与一气压源连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马达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轴承的各穿孔宽度小于该切沟的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马达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转子轴心的一端设有供该内轮固定环螺设的外螺纹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马达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可进一步包括一固定环,该固定环套设于该转子轴心外周缘的设 定位置,该固定环位于该第一轴承与该定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马达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容置空间的设定位置凸设出一供该第二轴承靠抵的凸环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旋转马达主轴结构,该结构是由一本体、一转子轴心、一第一轴承、一定子、一个以上的第二轴承、一轴承外轮固定环、一轴承内轮固定环、一预压力形成座、一压力环及一供气座组成;本体具有一L形流道,转子轴心装设于本体内,第一轴承套设于转子轴心外周缘,第一轴承外周缘设有环沟,定子套设于转子轴心外周缘,第二轴承套设于转子轴心外周缘,轴承外轮固定环装设于本体一侧,轴承内轮固定环固设于转子轴心,预压力形成座装设于本体一侧,预压力形成座自由侧凹设有一与径向通孔相通的环凹部,压力环装设于预压力形成座的环凹部,其设有一与环凹部相通的气道,其设有一与轴向通孔连通的导气道,导气道与一气压源连结。
文档编号F04D29/043GK201113610SQ20072012828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6日
发明者詹岩石 申请人:詹岩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