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卷压缩机的油泵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5551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卷压缩机的油泵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卷压缩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能够稳定的供油以用于润滑摩擦区域。
背景技术
一般地,压缩机是一种将机械能转换为压缩力的设备,并且可以分为往复式压缩机、涡卷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和叶片式压缩机。特别地,涡卷压缩机普遍用在空调和制冷器中。
另外,根据涡卷压缩机的机壳中充入的是吸入气体还是排出气体,涡卷压缩机分为低压式涡卷压缩机或高压式涡卷压缩机。
现有技术的低压式涡卷压缩机包括机壳;驱动马达,其设置在机壳内,并包括转子和定子;驱动轴,其通过驱动马达的转动而转动,在驱动轴的上部具有偏心部,并且在驱动轴中具有油通道;上框架,其插入驱动轴的上部;和吸入管路,流体通过该吸入管路从外部吸入。
涡卷压缩机包括绕动涡卷,其设置于上框架的上部,并通过绕动运动压缩通过吸入管路吸入的制冷剂;涡卷压缩单元,其包括与绕动涡卷互联的、并固定在上框架上部的固定涡卷;和排放管路,其将在涡卷压缩单元中压缩的制冷剂排放到外部。
涡卷压缩机还包括油泵,该油泵泵送储存于涡卷压缩机下部的储油部中的油。
特别地,油泵包括机架;滚子,组装在机架上,并随着驱动轴的转动而转动;以及泵盖,其组装在机架的下部。
下面将简要描述以这种方式配置的涡卷压缩机的操作情况。
首先,当通过吸入管路吸入经过膨胀处理的低压制冷剂时,一部分吸入的制冷剂流向涡卷压缩单元,而其它部分流向压缩机的下部。并且,在涡卷压缩单元中压缩的高压制冷剂通过排放管路排放到涡卷压缩机的外部。
在压缩处理期间,由滚子泵送制冷剂以及储存于储油部中的油,并通过油通道流到上部。然后,将流到上部的制冷剂和油供给到摩擦部分,从而对该部分进行润滑。
然而,在现有涡卷压缩机的油泵操作期间,由于油泵内部产生的摩擦热、马达转动驱动轴时产生的热量、以及压力的瞬时变化,油通道内的制冷剂会蒸发。
而且,随着制冷剂的蒸发会产生气泡,油通道会因为这些气泡而变得拥堵。
当油路径变得拥堵时,油不易流入到油通道的内部,摩擦部分得不到润滑,从而磨损剧烈,最后导致压缩机的容量和可靠性下降。
油通道也可能会因为制冷剂和油中的杂质而变得拥堵,因此当具有杂质的制冷剂和油流到油泵时,油泵的泵送操作不能容易地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能够减少由于制冷剂蒸发所产生的气泡而导致的油通道的堵塞。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卷压缩机的油泵,由于能轻易地将油供给到摩擦部分,因而该油泵能稳定地进行润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能够在滤去制冷剂和油中的杂质的同时有效地将油向上泵送。
根据本发明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包括驱动轴,其内部具有油通道,并且在下部具有齿轮驱动单元;泵体,具有用于插入所述驱动轴的驱动轴插槽;减小摩擦件,设置在所述驱动轴插槽上,并降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泵体之间的摩擦;齿轮单元,插入所述泵体的下部,并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和泵盖,其连接至所述泵体的下部,并具有用于吸入油的入口。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包括泵体;驱动轴,连接至所述泵体的上部;齿轮单元,位于所述泵体的下部,并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减小摩擦件,减小驱动轴和泵体之间的摩擦;泵盖,组装在所述泵体的下部;以及过滤件,组装在所述泵盖的下部,并用于滤去油中的杂质。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包括泵体;驱动轴,具有组装在泵体上部的、用于使油流动的水平油通道,以及连接至水平油通道的垂直油通道;减小摩擦件,减小驱动轴和泵体之间的摩擦;齿轮单元,插入泵体的下部,并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泵盖,连接至泵体的下部,并具有用于吸入油的入口和用于排放油的出口。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通过根据本发明在齿轮单元上形成的多个油腔室,防止了由于吸入压力的变化和液态制冷剂的蒸发而导致的不规则供油。
本发明的效果还在于,由于防止了不规则供油,所以很容易就能将油供给到摩擦部分。
本发明的效果还在于,由于在泵体上设置有减小摩擦件,并由此减小了驱动轴和泵体之间的摩擦,所以减少了会使液态制冷剂蒸发的摩擦热。
本发明的效果还在于,由于制冷剂和油在被吸入到油泵时已滤去杂质,所以油泵的泵送操作能更有效地进行。


通过附图将清楚理解本发明的构思。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涡卷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油泵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驱动轴的下部结构的示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减小摩擦板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齿轮单元的透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泵盖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I-I’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过滤件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齿轮单元中的油泵送过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涡卷压缩机的剖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涡卷压缩机1包括机壳10;驱动单元,其产生旋转力;吸入单元,用于从外部吸入流体;涡卷压缩单元,在其内对从吸入单元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排放单元,其排放在涡卷压缩单元中进行压缩的高压流体;以及油泵100,其泵送存储于机壳10下部的储油部12中的油。
具体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马达20,其具有固定在机壳10内部的定子21以及设置于定子21内部的转子22;以及驱动轴30,其组装于驱动马达20的中心以便旋转。
吸入单元包括吸入管路84,其形成在机壳10的外周的一侧;以及吸入室82,其连接至吸入管路84,并存储吸入的制冷剂。
涡卷压缩单元包括上框架40,其固定在驱动轴30的上部以支撑驱动轴;绕动涡卷50,其设置于上框架40的上部,以压缩通过吸入管路84吸入的制冷剂;以及固定涡卷60,其与绕动涡卷50连接并固定在上框架的上部。
排放单元包括排放口92,其形成在固定涡卷60的中部,并排放经压缩的制冷剂和油;排放室94,其连接至排放口92,并形成在机壳10的上部;以及排放管路96,其形成在排放室94的一侧上。
油泵100设置在机壳10的内部的下侧,并与驱动轴30连接。通过驱动轴30的旋转来泵送储油部12中储存的油。
现在将描述涡卷压缩机1的操作。
首先,当涡卷压缩器1运行时,通过吸入管路84吸入制冷剂。然后,一部分吸入的制冷剂穿过吸入室82,并流入到涡卷压缩单元中,而其它部分的制冷剂则流入到储油部12中并储存。
另外,通过绕动涡卷50的绕动运动,流入到涡卷压缩单元中的制冷剂被压缩为高压,并且经压缩的制冷剂被收集在涡卷压缩单元的中部。然后,被收集的高压制冷剂通过排放口92传送到排放室94。最后,在排放室94中收集的制冷剂通过排放管路96被排放到涡卷压缩机的外部。
在压缩期间,通过借助驱动轴30的旋转而运行的油泵,储油部12中存储的制冷剂和油被泵送到上部。泵送的油沿着驱动轴30的内部流动,并供给到摩擦部分。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油泵100的结构。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油泵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油泵100包括泵体110,其具有插入在其中部的驱动轴30;齿轮单元120,其插入泵体110的下部,并在驱动轴30转动时随驱动轴30转动;泵盖130,其组装在泵体110的下方;以及过滤件150,用于滤去制冷剂和油中的杂质。
具体地,驱动轴30具有预定的直径和长度,并且还具有油通道,被泵送的油流过所述油通道。
齿轮驱动单元34形成为一体,并且由于与齿轮单元120组装在一起因而能够转动齿轮单元120。
泵体110焊接到机壳10的内周表面。在泵体110上形成有凹入预定深度的、供驱动轴30插入的驱动轴插槽112。
在驱动轴插槽112的下部形成有板定位部114,减小摩擦板140即设置于板定位部114上。减小摩擦板140由于能够在驱动轴30的旋转期间减小驱动轴30和泵体110之间的摩擦,因而能够最小化会导致液态制冷剂蒸发的摩擦热。
另外,在驱动轴插槽112的下部形成有驱动单元穿透孔116,穿过该驱动单元穿透孔116连接齿轮驱动单元34。在泵体110的下部形成有向上凹入的、供齿轮单元120插入的齿轮插槽118。
齿轮单元120进行油泵送处理,并包括外齿轮122和插入外齿轮122中的内齿轮124。齿轮驱动单元34组装到内齿轮124上,并且在驱动轴30的旋转期间,内齿轮124和外齿轮122一起旋转。
泵盖130组装到泵体110的下部。泵盖130使储油部12中存储的制冷剂和油流入到齿轮单元120中,并使借助齿轮单元120而流动的油流入到驱动轴30中。
过滤件150组装在泵盖130的下部,并滤去流入到泵盖130中的制冷剂和油中的杂质。
下面将简单描述油的泵送操作。
首先,通过泵盖130流入的油和制冷剂流入到内齿轮124和外齿轮122之间。在此,通过过滤件150去除流入的油和制冷剂中的杂质。当驱动轴30旋转时,外齿轮122与组装了齿轮驱动单元34的内齿轮124一起旋转。此时,减小摩擦板140防止驱动轴30的下部和泵体110直接摩擦。
然后,通过齿轮单元120的旋转而流动的油和制冷剂在排放到泵盖130之后,流入到油通道中。流入到油通道中的油和制冷剂移至上部,并供给到摩擦部分。
下面将详细描述构成油泵100的各组件。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驱动轴的下部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在驱动轴30的下部一体地形成有用于旋转内齿轮124的齿轮驱动单元34。齿轮驱动单元34的外径小于驱动轴30的外径。在驱动轴30中形成有供所泵送的油经过的油通道。
具体地,绕齿轮驱动单元34的外周形成有用于使油平稳流动的导向槽35。在导向槽35上贯通地形成有供油流动的水平油通道36。在驱动轴30上形成有与水平油通道36连接并沿垂直方向形成的垂直油通道32。
因此,油通道包括垂直油通道32和水平油通道36,油在沿水平方向流过水平油通道36之后,通过垂直油通道32垂直上升。在齿轮驱动单元34的一侧形成有平面驱动表面37,所述平面驱动表面37在插入内齿轮1 24中时能使内齿轮124旋转。齿轮驱动单元34组装在内齿轮124上并具有由驱动表面37限定的方向。
驱动轴30具有第一下表面38和第二下表面39、齿轮驱动单元34的下表面。第一下部38与减小摩擦板140接触,这样防止在驱动轴30旋转期间第一下部38和泵体110直接摩擦。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减小摩擦板的透视图。
参照图4,减小摩擦板140呈环形,且侧视轮廓为矩形。
减小摩擦板140从上部插入驱动轴插槽112中。在减小摩擦板140的中心形成有供齿轮驱动单元34穿过的驱动单元穿透孔144。
另外,沿侧向方向突出有固定单元142,该固定单元142用于当减小摩擦板140放置于板定位部114上时将减小摩擦板140固定于泵体110上。在此,泵体110上形成有用于插入固定单元142的固定孔115。
减小摩擦板140的外径小于待插入的驱动轴插槽112的内径。优选地,减小摩擦板140是弹性的。
因此,即使减小摩擦板140具有突出的固定单元142,减小摩擦板140也可以根据大小和质量插入驱动轴插槽112中。
由于减小摩擦板140放置在驱动轴插槽112上,所以还能够防止驱动轴30和泵体110彼此直接摩擦,从而能减少会导致液态制冷剂蒸发的摩擦热的产生。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齿轮单元的透视图。
参照图5,根据本发明的齿轮单元120包括内齿轮124,其外周表面上具有齿轮齿125;以及外齿轮122,其内插入有内齿轮124,且其内周表面上具有齿轮齿。
具体地,在外齿轮122上形成有供内齿轮124插入的内齿轮插入孔121。另外,在内齿轮插入孔121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齿轮齿123。
与齿轮驱动单元34连接的驱动单元插入孔126形成为与齿轮驱动单元34相配合。
更具体地,内齿轮插入孔121的直径大于内齿轮124的直径。当内齿轮124插入内齿轮插入孔121中时,内齿轮124和外齿轮122并不完全配合,因此形成多个预定的腔室127。另外,通过泵盖130吸入的制冷剂和油流入到腔室127中。
当齿轮单元120在制冷剂和油流入到腔室127中的状态下而旋转时,腔室127中的制冷剂和油通过旋转压力被泵送。
由于形成了多个腔室127,所以油可以平稳地进行供给和泵送,并能防止由于吸入压力的改变和制冷剂的蒸发而导致的不均匀供油。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泵盖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I-I’的剖视图。
参照图6和7,根据本发明,在泵盖130上形成有供组装件160穿过的多个组装孔138。各孔138之间的距离不同,以用于将泵盖130定向地组装到泵体110上。
另外,在泵盖130的下侧向下地突出有吸入单元131,用于吸入存储于储油部12中的油。吸入单元131呈半圆形,并具有供油穿过的入口132。
在入口132的相对侧上形成有将吸入的油排放到齿轮单元120的出口134。出口134从泵盖130的上部向下凹陷,并形成为与入口132相配合。在出口134上形成有将吸入到出口134的油排放到水平油通道36的排放槽135。
在入口132和出口134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齿轮驱动单元34的驱动单元插槽136。
驱动单元插槽136和出口134存在高度差(staired)。这样,当将齿轮驱动单元34插入驱动单元插槽136中时,由于出口134的内凹深度低于驱动单元插槽136的内凹深度,所以排放槽135的位置和水平油通道36相对。
因此,在齿轮驱动单元34的旋转期间,当水平油通道36与排放槽135连通时,出口134中的油通过排放槽135流入水平油通道36。
由于排放槽135形成于与水平油通道36相应的高度上,所以出口134中的油平稳地流入水平油通道36。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过滤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8,根据本发明的过滤件150包括凸缘152,其组装在泵盖130的下部;以及过滤单元154,用于滤去制冷剂和油中的杂质。当过滤件150组装在泵盖130上时,吸入单元131位于过滤单元154的内部。
在此,过滤单元154与凸缘152形成为一体,或者组装在凸缘152的下部。
在凸缘152上形成有用于供组装件160穿过的多个组装孔153。在此,组装孔153形成的位置与泵盖130上形成的组装孔138的位置相对。过滤件150与泵盖130通过单个组装件160组装在泵体110上。
这样,由于制冷剂和油中的杂质被过滤件150滤去,从而可防止杂质被吸入到齿轮单元120和油通道32、36,使得齿轮单元120的泵送操作运转良好。
下面将详细描述油泵100的组装过程。
首先,将减小摩擦板140插入泵体110的驱动轴插槽112。然后,将减小摩擦板140放置在板定位件114上,并且在将固定单元142插入固定孔115时固定其位置。
接下来,将驱动轴30插入驱动轴插槽112,并将齿轮单元120插入齿轮插槽118。在此,驱动轴和齿轮单元120的组装顺序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在齿轮驱动单元34与内齿轮124的驱动单元插入孔126对齐的情况下组装驱动轴30和齿轮单元120,从而将齿轮驱动单元34组装到内齿轮124上。
接下来,在将泵盖130和过滤件150装到泵体110的下部并由单个组装件160进行组装之后,完成油泵100的组装。
下面将详细描述油的泵送处理。
图9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齿轮单元中的油的泵送过程的平面图。
参照图9,首先,当驱动轴30通过驱动马达20而旋转时,已通过过滤件150滤去杂质的制冷剂和油通过入口132流入。流入的油等物质流向内齿轮124和外齿轮122之间的多个腔室127。
接下来,通过驱动轴30的旋转而使内齿轮124和外齿轮122旋转。特别地,当组装在齿轮驱动单元34上的内齿轮124随着齿轮驱动单元34而旋转时,内齿轮124的齿轮齿125与外齿轮122的齿轮齿啮合旋转,从而外齿轮122通过内齿轮124的旋转而旋转。
当齿轮单元120旋转时,腔室127中的油等物质向出口134移动。在油与出口134连通之后,油下降到出口134。当排放槽135和水平油通道36连通时,油被排放到水平油通道36。进一步地,流向水平油通道36的油通过垂直油通道32上升,并供给到摩擦部分。
根据本发明如上述构成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由于在齿轮单元上形成有多个腔室,因此油的供给变得稳定,并且防止了由于吸入压力变化以及液态制冷剂的蒸发而导致的不规则供油。
另外,由于防止了不规则的供油,所以油的供给平稳。
另外,由于置于泵体上的减小摩擦板降低了驱动轴和泵体之间的摩擦,所以减小了会使液态制冷剂蒸发的摩擦热。
另外,由于在形成于驱动轴下部的齿轮驱动单元上形成有导向槽,所以油能平稳地流入驱动轴,并且齿轮驱动单元上形成的水平油通道和泵盖的排放槽连接至相对的位置。
另外,由于在将制冷剂和油吸入到油泵期间去除了杂质,所以油的泵送操作更有效。
权利要求
1.一种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包括驱动轴,其内部具有油通道;泵体,具有用于插入所述驱动轴的驱动轴插槽;减小摩擦件,组装在所述驱动轴插槽上,并减小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泵体之间的摩擦;齿轮单元,插入所述泵体的下部,并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和泵盖,组装在所述泵体的下部,并具有用于吸入油的入口和用于排放油的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所述减小摩擦件的外径小于所述驱动轴插槽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所述减小摩擦件具有固定单元,以在将所述减小摩擦件安装在所述驱动轴插槽上的状态下将所述减小摩擦件固定至所述泵体上,且所述泵体具有用于插入所述固定单元的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在所述驱动轴的下部一体地形成组装到所述齿轮单元上的齿轮驱动单元,并且所述齿轮驱动单元的外径小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在所述齿轮驱动单元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用于平稳吸入油的导向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所述齿轮驱动单元具有用于转动所述齿轮单元的驱动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所述油通道包括水平油通道,用于吸入油;以及垂直油通道,连接至所述水平油通道,并将吸入到所述水平油通道的油传送到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所述齿轮单元包括外齿轮,其内周表面上具有齿轮齿;以及内齿轮,其外周表面上具有齿轮齿,并且与所述外齿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当所述内齿轮和所述外齿轮连接时,在所述内齿轮和所述外齿轮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油的多个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在所述泵盖的下部连接用于将吸入的油中的杂质滤去的过滤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所述过滤件具有多个组装孔,并且各孔之间的距离彼此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其中所述过滤件与所述泵盖通过单个组装件连接至所述泵体。
13.一种涡卷压缩机的油泵,包括泵体;齿轮单元,位于所述泵体的下部,并用于泵送油;驱动轴,用于转动所述齿轮单元;减小摩擦件,用于减小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泵体之间的摩擦;泵盖,其组装在所述泵体的下部,并具有用于吸入油的入口;和过滤件,其组装在所述泵盖的下部,并用于滤去油中的杂质。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油泵包括驱动轴,在内部具有油通道,并且在下部具有齿轮驱动单元;泵体,具有用于插入所述驱动轴的驱动轴插槽;减小摩擦件,设置在所述驱动轴插槽上,并减小驱动轴和泵体之间的摩擦;齿轮单元,插入所述泵体的下部,并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以及泵盖,组装在所述泵体的下部,并具有吸入油的入口。
文档编号F04C29/02GK1982714SQ20061016931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2日
发明者金明均, 李丙哲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