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5501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所涉及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是通过具有许多前弯叶片的叶轮进行旋转而将冷却空气压送至内燃机,从而使上述内燃机冷却。
背景技术
作为向气冷式内燃机压送冷却空气的风扇,多叶式风扇(多叶片风扇)由于具有小型且风量大的特性而被广泛使用。多叶式风扇是离心鼓风机的一种,其通过具有许多前弯叶片的叶轮进行旋转来压送空气。日本特开2001-271791号公报公开了多叶式风扇的一个例子。
多叶式风扇具有小型且风量大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与同属于离心鼓风机的涡轮风扇相比,多叶式风扇存在着效率低、噪声大的问题。因此,以往通过在覆盖叶轮的盖的内侧安装吸音材料和隔音材料,来抑制噪声传播到外部。即,以往的噪声解决方案并不是通过降低多叶式风扇所产生的噪声本身,而是通过加设对已经产生的噪声的传播进行抑制的部件来实现的,因此增加了零部件数量,成为了导致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多叶式风扇的噪声包括旋转噪声和宽频带的紊流噪声,其中,旋转噪声由叶片通过频率和其高次谐波构成,宽频带的紊流噪声是由涡流等引起的。由于叶片通过频率由叶片枚数与转数的乘积表示,所以可通过减少叶片枚数来使旋转噪声低频化。如果使旋转噪声低频化(具体地说,使其频率低于1000Hz)时,可得到A特性听觉修正效果,可以降低噪声级数。本说明书中的所谓“噪声级数”指的是使用噪声计的“A特性”所测得的值(单位[dB(A)]),具体地说,表示将声压级(单位[dB])修正为与人类听觉相符所得到的值。
另一方面,减少叶片枚数时,存在着风量也随之降低的问题。为增加风量,考虑到将转数提高或增大叶片的外径,但若提高转数,则旋转噪声的频率也会提高,无法得到A特性听觉修正效果,此外,若增大叶片的外径,多叶式风扇会失去其小型优势,因而没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这种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可解决上述问题,可降低噪声级数且不会导致风量降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是一种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其通过具有许多前弯叶片的叶轮的旋转向内燃机压送空气来进行冷却,其中,设所述叶片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与圆周方向的夹角为入口角度β1,设所述叶片出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与圆周方向的夹角为出口角度β2,并设从角度180°减去所述出口角度β2所得到的差为角度β’2时,将所述入口角度β1与所述角度β’2之和设定为不到80°。
此外,在技术方案2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中,设连接所述叶片的入口与所述叶轮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为L1,设连接所述叶片出口侧的圆周和所述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的交点与所述旋转中心的直线为L2,设连接所述叶片的出口与所述旋转中心的直线为L3,设所述直线L1与所述直线L2的夹角为θ0,并设所述直线L1与所述直线L3的夹角为θ1时,将所述角度θ1设定为所述角度θ0的40%~50%之间的值。
此外,在技术方案3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中,所述叶片的枚数Z依据下式确定,并且将所述常数项K设定为0.5~0.68之间的值,Z={2πsin((入口角度β1+角度90°-角度β’2)/2)}/{常数项K×2.3log10(叶轮的外径D2/叶轮的内径D1)}。在以往的多叶式风扇中,常数项K通常被设定为0.35~0.45之间的值。因而,技术方案3中的多叶式风扇与以往的多叶式风扇相比,其叶片的枚数减少30%左右。
此外,技术方案4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具有盖,其覆盖叶轮;吸气口,其穿设在盖中;顶部,其一系列地形成在各叶片上,将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空隙中的与上述吸气口对峙的面从叶片的出口向入口方向以宽度a覆盖,并且,设叶轮的外径为D2,设吸气口的直径为D3,设外径D2减去直径D3所得的差为b时,将宽度a设定为差b被2除所得商的55%~75%的值。
发明的效果如下在技术方案1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中,设叶片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与圆周方向的夹角为入口角度β1,设叶片出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与圆周方向的夹角为出口角度β2,设从角度180°中减去出口角度β2所得到的差为角度β’2时,通过将入口角度β1与角度β’2之和设定不到80°,从而与将上述和设定为大于等于80°时相比,可以增加风量。因此,可在确保与以往相同的风量并可减少叶片枚数,因而可减少噪声级数且不会导致风量降低。以往的多叶式风扇中,上述和通常被设定为90°。
此外,在技术方案2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中,设连接叶片的入口与叶轮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为L1,设连接叶片出口侧的圆周和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的交点与旋转中心的直线为L2,设连接叶片的出口与旋转中心的直线为L3,设直线L1与直线L2的夹角为θ0,设直线L1与直线L3的夹角为θ1时,通过将角度θ1设定为角度θ0的40%~50%之间的值,从而与将其设定为其他值时相比,能够高水平地同时实现增加风量和降低噪声级数这两方面。
此外,在技术方案3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中,所述叶片的枚数Z依据下式确定,并且将所述常数项K设定为0.5~0.68之间的值,Z={2πsin((入口角度β1+角度90°-角度β’2)/2)}/{常数项K×2.3log10(叶轮的外径D2/叶轮的内径D1)}。
从而与以往的多叶式风扇相比,可减少叶片的枚数并降低噪声级数。
此外,在技术方案4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中,叶轮具有盖,其覆盖叶轮;吸气口,其穿设在盖中;顶部,其以与各叶片相连的方式形成,并对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空隙中的面对上述吸气口的面从叶片的出口向入口方向以宽度a加以覆盖,并且,设叶轮的外径为D2,设吸气口的直径为D3,设外径D2减去直径D3所得的差为b时,将宽度a设定为差b被2除所得商的55%~75%的值。从而与将其设定为其他值相比,可抑制产生紊流噪声,并可以充分得到由设置顶部导致的风量增加效果。


图1为侧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以及装有该多叶式风扇的内燃机。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叶轮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叶轮和盖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5是象征性地表示图4所示叶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叶片入口侧的速度三角形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叶片出口侧的速度三角形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多叶式风扇的风量的实测数据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将图1所示多叶式风扇与现有技术的多叶式风扇的旋转噪声进行对比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将图1所示多叶式风扇与现有技术的多叶式风扇的涡流噪声进行对比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多叶式风扇的风量实测数据的、与图8相同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多叶式风扇的叶轮和盖的一部分的、与图4相同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以及装有该多叶式风扇的内燃机的侧视图。
在图1中,符号10表示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以下简称为“多叶式风扇”)。多叶式风扇安装在气冷式内燃机(以下称为“发动机”)12上。发动机12具体为四循环单缸发动机,具有196cc的排量。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在发动机12的汽缸14的内部以可自由往复移动的方式收容有活塞16。在发动机12中与燃烧室18面对的位置上,配置有吸气气门20和排气气门22,它们可使燃烧室18与吸气管24或排气管26之间开放或关闭。
吸气管24上配置有节气门本体30。节气门本体30中收容有节流阀(未图示),并且与此一体地安装有汽化组件32。汽化组件32与燃料罐34(图1中示出)相连,根据节流阀的开度向被吸入的空气喷射汽油燃料以生成混合气体。生成的混合气体通过吸气气门20被吸入到燃烧室18。在吸气管24的节气门本体30上游侧配置有空气过滤器36(图1中示出)。
此外,在活塞16上连结有曲柄轴40。在曲柄轴40的一端,从前端侧开始依次安装有反冲起动器42、多叶式风扇10、以及飞轮44。多叶式风扇10包括与曲柄轴40一体旋转的叶轮50。
图3是图2所示叶轮50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3所示,叶轮50具有多枚、具体为18枚前弯叶片52。此外,叶轮50具有与各叶片52相连的环状的顶部(屋顶部)54。符号56表示供曲柄轴40嵌合的孔。
以下回到对图2的说明,叶轮50的周围由盖58覆盖。此外,在曲柄轴40的另一端安装有交流发电机60。交流发电机60具有转子62和定子64。转子62直接安装于曲柄轴40,与曲柄轴40一体地旋转。
发动机12运转则曲柄轴40旋转,交流发电机60的转子62旋转产生交流电流。交流发电机60产生的交流电流的频率被设定为日本国内用于家庭用电源的50Hz或60Hz。因此,发动机12的转数被设定为3000rpm(50Hz时)或3600rpm(60Hz时)。如此,由发动机12和交流发电机60构成产生预定频率交流电流的发电装置。交流发电机60产生的交流电流作为工作电源供给至未图示的电气设备。
此外,伴随着曲柄轴40的旋转,叶轮50也进行旋转。由此,如图中箭头所示,空气被向着发动机12压送,发动机12被冷却。
接下来,详细说明叶轮50的结构。
图4是表示图2所示叶轮50及盖58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用D1表示叶轮50的内径(吸入口直径),用D2表示其外径。
图5是象征性地表示图4所示叶轮50的一部分的说明图。此外,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叶片52入口侧的速度三角形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出口侧的速度三角形的说明图。
如图5及图6所示,用w1表示叶片52入口侧(叶轮50的内径D1侧)的相对速度,用u1表示入口侧的圆周速度,并用β1表示相对速度w1与圆周方向(圆周速度u1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入口角度)。此外,如图5及图7所示,用w2表示叶片52出口侧(叶轮50的外径D2侧)的相对速度,用u2表示出口侧的圆周速度,并用β2表示相对速度w2与圆周方向(圆周速度u2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出口角度)。进而,用β’2表示从角度180°中减去出口角度β2所得到的值。另外,图6及图7所示的c1及c2分别是入口侧的绝对速度和出口侧的绝对速度。此外,速度单位全部为[m/s]。
一般说来,多叶式风扇的叶轮其入口角度β1与角度β’2的和被设定为90°。具体地说,入口角度β1多被设在从46°到51°的范围内,其中尤其较常使用的是49°。此外,角度β’2多被设在从39°到44°的范围内,其中尤其较常使用的是41°。
与此不同,本实施例的叶轮50中,入口角度β1与角度β’2的和被设定为不到80°。具体地说,若入口角度β1为32°,角度β’2为36°,则其和为68°。发明人通过实验得知,通过将入口角度β1与角度β’2的和设定为不到80°(尤其优选β1为32°、β’2为36°),这与二者之和大于等于80°时相比效率更高,且风量增加。
继续说明图5,用L1表示将叶片52的入口与叶轮50的旋转中心C连接得到的直线,用L2表示将叶片52出口侧的圆周(即以外径D2为直径的圆周)与入口侧的相对速度w1方向的交点I与旋转中心C连接得到的直线,用L3表示将叶片52的出口与旋转中心C连接得到的直线。此外,用θ0表示直线L1与直线L2的夹角,用θ1表示直线L1与直线L3的夹角。
在此,针对角度θ1的设定,发明人通过实验确认到以下不良状态。
1)当角度θ1低于角度θ0的40%时,叶片与叶片之间所保持的空气过剩,产生滑动导致效率降低。
2)当角度θ1高于角度θ0的50%时,叶片与叶片之间所保持的空气过少,输出压力减少导致风量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角度θ1设定成角度θ0的40%~50%之间的值。由此,可以有效抑制风量降低和效率降低。另外,将角度θ1设定成角度θ0的48%的值时,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
接下来,说明叶片52的枚数Z。叶片的枚数Z可根据下式(1)确定(算出)。
Z={2πsin((入口角度β1+角度90°-角度β’2)/2)}/{常数项K×2.3log10(叶轮的外径D2/叶轮的内径D1)}...式(1)上述常数项K通常被设定为0.35~0.45之间的值。对此,本实施例中,常数项K被设定为0.5~0.68之间的值,最好为0.5。由此,叶片的枚数Z与以往的叶轮的枚数相比减少30%。
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中已经说明,减少叶片枚数虽然有利于降低噪声级数,但存在随之造成风量降低的问题。然而,本实施例的多叶式风扇10中,可通过如上所述地对入口角度β1、角度β’2及角度θ1进行设定来增加风量,因而可抵消由减少叶片枚数所导致的风量降低。因此,发明人可由式(1)来决定确保发动机12冷却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风量的叶片枚数Z,对常数项K进行修正。
外径D2和内径D1的值被设定为二者比值(D1/D2)优选0.57~0.64,更优选0.64。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将内径D1设为135mm,将外径D2设为212mm,则D1/D2约为0.64。此外,叶片52的宽度设定为,吸入叶片宽度B1为49.5mm,排出叶片宽度B2为44mm。
将按照上述设定的入口角度β1(32°)、角度β’2(36°)、外径D2(212mm)、内径D1(135mm)及常数项K(0.5)代入式(1),得到的Z的值为大约19。由于叶轮50进行旋转运动,因而叶片枚数最好是偶数。因此,将叶片52的枚数确定为低于上述Z的最大偶数即18。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多叶式风扇10的风量的实测数据的曲线图。此外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多叶式风扇的风量的实测数据的曲线图。另外,用于图11所示数据的计测的多叶式风扇除入口角度β1、角度β’2、角度θ1及常数项K(叶片枚数Z)是基于以往的一般准则而设定以外,比如叶片宽度等其余的值与多叶式风扇10相同。
如图8及图11所示,在发动机转数为3000rpm以及3600rpm的任一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多叶式风扇10与现有技术的多叶式风扇在风量上均未产生差距。这说明,减少叶片52的枚数不会对发动机12冷却所必需的风量的确保造成影响。图中所称发动机通气阻力表示多叶式风扇10的吸入侧和排出侧的通气阻力(压力损失)的合力。
图9是表示将图1所示多叶式风扇与现有技术的多叶式风扇的旋转噪声进行对比的曲线图。另外,用于图9所示数据的计测的多叶式风扇与用于图11所示数据的计测的多叶式风扇相同。
根据图9中所体现的特性计算出全值(各频率的声压之和)时,与现有技术的多叶式风扇的80dB(A)相对,本实施例的多叶式风扇10为78dB(A),可确认到2dB(A)的改善。
回到对图4的说明,盖58上设有穿通的吸气口70。吸气口70呈圆形,其直径D3被设定为170mm。从图3及图4可知,形成为将各叶片52连成一体的环状顶部(伞)54将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空隙(图3及图4中符号72所示)中与吸气口70对峙的面72a从叶片52的出口(外径D2侧)向入口(内径D1侧)方向以宽度a覆盖。
在此,当顶部54的宽度a是这样设定的,当其为外径D2减去吸气口70的直径D3得到的差b时,宽度a被设定为差b被2除所得商的55%~75%的值,更优选设定为64%。具体地说,这些值是当叶片和叶片之间排出的空气流速为5~10m/s时的最佳值。
如上所述,由于外径D2被设定为212mm,吸气口70的直径D3被设定为170mm,从而b/2为21mm。在本实施例中,将顶部54的宽度a设定成该值的大约64%,具体为13.5mm。
图1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多叶式风扇的叶轮和盖的一部分的、与图4相同的说明图。
以往,虽然知道通过设置顶部可提高风扇效率,但关于顶部宽度的设定并没无规则可循,而且因设置顶部还产生了弊端。具体来讲存在如下问题,如图12所示,当顶部内径小于吸气口直径D3(即a>b/2的情况。在图12的例子中,a为28mm)时,吸引的空气流入顶部的内侧后随即产生涡流,因而涡流(紊流)噪声会增大。
对此,在本实施例中,将顶部54的宽度a设定成上述差b/2的55%~75%的值,更优选设定为差b/2的64%,并使顶部54的内径大于吸气口的直径D3(即a>b/2),这样一来吸引的空气被整流,可抑制产生涡流。
图10是表示将本实施例的多叶式风扇与图12所示的多叶式风扇的涡流噪声进行对比的曲线图。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多叶式风扇10中,通过最适宜地设定顶部54的宽度a来抑制产生涡流,成功地使涡流噪声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约2dB(A)。此外,对多叶式风扇10与图12所示多叶式风扇的风量进行了实测比较,没有发现差别。
如此,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多叶式风扇10中,设叶片52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w1方向)与圆周方向(u1方向)的夹角为入口角度β1,设出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w2方向)与圆周方向(u2方向)的夹角为出口角度β2,设从角度180°中减去出口角度β2得到的差为角度β’2,则通过将入口角度β1和角度β’2的和设定为不到80°(尤其优选β1为32°、β’2为36°),与上述角度被设定为大于等于80°时相比较,可以增加风量。因此,可在确保与以往一样的风量的同时减少叶片枚数,从而可降低噪声级数且不会伴随风量的降低。
此外,设连接叶片52的入口与叶轮50的旋转中心C的直线为L1,设连接叶片52出口侧的圆周(以外径D2为直径的圆周)与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的交点I与旋转中心C所得到的直线为L2,设连接叶片52的出口与旋转中心C的直线为L3,设直线L1与直线L2的夹角为θ0,设直线L1与直线L3的夹角为θ1,则通过将角度θ1设定为角度θ0的40%~50%之间的值(更优选为48%的值),与设定为其他值时相比,能够高水平地同时实现增加风量和降低噪声级数。
此外,通过由上述式(1)确定叶片的枚数Z,并将式(1)中使用的常数项K设定为0.5~0.68之间的值(更优选为0.5),与以往的多叶式风扇相比,可减少叶片的枚数并降低噪声级数。
此外,多叶式风扇10具有盖58,其覆盖叶轮50;吸气口70,其以穿通的方式设在盖58上;顶部54,其以与各叶片52相连的方式形成,并对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空隙72中的面对上述吸气口70的面72a从叶片的出口向入口方向以宽度a加以覆盖,并且,设叶轮50的外径为D2,设吸气口的直径为D3,设外径D2减去直径D3所得的差为b时,通过将宽度a设定为差b被2除所得商的55%~75%的值(更优选设定为64%),与设定为其他值相比,可抑制紊流噪声的产生,并可充分地收到设置顶部所带来的风量增加效果。
在此,多叶式风扇10的叶轮效率nh可从以下的式(2)求出。
nh=绝热盖Had/理论盖Hth ...式(2)式(2)中的绝热盖Had由下式(3)表示。
Had={κ/(κ-1)}×(Pt1/γ)×((Pt1+Pt)/Pt1)((k-1)/k)-1)...式(3)式(3)中,κ(空气比热)设为1.4,Pt1(吸入绝对压)设为101320Pa。此外,Pt(排出绝对压)是盖58内的静压和动压之和,根据实测值为552Pa。γ(吸入空气比重量)依据下式(4)被设定为1.13。式(4)中,g为重力加速度,R为常数(=29.27)。此外,ta是吸入空气温度(实测值),为40℃。
γ=(Pt1/g)/(R×(273+ta)) ...式(4)此外,式(2)的理论盖Hth由下式(5)表示。
Hth=(1/g)×((u2×c2u)-(u1×c1u)) ...式(5)式(5)中,u2是上述出口侧圆周速度,u1是入口侧的圆周速度。此外,c2u是出口侧的绝对速度的圆周方向成分,c1u是入口侧的绝对速度的圆周方向成分。u2、c2u、u1及c1u分别依据式(6)~式(9)算出。
u2=Ku×√(2×g×Had) ...式(6)c2u=u2-(cm2/tan(90-β’2)) ...式(7)u1=N×π×D1/60...式(8)c1u=u1-(cm1/tanβ1)...式(9)上述各式中,Ku是圆周速度系数,将其设为1.07。此外,cm2是出口侧绝对速度的子午圈速度,cm1是入口侧绝对速度的子午圈速度,这二者可分别依据式(10)和式(11)求出。另外,N是转数,将其设定为3000rpm或3600rpm。
cm1=cm2×1.1~1.24...式(10)cm2=u2×0.315 ...式(11)
从上述各式可知,转数为3000rpm时,绝热盖Had为49.8m,理论盖Hth为81m。因此,叶轮效率nh为61%。因为一般在多叶式风扇中60%即可称为高效率,所以可以说本实施例的多叶式风扇10具有极高效率。
如上所述,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10通过具有许多前弯叶片52的叶轮50的旋转而将空气压送至内燃机(发动机12)进行冷却,设所述叶片52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w1方向)与圆周方向(u1方向)的夹角为入口角度β1,设所述叶片52出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w2方向)与圆周方向(u2方向)的夹角为出口角度β2,设从角度180°中减去所述出口角度β2所得到的差为角度β’2,则所述入口角度β1与所述角度β’2之和被设定为不到80°。
此外,设连接叶片52的入口与叶轮50的旋转中心C的直线为L1,设连接叶片52出口侧的圆周(以外径D2为直径的圆周)与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的交点I与旋转中心C所得到的直线为L2,设连接叶片52的出口与旋转中心C的直线为L3,设直线L1与直线L2的夹角为θ0,设直线L1与直线L3的夹角为θ1,则将角度θ1设定为所述角度θ0的40%~50%之间的值。
此外,所述叶片的枚数Z依据下式确定,而且所述常数项K被设定为0.5~0.68之间的值。
Z={2πsin((入口角度β1+角度90°-角度β’2)/2)}/{常数项K×2.3log10(叶轮的外径D2/叶轮的内径D1)}另外,多叶式风扇10具有盖58,其覆盖叶轮50;吸气口70,其穿设在盖58中顶部54,其以与各叶片52相连的方式形成,并对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空隙72中的面对上述吸气口70的面72a从叶片的出口向入口方向以宽度a加以覆盖,并且,设叶轮50的外径为D2,设吸气口的直径为D3,设外径D2减去直径D3所得的差为b,将所述宽度a设定为所述差b被2除所得商的55%~75%的值。
以上说明中,对于叶轮50的外径D2和内径D1等举出了具体例子,当然这些值应该根据多叶式风扇的用途等进行适当设定。
此外,虽然通过发动机12来驱动交流发电机60,但发动机12的用途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可被用作各种设备的驱动源。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其通过具有许多前弯叶片的叶轮的旋转向内燃机压送空气来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叶片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与圆周方向的夹角为入口角度β1,设所述叶片出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与圆周方向的夹角为出口角度β2,并设从角度180°减去所述出口角度β2所得到的差为角度β’2时,将所述入口角度β1与所述角度β’2之和设定为不到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其中,设连接所述叶片入口与所述叶轮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为L1,设连接所述叶片出口侧的圆周和所述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的交点与所述旋转中心的直线为L2,设连接所述叶片出口与所述旋转中心的直线为L3,设所述直线L1与所述直线L2的夹角为θ0,并设所述直线L1与所述直线L3的夹角为θ1时,将所述角度θ1设定为所述角度θ0的40%~50%之间的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其中,所述叶片的枚数Z依据下式确定,并且将所述常数项K设定为0.5~0.68之间的值,Z={2πsin((入口角度β1+角度90°-角度β’2)/2)}/{常数项K×2.3log10(叶轮的外径D2/叶轮的内径D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其中,所述叶片的枚数Z依据下式确定,并且将所述常数项K设定为0.5~0.68之间的值,Z={2πsin((入口角度β1+角度90°-角度β’2)/2)}/{常数项K×2.3log10(叶轮的外径D2/叶轮的内径D1)}。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其中,多叶式风扇具有盖,其覆盖叶轮;吸气口,其以穿通的方式设在盖上;顶部,其以与各叶片相连的方式形成,并对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空隙中的面对上述吸气口的面从叶片的出口向入口方向以宽度a加以覆盖,并且,设叶轮的外径为D2,设吸气口的直径为D3,设外径D2减去直径D3所得的差为b时,将宽度a设定为差b被2除所得商的55%~75%的值。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其中,多叶式风扇具有盖,其覆盖叶轮;吸气口,其以穿通的方式设在盖上;顶部,其以与各叶片相连的方式形成,并对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空隙中的面对上述吸气口的面从叶片的出口向入口方向以宽度a加以覆盖,并且,设叶轮的外径为D2,设吸气口的直径为D3,设外径D2减去直径D3所得的差为b时,将宽度a设定为差b被2除所得商的55%~75%的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低噪声级数且不会导致风量降低的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设叶片(52)入口侧的相对速度方向(w1方向)与圆周方向(u1方向)的夹角为入口角度(β1),设出口侧相对速度方向(w2方向)与圆周方向(u2方向)的夹角为出口角度(β2),设从角度180°减去出口角度(β2)所得到的差为角度(β’2)时,将入口角度(β1)与角度(β’2)之和设定为不到80°(具体地说,将β1设为32°,将β’2设为36°)。
文档编号F04D29/28GK1873230SQ200610088548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日
发明者初谷勉, 出口尚广, 田端丰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