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矿用汽车发动机制冷风机蜗壳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是指一种矿用汽车发动机制冷风机涡壳。
背景技术:
矿用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很大,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需采用风冷方式及时散热,由于风机体积庞大,散热装置需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以减轻车辆的自重。现有的发动机制冷风机涡壳,由于受吸风作用的影响,存在着涡壳轴口容易内陷的缺陷,为克服这一缺陷,普遍采用在轴口部位以螺栓固定钢圈的方法对其加固,通过加固达到减缓内陷的目的。另外,这种结构的发动机制冷风机涡壳,为散热所安装的内导流片也是用钢板制成。在矿用汽车行使过程中,由于路面颠簸和运行时间长,容易导致固定钢圈和内导流片脱落而打坏风机叶轮,同时具有寿命短、噪音大和价格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壳体采用同一材料制成、可有效克服风口内陷、噪音低和坚固耐用的发动机制冷风机涡壳。
为达到此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主要包括一级涡壳(1)、二级涡壳(2)、三级涡壳(3)和内导流片(21),其中一级涡壳(1)与汽车固定,二级涡壳(2)的圆环状底部与一级涡壳(1)的圆环状侧壁相固定,内导流片(21)均匀固定在二级涡壳(2)的内表面,三级涡壳(3)固定于二级涡壳(2)的出风口(22)上;二级涡壳(2)的外表面设有一圆形轴口(23),轴口(23)的边缘一次成型一加强圈(24),从加强圈(24)向外一次成型有3-15根加强筋(2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内导流片(21)与二级涡壳(2)由同一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坚固耐用、寿命长由于加强圈(24)与二级涡壳(2)为同一材料并一次成型,所以不易脱落。又由于从加强圈(24)向外一次成型有加强筋(25),使轴口(23)不致内陷。还由于内导流片(21)也与二级涡壳(2)为同一材料制成,使其固定牢固,不致因其脱落而打坏风机叶轮。
2、噪音小由于取消了由钢质材料制成的加强圈,将内导流片(21)改为由同一材料制成,减少了连接部件、减轻了不同材料连接间的摩擦噪音,使该装置的整体噪音减小。
3、成本低由于取消了钢材、减少了固定部件,使造价降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级涡壳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级涡壳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级涡壳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二级涡壳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二级涡壳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二级涡壳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导流片安装展开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三级涡壳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三级涡壳右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三级涡壳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一级涡壳2、二级涡壳3、三级涡壳21、内导流片 22、出风口 23、轴口24、加强圈 25、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所示的为一级涡壳,图4-7所示的为二级涡壳,图8-10所示的为三级涡壳。其中一级涡壳(1)通过螺栓与汽车固定,二级涡壳(2)的圆环状底部通过螺栓与一级涡壳(1)的圆环状侧壁相固定,与二级涡壳(2)由同一材料制成内导流片(21)均匀固定在二级涡壳(2)的内表面,三级涡壳(3)固定于二级涡壳(2)的出风口(22)上。二级涡壳(2)的外表面设有一圆形轴口(23),轴口(23)的边缘一次成型一加强圈(24),从加强圈(24)向外一次成型有3根加强筋(25)。制冷风机的主轴从二级涡壳的轴口(23)伸出,制冷风机的风叶安装在一级涡壳内,主轴带动风叶旋转,空气从轴向进入,经内导流片导流后再经风叶加压后输出,以满足制冷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矿用汽车发动机制冷风机涡壳,主要包括一级涡壳(1)、二级涡壳(2)、三级涡壳(3)和内导流片(21),其中一级涡壳(1)与汽车固定,二级涡壳(2)的圆环状底部与一级涡壳(1)的圆环状侧壁相固定,内导流片(21)均匀固定在二级涡壳(2)的内表面,三级涡壳(3)固定于二级涡壳(2)的出风口(22)上;其特征在于二级涡壳(2)的外表面设有一圆形轴口(23),轴口(23)的边缘一次成型一加强圈(24),从加强圈(24)向外一次成型有数根加强筋(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汽车发动机制冷风机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25)的数量为3-15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汽车发动机制冷风机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片(21)与二级涡壳(2)由同一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矿用汽车发动机制冷风机蜗壳,主要包括一级蜗壳、二级蜗壳、三级蜗壳和内导流片,其中一级蜗壳与汽车固定,二级蜗壳与一级蜗壳固定,与蜗壳由同一材料制成内导流片均匀固定在二级蜗壳的内表面,三级蜗壳固定于二级蜗壳的出风口,二级蜗壳的轴口一次成型有一圆形加强圈,从加强圈向外一次成型有数根加强筋,它具有坚固耐用、寿命长、噪音小和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F04D29/44GK2522653SQ0127047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2日
发明者曹白荣 申请人:曹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