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平衡抽油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平衡抽油机,主要用于油田采油之用。
现有技术的结构见图2。由驱动机构,曲柄连杆机构和抽油机构组成,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2、皮带传动副23和减速箱24,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曲柄26和连杆28,抽油机构包括游梁29、支架30、驴头32、钢丝绳33和抽油杆19。驱动机构减速箱的输出轴25带动曲柄26转动,曲柄上有平衡重27。连杆28下端与曲柄铰接,上端与游梁29尾端铰接,游梁中部铰接于支架30的销轴31,游梁前端有驴头32。使用时,驱动机构带动曲柄绕输出轴25转动,通过连杆28带动游梁绕锁轴31的轴心摆动,驴头上的钢丝绳33带动抽油杆19将油井中的原油采出。其不足之处在于游梁笨重且重心高,导致整台设备重量重;运转不平稳,或者,只有在设备重量大大加重的情况下,才能平稳地运行;造价高;不能适应抽稀油和稠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轻巧、重心低和适用于抽稠油、稀油的自平衡抽油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由传动机构,四连杆机构,尾轮、天轮和支架组成,传动机构活动连接于平衡杆上,四连杆机构的第一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支架上,铰接于减速箱输出轴的曲柄作为第三杆,曲柄两端分别铰接第二杆和第四杆,第四杆位于平衡杆上,抽油光杆上端连接的钢丝绳,绕过支架上的两个天轮和平衡杆上的尾轮固定于支架上。
四连杆机构的第二杆中部通过活接头连接有加长杆。
减速箱输出轴连接调平衡装置。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总图。
本实用新型附图件号表示1、光杆 2、悬绳器3、钢丝绳 4、天轮5、支架 6、平衡杆7、电机 8、传动带9、变速箱10、调平衡装置 11、尾轮12、曲柄13、活接头 14、摆杆现有技术的附图件号表示19、抽油杆23、传动带24、减速箱25、输出轴
26、曲柄27、平衡重28、连杆29、游梁30、支架31、销轴 32、驴头33、拉绳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由传动机构、四连杆机构,尾轮11、天轮4和支架5组成。传动机构包括电机7、传动带8和变速箱9,传动机构安装于平衡杆6上。支架顶上铰接有两个天轮4。四连杆机构的两个固定点ab杆作为第一杆,a、b点铰接于支架的两根立杆上,四连杆机构的另外三杆是第二杆bc、第三杆cd和第四杆da,bc由摆杆14和通过活接头13连接于摆杆端的接长杆组成,以利于调节bc杆的长度。cd杆即曲柄12,曲柄d端铰接于平衡杆的d点,d点为减速箱输出轴的轴心。平衡杆上的a点至d点的连线为ad杆。平衡杆外端铰接有尾轮11。为了在使用中调节平衡(即体现为减速箱输出轴心)的位置,平衡杆外端设有调平衡装置10,调平衡装置内端和输出轴心d连接。抽油用的光杆1上端通过悬绳器2连接于钢丝绳(或链条或皮带)3上,钢丝绳绕过两天轮和尾轮后固定于支架顶部。
使用时,启动平衡杆上传动机构的电机,曲柄12绕减速箱输出轴心d点转动,通过四连杆机构的动作,驱使尾轮绕a点摆动,直至摆至上止点(如
图1双点画虚线所示),
图1实线所示尾轮等件的位置为下止点。通过尾轮在上下止点间的不断摆动,以带动抽油的光杆连同其下的抽油泵不断作升降运动,将原油从井下抽上来。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省去了平衡重和高重心的游梁、驴头,将传动机构作为平衡重设置于摆动的平衡杆上,使机构得以大大轻巧和运转平稳;由于降低了重心,可加高支架高度,以延长升降行程和增加采油量;造价较低。
权利要求1.一种自平衡抽油机,其特征在于,由传动机构,四连杆机构,尾轮、天轮和支架组成,传动机构活动连接于平衡杆上,四连杆机构的第一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支架上,铰接于减速箱输出轴的曲柄作为第三杆,曲柄两端分别铰接第二杆和第四杆,第四杆位于平衡杆上,抽油光杆上端连接的钢丝绳,绕过支架上的两个天轮和平衡杆上的尾轮固定于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抽油机,其特征在于,四连杆机构的第二杆中部通过活接头连接有加长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抽油机,其特征在于,减速箱输出轴连接调平衡装置。
专利摘要自平衡抽油机由传动机构,四连杆机构,尾轮、天轮和支架组成,传动机构活动连接于平衡杆上,四连杆机构的第一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支架上,铰接于减速箱输出轴的曲柄作为第三杆,曲柄两端分别铰接第二杆和第四杆,第四杆位于平稳杆上,抽油光杆上端连接的钢丝绳,绕过支架上的两个天轮和平衡杆上的尾轮固定于支架上。省去了平衡重和高重心的游梁、驴头,将传动机构作为平衡重设置于摆动的平衡杆上,使机构得以大大轻巧和运转平稳;由于降低了重心,可加高支架高度,以延长升降行程和增加采油量;造价较低。
文档编号F04B47/00GK2423427SQ0023380
公开日2001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5日
发明者李华林 申请人:李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