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平地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平地机,转向柱具有位于转向柱的前表面上端的柱端部。壳体部具有位于壳体部的前表面下端的壳体端部。在柱端部与壳体端部之间设置有间隙。罩部件被配置为覆盖间隙。罩部件具有弯曲为在壳体部相对于转向柱倾动时不与壳体端部的轨迹交叉的形状。罩部件的下端部与柱端部连接。罩部件的上端部在壳体部内位于比壳体端部更靠上方的位置。
【专利说明】机动平地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平地机。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机动平地机具有:转向部件、壳体部、转向柱。转向部件是例如方向盘,安装 在壳体部。壳体部由转向柱支承。转向柱配置在驾驶坐席的前方。
[0003]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机动平地机中,壳体部能够倾动地安装在转向柱上。因此, 为了避免壳体部倾动时与转向柱的干涉,在壳体部的前表面的下端部与转向柱的前表面的 上端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 :美国外观设计第556790号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 如上述机动平地机那样,如果在壳体部与转向柱之间设置间隙,则在下雨时或者 洗车时,水可能从间隙浸入壳体部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壳体部内配置有电气部 件,则可能因水而产生短路等问题。
[0009]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动平地机,其能够避免在壳体部相对于转向柱倾动 时的干涉,并且能够提高壳体部内的防水性。
[0010]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机动平地机具有底板部、驾驶坐席、转向柱、壳体部、转向部件、 电气部件、罩部件。驾驶坐席配置在底板部上。转向柱配置在驾驶坐席的前方,并且立设在 底板部上。壳体部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转向柱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倾动。转向部 件安装在壳体部上。电气部件配置在壳体部内。罩部件安装在转向柱,并且至少一部分配 置在壳体部内。转向柱具有位于转向柱的前表面的上端的柱端部。壳体部具有位于壳体部 的前表面的下端的壳体端部。在柱端部与壳体端部之间设置有间隙。罩部件被配置为覆盖 间隙。罩部件具有弯曲为在壳体部相对于转向柱倾动时不与壳体端部的轨迹交叉的形状。 罩部件的下端部与柱端部连接。罩部件的上端部在壳体部内位于比壳体端部更靠上方的位 置。
[0012] 在本方式的机动平地机中,在柱端部与壳体端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能够避免 壳体部与转向柱的干涉。另外,由于罩部件覆盖壳体部与转向柱之间的间隙,所以能够提高 壳体部内的防水性。罩部件具有弯曲为在壳体部相对于转向柱倾动时不与壳体端部的轨迹 交叉的形状。因此,能够避免罩部件与壳体部的干涉。而且,罩部件的上端部在壳体部内位 于比壳体端部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不仅使罩部件配置为不与壳体部干涉,而且能够提高 壳体部内的防水性。
[0013] 优选的是,罩部件与壳体端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壳体部与 转向柱的干涉。另外,与罩部件相对于壳体端部滑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罩部件的损耗。 而且,与罩部件横跨壳体部和转向柱安装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组装性。
[0014] 优选的是,罩部件具有朝向后方凸出弯曲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壳体部 与罩部件的干涉。
[0015] 优选的是,罩部件具有J形的截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壳体部与罩部件 的干涉。
[0016] 优选的是,罩部件具有L形的截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壳体部与罩部件 的干涉。
[0017] 优选的是,壳体部的前表面的下部具有朝向斜后下方弯曲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 能够缩小壳体端部与罩部件之间的间隔。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0018] 优选的是,壳体部的前表面具有主前表面部和倾斜面部。倾斜面部与主前表面部 的下端部连接,并且相对于主前表面部向斜后下方倾斜。罩部件具有规定部分,所述规定部 分在侧面剖视时,距包括转向柱的前表面的内面的第一假想平面最远。第一假想平面与规 定部分之间的距离比包括主前表面部的内面的第二假想平面与壳体端部之间的距离大。
[0019] 在这种情况下,与向壳体端部的后方弯曲的弯曲量相比,向罩部件的后方弯曲的 弯曲量大。因此,既能够抑制壳体部与罩部件的干涉,又能够增大壳体部相对于转向柱的倾 动范围。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机动平地机,其能够避免壳体部相对于转向柱倾动时 的干涉,并且能够提高壳体部内的防水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机动平地机的侧视图。
[0023] 图2是驾驶部的侧视图。
[0024] 图3是驾驶部的主视图。
[0025] 图4是表示转向柱和壳体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6] 图5是在转向部件配置在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下的驾驶部的侧视图。
[0027] 图6是在转向部件配置在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下的驾驶部的主视图。
[0028] 图7是壳体部、转向柱、罩部件的侧视剖视图。
[0029] 图8是壳体部、转向柱、罩部件的侧视剖视图。
[0030] 图9是壳体部、转向柱、罩部件的侧视剖视图。
[0031] 图10是壳体部、转向柱、罩部件的侧视剖视图。
[0032] 图11是壳体部、转向柱、罩部件的侧视剖视图。
[0033] 图12是表示以转向柱为基准的壳体端部的相对位移的图。
[0034] 图13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罩部件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机动平地机1。图1是表示机动平地机1的整体结 构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上" "下" "左" "右" "前" "后"是指机动平地 机1的从操作人员看到的方向。机动平地机1具有:框架2、前轮3、后轮4、驾驶部5、工作 装置6。
[0036] 框架2由前架11和后架12构成。前架11的后端能够左右摆动地安装在后架12 的前端。后架12支承发动机室19。发动机室19配置在驾驶部5的后方。在发动机室19 内配置有未图示的发动机、液压泵等。
[0037] 前轮3安装在前架11的前部。后轮4安装在后架12上。驾驶部5配置在前架11 上方。前架11向驾驶部5的前方延伸。需要说明的是,驾驶部5也可以配置在后架12上 方。
[0038] 工作装置6具有牵引杆13、刮板14、刮板旋转装置15、一对提升液压缸16、移动液 压缸17。牵引杆13配置在前架11的下方。牵引杆13能够上下摆动地安装在前架11的前 部。刮板14经由刮板旋转装置15支承在牵引杆13的后部。刮板旋转装置15使刮板14 旋转。刮板旋转装置15具有例如液压马达、将液压马达的倾动传递到刮板14的传动装置。
[0039] 一对提升液压缸16经由提升托架18与前架11连结。另外,一对提升液压缸16 与牵引杆13连结。通过使一对提升液压缸16伸缩,刮板14上下移动。移动液压缸17经 由提升托架18与前架11连结。另外,移动液压缸17与牵引杆13连结。通过使移动液压 缸17伸缩,牵引杆13左右移动。
[0040] 图2是驾驶部5的侧视图。图3是驾驶部5的主视图。驾驶部5没有窗、门,是 所谓的顶罩型驾驶部。如图2和图3所示,驾驶部5具有:顶棚部21、底板部22、多个支柱 23 - 25。底板部22配置在框架2上。多个支柱23 - 25立设在底板部22上。顶棚部21 支承在多个支柱23 - 25上。
[0041] 在底板部22上配置有驾驶坐席26和转向柱27。转向柱27配置在驾驶坐席26的 前方。转向柱27立设在底板部22上。在转向柱27的前方和两侧方未设置窗或门,而是露 出在外部。
[0042] 在转向柱27的上部安装有壳体部28。在壳体部28安装有转向部件29。在本实施 方式中,转向部件29为方向盘。需要说明的是,转向部件29也可以是方向盘以外的部件。 在壳体部28安装有操作部件31。例如,操作部件31是用于操作工作装置6的操作杆。
[0043] 操作部件31连接有未图示的先导液压配管。在先导液压配管中流动有用于操作 工作装置6的工作油。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仅操作部件31的一部分标注附图标记 "31",省略其他操作部件31的附图标记。
[0044] 图4是表示转向柱27和壳体部28结构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在壳体部28安装 有监视器33。监视器33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显示关于机动平地机1的各种信息。在壳体 部28安装有灯34、35。灯34、35包括各种警示灯和指示灯。另外,在壳体部28内配置有蜂 鸣器36。这样,在壳体部28内配置有监视器33、灯34、35、蜂鸣器36等电气部件以及连接 这些电气部件的电缆。
[0045] 转向柱27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底板部22,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倾动。壳 体部28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转向柱27,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倾动。由此,能够前 后变更转向部件29的位置。
[0046] 上述图2和图3表示转向部件29配置在最前方位置(以下,称为"前方极限位置") 的状态。图5是转向部件29配置在最后方位置(以下,称为"后方极限位置")状态下的驾 驶部5的侧视图。图6是转向部件29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下的驾驶部5的主视图。
[0047] 以下,详细说明转向柱27和壳体部28的结构。如图4所示,转向柱27具有第一 柱部件41和第二柱部件42。第一柱部件41和第二柱部件42是分体设置的部件。第一柱 部件41和第二柱部件42分别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柱部件42配置在第一柱部件41 的后方。在侧视时,第一柱部件41和第二柱部件42组装为部分重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 柱部件41与第二柱部件42互相不固定而能够互相相对移动。
[0048] 第一柱部件41具有第一下倾动支承部411。第一下倾动支承部411设置在第一柱 部件41的下端部。第一下倾动支承部411经由第一下销部件43安装在底板部22。第一下 倾动支承部411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底板部22转动。
[0049] 第二柱部件42具有第二下倾动支承部421。第二下倾动支承部421设置在第二柱 部件42的下端部。第二下倾动支承部421经由第二下销部件44安装在底板部22。第二下 倾动支承部421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底板部22转动。
[0050] 第一柱部件41具有第一上倾动支承部412。第一上倾动支承部412设置在第一柱 部件41的上端部。第一上倾动支承部412经由第一上销部件45安装在壳体部28。第一上 倾动支承部412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壳体部28转动。
[0051] 第二柱部件42具有第二上倾动支承部422。第二上倾动支承部422设置在第二柱 部件42的上端部。第二上倾动支承部422经由第二上销部件46安装在壳体部28。第二上 倾动支承部422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壳体部28转动。
[0052] 第一上销部件45和第二上销部件46经由链部件47连结。链部件47根据转向柱 27相对于底板部22的倾动,变更壳体部28相对于转向柱27的角度。由此,与转向柱27相 对于底板部22的角度无关,壳体部28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保持一定。即,与转向柱27 相对于底板部22的倾动无关,壳体部28大致平行移动。
[0053] 如图2所示,在前方极限位置,壳体部28的前表面281朝向斜前下方倾斜,转向柱 27的前表面271向斜前上方倾斜。如图5所示,在后方极限位置,壳体部28的前表面281 朝向斜前下方倾斜,转向柱27的前表面271朝向斜前下方倾斜。如图2和图5所示,随着 转向柱27的倾动,壳体部28相对于转向柱27倾动,从而使壳体部28的前表面281与转向 柱27的前表面271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为了避免因该相对位置的变化而造成的干涉,在 壳体部28的前表面281与转向柱27的前表面271之间设置有间隙G1。
[0054] 图7至图10是表示通过倾动转向柱27而使壳体部28的前表面281与转向柱27 的前表面271的位置发生变化的侧视剖视图。如图7至图10所示,壳体部28具有位于壳 体部28的前表面281下端的壳体端部282。如图3所示,在主视时,壳体端部282具有朝向 上方凹陷的形状。如图7至图10所示,转向柱27具有位于转向柱27的前表面271上端的 柱端部272。柱端部272位于壳体端部282的下方。间隙G1设置在壳体端部282与柱端部 272之间。
[0055] 图7表不位于前方极限位置的壳体部28和转向柱27。图10表不位于后方极限位 置的壳体部28和转向柱27。图8和图9表示位于前方极限位置与后方极限位置之间的中 间位置的壳体部28和转向柱27。详细地说,图8表示转向柱27从前方极限位置朝向后方 极限位置倾动时的位置(以下,称为"第一中间位置")的壳体部28和转向柱27。图9表示 转向柱27从第一中间位置朝向后方极限位置倾动时的位置(以下,称为"第二中间位置") 的壳体部28和转向柱27。
[0056] 如图7至图10所示,在转向柱27安装有罩部件48。罩部件4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 在壳体部28内。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罩部件48整体配置在壳体部28内。罩部件48 被配置为从后方覆盖柱端部272与壳体端部282之间的间隙G1。
[0057] 壳体端部282具有朝向斜后下方弯曲的形状。具体地说,壳体部28的前表面281 具有王如表面部28a和倾斜面部28b。王如表面部28a朝向斜如下方倾斜。倾斜面部28b 与主前表面部28a的下端部连接,并相对于主前表面部28a朝向斜后下方倾斜。需要说明 的是,倾斜面部28b的下端部是壳体端部282。
[0058] 如图7至图10所示,间隙G1在前方极限位置最大。另外,间隙G1在后方极限位 置最小。在此,间隙G1的大小是指柱端部272与壳体端部282之间的距离。
[0059] 越从前方极限位置朝向后方极限位置,壳体端部282在上下方向上越靠近柱端部 272。越从前方极限位置朝向后方极限位置,壳体端部282就越向比柱端部272更靠后方的 位置移动。
[0060] 如上所述,根据转向柱27的倾动,壳体端部282与柱端部272的位置关系发生变 化。罩部件48与该位置关系的变化无关,具有弯曲为不与壳体端部282干涉的形状。以下, 详细说明罩部件48的结构。
[0061] 罩部件48与转向柱27连接。详细地说,罩部件48的下端部481与柱端部272连 接。例如,罩部件48和转向柱27是金属制的,罩部件48的下端部481焊接在柱端部272 上。在侧视时,罩部件48具有J形的截面形状。罩部件48具有从柱端部272朝向后方凸 出弯曲的形状。
[0062] 在壳体部28内,罩部件48的上端部482位于比壳体端部282更靠上方的位置。如 图7至图10所示,在转向柱27的整个倾动范围内,罩部件48的上端部482位于比壳体端 部282更靠上方的位置。
[0063] 如图7所示,在侧面剖视时,罩部件48具有离假想平面PL1最远的规定部分483。 假想平面PL1是包括转向柱27的前表面271的内面的平面。假想平面PL1与规定部分483 之间的距离D1比假想平面PL2与壳体端部282之间的距离D2大。假想平面PL2是包括壳 体部28的主前表面部28a的内面的平面。
[0064] 如图11所示,罩部件48具有倾斜部484。在转向柱27的整个倾动范围内,壳体端 部282配置在与倾斜部484相对的位置。在侧面剖视时,倾斜部484相对于包括转向柱27 的前表面271的内面的假想平面PL1倾斜。倾斜部484相对于假想平面PL1倾斜,以使得假 想平面PL1与倾斜部484之间的距离越朝下方越大。即,在图11中,LI < L2 < L3 < L4。
[0065] 根据如上所述的罩部件48的形状,如图7至图10所示,罩部件48与壳体端部282 隔开间隔G2地配置。即,在转向柱27的整个倾动范围内,罩部件48与壳体端部282不接 触。罩部件48与壳体端部282之间的间隔G2比间隙G1小。罩部件48与壳体端部282之 间的间隔G2优选为8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间隔G2的大小是指罩部件48与壳体 端部282之间的最短距离。
[0066] 图12是表示以转向柱27为基准的壳体端部282的相对位移的图。在图12中,P1 表不前方极限位置的壳体端部282相对于转向柱27的位置。P2表不第一中间位置的壳体 端部282相对于转向柱27的位置。P3表示第二中间位置的壳体端部282相对于转向柱27 的位置。P4表示后方极限位置的壳体端部282相对于转向柱27的位置。
[0067] 需要说明的是,转向柱27相对于底板部22倾动,并且壳体部28相对于转向柱27 倾动,但是在图12中,为了表示以转向柱27为基准的壳体端部282的相对位移,转向柱27 的位置被固定图不。另外,在图12中,由于壳体部28相对于转向柱27倾动而使壳体端部 282移动的轨迹利用连接P1?P4的双点划线表示。如图12所示,罩部件48具有如下形 状:该形状弯曲为壳体部28相对于转向柱27倾动时不与壳体端部282的轨迹交叉的形状。
[0068] 以上,在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机动平地机1中,在柱端部272与壳体端部282之间 设置有间隙G1。因此,能够避免壳体部28与转向柱27干涉。另外,由于罩部件48覆盖壳 体部28与转向柱27之间的间隙G1,所以能够提高壳体部28内的防水性。罩部件48具有 弯曲为在壳体部28相对于转向柱27倾动时不与壳体端部282的轨迹交叉的形状。因此, 能够避免罩部件48与转向柱27干涉。而且,在壳体部28内,罩部件48的上端部482位于 比壳体端部282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便将罩部件48配置为不与壳体部28干涉,也能 够提高壳体部28内的防水性。
[0069] 罩部件48相对于壳体端部282隔开间隔G2地配置。因此,能够避免壳体部28与 罩部件48干涉。另外,与罩部件48相对于壳体端部282滑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罩部件 48的损耗。而且,与罩部件48横跨壳体部28和转向柱27安装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组装 性。
[0070] 壳体端部282具有朝向斜后下方弯曲的倾斜面部28b。因此,能够缩小壳体端部 282与罩部件48之间的间隔G2。由此,能够进一步提1?防水性。
[0071] 距包括转向柱27的前表面271的内面的假想平面PL1最远的规定部分483与假 想平面PL1之间的距离D1比包括壳体部28的主前表面部28a的内面的假想平面PL2与壳 体端部282之间的距离D2大。因此,与向壳体端部282后方弯曲的弯曲量相比,向罩部件 48后方弯曲的弯曲量大。因此,不仅能够抑制壳体部28与罩部件48的干涉,还能够扩大壳 体部28相对于转向柱27的可动范围。
[0072]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 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007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驾驶部5是转向柱27周围开放的顶罩型驾驶部,但是也可以 是封闭型驾驶部。
[0074] 罩部件48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如图13所示,罩部件48也 可以具有L形的截面形状。可以在壳体部28相对于转向柱27倾动时,壳体端部282相对 于罩部件48滑动。或者,也可以在壳体部28相对于转向柱27倾动时,壳体端部282与罩 部件48部分接触。
[0075] 配置在壳体部28内的电气部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部件。可以省略上述 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电气部件中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在壳体部28内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 所示的电气部件不同的部件。
[0076] 壳体部28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在侧面剖视时,可以使壳体 部28的前表面281的下部不弯曲而形成为直线形状。
[0077] 可以使转向柱27不能相对于底板部22倾动而固定安装。即,可以仅使壳体部28 相对于固定设置的转向柱27倾动。也可以使壳体部28根据转向柱27的倾动以与大致平 行移动不同的方式移动。
[0078] 操作部件31不限于液压式,也可以是电气式操作部件。操作部件31不限于安装 在转向柱27上,可以安装在其他部件上。例如,操作部件31也可以配置在驾驶坐席26的 侦仿。
[0079] 工业实用性
[0080]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机动平地机,其能够避免在壳体部相对于转向柱倾动 时的干涉,并且能够提高壳体部内的防水性。
[0081] 附图标记说明
[0082] 22 底板部
[0083] 26 驾驶坐席
[0084] 27 转向柱
[0085] 28 壳体部
[0086] 29 转向部件
[0087] 36 蜂鸣器(电气部件)
[0088] 48 罩部件
[0089] 272柱端部
[0090] 282壳体端部
[0091] G1 间隙
[0092] 28a主前表面部
[0093] 28b倾斜面部
[0094] 483规定部分
[0095] 4別倾斜部
【权利要求】
1. 一种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板部; 驾驶坐席,其配置在所述底板部上; 转向柱,其配置在所述驾驶坐席的前方,立设在所述底板部上; 壳体部,其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向柱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倾动; 转向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壳体部; 电气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壳体部内; 罩部件,其安装在所述转向柱,并且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壳体部内; 所述转向柱具有位于所述转向柱的前表面的上端的柱端部, 所述壳体部具有位于所述壳体部的前表面的下端的壳体端部, 在所述柱端部与所述壳体端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罩部件被配置为覆盖所述间隙, 所述罩部件具有弯曲为在所述壳体部相对于所述转向柱倾动时不与所述壳体端部的 轨迹交叉的形状, 所述罩部件的下端部与所述柱端部连接, 所述罩部件的上端部在所述壳体部内位于比所述壳体端部更靠上方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与所述壳体端部隔开间隔地配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具有朝向后方凸出弯曲的形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具有J形的截面形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具有L形的截面形状。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的前表面的下部具有朝向斜后下方弯曲的形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的前表面具有: 主前表面部; 倾斜面部,其与所述主前表面部的下端部连接,并相对于所述主前表面部朝向斜后下 后方倾斜; 所述罩部件具有规定部分,所述规定部分在侧面剖视时,距包括所述转向柱的前表面 的内面的第一假想平面最远, 所述第一假想平面与所述规定部分之间的距离比包括所述主前表面部的内面的第二 假想平面与所述壳体端部之间的距离大。
【文档编号】E02F3/80GK104093913SQ201480000531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8日
【发明者】山畑天德, 中川悟志, 浜口正彦, 强矢淳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