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自然通风口,所述自然通风口上设置有电动百叶,所述综合管廊的内部空间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电动防火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自然通风口结构可实现与室外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以及发生火灾时的自然排烟,可显著减少综合管廊运营的电力消耗,避免巡检人员在管廊火灾工况下出现窒息的危险;此外,综合管廊的自然通风口结构简单,造价低,散热排烟效果较佳,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具体涉及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中敷设。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
[0003]在便利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缆运行时散发大量热量,如果内部持续处于封闭状态,隧道内温度会持续升高,电缆的载流量降低,浪费能源,影响线路安全;此外,巡检人员需定期进入隧道检修,隧道内温度应维持在安全范围内,且需要确保在隧道火灾工况下巡检人员的生命安全。
[0004]以一个防火区段为例,城市综合管廊目前大多采用一端进风、另一端排风的推拉型纵向通风方式。即在平时工况,打开进排风通风设备进行通风;火灾工况,关闭火源位置所处防火区段的防火门,进行封闭式燃烧,火熄灭后打开进排风设备通风。该种通风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电力能源的大量消耗;另一方面,巡检人员所在的防火区段发生火灾时,防火门关闭实现封闭式燃烧后,尚未离开火源区段的巡检人员易出现窒息死亡。因此,采用传统的通风方式,在大量消耗电能的同时,还增加了巡检人员窒息死亡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该自然通风结构通过在综合管廊的防火区段内间隔设置若干自然通风口,各自然通风口上设置有电动百叶,并在各防火区段内设置电动防火门,以实现在普通工况下通过自然通风口与室外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并实现在火灾工况下进行自然排烟和封闭式燃
Jyti ο
[0006]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7]—种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顶部间隔设置有若干自然通风口,所述自然通风口上设置有电动百叶,所述综合管廊的内部空间内具有电动防火门,所述电动防火门位于所述自然通风口处。
[0008]相邻所述自然通风口之间的间距不大于60m。
[0009]单个所述电动百叶的净通风面积不小于所述综合管廊内相邻所述自然通风口之间地面面积的2%。
[0010]所述电动防火门设置于所述自然通风口的中部位置处。
[0011]所述电动百叶以及所述电动防火门与位于所述综合管廊外的远程控制计算机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自然通风口结构可实现与室外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以及发生火灾时的自然排烟,可显著减少综合管廊运营的电力消耗,避免巡检人员在管廊火灾工况下出现窒息的危险;此外,综合管廊的自然通风口结构简单,造价低,散热排烟效果较佳,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综合管廊平时工况纵断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综合管廊巡检工况横断面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综合管廊内发生火灾且巡检人员未离开时的纵断面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综合管廊内发生火灾且巡检人员已离开时的纵断面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综合管廊防火区段分隔节点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19]如图1-5,图中标记1-5分别为:电动防火门1、电动百叶2、市政管线3、管廊空间4、自然通风口 5。
[0020]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综合管廊内敷设有若干市政管线3,其内划分有若干个防火区段,在各防火区段内,管廊空间4的上方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地面相通的自然通风口 5,自然通风口 5上设有电动百叶2,同时在管廊空间4内部的防火区段两端设置有电动防火门I ;此外,在地面还设置有远程控制计算机,用于连接控制电动百叶2和电动防火门I的启闭,当然电动防火门I也可通过现场按钮进行控制。
[0021]如图1所示,根据以往试验数据,如果自然通风口 5至防火区段最远点的水平距离超过30m,将可能使烟气过于冷却而与烟气层下的空气混合在一起,影响排烟效果,且30m是火灾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距离。因此相邻自然通风口 5之间的间距不大于60m,在本实施例中将自然通风口 5之间的间距设置为50m,以取得最佳散热排烟效果。
[0022]如图1所示,根据以往试验数据,当在室内顶棚下方80cm高度范围内,能开启窗户的净面积不小于室内地面面积的2%,且与室外大气直接连通时,可实现自然排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自然通风口 5上的电动百叶2净通风面积按照不小于管廊空间4内相邻自然通风口 5之间地面面积的2%进行设置。
[0023]如图1所示,根据以往试验数据,当综合管廊内的防火区段最大间距不大于200m时,自然通风口5的设置可实现与电动防火门I相结合。因此,电动防火门I将管廊空间4分隔为若干防火区段,并且设置于自然通风口 5的中部,如图5所示。电动防火门设置在自然通风口的中部的好处在于满足火灾工况下,封闭式燃烧的要求,具体如下:当综合管廊发生火灾,火源处所处的防火区段无巡检人员滞留时,控制中心自动关闭火源所在的防火区段两侧的电动防火门,此时该防火区段为相对密闭空间,室外空气无法进入防火区段内,实现了无氧燃烧,即封闭式燃烧,因此将电动防火门设置在自然通风口的中部,才能真正实现综合管廊不同防火区段的密闭控制,同时实现综合管廊的火灾工况的控制。
[0024]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综合管廊内自然通风结构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0025]当为平时工况时,综合管廊全线的电动百叶2与电动防火门I均保持开启状态,管廊空间4内的热空气通过自然通风口 5与室外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实现管廊空间4内空气温度的降低,如图1、2所示;对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北的城市来说,全年都可通过自然通风,满足综合管廊内的温度要求。
[0026]在巡检工况下,若巡检区段发生火灾时,综合管廊的消防系统,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者喷水喷雾灭火系统启动灭火,巡检区段的电动百叶2与电动防火门I仍保持开启状态,此时,管廊空间4外的空气通过自然通风口 5进入管廊空间4的内部,为巡检人员提供必要的新鲜空气。同时,火灾烟气在综合管廊内外热压、风压作用下,由自然通风口 5向管廊空间4外部流动,也就是进行自然排烟,如图3所示。待巡检人员安全离开火源防火区段后,再根据火情,继续自然排烟,或者由巡检人员手动或者控制中心自动关闭火源所在的防火区段的电动防火门1,使其进行封闭式燃烧,如图4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顶部间隔设置有若干自然通风口,所述自然通风口上设置有电动百叶,所述综合管廊的内部空间内具有电动防火门,所述电动防火门位于所述自然通风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防火门设置于所述自然通风口的中部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电动百叶的净通风面积不小于所述综合管廊内相邻所述自然通风口之间地面面积的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自然通风口之间的间距不大于6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百叶以及所述电动防火门与位于所述综合管廊外的远程控制计算机连接。
【文档编号】E21F17/12GK204098946SQ20142049477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31日
【发明者】施孝增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