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31877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护套骨架套装在仪器外壳的外周,护套骨架的横截面呈C形,护套骨架的下部覆盖住仪器外壳上的油孔螺丝,护套骨架的中部圆周上设有多个护套骨架定位孔,各定位孔分别与仪器外壳上的自然电位沉孔对应;各定位孔中分别塞有定位环,各定位环的底端分别插入外壳上的自然电位沉孔中,各定位环的中心分别设有定位环通孔;下保护套套装在护套骨架的下半部外周,上保护套套装在护套骨架的上半部外周,上保护套的与下保护套相互扣接,下保护套的圆周上分布有下保护套通孔与定位环通孔对齐,下保护套通孔的边沿分别压在定位环的外端面上。该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结构简单,防护可靠,制作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勘探井下感应仪器,特别涉及一种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

【背景技术】
[0002]石油勘探时会使用到很多石油井下感应仪器,石油井下感应仪器往往具有玻璃钢外壳,玻璃钢外壳上设有油嘴螺丝和安装有电位电极环的自然电位沉孔。在勘探过程中,由于井下感应仪器与井壁的摩擦、碰撞会导致外壳及油嘴螺丝磨损,油嘴螺丝在井下磨损后易脱落,存在仪器进泥浆的事故隐患问题,因此需要对油嘴螺丝部位进行保护,防止过早损坏。
[0003]目前对井下感应仪器的外壳防护产品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固定式保护装置由生产感应器的厂家直接将防护装置和仪器玻璃钢壳体合为一个整体;其缺点是直径偏大,往往大于110mm,对仪器的运输、刻度带来不便,井下施工中易遇阻,上提易挂卡;功能局限,不通用,也无法对受损仪器外壳上重要部位再修复;制作成本高,制作条件复杂,难以在使用单位推广。
[0004]活动式保护装置是由金属材料制作,都安装在距需保护的玻璃钢壳体较远的仪器金属体上,缺点是安装位置受到很大限制,防护效果不理想;直径偏大,同时,也不能对受损的仪器玻璃钢外壳上重要部位再修复;制作成本偏大;不利于井下工程事故的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结构简单,防护可靠,制作成本低。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包括护套骨架、下保护套和上保护套,所述护套骨架套装在仪器外壳的外周,所述护套骨架的横截面呈C形且开口处沿平行于自身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护套骨架的下部覆盖住仪器外壳上的油孔螺丝,所述护套骨架的中部圆周上设有多个护套骨架定位孔,各所述护套骨架定位孔分别与仪器外壳上的自然电位沉孔一一对应;各所述护套骨架定位孔中分别塞有定位环,各所述定位环的底端分别插入仪器外壳上的自然电位沉孔中,各所述定位环的中心分别设有定位环通孔;所述下保护套套装在所述护套骨架的下半部外周,所述上保护套套装在所述护套骨架的上半部外周,所述上保护套的下端面与所述下保护套的上端面相互扣接,所述下保护套的圆周上分布有下保护套通孔与所述定位环通孔一一对齐,所述下保护套通孔的边沿分别压在所述定位环的外端面上。
[000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护套骨架的横截面呈C形便于抱在仪器壳体外周,下保护套和上保护套分别从两个方向套在护套骨架外周将护套骨架抱紧在壳体上;定位环一半塞在仪器外壳上的自然电位沉孔中,一半卡在护套骨架定位孔中,使护套骨架在仪器外壳上获得定位,防止其发生位移,下保护套通孔的边沿分别压在定位环的外端面上防止其脱出;下保护套通孔与定位环通孔一一对齐使仪器外壳上的自然电位沉孔的中心露出,不影响电位电极环的使用,护套骨架的下部覆盖住仪器外壳上的油孔螺丝使其得到很好的保护。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护套骨架的外表面呈中间厚两端薄的锥形,所述下保护套和上保护套的内壁分别设有锥面且与所述护套骨架外壁的锥面分别相适配。护套骨架与下保护套和上保护套之间通过锥形面相配合,使得下保护套越往上插越紧,上保护套越往下插越紧;当仪器处在下行过程时,下保护套受摩擦力作用承受向上力,由于护套骨架在轴线方向采用非闭合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会使下保护套、护套骨架和仪器外壳三者之间越收密越紧,此时上保护套受力不大,不起作用;当仪器上行时,上保护套承受向下力,使上保护套、护套骨架和仪器外壳三者之间紧密结合,越收越紧。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下保护套的上端口至少设有一个卡槽,所述卡槽的一侧呈燕尾形,另一侧为平行于下保护套轴线的直边;所述上保护套的下端口设有与所述下保护套的卡槽一一对应的凸榫,所述凸榫的一侧呈燕尾形且与卡槽的燕尾形侧边形状相适配,所述凸榫的另一侧为平行于上保护套轴线的直边,所述凸榫的直边与所述卡槽的直边之间的空隙被卡块塞紧。下保护套的卡槽和上保护套的凸榫均采用半燕尾结构,卡槽的上端口宽度大于凸榫的下端头宽度,当凸榫插入至卡槽中后,转动一个角度使燕尾一侧相互贴合,再用卡块将另一侧卡紧,即使得上保护套和下保护套相互牢固扣接。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卡块面向护套骨架的一面设有向外侧伸出的楔形凸边,所述楔形凸边卡在所述卡槽直边面向护套骨架的倒角处;所述卡槽直边的下半部设有供所述卡块插入的豁口。将卡块从豁口处插入,楔形凸边被压在卡槽的倒角下方,使得卡块只能上下运动,不会向远离壳体的方向脱出,卡块向上插到位后,将豁口处用胶封死即实现了可靠固定。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槽沿所述下保护套上端口的圆周均匀分布有三个。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护套骨架定位孔沿同一高度的圆周均匀分布有六个。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下保护套的下半部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下保护套安装孔。下保护套安装孔便于插入工具转动下保护套。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上保护套的中部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上保护套安装孔。上保护套安装孔便于插入工具转动上保护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的装配示意图。
[0017]图2为护套骨架的主视图。
[0018]图3为图2沿A-A的剖视图。
[0019]图4为下保护套的剖视图。
[0020]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21]图6为图4中沿B-B的剖视图。
[0022]图7为上保护套的剖视图。
[0023]图8为图7的俯视图。
[0024]图9为卡块的主视图。
[0025]图中:1.仪器外壳;la.油孔螺丝;lb.自然电位沉孔;2.护套骨架;2a.护套骨架定位孔;3.上保护套;3a.凸榫;3b.上保护套安装孔;4.下保护套;4a.卡槽;4al.豁口 ;4b.下保护套通孔;4c.下保护套安装孔;5.定位环;5a.定位环通孔;6.卡块;6a.楔形凸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包括护套骨架2、下保护套4和上保护套3。护套骨架2套装在仪器外壳I的外周,护套骨架2的横截面呈C形且开口处沿平行于自身轴线的方向延伸,护套骨架2的外表面呈中间厚两端薄的锥形,护套骨架2的下部覆盖住仪器外壳I上的油孔螺丝la,护套骨架2的中部圆周上设有护套骨架定位孔2a,护套骨架定位孔2a沿同一高度的圆周均匀分布有六个,各护套骨架定位孔2a分别与仪器外壳I上的自然电位沉孔Ib —一对应。各护套骨架定位孔2a中分别塞有定位环
5,各定位环5的底端分别插入仪器外壳I上的自然电位沉孔Ib中,各定位环5的中心分别设有定位环通孔5a。
[0027]下保护套4套装在护套骨架2的下半部外周,上保护套3套装在护套骨架2的上半部外周,下保护套4和上保护套3的内壁分别设有锥面且与护套骨架外壁的锥面分别相适配。下保护套4的圆周上分布有下保护套通孔4b与定位环通孔5a —一对齐,下保护套通孔4b的边沿分别压在定位环5的外端面上。
[0028]上保护套3的下端面与下保护套4的上端面相互扣接,下保护套4的上端口至少设有一个卡槽4a,优选为沿下保护套上端口的圆周均勻分布有三个卡槽,各卡槽4a的一侧呈燕尾形,另一侧为平行于下保护套轴线的直边;上保护套3的下端口设有与下保护套4的卡槽4a--对应的凸榫3a,凸榫3a的一侧呈燕尾形且与卡槽4a的燕尾形侧边形状相适配,凸榫3a的另一侧为平行于上保护套轴线的直边,凸榫3a的直边与卡槽4a的直边之间的空隙被卡块6塞紧。下保护套4的卡槽4a和上保护套3的凸榫3a均采用半燕尾结构,卡槽4a的上端口宽度大于凸榫3a的下端头宽度,当凸榫3a插入至卡槽4a中后,转动一个角度使燕尾一侧相互贴合,再用卡块6将另一侧卡紧,即使得上保护套3和下保护套4相互牢固扣接。
[0029]如图1、图9所示,卡块6面向护套骨架的一面设有向外侧伸出的楔形凸边6a,楔形凸边6a卡在卡槽4a直边面向护套骨架的倒角处;卡槽4a直边的下半部设有供卡块6插入的豁口 4al。将卡块6从豁口 4al处插入,楔形凸边6a被压在卡槽4a的倒角下方,使得卡块6只能上下运动,不会向远离壳体的方向脱出,卡块6向上插到位后,将豁口 4al处用胶封死即实现了可靠固定。
[0030]下保护套4的下半部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下保护套安装孔4c。上保护套3的中部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上保护套安装孔3b。下保护套安装孔4c和上保护套安装孔3b便于插入工具转动下保护套4或上保护套3。
[0031]护套骨架2的横截面呈C形便于抱在仪器壳体外周,下保护套4和上保护套3分别从两个方向套在护套骨架2外周将护套骨架抱紧在壳体上;定位环5 —半塞在仪器外壳I上的自然电位沉孔Ib中,一半卡在护套骨架定位孔2a中,使护套骨架2在仪器外壳I上获得定位,防止其发生位移,下保护套通孔4b的边沿分别压在定位环5的外端面上防止其脱出;下保护套通孔4b与定位环通孔5a —一对齐使仪器外壳I上的自然电位沉孔Ib的中心露出,不影响电位电极环的使用,护套骨架2的下部覆盖住仪器外壳I上的油孔螺丝Ia使其得到很好的保护。
[0032]护套骨架2与下保护套4和上保护套3之间通过锥形面相配合,使得下保护套4越往上插越紧,上保护套3越往下插越紧;当仪器处在下行过程时,下保护套4受摩擦力作用承受向上力,由于护套骨架2在轴线方向采用非闭合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会使下保护套
4、护套骨架2和仪器外壳I三者之间越收密越紧,此时上保护套3受力不大,不起作用;当仪器上行时,上保护套3承受向下力,使上保护套3、护套骨架2和仪器外壳三者之间紧密结合,越收越紧。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骨架、下保护套和上保护套,所述护套骨架套装在仪器外壳的外周,所述护套骨架的横截面呈C形且开口处沿平行于自身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护套骨架的下部覆盖住仪器外壳上的油孔螺丝,所述护套骨架的中部圆周上设有多个护套骨架定位孔,各所述护套骨架定位孔分别与仪器外壳上的自然电位沉孔一一对应;各所述护套骨架定位孔中分别塞有定位环,各所述定位环的底端分别插入仪器外壳上的自然电位沉孔中,各所述定位环的中心分别设有定位环通孔;所述下保护套套装在所述护套骨架的下半部外周,所述上保护套套装在所述护套骨架的上半部外周,所述上保护套的下端面与所述下保护套的上端面相互扣接,所述下保护套的圆周上分布有下保护套通孔与所述定位环通孔一一对齐,所述下保护套通孔的边沿分别压在所述定位环的外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骨架的外表面呈中间厚两端薄的锥形,所述下保护套和上保护套的内壁分别设有锥面且与所述护套骨架外壁的锥面分别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保护套的上端口至少设有一个卡槽,所述卡槽的一侧呈燕尾形,另一侧为平行于下保护套轴线的直边;所述上保护套的下端口设有与所述下保护套的卡槽一一对应的凸榫,所述凸榫的一侧呈燕尾形且与卡槽的燕尾形侧边形状相适配,所述凸榫的另一侧为平行于上保护套轴线的直边,所述凸榫的直边与所述卡槽的直边之间的空隙被卡块塞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面向护套骨架的一面设有向外侧伸出的楔形凸边,所述楔形凸边卡在所述卡槽直边面向护套骨架的倒角处;所述卡槽直边的下半部设有供所述卡块插入的豁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沿所述下保护套上端口的圆周均匀分布有三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骨架定位孔沿同一高度的圆周均匀分布有六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保护套的下半部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下保护套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感应仪器外壳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套的中部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上保护套安装孔。
【文档编号】E21B47/017GK204024637SQ201420420280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尹军强, 梁志诚, 蒋俊湘, 何志祥, 齐宏海, 周海龙, 黄阳阳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