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312576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机械,公布了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它包括外模总成、内模板总成、液压系统、行走系统与电气系统,所述内模板总成包括内模板,所述内模板架设在台车最内侧;所述外模总成包括外模顶架、外模立柱、外模侧架和外模板,其中外模顶架架设在外模立柱上方,通过铰接相连;外模顶架与外模立柱的转角处通过外模侧架铰接;所述外模板通过外模丝杆分别与外模顶架、外模立柱、外模侧架相连;外模板与外模立柱之间连接有外模油缸。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一体形成明洞拱圈,施工简便,结构牢靠,施工周期短,并且方便施工安装搭建,便于拆装。
【专利说明】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轨道、公路建设越来越多,这些建设给人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在这些建设中,需要开挖或者修建的隧道较多,在隧道施工中有一种施工方法叫衬砌。衬砌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衬砌技术通常是应用于隧道工程、水利渠道中。衬砌简单说来就是在隧道、岩洞进行内衬,一种做法是用砌块衬砌,另一种做法是预应力高压灌浆混凝土衬砌。
[0003]衬砌是和初期支护相对而言的,指在隧道已经进行初期支护的条件下,用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内层衬砌,以达到加固支护、优化路线防排水系统、美化外观、方便设置通讯、照明、监测等设施的作用,以适应现代化高速道路隧道建设的要求。
[0004]以上的隧道衬砌是针对的开凿的岩洞的衬砌;而在铁路或者公路沿线,为了预防山石滑落、岩土塌方等地址灾害,需要开设一些明洞拱圈;而传统的做法是直接在轨道、公路两侧堆砌两道墙体后上部拱圈衬砌,这样必须等两侧的墙体巩固之后才能进行顶部衬砌,如此不仅延长了施工周期,并且也不利于衬砌台车推进,明洞拱圈的整体性差,传统的施工方式以及施工设备限制了其结构牢靠性难以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一体形成明洞拱圈,施工简便,结构牢靠,施工周期短,并且方便施工安装搭建,便于拆装。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它包括外模总成、内模板总成、液压系统、行走系统与电气系统,其中,
[0007]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外模油缸(8)以及行走系统的液压控制件,上述各液压件与液压泵相连;
[0008]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电动机及由电动机带动的油泵;
[0009]所述内模板总成包括内模板(7),所述内模板(7)架设在台车最内侧;所述外模总成包括外模顶架(I)、外模立柱(2)、外模侧架(3)和外模板(6),其中外模顶架(I)架设在外模立柱(2)上方,通过铰接相连;外模顶架(I)与外模立柱(2)的转角处通过外模侧架(3)铰接;所述外模板(6)通过外模丝杆(4)分别与外模顶架(I)、外模立柱(2)、外模侧架(3)相连;外模板(6)与外模立柱(2)之间连接有外模油缸(8);
[0010]所述外模立柱(2 )下方设有底梁(9 ),所述底梁(9 )的下方设有模板(10 ),所述模板(10)下方设有所述钢轨(11);所述钢轨(11)下方设有枕木(12);
[0011]所述外模立柱(2)通过边模通梁(14)、斜拉杆(15)的铰接固定在一起。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模板(6)为分段铰接在一起的模板。[0013]进一步的,所述台车的两侧外模板(6)上端留有注料口(13)。
[0014]进一步的,所述行走系统(11)包括行走部分及牵引卷扬机组成,所述行走部分由四个行走轮组组成,每一所述行走轮组包括两个行走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梁(9 )两侧下方等距对称设置有底部千斤(17)。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方便施工安装搭建,便于拆装,结构可靠;2、一体形成明洞拱圈,施工简便,结构牢靠,施工周期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所述的数字标注表示为:1、外模顶架;2、外模立柱;3、外模侧架;4、外模丝杆;5、明洞拱圈;6、外模板;7、内模板;8、外模油缸;9、底梁;10、模板;11、钢轨;12、枕木;13、注料口 ; 14、边模通梁;15、斜拉杆;16、行走系统;17、底部千斤。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关系为: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它包括外模总成、内模板总成、液压系统、行走系统与电气系统,其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外模油缸8以及行走系统的液压控制件,上述各液压件与液压泵相连;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电动机及由电动机带动的油泵;所述内模板总成包括内模板7,所述内模板7架设在台车最内侧;所述外模总成包括外模顶架1、外模立柱2、外模侧架3和外模板6,其中外模顶架I架设在外模立柱2上方,通过铰接相连;外模顶架I与外模立柱2的转角处通过外模侧架3铰接;所述外模板6通过外模丝杆4分别与外模顶架1、外模立柱2、外模侧架3相连;外模板6与外模立柱2之间连接有外模油缸8 ;所述外模立柱2下方设有底梁9,所述底梁9的下方设有模板10,所述模板10下方设有所述钢轨11 ;所述钢轨11下方设有枕木12 ;所述外模立柱2通过边模通梁14、斜拉杆15的铰接固定在一起。
[0022]优选的,所述外模板6为分段铰接在一起的模板。
[0023]优选的,所述台车的两侧外模板6上端留有注料口 13。
[0024]优选的,所述行走系统11包括行走部分及牵引卷扬机组成,所述行走部分由四个行走轮组组成,每一所述行走轮组包括两个行走轮。
[0025]优选的,所述底梁9两侧下方等距对称设置有底部千斤17。
[0026]本实施例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架设在需要增设明洞拱圈5的地方,特别是一些轨道、公路的施工地段。由行走系统驱动在钢轨11上移动;钢轨11下方设置有枕木12 ;在架设好台车,调试完成后,即可从台车顶部的注料口 13向内模板7、外模板6组成的模板腔内注料,待注料夯实后,即形成了所需明洞拱圈5。所述台车采用外接380V电源作为行走系统主要动力源,也是电动机带动油泵驱动液压系统工作的主要动力源;装置采用液压系统传动,使得装置结构简化,重量减轻,同时也提高了结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设计为整体钢模板、液压油缸脱立模,施工中靠丝杆千斤支撑,电动机自动行走或油缸步进式自动行走,全部采用砼输送泵车灌注,隧道顶部、侧部以及底部一体施工,以保证起升平稳。
[0027]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外模一体衬砌,避免了传统施工先堆砌墙壁后衬砌隧道顶的麻烦,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了施工周期,结构简单牢靠。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9]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模总成、内模板总成、液压系统、行走系统与电气系统,其中,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外模油缸(8)以及行走系统的液压控制件,上述各液压件与液压泵相连; 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电动机及由电动机带动的油泵; 所述内模板总成包括内模板(7),所述内模板(7)架设在台车最内侧;所述外模总成包括外模顶架(I)、外模立柱(2)、外模侧架(3)和外模板(6),其中外模顶架(I)架设在外模立柱(2 )上方,通过铰接相连;外模顶架(I)与外模立柱(2 )的转角处通过外模侧架(3 )铰接;所述外模板(6)通过外模丝杆(4)分别与外模顶架(I)、外模立柱(2)、外模侧架(3)相连;外模板(6)与外模立柱(2)之间连接有外模油缸(8); 所述外模立柱(2)下方设有底梁(9),所述底梁(9)的下方设有模板(10),所述模板(10)下方设有所述钢轨(11);所述钢轨(11)下方设有枕木(12); 所述外模立柱(2 )通过边模通梁(14 )、斜拉杆(15 )的铰接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板(6)为分段铰接在一起的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的两侧外模板(6)上端留有注料口(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11)包括行走部分及牵引卷扬机组成,所述行走部分由四个行走轮组组成,每一所述行走轮组包括两个行走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线铁路外模隧道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9)两侧下方等距对称设置有底部千斤(17)。
【文档编号】E21D11/10GK203702180SQ20142009528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4日
【发明者】张进军 申请人:张进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