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包括承重板、背板及盖板,承重板上设有用于悬挂专用管路的挂钩,背板设在承重板上并通过紧固件将二者共同固定在煤矿井下巷道的巷帮上,挂钩从背板的过钩孔中伸出,背板、盖板的两侧均弯折形成开口并且以开口相对的方式连接固定,背板的弯折部贴合盖板的弯折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装置,其承重板和背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井下巷道的巷帮上,专用管路悬挂在承重板的挂钩上,将盖板固定在背板上,整个保护装置就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抗爆炸冲击能力的近似密闭空间,能够承受井下灾变发生时的爆炸冲击,确保救生专用管路不被破坏,以保持紧急避险系统完整的避险功能,提高避险人员的存活率。
【专利说明】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对煤矿井下救生专用管路进行保护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或者煤层突出、爆炸、火灾、冒顶等事故时,井下巷道内可能出现有毒有害气体弥漫、巷道堵塞等突发情况,在无法安全撤离灾害现场时,遇险人员可快速进入紧急避险设施内等待救援。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提供通风、氧气、食物、水,并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以避难硐室为主要建设内容,避难硐室内设有从外界通入的救生专用管路(包括压风管路、供水管路、线缆管路等),这些管路对维持避险人员的基本生存条件非常重要。为了保证避险人员的生存保障,需对这些救生专用管路进行必要的保护,以确保井下灾变时专用管路不被破坏。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无专门针对这些救生专用管路进行保护的装置,以致一旦发生严重灾害事故则可能造成管路损坏,紧急避险系统失去其完整的避险功能,影响避险人员生存。
[0003]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对煤矿井下救生专用管路进行保护的保护装置,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密闭性能好,能够承受井下灾变发生时的爆炸冲击,确保救生专用管路不被破坏,以保持紧急避险系统完整的避险功能,提高避险人员的存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煤矿井下救生专用管路进行保护的保护装置,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密闭性能好,能够承受井下灾变发生时的爆炸冲击,确保救生专用管路不被破坏,以保持紧急避险系统完整的避险功能,提高避险人员的存活率。
[0005]本实用新型的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包括承重板、背板及盖板,所述承重板上设有用于悬挂专用管路的挂钩,所述背板设在所述承重板上并通过紧固件将二者共同固定在煤矿井下巷道的巷帮上,所述挂钩从所述背板的过钩孔中伸出,所述背板、盖板的两侧均弯折形成开口并且以开口相对的方式连接固定,所述背板的弯折部贴合所述盖板的弯折部。
[0006]进一步,所述背板、盖板的纵截面均呈“C”形,所述背板从底部至开口处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所述盖板从底部至开口处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0007]进一步,还包括盖板连接板,所述盖板连接板的形状与所述盖板的形状一致并连接在相邻所述盖板的接缝处。[0008]进一步,还包括钢带,所述钢带将所述背板、盖板连接板和/或盖板捆扎在一起。
[0009]进一步,还包括保温棉,所述保温棉包裹在所述专用管路上。
[0010]进一步,所述钢带的两端通过带扣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紧固件为膨胀螺栓,所述承重板、背板上设有与所述膨胀螺栓配合的安装孔。
[0012]进一步,所述承重板纵向焊接三个所述挂钩,且所述挂钩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其承重板和背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井下巷道的巷帮上,专用管路悬挂在承重板的挂钩上,将盖板固定在背板上,整个保护装置就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抗爆炸冲击能力和良好隔热性能的近似密闭空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保护效果良好,特别适用于在煤矿井下灾变环境下对井下救生专用管路进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板、背板安装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盖板连接板安装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带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板、背板安装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盖板连接板安装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带安装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包括承重板1、背板2及盖板3,所述承重板I上设有用于悬挂专用管路4的挂钩11,所述背板2设在所述承重板I上并通过紧固件将二者共同固定在煤矿井下巷道的巷帮上,所述挂钩11从所述背板2的过钩孔21中伸出,所述背板
2、盖板3的两侧均弯折形成开口并且以开口相对的方式连接固定,所述背板2的弯折部22贴合所述盖板3的弯折部32 ;承重板I用于承载专用管路4,为长方体状的铁块或者钢块,表面设有挂钩11,挂钩11的具体尺寸和数量根据专用管路4直径的大小和数量进行设置;承重板I的厚度在8-14mm之间,其承载能力随着厚度增加而递增,优选为IOmm ;多块并排的承重板I之间具有空隙;背板2槽状的铁块或者钢块,其厚度与承重板I相同;多块背板2之间连续连接,为便于连接,背板2可设计成首尾对接结构,其中过钩孔21设于背板2的尾部,首尾连接处即是承重板I的安装位置;背板2能够有效降低巷帮壁面不平整对保护效果的影响;背板2和盖板3的两端弯折,两端为与专用管路4铺设方向不相关的板块边沿,背板2和盖板3所形成的开口以相对的方式连接,可选用焊接、螺接或其他固定连接方式,形成用于容纳专用管路4的近似密闭空间,使本保护装置具有一定抗爆炸冲击能力和良好隔热性能;紧固件用于将承重板I和背板2固定在井下巷道上,可选用长度适宜的螺钉、螺栓或者锚杆,只要起到牢固连接作用即可。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2、盖板3的纵截面均呈“C”形,所述背板2从底部至开口处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所述盖板3从底部至开口处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背板2、盖板3的底部即其封闭的一端;背板2的弯折部22、盖板3的弯折部32与其底部的夹角为75°至80° ;盖板3以开口相对的方式插接到背板2上,背板2、盖板3的连接处则产生相对的弹性压力,以保证二者的连接稳固性。
[0021 ]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盖板连接板6,所述盖板连接板6的形状与所述盖板3的形状一致并连接在相邻所述盖板3的接缝处,使盖板3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同时弥补接缝处空隙、增强密闭空间的密封性以及本保护装置的抗爆炸冲击性能;盖板连接板6的纵截面也呈“C”形,包裹在多块盖板3连接时的接缝处;由于盖板连接板6只包裹在接缝处,因此多块盖板连接板6之间存在间隙;盖板连接板6的长度为盖板3的1/5至1/4。
[002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钢带7,所述钢带7将所述背板2、盖板连接板6和/或盖板3捆扎在一起;如图4所示,为保证本保护装置的连接稳固度和密闭性能,钢带7的捆扎位置选择在盖板3中央以及盖板连接板6的两端,将盖板连接板6和盖板3牢固定位于背板2上;由于多块承重板I之间具有空隙,钢带7即通过这些空隙进行绑扎;钢带7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其表面具有镀锌层,以保护钢带7免受空气腐蚀。
[002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温棉8,所述保温棉8包裹在所述专用管路4上;保温棉8具有良好的高温隔热效果,专用管路4包裹在保温棉8中,可有效隔绝外部高温环境对专用管路4的影响,确保专用管路4在高温环境中的正常使用;至于保温棉8在本保护装置中的位置,其既可在制造时固定在盖板3上,也可在装配本保护装置时另外取用;保温棉8既可如图1所示方式对专用管路4进行包裹,也可单独对每根专用管路4进行包裹。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钢带7的两端通过带扣9连接;带扣9使连接和拆卸更加方便。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膨胀螺栓5,所述承重板1、背板2上设有与所述膨胀螺栓5配合的安装孔51 ;膨胀螺栓5的端头带螺纹,通过垫片和螺母可以将承重板I和背板2牢靠地固定在巷帮上,承重能力强;安装孔51数量为两个,其在承重板I上的位置为对称设置在挂钩11上方但并非与挂钩11在同一直线上,其在背板2上的位置为与尾部过钩孔21相对的头部;当然,除了膨胀螺栓5外,还可以采用涨壳式锚杆5,此时不仅能够将本保护装置固定,而且能对煤矿井下巷道进行主动加固,增强围岩强度,使井下巷道更加安全可靠。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板I纵向焊接三个所述挂钩11,且所述挂钩11位于同一直线上;挂钩11采用这种结构,可尽量减少承重板I的宽度,节省材料;而且承重板I的受力点处于同一直线,能减缓承重板I的拉伸变形。
[002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板(I)、背板(2)及盖板(3 ),所述承重板(I)上设有用于悬挂专用管路(4 )的挂钩(11),所述背板(2 )设在所述承重板(I)上并通过紧固件将二者共同固定在煤矿井下巷道的巷帮上,所述挂钩(11)从所述背板(2)的过钩孔(21)中伸出,所述背板(2)、盖板(3)的两侧均弯折形成开口并且以开口相对的方式连接固定,所述背板(2)的弯折部(22)贴合所述盖板(3)的弯折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盖板(3)的纵截面均呈“C”形,所述背板(2)从底部至开口处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所述盖板(3)从底部至开口处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连接板(6),所述盖板连接板(6)的形状与所述盖板(3)的形状一致并连接在相邻所述盖板(3)的接缝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带(7),所述钢带(7)将所述背板(2)、盖板连接板(6)和/或盖板(3)捆扎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棉(8),所述保温棉(8)包裹在所述专用管路(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7)的两端通过带扣(9)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膨胀螺栓(5),所述承重板(I)、背板(2)上设有与所述膨胀螺栓(5)配合的安装孔(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矿救生专用管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I)纵向焊接三个所述挂钩(11),且所述挂钩(11)位于同一直线上。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3394577SQ20132051289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余秀清, 巫峰, 何廷梅, 陈于金, 廖树芸, 张世涛, 刘鹏程, 王长江, 冯瑞, 张祖敬 申请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