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桅杆支撑装置和旋挖钻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桅杆支撑装置和旋挖钻机。
背景技术:
旋挖钻机是一种效率高、污染少、灵活机动的桩基础成孔设备,适合在建筑基础工程中进行成孔作业,在灌注桩、连续墙、基础加固等多种地基基础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满足各类大型基础施工的要求。桅杆是旋挖钻机的重要结构。在作业过程中,桅杆要承受钻杆、钻头等作业时产生的荷载。由于桅杆自重较大,为了便于运输,通常将桅杆设置成可拆装的结构。运输状态时将桅杆拆卸单独运输,作业时将桅杆以及桅杆支撑装置重新进行组装。附图1中显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桅杆以及桅杆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桅杆20是支撑钻杆的支撑件。用于支撑桅杆20的桅杆支撑装置包括桅杆油缸10和支撑架60。并且,当处于作业状态时,桅杆20、桅杆油缸10和支撑架60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两个桅杆油缸10和支撑架60也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当需要运输时,将桅杆20拆卸单独运输。从图1中可以看到,当桅杆20拆除后,由于桅杆油缸10的形状与支撑架60的形状相去甚远,所以不便将两者一体运输。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桅杆油缸10也拆卸后单独运输。桅杆油缸10的自重达2吨,拆卸时费时费工。并且运输过程中需要多个辅助工装,还需要使用钢丝绳进行捆绑,导致较大的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桅杆支撑装置和旋挖钻机,从而降低桅杆的拆装成本和运输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桅杆支撑装置,该桅杆支撑装置包括桅杆油缸和与桅杆油缸相间隔地设置的第一固定座;其中,桅杆油缸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连接在桅杆上,第二端部在作业状态下连接在第一固定座上;其中,桅杆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座,该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桅杆上,并且第二端部在运输状态下连接在第二固定座上。优选地,桅杆油缸的第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桅杆上;并且桅杆油缸的第二端部与第一固定座可转动地连接,或者与第二固定座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第一固定座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桅杆油缸的第二端部上开设有销轴孔;并且桅杆支撑装置包括能够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销轴孔插拔配合的定位销轴。优选地,桅杆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其中,支撑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桅杆上,支撑架的第二端上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座。优选地,桅杆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桅杆油缸,该两个桅杆油缸的第一端部分别铰接在桅杆上,所形成的两个铰接点沿桅杆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其中,支撑架的第二端为杆状件,分别与两个桅杆油缸相匹配的两个第一固定座分别设置在杆状件的两端;并且,分别与两个桅杆油缸相匹配的两个第二固定座沿桅杆的宽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桅杆上。优选地,两个第一固定座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桅杆油缸的第一端部的铰接点之间的间距。优选地,桅杆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桅杆上并且沿桅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底板,该底板的延伸长度大于桅杆的宽度;其中,分别与两个桅杆油缸相匹配的两个第二固定座相间隔地设置在底板上,并且该两个第二固定座之间的间距大于桅杆的宽度。优选地,第二固定座焊接在底板上。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旋挖钻机,该旋挖钻机包括桅杆,该旋挖钻机还包括用于支撑桅杆的如上述的桅杆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桅杆支撑装置不仅设置有作业状态下用于固定桅杆油缸的第一固定座,还设置有运输状态下用于固定桅杆油缸的第二固定座。这样,当在作业状态时,桅杆油缸的第一端部连接在桅杆上,第二端部连接在与桅杆相间隔地设置的第一固定座上,形成对桅杆的支撑。当需要运输时,只需将桅杆油缸的第二端部与第一固定座之间的连接拆除,并将第二端部连接到第二固定座上,就可以使桅杆油缸整体固定在桅杆上。如此,一方面,拆卸桅杆时不再需要操作桅杆油缸的第一端部与桅杆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应地,再次组装桅杆时也不再需要对桅杆油缸的第一端部与桅杆之间进行重新安装。由此降低了桅杆油缸的拆装成本;另一方面,桅杆油缸可以与桅杆一体运输,不再需要单独运输桅杆油缸时所使用的辅助工装,也不再需要对桅杆油缸进行单独的捆绑,并且还可以节约运输空间。由此降低了油缸桅杆的运输成本。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桅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桅杆处于作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桅杆处于运输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在图1中:10桅杆油缸 20桅杆 60支撑架在图2至图3中:I桅杆油缸 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2桅杆3第一固定座4第二固定座5底板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桅杆支撑装置。该桅杆支撑装置包括桅杆油缸I和支撑架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桅杆油缸I包括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其中,第一端部11连接在桅杆2上,作为桅杆油缸I在桅杆2上的支撑点。第一端部11与桅杆2的连接方式应保证第二端部12具有一定的移动范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端部11铰接在桅杆2上,从而使得桅杆油缸I能够围绕第一端部11的铰接点旋转。另外,支撑架6的第一端铰接在桅杆2上,第二端形成与桅杆2具有一定的间隔的支撑端。更具体地,桅杆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座3,该第一固定座用于在作业状态时固定桅杆油缸I的第二端部12。如图2中所示,第一固定座3固定连接在支撑架6的支撑端上,从而,第一固定座3与桅杆2相间隔地设置。这样,当桅杆油缸I的第二端部12连接在第一固定座3上时,桅杆油缸1、桅杆2、以及支撑架6就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使得桅杆油缸I能够形成对桅杆2的支撑。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桅杆支撑装置具有两个桅杆油缸1,这两个桅杆油缸I的第一端部11都铰接在桅杆2上,并且两个第一端部11的铰接点并排设置在桅杆2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说,两个第一端部11的铰接点位于桅杆2的同一高度上,两个铰接点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距。并且,可以理解,桅杆支撑装置具有两个第一固定座3,这两个第一固定座3分别与两个桅杆油缸I相匹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支撑架6的第二端为杆状件,两个第一固定座3分别设置在杆状件的两端。这样,处于作业状态下的两个桅杆油缸I分别与桅杆2和支撑架6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另一方面,这两个第一固定座3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桅杆油缸I的第一端部11的铰接点之间的间距。这样,当两个桅杆油缸I的第二端部12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固定座3上时,两个桅杆油缸I和支撑架6的杆状的第二端也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使得桅杆油缸I能够形成对桅杆2的更加稳固的支撑。从图2中可以看到,该三角形结构的顶角是两个桅杆油缸I的第一端部11所形成的夹角。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夹角大于等于10°,以使得桅杆油缸2和支撑架6的杆状的第二端所形成的支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扭转效果。参考图2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桅杆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座4,该第二固定座4用于在运输状态时固定桅杆油缸I的第二端部12。第二固定座4连接在桅杆2上。这样,当桅杆油缸I的第二端部12连接在第二固定座4上时,桅杆油缸I就可以如图3中所示那样整体固定在桅杆2上。藉此,当桅杆从作业状态转向运输状态,或者反之从运输状态转向作业状态时,只需拆装桅杆油缸I的第二端部与第一固定座或者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连接,而无需操作第一端部与桅杆2之间的连接。并且,桅杆油缸I可以与桅杆2一起运输,而无需对桅杆油缸I和桅杆2分别进行单独的运输。从而,既降低了桅杆的拆装成本,又降低了桅杆的运输成本。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桅杆油缸I为可伸缩件。这样有利于调节桅杆油缸I的整体长度。当第二端部12在第一固定座3和第二固定座4之间进行位置转换时,可以通过调节桅杆油缸I的长度,来降低第二端部12的位置转换的难度。继续参考图2和图3,可以理解,桅杆油缸I的第二端部12与第一固定座3或者第二固定座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第二端部12与第一固定座3或者第二固定座4铰接。更具体地,在第二端部12上开设有销轴孔,在第一固定座3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在第二固定座4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其中,在第一定位孔和销轴孔中顺次穿过定位销时,可以将第二端部12固定在第一固定座3上;在第二定位孔和销轴孔中顺次穿过定位销时,可以将第二端部12固定在第二固定座4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都与销轴孔相匹配,这样,只需要一个定位销,就可以实现第二端部12的拆装。即,该定位销可以与第一定位孔和销轴孔插拔配合,也可以与第二定位孔和销轴孔插拔配合。从而,可以使第二端部12的拆装更加便捷,并且可以降低设备的配件数量,节约成本。另外,桅杆油缸I的第一端部11与桅杆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第二端部12与第一固定座3或第二固定座4的连接方式,以有利于将各个连接部位的配件配置成标准化的通用件,从而有利于形成标准化生产和降低安装难度。更详细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桅杆2上固定连接有底板5。该底板5沿着桅杆2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延伸长度大于桅杆2的宽度。S卩,底板5的两端分别沿着桅杆2的宽度方向伸出至桅杆2外部。根据前文所述,桅杆支撑装置具有两个桅杆油缸I。可以理解,相应地,桅杆支撑装置具有两个第二固定座4分别与两个桅杆油缸I相匹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两个第二固定座4相间隔地设置在底板5上。优选地,两个第二固定座4设置在底部5的伸出至桅杆2的宽度以外的两个端部上。从而,两个第二固定座4之间的间距大于桅杆2的宽度。藉此,当桅杆油缸I的第二端部12与第二固定座4相连接时,桅杆油缸I可以在桅杆2的长度方向上沿着桅杆2的最外侧边缘设置,从而避免与桅杆2上设置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固定座4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连接在底板5的端部。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第二固定座4焊接在底板5上,从而牢固地固定连接在底板5上,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桅杆油缸I与桅杆2脱开。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旋挖钻机,该旋挖钻机包括桅杆2。该旋挖钻机的钻杆支撑在桅杆2上,并能够延伸桅杆2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旋挖钻机还包括上述的用于支撑桅杆2的桅杆支撑装置。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桅杆支撑装置,该桅杆支撑装置包括桅杆油缸(I)和与所述桅杆油缸(I)相间隔地设置的第一固定座(3);其中,所述桅杆油缸(I)具有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所述第一端部(11)连接在所述桅杆(2 )上,所述第二端部(12 )在作业状态下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座(4),该第二固定座(4)设置在所述桅杆(2)上,并且所述第二端部(12)在运输状态下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座(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油缸(I)的第一端部(11)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桅杆(2 )上;并且 所述桅杆油缸(I)的第二端部(12)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或者与所述第二固定座(4)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桅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固定座(4)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桅杆油缸(I)的第二端部(12)上开设有销轴孔;并且 所述桅杆支撑装置包括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销轴孔插拔配合的定位销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桅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6); 其中,所述支撑架(6)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桅杆(2)上,所述支撑架(6)的第二端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桅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桅杆油缸(I ),该两个所述桅杆油缸(I)的第一端部(11)分别铰接在所述桅杆(2)上,所形成的两个铰接点沿所述桅杆(2)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所述支撑架(6)的第二端为杆状件,分别与两个所述桅杆油缸(I)相匹配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3)分别设置在所述杆状件的两端; 并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桅杆油缸(I)相匹配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座(4)沿所述桅杆(2)的宽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桅杆(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桅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3)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桅杆油缸(I)的第一端部(11)的铰接点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桅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桅杆(2)上并且沿所述桅杆(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底板(5),该底板(5)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桅杆(2)的宽度; 其中,分别与两个所述桅杆油缸(I)相匹配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座(4)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底板(5)上,并且该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座(4)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桅杆(2)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桅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焊接在所述底板(5)上。
9.一种旋挖钻机,该旋挖钻机包括桅杆(2),其特征在于,该旋挖钻机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桅杆(2)的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桅杆支撑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桅杆支撑装置和旋挖钻机。其中,该桅杆支撑装置包括桅杆油缸(1)和与桅杆油缸相间隔地设置的第一固定座(3);其中,桅杆油缸具有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第一端部连接在桅杆(2)上,第二端部在作业状态下连接在第一固定座上;其特征在于,桅杆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座(4),该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桅杆上,并且第二端部在运输状态下连接在第二固定座(4)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旋挖钻机,该旋挖钻机包括桅杆,该旋挖钻机还包括用于支撑桅杆(2)的如上述的桅杆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桅杆支撑装置能够降低桅杆的拆装成本和运输成本。
文档编号E21B15/00GK202970510SQ20122069683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肖仁雄, 陈玉磊, 卢刚, 李伟林, 刘玲燕 申请人:上海中联重科桩工机械有限公司,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