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舱体。
背景技术:
当井下发生矿难时,常伴随着冲击压力、高温及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这就要求置于井下的救生舱舱体具有抗爆、抗压、密封、隔热等功能,否则,便起不到矿难时的临时保护作用。目前,井下救生舱大多是固定设置的,不能适应井下变化的环境,另外还存在救生舱迁移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救生舱,解决了现有井下救生舱大多是固定设置的,不能适应井下变化的环境,存在迁移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一种可移动式救生舱,包括环形的舱体单元和拖撬,舱体单元固定设置在拖撬上,相邻的舱体单元通过法兰连接在一起,在左端舱体单元的左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防爆密封舱门,在右端舱体单元的右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另一防爆密封舱门,在左端舱体单元的正面弧形壁上设置有防爆密封逃生门,在拖撬的两端均设置有拖撬牵引孔。舱体单元的舱体壳体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遮盖板、加强筋、主体钢板、隔热层和不锈钢内饰板。本实用新型加工工艺简单,移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可移动式救生舱,包括环形的舱体单元I和拖撬2,舱体单元I固定设置在拖撬2上,相邻的舱体单元I通过法兰4连接在一起,在左端舱体单元I的左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防爆密封舱门5,在右端舱体单元I的右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另一防爆密封舱门,在左端舱体单元I的正面弧形壁上设置有防爆密封逃生门6,在拖撬2的两端均设置有拖撬牵引孔3。舱体单元I的舱体壳体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遮盖板7、加强筋8、主体钢板9、隔热层10和不锈钢内饰板11。本实用新型的舱体外壳结构由三层组成,最外部为钢板加斜筋方式来实现强度要求;中间为气凝胶的隔热层10,使救生舱起到隔热作用;最里层为不锈钢内饰板11,使舱体内部看上去干净、整洁,稳定逃难人员的情绪。舱体的前后分别装有指示灯,舱体侧壁上贴有红白相间的荧光条,在井下起到明显指示作用。舱体顶部焊有吊耳,底部安装有拖撬2均可实现救生舱的移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救生舱的抗爆、抗压、密封、隔热、可移动等问题,并具有人性化设计,使救生舱真正起到矿难时的临时保护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可移动式救生舱,包括环形的舱体单元(I)和拖撬(2),其特征在于,舱体单元Cl)固定设置在拖撬(2)上,相邻的舱体单元(I)通过法兰(4)连接在一起,在左端舱体单元(I)的左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防爆密封舱门(5),在右端舱体单元(I)的右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另一防爆密封舱门,在左端舱体单元(I)的正面弧形壁上设置有防爆密封逃生门(6),在拖撬(2)的两端均设置有拖撬牵引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救生舱,其特征在于,舱体单元(I)的舱体壳体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遮盖板(7)、加强筋(8)、主体钢板(9)、隔热层(10)和不锈钢内饰板(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救生舱,解决了现有井下救生舱大多是固定设置的,不能适应井下变化的环境,存在迁移困难的问题。包括环形的舱体单元(1)和拖撬(2),舱体单元(1)固定设置在拖撬(2)上,相邻的舱体单元(1)通过法兰(4)连接在一起,在左端舱体单元(1)的左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防爆密封舱门(5),在右端舱体单元(1)的右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另一防爆密封舱门,在左端舱体单元(1)的正面弧形壁上设置有防爆密封逃生门(6),在拖撬(2)的两端均设置有拖撬牵引孔(3)。本实用新型加工工艺简单,移动方便,特别适合井下使用。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3050767SQ2012206625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马淑仙, 乐东生, 周锋, 邢占洋, 郭辉, 姚慧, 白秀玲, 张俊梅, 王伟, 樊卫兵, 赵玉萍, 宋亚平, 陈荣海, 张斌善, 张志刚, 申小伟 申请人:山西汾西机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