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结构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下穿式隧道用隧道渗、漏水收集系统及其利记博彩app。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越发繁忙,下穿式隧道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隧道的施工技术日趋丰富、成熟的同时,隧道渗、漏水仍是全世界工程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下穿式隧道包括顶壁、侧壁和底板,对于单通道隧道来说,侧壁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对于双通道隧道来说,侧壁还包括有在隧道中部设置的中侧壁。隧道中侧壁底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一般均相邻设有防撞侧石,以免车辆在行驶中撞在中侧壁上,损坏中侧壁和车辆;隧道左、右侧壁的底部一般沿隧道的长度方向(以下称为“纵向”或“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检修通道和纵向收水沟,其中检修通道直接与隧道侧壁相邻。检修通道顶部设有2厘米厚 的装饰层。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隧道,受结构材料本身的特性、环境温度、地基承载力及隧道主体上部荷载的影响,其主体结构在制作时必须要设置变形缝。变形缝是在结构某一部位设置的自上而下贯通的缝隙,变形缝的作用是避免隧道结构遭受因变形而受到的损坏,但同时变形缝又带来了隧道易发生渗、漏水的现象,即地下水等外部水源得以顺着变形缝进入隧道,对隧道内的设施及隧道的正常通行带来不利影响。人们早已认识到上述问题,也发展出来在进行变形缝施工时特别进行防水的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但在实际上,往往由于材料本身的问题、施工操作方面的问题以及结构受力的问题等诸多因素,依靠现有技术实施的变形缝的防水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一些渗、漏水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隧道的几何尺寸,往往采用对拉螺栓进行模板的固定,该对拉螺栓永久的固定于隧道墙壁上,如处理不当,地下水往往会通过对拉螺栓形成的缝隙渗出,造成隧道墙壁的渗、漏;隧道混凝土要求为自防水混凝土,如混凝土配比不当或施工措施不到位,也可能造成隧道墙壁的渗、漏。同时,为了丰富隧道的使用功能,难免会有一些管道等设施贯穿隧道墙壁,这些贯穿处在进行了防水施工的前提下,仍有可能会出现渗、漏水现象。针对上述隧道渗、漏水现象,现有技术中的处理方法就是因漏堵漏,发现漏点后再进行堵漏施工。处理渗、漏水成功结束之前,在未处理渗、漏水时以及处理渗、漏水过程中,渗漏水现象一直存在,持续较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渗、漏水将逐渐侵害隧道内设施,损害正常的隧道通行环境,严重时会引发安全事故。另外,现有因漏堵漏的施工办法,需要在已有隧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如在坚硬的隧道结构上打孔等具体施工步骤),施工难度增大,同时堵漏结构也较为复杂。总之,虽然下穿式隧道施工技术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现有的下穿式隧道仍然会出现变形缝渗漏、侧墙渗漏等问题,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仍然未跳出因漏堵漏的既有思路的束缚,没有出现预防性的隧道渗、漏水收集系统,当然也没有出现这种系统的施工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包括防水板型材、侧壁排水沟、侧壁排水管和纵向收水沟,防水板型材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折弯后形成两侧翼板,防水板型材通过其翼板挂接在变形缝位置处的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上,防水板型材与隧道的顶壁和侧壁之间围成接水腔;隧道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底部位置处沿隧道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如下结构隧道左、右侧壁底部均设有检修通道,各检修通道背离侧壁一侧均设有所述的 纵向收水沟,各检修通道顶部皆设有防水装饰层,防水装饰层顶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所述的侧壁排水沟,所述侧壁排水沟底部设有收水口,收水口与其下预埋的所述侧壁排水管相连通,侧壁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纵向收水沟相连通;所述纵向收水沟用于连通市政排水管网。所述各检修通道顶部的防水装饰层顶部沿隧道长度方向均设有阻水砂浆带,阻水砂浆带与所述的防水装饰层以及隧道侧壁围成所述的侧壁排水沟,侧壁排水沟处的隧道侧壁上设有防水三角坡,防水三角坡与所述阻水砂浆带之间的防水装饰层的顶部向隧道侧壁方向降坡设置,所述收水口与所述防水三角坡相邻设置;侧壁排水沟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坡度。该系统所适用的隧道还包括有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在隧道中部的中侧壁;该系统还包括有中部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中部排水沟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在隧道中侧壁的两侧底部;隧道中侧壁两侧分别设有如下结构中侧壁两侧的隧道底板内分别预埋有所述的横向排水管,中侧壁两侧的中部排水沟分别与该侧的横向排水管的一端相连通,各横向排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纵向收水沟相连通。所述隧道中侧壁的两侧底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相邻设有防撞侧石,防撞侧石顶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阻水砂浆带,所述阻水砂浆带、所述防撞侧石和所述的隧道中侧壁围成所述的中部排水沟;中部排水沟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坡度。所述防水板型材为I. 5毫米厚的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所述横向排水管为热镀锌钢管且以降坡的形式与纵向收水沟相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直径不小于3. 2厘米;在防水板型材两侧翼板上均设有密封胶;防水板型材与隧道顶壁以及隧道侧壁通过以下结构形成单侧全约束式连接所述防水板型材一侧的翼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上,防水板型材另一侧的翼板由第一翼段和第二翼段组成,第一翼段与防水板型材一体设置,第二翼段与第一翼段分体设置;第二翼段的外段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上,第二翼段的内段与第一翼段并排设置并将所述第一翼段封堵在隧道壁处。所述防水板型材为I. 5毫米厚的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所述横向排水管为热镀锌钢管且以降坡的形式与纵向收水沟相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直径不小于3. 2厘米;在防水板型材两侧翼板上均设有密封胶;防水板型材与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通过以下结构形成双侧全约束式连接所述防水板型材两侧的翼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I.权利要求I中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隧道渗、漏水收集系统,跳出了以往因漏堵漏传统思想和传统技术的束缚,是具有开创性的预防性隧道渗、漏水收集系统。本实用新型防患于未然,在隧道施工时就预防性地解决了渗、漏水的问题。防水板型材与隧道的顶壁和侧壁之间围成接水腔,从而形成接水盒式的结构,用于承接、导流变形缝处的渗、漏水。防水板型材将渗、漏水导流至侧壁排水沟后,渗、漏水通过侧壁排水管流入纵向收水沟并就近流至市政排水管网,实现对隧道渗、漏水及隧道凝结水的主动收集、疏排。由于是预防性渗、漏水收集系统,因此不会出现以往在堵漏结构进行施工时渗漏水一直破坏隧道通行环境、损坏隧道结构的现象。在隧道出现渗、漏水的状况下,通过及时、有效的自动收集、疏排,确保隧道内的环境不因渗、漏水而受到影响。总之,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将隧道渗、漏水对隧道内的设施及通行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是 在下穿式隧道施工时同期施工制作的,相比隧道施工完毕后再施工制作堵漏结构,施工过程十分方便、快捷。权I中的技术方案既适用于单通道隧道,也适用于双通道隧道。2.权2中的附加技术特征带来了下述优点阻水砂浆带与所述的防水装饰层以及隧道侧壁围成所述的侧壁排水沟,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且导流效果好。防水三角坡的设置能够保护隧道侧壁不被流水侵蚀。防水装饰层的顶部向隧道侧壁方向降坡设置,能够保证流水集中在防水三角坡处,在实现集中排水的同时对阻水砂浆带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收水口与所述防水三角坡相邻设置,能够在侧壁排水沟的最低处进行收水,确保收水完全。侧壁排水沟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坡度,能够强化导流作用,将排水沟所收集的渗、漏水以及隧道凝结水更快地导流至收水口处。3.权利要求3中的技术方案适用于设有双向通道的隧道,可使双通道隧道的中侧壁及顶壁渗漏出的水先沿防水板型材流至中部排水沟,再通过横向排水管流至纵向收水沟,最后排入至市政排水管网。4.防撞侧石的作用是保护隧道中侧壁在使用中免受意外碰撞;中部排水沟结构易于施工制作;中部排水沟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坡度,能够强化其导流作用,将其所收集的渗、漏水以及隧道凝结水更快地导流至横向排水管后排出。5.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铝合金或不锈钢的不透水性、耐水腐蚀性、耐火性及轻质性,可将防水板型材做成圆弧形、底边波浪形等。在隧道的使用过程中变形缝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宽。由于变形缝是沿隧道横断面设置的,因此变宽后的变形缝在隧道的长度方向上尺寸增加。变形缝变宽(沿隧道长度方向变长)后,除第二翼段之外的防水板型材主体仍然通过该侧的翼板固定连接在该侧的隧道壁上,第二翼段则随着变形缝的变宽随该侧隧道壁相对远离防水板型材的主体,此时第二翼段的外端离开第一翼段,同时第二翼段的内端仍然与第一翼段并排设置,使第二翼段整体上与第一翼段由变形缝变宽前的并排关系变为交错关系,第二翼段仍然将第一翼段封堵在隧道壁处;这种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称之为“单侧全约束式连接”。这种结构特性使得防水板型材与隧道壁所围成的接水盒式结构,能够自动适应变形缝的变化情况,在变形缝在使用中变宽后仍然保证接水作用。密封胶的设置,能够避免渗、漏至防水板型材(接水盒)内的水通过两侧翼板流出,强化防水板型材与隧道壁所围成的接水盒的密封性能。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好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各预埋排水管的平面布置图;图3是图I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I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采用单侧全约束式连接时防水板型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中各排水沟的平面布置图;图8是隧道侧壁与防水板型材连接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隧道顶壁与防水板型材连接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适用于下穿式隧道,这种隧道包括隧道侧壁、顶壁12和底板10,隧道侧壁包括隧道左侧壁13、隧道右侧壁14和隧道中侧壁15。图I中标号35所示为隧道通行表面,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坡度方向(箭头指向较低一侧)。如图I至图4、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包括防水板型材I、侧壁排水沟2、侧壁排水管3和纵向收水沟4,防水板型材I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折弯后形成两侧翼板5,防水板型材I通过其翼板5挂接在变形缝32位置处的隧道顶壁12和隧道侧壁上,防水板型材I与隧道的顶壁12和侧壁之间围成接水腔17从而形成接水盒式结构;变形缝32内填充有衬垫板33,变形缝临近接水腔17的一侧填充有双组份聚硫密封胶31。如图I至图4、图7至图9所示,隧道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的底部位置处沿隧道长度方向分别设有(最好是对称设置)如下结构隧道左、右侧壁13、14底部均相邻设有检修通道18,各检修通道18背离侧壁一侧均相邻设有所述的纵向收水沟4,各检修通道18顶部皆设有防水装饰层19,防水装饰层19顶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所述的侧壁排水沟2,侧壁排水沟2沿隧道全长设置,所述侧壁排水沟2底部设有收水口 21,收水口 21与其下预埋的所述侧壁排水管3 (侧壁排水管3采用PVC材料,直径不小于5厘米)相连通,侧壁排水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纵向收水沟4相连通;所述纵向收水沟4用于连通市政排水管网。如图3、图I、图2以及图7所示,所述各检修通道18顶部的防水装饰层19顶部沿隧道长度方向均设有2厘米宽、5厘米高的阻水砂浆带22,阻水砂浆带22与所述的防水装饰层19以及隧道侧壁围成所述的侧壁排水沟2,侧壁排水沟2处的隧道侧壁上设有防水三角坡23,防水三角坡23与所述阻水砂浆带22之间的防水装饰层19的顶部向隧道侧壁方向降坡设置,所述收水口 21与所述防水三角坡23相邻设置,以便在侧壁排水沟2的最低处进行收水;侧壁排水沟2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坡度,所述收水口 21位于侧壁排水沟2长度方向的最低处。[0039]如图I至图4、图7至图9所示,当本系统所适用的隧道还包括有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在隧道中部的中侧壁15时,隧道形成双通道隧道。对于双通道隧道,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还包括有中部排水沟6和横向排水管7 ;中部排水沟6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最好沿隧道全长设置,以便在隧道全长上都可以收集中侧壁15处的意外渗、漏水和凝结水)在隧道中侧壁15的两侧底部;隧道中侧壁15两侧分别设有如下结构中侧壁15两侧的隧道底板10内分别预埋有所述的横向排水管7,中侧壁15两侧的中部排水沟6分别与该侧的横向排水管7的一端相连通,各横向排水管7的另一端分别与该侧的纵向收水沟4相连通。如图I、图2、图4以及图7所示,所述隧道 中侧壁15的两侧底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相邻设有防撞侧石8,防撞侧石8顶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2厘米宽、5厘米高阻水砂浆带22,所述阻水砂浆带22、所述防撞侧石8和所述的隧道中侧壁15围成所述的中部排水沟6 ;中部排水沟6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坡度,所述横向排水管7与所述中部排水沟6相连通处位于中部排水沟6长度方向的最低处。所述防水板型材I为I. 5毫米厚的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或其他薄板材,所述横向排水管7为热镀锌钢管且以降坡的形式与纵向收水沟4相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7的直径不小于3. 2厘米;在防水板型材I两侧翼板5上均设有双组份聚硫密封胶31 ;防水板型材I与隧道顶壁12以及隧道侧壁通过以下第一种结构形成单侧全约束式连接,或者通过以下第二种结构形成双侧全约束式连接。如图5、图6以及图8、图9、图I、图2所示,所述第一种连接结构(单侧全约束式连接)是所述防水板型材I 一侧的翼板5通过膨胀螺栓9固定连接在隧道顶壁12和隧道侧壁上,防水板型材I另一侧的翼板5由第一翼段5A和第二翼段5B组成,第一翼段5A与防水板型材I 一体设置,第二翼段5B与第一翼段5A分体设置;第二翼段5B的外段通过膨胀螺栓9固定连接在隧道顶壁12和隧道侧壁上,第二翼段5B的内段与第一翼段5A并排设置并将所述第一翼段5A封堵在隧道壁处。所述第二种连接结构是所述防水板型材I两侧的翼板5通过膨胀螺栓9固定连接在隧道顶壁12和隧道侧壁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上述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的施工利记博彩app,依次按以下阶段进行( I)排水管预埋;在所述防撞侧石8及隧道道路基层施工时预埋所述的横向排水管7,在所述横向排水管7横跨道路基层段的上方覆盖50厘米宽的土工布39 ;在检修通道18施工时预埋所述的侧壁排水管3,所述侧壁排水管3采用直径不小于5厘米的PVC管;(2)制作所述的侧壁排水沟2和中部排水沟6 ;在隧道左、右两侧的检修通道18施工之中或者施工完毕之后,采用抹设法制作所述的侧壁排水沟2 ;所述抹设法是利用水泥砂浆在事先经凿毛处理的构筑物表面抹成具有一定厚度及宽度的、截面形状规则的(常见如矩形等)的砂浆结构体;在隧道中侧壁15两侧的防撞侧石8施工之中或者施工完毕之后,采用抹设法制作所述的中部排水沟6 ;(3)安设所述的防水板型材I ;在隧道主体结构完成后,先在防水板型材I两侧翼板5内端涂抹密封胶31,再用膨胀螺栓9对防水板型材I进行固定;防水板型材I的固定形式采用单侧全约束式连接或双侧全约束式连接。采用单侧全约束式连接,是将所述防水板型材I 一侧的翼板5通过膨胀螺栓9固定连接在隧道壁上,将所述第二翼段5B的外段通过膨胀螺栓9固定连接在隧道壁上,第二翼段5B的内段与第一翼段5A并排设置并将所述第一翼段5A封堵在隧道壁处。采用双侧全约束式连接,是将所述防水板型材I两侧的翼板5通过膨胀螺栓9固定连接在隧道顶壁12和隧道侧壁上; 固定时,防水板型材I从隧道通道内的顶壁12中部开始向两侧沿变形缝32设置,至防撞侧石8或检修通道18上的侧壁排水沟2上部外沿为止,隧道顶壁12处的防水板型材I由中部向两侧隧道壁方向降坡设置,可通过改变防水板型材I侧边高度达到设定坡度的目的;防水板型材I的连接采用995中性硅酮结构胶(或功能相似的其他胶接材料)由隧道顶壁12中间向两侧顺序搭接粘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厘米,后搭接的型材位于先搭接的型材的下方,以避免搭接缝迎向来水方向。另外,最好在防水板型材I背离隧道墙体的一侧涂刷防火材料以增强防火能力。所用防火材料与玻镁板外刷的防火材料相同。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的工作过程是(I)隧道顶部位置的防水板型材I (与隧道顶壁12所围成的接水腔17)接收隧道顶壁12变形缝32的渗、漏水后将水导向隧道侧壁(包括隧道左侧壁13、右侧壁14和中侧壁15)处的防水板型材I (与隧道侧壁所围成的接水腔17)。(2)隧道侧壁位置处的防水板型材I (与隧道侧壁所围成的接水腔17)将顶部流下的水以及隧道侧壁位置处的变形缝32流出的渗、漏水向下导流,使水流至侧壁排水沟2和/或中部排水沟6 ;与此同时,隧道侧壁意外渗、漏水或凝结水沿侧壁向下流至侧壁排水沟2和/或中部排水沟6。再沿侧壁排水沟2和/或中部排水沟6汇流进入防撞侧石8或检修通道18下预埋的的横向及竖向排水管;(3)侧壁排水沟2内的水通过收水口 21和侧壁排水管3流至纵向收水沟4内,中部排水沟6内的水通过横向排水管7流至纵向收水沟4。(4)纵向收水沟4将收集的渗、漏水(包括凝结水)排入附近市政排水管网,从而完成整个变形缝32渗、漏水的收集、疏排过程。当然,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如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是图示的方形接水盒,还可以是外形能适应一定程度变形的所有形状,如圆弧形、波浪形等;所选材料不仅可以是铝合金或不锈钢,还包括其他所有具备不透水、耐水腐蚀及防火性能的材料;接水盒的安装方式还可以是其他适应隧道变形的外置悬挂式安装形式;侧壁排水沟2和中部排水沟6不仅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砂浆抹制的制作方式,还可以采用预制槽式等沿隧道通长方向设置的位于侧壁下的任何形式的敞口排水沟;上述变换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板型材、侧壁排水沟、侧壁排水管和纵向收水沟,防水板型材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折弯后形成两侧翼板,防水板型材通过其翼板挂接在变形缝位置处的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上,防水板型材与隧道的顶壁和侧壁之间围成接水腔; 隧道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底部位置处沿隧道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如下结构 隧道左、右侧壁底部均设有检修通道,各检修通道背离侧壁一侧均设有所述的纵向收水沟,各检修通道顶部皆设有防水装饰层,防水装饰层顶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所述的侧壁排水沟,所述侧壁排水沟底部设有收水口,收水口与其下预埋的所述侧壁排水管相连通,侧壁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纵向收水沟相连通;所述纵向收水沟用于连通市政排水管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各检修通道顶部的防水装饰层顶部沿隧道长度方向均设有阻水砂浆带,阻水砂浆带与所述的防水装饰层以及隧道侧壁围成所述的侧壁排水沟,侧壁排水沟处的隧道侧壁上设有 防水三角坡,防水三角坡与所述阻水砂浆带之间的防水装饰层的顶部向隧道侧壁方向降坡设置,所述收水口与所述防水三角坡相邻设置;侧壁排水沟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所适用的隧道还包括有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在隧道中部的中侧壁; 该系统还包括有中部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中部排水沟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在隧道中侧壁的两侧底部;隧道中侧壁两侧分别设有如下结构中侧壁两侧的隧道底板内分别预埋有所述的横向排水管,中侧壁两侧的中部排水沟分别与该侧的横向排水管的一端相连通,各横向排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纵向收水沟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中侧壁的两侧底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相邻设有防撞侧石,防撞侧石顶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阻水砂浆带,所述阻水砂浆带、所述防撞侧石和所述的隧道中侧壁围成所述的中部排水沟;中部排水沟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型材为I. 5毫米厚的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所述横向排水管为热镀锌钢管且以降坡的形式与纵向收水沟相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直径不小于3. 2厘米;在防水板型材两侧翼板上均设有密封胶;防水板型材与隧道顶壁以及隧道侧壁通过以下结构形成单侧全约束式连接 所述防水板型材一侧的翼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上,防水板型材另一侧的翼板由第一翼段和第二翼段组成,第一翼段与防水板型材一体设置,第二翼段与第一翼段分体设置;第二翼段的外段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上,第二翼段的内段与第一翼段并排设置并将所述第一翼段封堵在隧道壁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型材为I. 5毫米厚的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所述横向排水管为热镀锌钢管且以降坡的形式与纵向收水沟相连通;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直径不小于3. 2厘米;在防水板型材两侧翼板上均设有密封胶;防水板型材与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通过以下结构形成双侧全约束式连接 所述防水板型材两侧的翼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包括防水板型材、侧壁排水沟、侧壁排水管和纵向收水沟,防水板型材通过其两侧翼板挂接在变形缝位置处的隧道顶壁和隧道侧壁上;隧道左、右侧壁底部均设有检修通道,各检修通道背离侧壁一侧均设有所述的纵向收水沟,各检修通道顶部皆设有防水装饰层,防水装饰层顶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有所述的侧壁排水沟,所述侧壁排水沟底部设有收水口,收水口与其下预埋的所述侧壁排水管相连通,侧壁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纵向收水沟相连通;所述纵向收水沟用于连通市政排水管网。本实用新型预防性地解决了渗、漏水的问题,施工过程十分方便、快捷。
文档编号E21F16/02GK202493277SQ2012200987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任宗武, 光军伟, 刘科峰, 吴纪东, 周杰明, 多化勇, 张双梅, 张智继, 李晓磊, 柴峰, 段玉甫, 沈国文, 王玉杰, 王龄军, 蔡卫东, 贺书伟, 连瑞雪, 邢惠杰, 郭蔚虹, 陈波, 陶思孝 申请人: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