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薄-中厚层超稠油难采储量采油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方法属于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的ー项采油技术,主要针对超稠油难动用储量开发设计,但也适用于厚层块状超稠油油藏。超稠油难动用储量主要集中于薄-中厚层互层状储层中,其储量所占份额高,是超稠油热采开发后续接替产能的重要区域。
背景技术:
超稠油蒸汽吞吐热采开发方式在中-厚层块状油藏得到有效的实现,但目前蒸汽呑吐已进入中后期,虽然蒸汽驱、SA⑶等复合接替开发技术有效地提高中-厚层原油采收率,但后续开发技术依然面临无法规避的瓶颈问题老区自然递减率高、个别断块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已超过80%、断块增产稳产难度加大、在中-厚层储层内寻找新井有效部署区域 空间狭小。超稠油开发面对如此局面,下一步采油方向除在中-厚层状油藏接替开发技术上下功夫外,必定转向薄-中厚互层状超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上来。目前,薄一中厚层超稠油难动用储量占超稠油总储量的60%以上,而阶段采出程度不到8%,采油方法主要是直井和水平井蒸汽吞吐常规热采方法上,生产井注汽压カ大,生产周期短,产油量低,油井出砂作业频繁,断块采油处在低产低效阶段。因此,努力开发超稠油难动用储量意义重大,对超稠油的深入开发有深远的影响。
发明内容
储层精细研究+多分枝大斜度井+裸眼防砂完井+分段水力压裂+蒸汽吞吐采油方法
方法原理
本采油方法在热采原理基础上,针对超稠油难采储量储层地质特征的特殊性及目前钻采エ艺和采油エ艺技术特点,探索提出“储层精细研究+多分枝大斜度井+裸眼防砂方式完井+分段水力压裂技术+蒸汽吞吐”热カ采油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精细储层研究基础上(确定储层平面及纵向分布规律及特点),部署多分枝大斜度井,以分段水力压裂方式改变储层因原油凝固导致的低(非)滲透性,在有效防砂的基础上依靠多分枝井实现集中供热,快速有效地建立温度场,多分枝大斜度井还能实现尽可能地从纵向及平面上动用薄-中厚层超稠油难动用储量。技术的关键点是,进入蒸汽吞吐后,因采油井为多分枝井且储层受过压裂,所以初期注汽压カ会很低,注汽量和注汽干度要求依据储层动用状况要有相应的提高。该技术方法能有效提高采油速度,改善因出砂作业而导致低产低效生产状況,有助于打开超稠油油藏开发新天地,为进ー步提高超稠油最终采出程度做出贡献;
机理详述
I)原油热物性。地层条件下,超稠油处于塑性半凝固状态,无渗流能力。随着温度和压カ增加,地层原油的黏度降低明显,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蒸汽吞吐条件下,地层原油要经历一次由塑性半凝固状态向黏稠流体再向稀薄状态转变过程,且随着呑吐周期结束,未被采出的原油又由流动状态冷凝至黏稠甚至是塑性半凝固状态。因此,要想有效地采出原油,注汽提供热能必须先预热地层,建立必要的温度场,使原油进入流动状态,同时,还要有后续足够的热能保证可流动的原油流至井底,由此才能实现超稠油的高效开发;
2)储层低滲透性。一般而言,储层低滲透性指储层胶结程度高,骨架结构孔隙度小、渗透率低,这种岩性一般指碳酸盐岩及低滲透砂岩等。但对超稠油油藏而言,储层虽然属于高孔高渗、胶结疏松储层,但原油塑性半凝固状态导致储层低或是非滲透性。地层原油的非渗透性导致高温高压条件下蒸汽难以注入,且受原油导热性能及井距影响,注汽初期热カ波及不到邻井,即使同一井组内所有井同时进行蒸汽吞吐,也不能产生热力共鸣效应,生产井热カ供应依然相当于点加热,预热效果差。因此,采用压裂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储层因原油封堵而导致的低或非滲透性;采用加石英砂或陶粒压裂液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超稠油塑性低渗储层压裂闭合现象发生,满足注汽要求,提供有利孔、渗条件; 3)简单吞吐的局限性。未经过压裂的储层在蒸汽吞吐热采过程中,原油处在逐层剥离,类似冰层融化状态,这种特性影响超稠油采油速度。经验数据显示,简单的蒸汽吞吐至少要2 3个周期油井才能进入高产稳产期,而采用先压裂再蒸汽吞吐方法能改变油层逐层受热现象,类似于破碎冰块较整块冰更易融化一祥,有助于汽腔的快速形成;
4)储层动用程度。目前水平井蒸汽吞吐主要针对3米以上中厚层油层,要求储层砂体平面上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对于平面分布不连续,纵向上叠加的薄-中厚互层状储层,目前只能借助直井进行低效开采,储量动用程度低,水平井的部署还将导致剰余储层因无法布井开采而造成储量损失,多分枝大斜度井在平面及纵向上会最大化动用储层;
5)多分枝大斜度井建立的必要性。地层条件下,不同区域及不同深度点地层温压有一定差异,且二三类油藏较ー类油藏储层地质条件要差ー些,地层温度低、原油黏度大、单层厚度薄、储层热连通效果差,开发过程中单井点注汽,汽腔较厚层块状油层更加难以形成,生产井吞吐效果差是自然现象。多分枝大斜度井蒸汽吞吐,它相当于在同一井点多ロ井同时注汽,这样有利于温度场的快速建立,井能高效利用蒸汽热能;
6)出砂作业。超稠油岩性疏松、胶结程度差是储层埋藏浅、压实程度低造成的共性问题。难采区域油层厚度薄,单周期蒸汽径向推进距离短,油层内汽腔体积小,吸热量少,因此,可流动原油量也比较少,相比厚层块状油藏,在生产过程中采油速度、生产压差控制不当,油井生产过程中自然会出砂现象严重而导致频繁作业,影响油井同期产量。多分枝裸眼防砂完井方式,一是为了在适应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増加油层受热表面积及泄油通道,ニ是为了适应目前多分枝井完钻井エ艺技术水平。
实施步骤
1.储层精细研究重点I)地质细分层;2)储层微构造研究;3)储层砂体空间分布规律;4)油水分布规律;
2.多分枝大斜度井部署以砂岩组为部署単元,根据小层内油水在平面及纵向的分布特征部署分枝方向、数量以及大斜度井的倾斜角度;
3.加石英砂或陶粒做防砂作业,主井用割缝防砂套管完井,分枝井以裸眼防砂方式完
井;
4.分段水力压裂时在压裂液中加陶粒防裂缝闭合;
5.蒸汽吞吐投产(注汽量、注汽干度较常规呑吐方法提高强度,并非1+1=2,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采油过程中生产压差不宣过大,防出砂损害套管)。技术装备
地质研究、油藏工程研究、钻井设备、压裂设备、大锅炉注汽设施、采油设备。
权利要求
1.薄-中厚层超稠油难采储量采油方法,其特点是根据储层特征确定多分枝大斜度井分枝数量及倾斜角度,裸眼防砂完井后进行水力压裂,再根据分枝井的数量及井段长度调配注汽量及注汽干度,以蒸汽吞吐形式全面动用薄-中厚层超稠油难采储量、实现蒸汽腔的快速形成并有效地防止出砂作业,提高油井周期产油量,最终提高难采区域的采出程度。
全文摘要
超稠油难动用储量主要集中于薄-中厚层互层状储层中,其储量所占份额高,是超稠油热采开发后续接替产能的重要区域。目前,薄—中厚层超稠油难动用储量采油方法主要是直井和水平井蒸汽吞吐常规热采方法上,生产井注汽压力大,生产周期短,产油量低,油井出砂作业频繁,断块采油处在低产低效阶段。本方法主要针对薄-中厚层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在开发中出现的矛盾,重点分析热采机理并提出创新观点,由此,再根据目前钻井及采油工艺设备技术水平设计一套薄-中厚层超稠油难采储量热采方法,该方法同时也适用于中-厚层块状超稠油油藏,对超稠油的深入开发有重要的影响。
文档编号E21B43/24GK102852505SQ20121035706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于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