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管桩,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地 基工程中被广泛地采用。传统的混凝土管桩的外形为圆形,但是这种管桩的缺点是与土质 之间的磨擦力较小,要满足较大的承载力,往往需要增加管桩的长度或管桩的数量,而这会 增加整个桩基工程的造价。为了提高管桩与土质之间的磨擦力,人们对现有的混凝土管桩 作了许多方面的改进,如2009年8月5日公告授权的200820160572. 6号中国实用新型专 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呈圆柱体,中间为空心,包括管壁,特点是在管 壁的外圆周面设计齿轮形,用于增加管桩外表面与土质的接触面积,提高磨擦力。但是该专 利技术方案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存在着以下缺陷一是仅考虑了管桩的外形而没有考虑到 这样的结构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管桩内部结构;二是模板制作起来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且制作方便的新型预应力 混凝土管桩。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 桩,包括由内表面和外表面围成的管壁,所述的管壁内设置有由轴向钢筋和沿所述的轴向 钢筋并列设置的多个横向箍筋构成的钢筋骨架,所述的外表面有规律地环绕分布设置有至 少六个轴向延伸的凸齿,所述的凸齿之间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的轴向钢筋数量与所述的凸 齿的数量相等,从横截面来观察,所述的凸齿呈等腰梯形,所述的凸齿之间的连线为直线所述的轴向钢筋设置在所述的凸齿的径向中心线上。所述的内表面为圆形或大于五边以上的正多边形。所述的外表面和所述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上沿轴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 或环形凸筋。所述的外表面上的环形凹槽或环形凸筋为连续形的外环形凹槽或外环形凸筋,所 述的内表面上的环形凹槽或环形凸筋为间断形的内环形凹槽或内环形凸筋。所述的管壁的平均厚度为6(Tl80mm,所述的管壁的最小厚度为5(Tl60mm,且与所 述的管壁的平均厚度之差小于40mm,所述的管壁的最大厚度为7(T210mm,且与所述的管壁 的平均厚度之差小于60mm。所述的横向箍筋的外缘与所述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 30mm。所述的凸齿的数量小于等于32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外表面上所有的表面均是平面,在提高 管桩外表面面积的同时,可以方便地利用平面模板来制作管桩;将轴向钢筋设置在凸齿的 径向中心线上,可以确保主筋具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在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上沿轴向并列设置多个环形凹槽或环形凸筋,能够更好地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土的摩擦 力,进一步增加管桩的抗压和抗拔能力;而将内环形凹槽或内环形凸筋设置成间断形,则有 利于制作过程中内模板的脱模;选择管壁的平均厚度为6(Tl80mm,可以防止管桩因应力突 变而遭到破坏;使横向箍筋与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 30mm,则可以对设置在管壁内的钢 筋骨架进行良好的防护。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 — 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 B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 C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D — 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管桩的等效直径为500mm,包括由内表面 1和外表面2围成的管壁3,内表面1为圆形,外表面2均勻环绕分布设置有十一个轴向延 伸的径向凸齿6,管壁3内设置有由十一个轴向钢筋4和沿轴向钢筋4并列设置的十一个横 向箍筋5构成的钢筋骨架,轴向钢筋4设置在径向凸齿6的径向中心线上,径向凸齿6之间 的表面为平面,从横截面来观察,径向凸齿6呈等腰梯形,径向凸齿6之间的平面呈直线,外 表面2上沿轴向均勻设置有连续的外环形凹槽7,内表面1上沿轴向并列设置有间断的内环 形凹槽8,管壁3的平均壁厚为100mm,横向箍筋5与外表面2之间的距离为25mm,内外表面 的最小距离为79mm,最大距离为120mm。实施例二 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管桩的等效直径为600mm,包括由内表面 1和外表面2围成的管壁3,内表面1为正八边形,外表面2均勻环绕分布设置有十三个轴 向延伸的径向凸齿6,管壁3内设置有由十三个轴向钢筋4和沿轴向钢筋4并列设置的十三 个横向箍筋5构成的钢筋骨架,轴向钢筋4设置在径向凸齿6的径向中心线上,径向凸齿6 之间的表面为平面,从横截面来观察,径向凸齿6呈等腰梯形,径向凸齿6之间的平面呈直 线,外表面2上沿轴向均勻设置有连续的外环形凹槽7,内表面1上沿轴向并列设置有间断 的内环形凸筋9,管壁3的平均壁厚为110mm,横向箍筋5与外表面2之间的距离为24mm,内 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89mm,最大距离为U8mm。实施例三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管桩的等效直径为800mm,包括由内表面 1和外表面2围成的管壁3,内表面1为正十六边形,外表面2均勻环绕分布设置有十五个 轴向延伸的径向凸齿6,管壁3内设置有由十五个轴向钢筋4和沿轴向钢筋4并列设置的 十五个横向箍筋5构成的钢筋骨架,轴向钢筋4设置在径向凸齿6的径向中心线上,径向凸 齿6之间的表面为平面,从横截面来观察,径向凸齿6呈等腰梯形,径向凸齿6之间的平面呈直线,外表面2上沿轴向均勻设置有连续的外环形凸筋10,内表面1上沿轴向并列设置 有间断的内环形凹槽8,管壁3的平均壁厚为110mm,横向箍筋5与外表面2之间的距离为 24mm,内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87mm,最大距离为132mm。 实施例四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管桩的等效直径为1000mm,包括由内表 面1和外表面2围成的管壁3,内表面1为圆形,外表面2均勻环绕分布设置有二十四个轴 向延伸的径向凸齿6,管壁3内设置有由二十四个轴向钢筋4和沿轴向钢筋4并列设置的 二十四个横向箍筋5构成的钢筋骨架,轴向钢筋4设置在径向凸齿6的径向中心线上,径向 凸齿6之间的表面为平面,从横截面来观察,径向凸齿6呈等腰梯形,径向凸齿6之间的平 面呈直线,外表面2上沿轴向均勻设置有连续的外环形凸筋10,内表面1上沿轴向并列设置 有间断的内环形凸筋9,管壁3的平均壁厚为130mm,横向箍筋5与外表面2之间的距离为 25mm,内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08mm,最大距离为158mm。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由内表面和外表面围成的管壁,所述的管壁内设 置有由轴向钢筋和沿所述的轴向钢筋并列设置的多个横向箍筋构成的钢筋骨架,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外表面有规律地环绕分布设置有至少六个轴向延伸的凸齿,所述的凸齿之间的表 面为平面,所述的轴向钢筋数量与所述的凸齿的数量相等,从横截面来观察,所述的凸齿呈 等腰梯形,所述的凸齿之间的连线为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钢筋设置 在所述的凸齿的径向中心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表面为圆形 或大于五边以上的正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表面和所述 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上沿轴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或环形凸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表面上的环 形凹槽或环形凸筋为连续形的外环形凹槽或外环形凸筋,所述的内表面上的环形凹槽或环 形凸筋为间断形的内环形凹槽或内环形凸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壁的平均厚 度为6(Tl80mm,所述的管壁的最小厚度为5(Tl60mm,且与所述的管壁的平均厚度之差小于 40mm,所述的管壁的最大厚度为7(T210mm,且与所述的管壁的平均厚度之差小于6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箍筋的外 缘与所述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 3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齿的数量小 于等于3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由内表面和外表面围成的管壁,管壁内设置有由轴向钢筋和沿轴向钢筋并列设置的多个横向箍筋构成的钢筋骨架,其特点是外表面有规律地环绕分布设置有至少六个轴向延伸的凸齿,凸齿之间的表面为平面,轴向钢筋数量与凸齿的数量相等,从横截面来观察,凸齿呈等腰梯形,凸齿之间的连线为直线,优点在于外表面上所有的表面均是平面,在提高管桩外表面面积的同时,可以方便地利用平面模板来制作管桩。
文档编号E02D5/58GK201924352SQ20112003974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4日
发明者杨红旵 申请人:杨红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