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矿用救生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突发灾难性事故时的安防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 矿用的安全救生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日趋增大,与之相伴随的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受 到关注。大规模矿山开采与矿工生命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最大程度的降低矿 山开采所带来的事故己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在 井下设置安全洞室和救生舱,安全洞室不但制作困难,成本高,不易于移动, 而且在安全上无法保证,处于淘汰之中,因此救生舱就成为矿山安全的唯一产 品。目前此类产品存在的问题是1、体积大,不易下井;2、移动困难,不满 足井下狭小空间的要求;3、承载人员少,不满足井下作业人员的使用要求;4、 结构不合理,不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压、防毒、防水、隔热等功能的矿用 救生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一个救生舱,救生舱包括舱体及位于舱体底部的卡轨 器和行走轮;在舱体的后端装有密封门,在密封门的四周设有泄压装置、舱外 空气收集接口和进线装置,在舱体内装有排污系统、进水系统和进风系统。
上述舱体的顶部及前端为半圆形,它们之间均通过球形过渡,舱体的两侧、 后端及底部均为平面。
上述的排污系统位于密封门的进口处;排污系统包括上阀和下阀,上阀通 过法兰和连接管与下阀相连接。
上述的进线装置采用矿用本安电路用电缆连接器。
上述进风系统设有空气调压过滤器。
上述密封门为人防门结构,密封门的内外均设有开关手柄,两个开关手柄 同轴相连。
上述舱体的侧壁上设有防火防爆观察窗。
上述舱体的前后两端均碰头,各个救生舱之间通过碰头相连接。
上述舱体的内部设有储物柜。
上述的进风系统位于进水系统的上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每个救生舱都是由独立的全封闭舱体构 成,具有抗压、防毒、防水、隔热等功能,其舱体内设有进线装置、进水装置、 进气装置、减压装置、行走装置、卡轨装置、舱外空气收集口、排污系统、观 察窗、密封门、储物柜、座椅、操作台、饮食及供氧装置等,可避难达5天以 上。另外,舱体与舱体之间能快速联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以此满足井下矿 工作业人数的最大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剖面构造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剖面构造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污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个救生舱,救生舱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进 行设定,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甚至更多个。每个救生舱均严格按 照下井尺寸的要求设计,该救生舱包括舱体2及位于舱体2底部的卡轨器4和 行走轮5。其中,舱体2底部装有四个卡轨器4,每个卡轨器由两上卡板、长螺 栓、螺母、弹簧等组成,卡轨器4可卡住轨道21,以保证工作时舱体2的稳定; 行走轮5装在底座上,车轮直径约250mm,车轮上方的底板上设有轮瓦,且行 走轮5与井下轨道21相符,这样在动力车的牵引下,救生舱能在轨道21上行 走。舱体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碰头1,碰头1焊在舱体2底座的两端,各个救生 舱之间通过碰头1相连接,这样,舱体与舱体之间能快速联接在一起组成一个 系统,达到井下矿工作业人数的最大要求。连接成整体后,各个救生舱之间除 通信外,均为密闭的、独立的单元体。
考虑到井下的工作环境,舱体2的外形为顶部及前端为半圆形,且顶部 和前端之间均通过球形过度,其两侧、后端及底部均为平面。并且,舱体2由 高强度钢焊接而成,前端与上部的圆形拱面有很好的抗冲击性。
如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中,第一个救生舱常作为指挥车,其内设有操作 台9,可安装书写屏,在舱内可操纵设备,有座位,装载五人,其后根据每班人 数的不同拖挂一定数量的救生舱操作车,操作车外形、结构原理与指挥车完全 一至,只是增加座位数量,装载人数达九人。在使用时,指挥车和操作车可独 立使用工作人员在指挥车内工作。当井下报警时,井下工作人员迅速进入操 作舱内,此时可在操作舱内避难。如图2、图3、图4所示,为方便使用,在舱体2的后端装有密封门6,在 舱体2的内部依次设有进水系统11、进风系统13、泄压装置15、空气收集接口 16、进线装置17、排污系统12和储物柜7等等。其中,进水系统11的进水口 12、进风系统13的进气口 18、泄压装置15、空气收集接口 16及进线装置17 均设置在舱体2的后端,而排污系统12则位于密封门6的进口处,储物柜7位 于舱体2的前端内部。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舱体2内部的进水系统11、进风系 统13、泄压装置15、空气收集接口 16、进线装置17、排污系统12和储物柜7 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以方便使用。
如图4所示,舱体2后端装有密封门6,密封门6采用人防门结构,内外均 有开关手柄20,开关手柄20同轴相连,内外均可开启和关闭,并装有自锁装置。 密封门6根据人体设计,容易上下。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水、气、电等接口 均设在后端,以减少矿难时对其的破坏。其中,最顶端为泄压装置15,当舱内 压力过高时,装在门上方的泄压装置15就会自动泄压,以保持舱内的正常压力。 泄压装置旁边有舱外空气收集接口 16,舱内人员在不出舱的情况下能及时分析 外面的情况。空气收集接口 16的下方设有七组进线装置17,他们能充分提供舱 内通信、控制、信号等设备的进线接口,为保证安全,进线装置17均采用矿用 本安电路用电缆连接器。进风系统13装在进水系统11的上方,可与井下风管 相连,装有空气调压过滤器。进水系统ll装在门的左侧,工作时与井下水管相 连。
如图5所示,排污系统12位于密封门6的进口处;排污系统12包括上阀 和下阀,上阀通过法兰和连接管与下阀相连接。上述的上阀和下阀均采用蝶阀。 排污的原理是在水池22中,污物先聚集在上管上,打开上阀23,污物进入连 接管24,关闭上阀23,打开下阀25,污物从下连接管26排出。排污时可使舱 内与舱外始终保持密闭状态。
另外,为满足实际的需要,在舱体2的两侧装有圆形观察窗3,可随时观察 舱外的情况,窗体用防火防爆玻璃制作,能承受强大的冲击,如图1所示。另 外,舱体2内部设有座椅14,座椅14可设有安全带。舱体2内部还设有储物柜 7,如图2所示。储物柜7装在舱体2前部,即可增加头部的强度,还可储存食 物、水、氧气装置、矿灯等自救物品,储物柜7上设有物体固定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矿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救生舱,所述的救生舱包括舱体(2)及位于舱体(2)底部的卡轨器(4)和行走轮(5);在舱体(2)的后端装有密封门(6),在所述密封门(6)的四周设有泄压装置(15)、舱外空气收集接口(16)和进线装置(17),在舱体(2)内装有排污系统(12)、进水系统(11)和进风系统(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的 顶部及前端为半圆形,它们之间均通过球形过渡,舱体(2)的两侧、后端及底 部均为平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系统(12) 位于密封门(6)的进口处;排污系统(12)包括上阀和下阀,上阀通过法兰和 连接管与下阀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线装置(17) 采用矿用本安电路用电缆连接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系统(13) 设有空气调压过滤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6) 为人防门结构,密封门(6)的内外均设有开关手柄,两个开关手柄同轴相连。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的 侧壁上设有防火防爆观察窗(3)。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的 前后两端均碰头(1),各个救生舱之间通过碰头(1)相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的 内部设有储物柜(7)。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系统 (13)位于进水系统(11)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救生系统,它包括至少一个救生舱,救生舱包括舱体及位于舱体底部的卡轨器和行走轮;在舱体的后端装有密封门,在密封门的四周设有泄压装置、舱外空气收集接口和进线装置,在舱体内装有排污系统、进水系统和进风系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每个救生舱都是由独立的全封闭舱体构成,具有抗压、防毒、防水、隔热等功能,其舱体内设有进线装置、进水装置、进气装置、减压装置、行走装置、卡轨装置、舱外空气收集口、排污系统、观察窗、密封门、储物柜、座椅、操作台、饮食及供氧装置等,可避难达5天以上。另外,舱体与舱体之间能快速联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以此满足井下矿工作业人数的最大要求。
文档编号E21F17/12GK201381875SQ200920088969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0日
发明者姜广杰, 晓 姬, 张利民, 张国平, 王秋芹, 罗资睦 申请人:平顶山煤业集团东联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