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400188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等各种基础承载力的预制桩,特别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建筑工程等各种基础承载力的预制桩,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外形多种,截面为实心方形和空心方形或园型空心。施工时,用静力压桩机将预制桩逐节压入或采用锤击方式将桩段逐节打入地基中,具有一定的承载负荷力。如要提高预制桩承载负荷力,势比要加粗桩径,增加制作成本,同时,也必需提高施工压桩机的吨位和运输费用,也相应增加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在施工时能够使桩身截面增粗增大,提高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承载力的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包含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它还含有预制的扩大桩头,扩大桩头的上端面边长大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段直径,扩大桩头焊接固定在桩段上。
施工压桩时,由于通过扩大桩头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底部桩头进行扩大,使桩与土体之间形成侧边空隙,然后用砂粒或人工石子灌填侧边空隙,边下沉边下填,使桩身截面增粗增大至和扩大桩头相等直径,使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承载力大大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截面为方形空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二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截面为园形空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扩大桩头与桩段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扩大桩头与桩段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沿A-A剖视图。
图6为图3沿B-B剖视图。
图7为图4沿C-C剖视图。
图8为图4沿D-D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由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二包含钢筋混凝土预制桩1、扩大桩头2,扩大桩头2采用高标号钢筋混凝土配制高纤维材料预制而成,扩大桩头2上端面每边长比钢筋混凝土预制桩1的桩段直径大3-50厘米。如图3、图5和图4、图7所示,扩大桩头面层预埋钢板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开始预制时,下端部也预埋钢板4。扩大桩头有两种结构形式,单桩承载力不高的,采用上方下尖的圆锥体状(如图4、图7、图8所示);而单桩承载力较高的,采用上方下圆内空心的圆锥体状(如图4、图5、图6所示)。
此外,为了保护扩大桩头,提高桩头穿透能力,在扩大桩头2的桩尖上预埋角铁5。
现场施工时,通过预埋的钢板3、4将扩大桩头焊接固定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段上,使桩头焊接牢固可靠。然后用静力压桩机将预制桩逐节压入或采用锤击方式将桩段逐节打入地基中,桩与土体之间形成的侧边空隙用砂粒或人工石子7灌填,边下沉边下填,使桩身截面增粗增大至和扩大桩头相等直径(如图1、图2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桩端部扩大后,使桩与土体之间形成侧边空隙,然后用砂粒或人工石子灌填侧边空隙,边下沉边下填,使桩身截面增粗增大至和扩大桩头相等直径,垂向承载力大大增加,可以提高30-40%以上。
2、桩直径相应变粗变大,侧边摩阻力增加对桩的承载力又有增高。
3、压桩或打入式桩使地下空隙水能很快在桩的四周侧边通过砂粒填层渗溢而排出地面,不会使土体挤压影响周边建筑物。
4、桩端部及桩身侧边可以使用高压注入化学水泥浆液,使砂粒填层里达到水泥固结作用,提高强度,增加桩的超承载能力。
5、在经济效益上最低可节约资金30-40%以上,而工程质量上非常可靠。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包含钢筋混凝土预制桩(1),其特征在于它还含有预制的扩大桩头(2),扩大桩头的上端面边长大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段直径,扩大桩头焊接固定在桩段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其特征在于预制的扩大桩头(2)上端面每边长比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段直径大3-5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扩大桩头(2)面层预埋钢板(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1)下端部也预埋钢板(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扩大桩头(2)为上方下尖的圆锥体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扩大桩头(2)为上方下圆内空心的圆锥体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扩大桩头采用高标号钢筋混凝土配制高纤维材料预制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在扩大桩头(2)的桩尖上预埋角铁(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等各种基础承载力的预制桩,特别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它包含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制扩大桩头,扩大桩头的上端面边长大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段直径,扩大桩头焊接在桩段上。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在施工时能够使桩身截面增粗增大,提高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承载力的钢筋混凝土扩底预制桩。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提高垂向承载力30-40%以上,节约资金30-40%以上,施工时不会使土体挤压影响周边建筑物等优点。
文档编号E02D5/24GK1970892SQ20061015516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8日
发明者叶长生 申请人:叶长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