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39954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用防护设施,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
背景技术
由于对煤矿矿井的厚煤层、特层煤层的开采,通常是以分层开采方式进行的,因此需要用及防护网,通过支护件例如由中国专利专利号200420027706.9所公开的锚杆和由中国专利公开号CN1584294A所公开的锚杆以及由中国专利专利号97121002.0介绍的玻璃钢锚杆之类的锚固件将防护网支护于煤层破碎面的顶面上和支护于煤层破碎面的煤帮上,藉以防止煤层破碎面、煤帮出现掉脱乃至坍塌,保护煤矿工人在井下作业的安全。当然,对于单一煤层破碎面顶面支护即护顶支护,道理同上。此外,防护网还可用于隧道工程、水利工程的护坡、建筑物抗震加固等等之类的场合。
目前,在煤矿中占使用主导地位的防护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大致为8#铁丝编织的防护网,另一种是采用PVC编织带所编织的防护网,前者的结构由图3所示,并且,通常认为使用这种由8#铁丝编织的防护网基本上能满足煤层顶面及煤帮的支护使用要求,而且还可以通过机械加工获得。但是,,客观上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对于煤矿井巷的支(防)护设施,采用露裸的金属材质是极其谨慎的,因为一旦遭遇碰撞或其它诱因,往往会产生火花,从而引发瓦斯爆炸,尤其是高瓦斯矿,采用金属制的防护设施属大忌;二是,由于采用的是8#乃至更粗的铁丝所编织,因此这种防护网的刚性较强,造成施工敷设的难度和工人的操作强度俱大;三是,由于自身的份量较重,不易支护,而且同样带来施工强度的增大;四是,矿井内含硫量高,而且十分潮湿,易致防护网生锈而逐渐失效,如果定期更换或施行针对性的修补、复固,则会带来防护成本的增大还影响采煤的进度;五是,难于满足对矿巷的由煤顶及煤帮的连贯性的整体铺护要求,必须分别铺设、支护,不仅影响施工效率,而且无法形成由顶及帮的一个完整的整体,观瞻性差、不安全因素多,不利于防护效果的最大发挥;六是,不能针对煤层破碎面的顶面及煤帮的凹瘪、外突部位作适应性变化,因为顶面及煤帮客观上不可能是平坦无凹凸的,所以十分容易出现网兜现象。
用PVC编织带所编织的防护网仅能消除铁丝编织的防护网的部分缺陷,例如不会引发火花、柔软而利于铺敷、重量轻、能由顶及帮地联结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是,由于是通过手工编织,加工效率无法保障,更为令人棘手之因素是网孔(眼)的大小是不固定的,因为经带与纬带之间存在着不固定的互相游离(动)关系,致网孔出现忽大忽小的不确定现象;还有,强度较为欠缺,无法体现应有的防护效果;再有,用这种防护网对顶面、帮面防护时,出现的网兜现象较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采用较为柔软的并且在外侧浸渍包复塑料保护层的细钢丝所制作的防护网即钢塑复合网能体现出弥补上述两种防护网所存在的不足的两全俱美之效,据申请人所知,在个别煤矿已有试用,并且是按尚未公开的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520103018.0、名称矿用钢塑复合网假顶)的技术方案所实施的产品,具体结构由图4所示。这种结构的钢塑复合网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其经、纬带1、2之间的网眼3的形状为矩形,而且更接近于正方形,这种形状的网眼3对阻挡煤块的脱落表现出薄弱性,例如当网眼3为4×4cm或5×5cm等等时,那么,相应面积的为4×4cm、5×5cm的煤块便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网眼3;其次,纬带2的两端与经带1构成的是篱笆形式或称梳齿形式的结构,从而导致经带1的两侧(整幅钢塑复合网靠两侧的一对经带1)与纬带2的结合处的结合效果较为脆弱,易因装卸、运输、施工等环节中的外力因素出现撕脱现象,而且,这种结构对施工作业造成不便,易伤及作业者的肢体;还有,经带1的第一钢丝11和纬带2的第二钢丝21在被覆第一、第二包复层12、22后,第一、第二包复层12、22与第一、第二钢丝11、21之间不能体现出优异的结合效果,尤其是在经、纬带1、2的端部,第一、第二钢丝11、21会因游离而出现露裸现象,露裸的第一、第二钢丝11、21同样会存在引发火花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以合理的网眼结构而可有效地阻止煤石穿脱的、纬带的两端与两侧的经带之间获得良好的结合效果而利于装卸、运输及施工安全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
本发明的还一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被覆于钢丝上的包复层能与钢丝结合牢固而确保两者不会游离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包括在一组第一钢丝11外被覆有第一包复层12的经带1和同样地在一组第二钢丝21外被覆有第二包复层22的且与经带1交织的纬带2以及形成于经、纬带1、2之间的网眼3,特点是所述的纬带2是倾斜地与经带1相结合的,并且,纬带2的两端分别构成有折合扣2a、2b,折合扣2a、2b与经带1相扣固;所述的网眼3为菱形。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还一任务,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第二钢丝11、21上分别间设有用于供所述的第一、第二包复层12、22扎入的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第二钢丝11、21的直径为0.4~0.8mm。
本发明所述的网眼3的一对第一顶角β、β′的角度大于一对第二顶角α、α′的角度。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第二包复层12、22的材料为PVC(聚氯乙烯)。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为梯形凹槽、燕尾槽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为月牙形凹槽。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为盲孔。
本发明所述的一对第一顶角β、β′的角度是相同的,一对第二顶角α、α′的角度是相同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对第一顶角β、β′的角度为110~130°,一对第二顶角α、α′的角度是60~70°。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所具的优点之一,纬带2以倾斜形式地与经带1相结合,保障了网眼3为菱形,较矩形的网眼3而言能有效地阻挡煤块穿过网眼3;之二,纬带2的两端通过折合扣2a、2b与经带1相扣固,既能保证经、纬带1、2在彼此边缘部位的结合效果而不致于撕脱,又能保护施工者的肢体不受伤害,还能便于施工作业;之三,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能保障第一、第二包复层12、22的包复效果,避免第一、第二钢丝11、21露裸。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直接由钢丝编织的防护网的结构图。
图4为已有技术中的钢塑复合网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纬带2与经带1是斜交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所形成的网眼3为菱形,更具体地说是平行四边形,其中,网眼3的一对第一顶角β、β′各为120°,而网眼3的另外一对第二顶角α、α′各为60°。这种结构的网眼3与矩形的网眼相比,可以有效地阻碍煤块穿过跌落,因为煤块会受到四个顶角部位的阻挡。例如以由图4所示的已有技术中的钢塑复合网的网眼3为4×4cm或5×5cm为例,当煤块的尺寸大小恰好接近于(略微小于或等于)该尺寸时,那么可以轻而易举地穿过网眼3,然而无法穿过本发明结构的菱形的网眼3。
每根纬带2的两端分别构成有折合扣2a、2b,折合扣2a、2b与经带2犹如打结般地扣固在一起,这种结构可以充分保障纬带2的端点部位与两侧的一对经带1(各一根)的结合效果,而且还能利于施工抓捏,例如在施工中,作业人员无须担忧伤及肢体。经、纬带1、2之间的结合是通过超声波发生器来完成的。
在图2中,经带1是由一组第一钢丝11和被覆在一组第一钢丝11外的材料为PVC的第一包复层12构成的,而纬带2同样地由一组第二钢丝21和以挤复形式地被覆在一组第二钢丝21外的材料为PVC的第二包复层22构成的。作为实施例所给出的一组第一、第二钢丝11、21各为8根,且直径为0.6mm,但是,第一、第二钢丝11、21的数量并不受到实施例所示数量的限制,例如可以采用直径为0.4mm的各10根第一、第二钢丝11、21,还可以采用直径为0.8mm的各6根第一、第二钢丝11、21。
上面提及的被覆是指采用类似于电缆生产行业所用的设备将阻燃效果优异的PVC(聚氯乙烯)挤包到一组第一、第二钢丝11、21上,在第一、第二钢丝11、21外形成第一、第二包复层12、22。
请继续见图2,在一组第一、第二钢丝11、21上通体地间设有1至3列或称1至3排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这样的结构能使PVC弥及到第一、第二凹部111、211内,与第一、第二凹部111、211构成嵌合结构,可以极致地改善第一、第二包复层12、22与第一、第二钢丝11、21的结合效果,不会出现两者之间的游离现象。对于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在图中示出的是梯形凹槽,对此同样不受其所限制,例如燕尾槽、月牙形槽乃至盲孔以及其它类似形式的易于推知的并且几乎是等效的结合凹部都是可选的,所以只要在第一、第二钢丝11、21上加工出旨在使第一、、第二包复层12、22得以与第一、第二钢丝11、21之间提高结合效果的其它相应手段,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例如在第一、第二钢丝11、21的表面构成一个个痱突、条突等等。
本发明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在储存、运输状态下是以卷筒状的形式出现的,而且宽度是可以依需确定的,例如2米、1.8米、1.5米、1米等等,网眼3的大小也是可依据不同的矿巷要求而作调整的,但是,不论网眼3的大小如何,其形状应当为菱形。本发明的钢塑复合网在煤矿的煤层破碎面的顶面及煤帮铺敷时,可以由顶及帮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因此施工效率较图3所示的结构能明显提高,而且不会出现网兜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包括在一组第一钢丝(11)外被覆有第一包复层(12)的经带(1)和同样地在一组第二钢丝(21)外被覆有第二包复层(22)的且与经带(1)交织的纬带(2)以及形成于经、纬带(1)、(2)之间的网眼(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带(2)是倾斜地与经带(1)相结合的,并且,纬带(2)的两端分别构成有折合扣(2a)、(2b),折合扣(2a)、(2b)与经带(1)相扣固;所述的网眼(3)为菱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钢丝(11)、(21)上分别间设有用于供所述的第一、第二包复层(12)、(22)扎入的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钢丝(11)、(21)的直径为0.4~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眼(3)的一对第一顶角(β)、(β′)的角度大于一对第二顶角(α)、(α′)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包复层(12)、(22)的材料为PVC(聚氯乙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为梯形凹槽、燕尾槽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为月牙形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结合凹部(111)、(211)为盲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第一顶角(β)、(β′)的角度是相同的,一对第二顶角(α)、(α′)的角度是相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9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第一顶角(β)、(β′)的角度为110~130°,一对第二顶角(α)、(α′)的角度是60~70°。
全文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属于煤矿用防护设施。包括在一组第一钢丝外被覆有第一包复层的经带和同样地在一组第二钢丝外被覆有第二包复层的且与经带交织的纬带以及形成于经、纬带之间的网眼,特点是纬带是倾斜地与经带相结合的,且纬带的两端分别构成有折合扣,折合扣与经带相扣固;网眼为菱形。优点纬带以倾斜形式地与经带相结合,保障了网眼为菱形,较矩形的网眼而言能有效地阻挡煤块穿过网眼;纬带的两端通过折合扣与经带相扣固,既能保证经、纬带在彼此边缘部位的结合效果而不致于撕脱,又能保护施工者的肢体不受伤害,还能便于施工作业;第一、第二结合凹部能保障第一、第二包复层的包复效果,避免第一、第二钢丝露裸。
文档编号E21D19/06GK1851234SQ20061004043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1日
发明者钱建华, 黄宗昌, 李旭东, 张进才, 夏永新 申请人:苏州求是煤矿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