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锚壳喷支护体系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巷道、隧道工程中的支护结构,尤其是适应于大地压、大变形的软岩巷道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巷道掘进工程中的支护结构采用工字钢、可缩性U型钢、锚网喷支护结构等支护结构,特别是对于软岩巷道,这些支护结构,对于软岩巷道的大地压、大变形、底鼓的控制作用效果甚微,导致了巷道前支后坏,前掘后修的局面,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恶化了施工环境,增加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新的锚壳喷支护体系结构,该锚壳喷支护体系能够适应软岩巷道的大地压及大变形的特性,使该体系锚体支护加固系统、壳体支护系统及喷体支护系统充分发挥各自的承载特性和优势,达到与围岩协调共同承载的效果,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矿井巷道内的锚壳喷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弯壳体与立壳体、弯壳体与弯壳体之间都用连接板上的锚栓连接,该弯壳体横向上下壳体分别由桥型筋成一定角度首尾相接而成,纵向上下壳体均匀分布上弦杆与下弦杆,该上弦杆与下弦杆分别与上壳体与下壳体中的桥型筋垂直连接,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以支架连接,该支架在壳体纵向均匀分布。所述立壳体上下壳体之间的桥型筋首尾直接连接,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弯壳体相同。该立壳体与弯壳体上壳体的桥型筋由锚杆固定在岩体上,立壳体与弯壳体之间的中空部分设有混凝土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锚壳喷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强的外部支撑能力。壳体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等承载能力;锚杆支护具有优良的加固围岩,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的性能。喷射混凝土可以及时封闭围岩,防治围岩进一步恶化;同时是表面围岩处于三维应力状态,改善了围岩的力学性能。
2、锚壳喷中壳体立体状结构既增强了钢筋的抗压稳定性,又使喷射混凝土的受力状况得到改善。当壳体局部受到拉应力时,钢筋的良好承拉能力保护了使其中的混凝土免受破坏,当壳体局部受到压应力时,混凝土的抗压特性将得到充分发挥。该结构将两种材料的优良性能结合到一起,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做到了物尽其用。
3、壳体中的可缩木板垫层可释放一部分围岩变形,削弱围岩的内应力。同时,变形幅度有一定的限制,不会因为过度的让压变形而导致围岩的更大破坏,而是在设计变形范围内就进行强力支撑。
4、锚壳喷混凝土结构是连续支撑,不留空隙,提高了锚壳喷的整体支护强度,使支护层受力均匀,避免了因围岩局部失稳而引起的大范围支护破坏现象。而且,其连续支撑的性能对防止松软顶板发生冒顶事故非常有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弯壳体透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壳体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
图1、图2、图3所示的锚壳喷支护体系,安装前先将井内岩体上喷上一层混凝土涂层,再将在矿井外加工好的立壳体2与弯壳体1安装在井内,每两个壳体之间通过连接板3用螺栓4连接,弯壳体1、立壳体2的上壳体5与岩体之间用锚杆连11接,安装时壳体1、2要与围岩15之间留有间隙13,再将木垫片14契入其中,然后在弯壳体1与立壳体2的空隙13中喷上混凝土12,最后在下壳体6外表面喷上混凝土层16。锚杆11承受拉应力,混凝土12承受压应力,由桥型筋7、上弦杆8、下弦杆9和支架杆10共同组成的壳体承受压应力与来自各个方向的切应力,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支护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矿井巷道内的锚壳喷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弯壳体(1)与立壳体(2)、弯壳体(1)与弯壳体(1)之间都通过连接板(3)上的螺栓(4)连接,该弯壳体(1)横向上壳体(5)下壳体(6)分别由桥型筋(7)成一定角度首尾相接,上壳体(5)下壳体(6)的纵向均匀分布上弦杆(8)与下弦杆(9),该上弦杆(8)与下弦杆(9)分别与上壳体(5)与下壳体(6)中的桥型筋(7)垂直连接,上弦杆(8)与下弦杆(9)之间以支架杆(10)连接,该支架杆(10)在该弯壳体(1)纵向均匀分布。所述立壳体(2)上壳体(5)下壳体(6)之间的桥型筋(7)首尾直接连接,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弯壳体(1)相同。该立壳体(2)与弯壳体(1)上壳体(5)的桥型筋(7)由锚杆(11)固定在岩体上,立壳体(2)与弯壳体(1)之间的中空部分设有混凝土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壳喷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锚壳喷支护体系与围岩(15)层之间留有间隙(13),间隙之间设有木垫片(14),下壳体(6)表面设有混凝土层(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矿井巷道、隧道内的锚壳喷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弯壳体与立壳体、弯壳体与弯壳体之间都通过连接板上的螺栓连接,该弯壳体横向上下壳体分别由桥型筋成一定角度首尾相接而成,纵向上下壳体设有上弦杆与下弦杆,该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以支架杆连接,该支架杆在壳体纵向均匀分布。所述立壳体上下壳体之间的桥型筋首尾直接连接,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弯壳体相同。该立壳体与弯壳体上壳体的桥型筋由锚杆固定在岩体上,壳体间的中空部分设有混凝土层。该实用新型可以支护大地压,大变形的巷道及隧道,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E21D21/00GK2731106SQ20042009321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9日
发明者李金奎 申请人:李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