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积槽的通风罩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全方位观察电积槽内电积情况的通风罩,其包括下部敞口的罩盖,罩盖的敞口端面与电积槽的槽口端面相抵靠,所述罩盖是由透明塑料板材加工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明材质加工制成通风罩,这样使得现场工作人员可以透过通风罩全方位的实时观察到电积槽内极板的使用情况,从而保证问题得以及时发现,进而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专利说明】
电积槽的通风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积槽的通风罩。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铜矿企业一般是将制备得到的粗铜采用电解法精炼纯铜,但是实际生产中,粗铜中的砷、锑、铋等杂质会伴随铜同步发生电解生成砷离子、锑离子和铋离子,这些离子杂质在铜电解液中能够形成溶解度很小的絮状物质并粘附于阴极以及电解铜的表面,大大地降低了生成的电解铜的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多采用电积法对铜电解废液(即含有一定杂质浓度的铜电解液)进行净化处理,具体的,将结晶析出硫酸铜后的铜电解废液倒入电积槽内,电积槽以铅板作为阳极,始极片作为阴极,这样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铜电解废液中的铜离子就会逐渐在阴极析出形成黑铜板,而砷、锑和铋等杂质就会沉积在电积槽的槽底形成脱铜泥排出,如此即可达到净化铜电解液的目的。但是,铜电解废液在电积净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酸雾和砷化氢等有害气体,为此,冶金企业多是在电积槽上布置一通风罩(即槽盖),以防止有害气体在车间扩散,同时在电积槽的槽壁上部开设抽气孔,以便集中收集处理所产生的有害气体。
[0003]目前,常见的电积槽通风罩是采用FRP主材质制作而成,其厚度约2?5cm,重量在O?150kg之间,所述通风罩整体骨架结构为罩盖状,且其位于电积槽两端的罩面上开有观察口,以便观察电积槽内电极板的使用情况。但是实际应用时,由于电积槽的尺寸较大,对应制作的通风罩的尺寸也大,而电积过程易发生极板短路,单从通风罩的观察口很难及时辨识,进而造成火灾的发生,且一旦发现极板短路等事故时,由于通风罩非常笨重,因此人工搬移非常困难,而布置吊车等设备无疑又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投资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全方位观察电积槽内电积情况的通风罩。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积槽的通风罩,其包括下部敞口的罩盖,罩盖的敞口端面与电积槽的槽口端面相抵靠,所述罩盖是由透明塑料板材加工制成。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明材质加工制成通风罩,这样使得现场工作人员可以透过通风罩全方位的实时观察到电积槽内极板的使用情况,从而保证问题得以及时发现,进而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中间槽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图2中第一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图2去掉第一槽体的封闭端端盖的A向示意图。
[0011]其中,为方便理解,图5中未示出中间槽和第一槽体上的拉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种电积槽的通风罩,如图1-2所示,其包括下部敞口的罩盖,罩盖的敞口端面与电积槽的槽口端面相抵靠,所述罩盖是由透明塑料板材加工制成,如透明塑料亚克力板材。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明材质加工制成通风罩,这样使得现场工作人员可以透过通风罩全方位的实时观察到电积槽内极板的使用情况,从而保证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不仅使得问题发生及时,而且取消了通风罩上观察口的布置,如此可以避免有害气体自观察口溢出车间环境中,进而提高车间的空气质量。
[0013]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1、3_4所示,所述罩盖至少由两节槽口向下的槽体10构成,各槽体10与电积槽的槽长方向一致、且沿着电积槽的槽长方向依次布置,其中位于最外端的第一、第二槽体11、12的一端封闭,且第一、第二槽体11、12的封闭端分别位于电积槽的两槽端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多节槽体10布置构成罩盖,这样使得罩盖的整体结构得以分散,从而方便罩盖的移动,而各槽体10之间可以是完全分体式布置,也可以是抽拉连接式。
[0014]具体的,如图1、3_5所示,所述第二槽体12包覆在第一槽体11的外表面,第二槽体12的两槽壁端边分别向槽内侧设置有导轨12a,第一槽体11的两槽壁端边与第二槽体12上的导轨12a扣合构成抽拉式滑动配合。采用抽拉连接式布置各槽体10,这样在使用时,可以将两者拉开并罩在电积槽上,而当电积槽内的极板发生短路等问题时,可以将第一、第二槽体11、12滑动收缩在电积槽上,以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罩盖结构简单,通过人工拉伸和收缩罩盖即可方便电积槽的检修工作,无需额外布置行车等吊装设备,有效节约了设备投资成本。
[0015]又或者如图2所示,各槽体10的尺寸大小一致,且相邻槽体10对应的槽端面向槽外侧延伸有翻边20,相邻槽体10上对应的翻边20彼此贴靠且通过U形卡件30构成可拆卸卡接连接。通过完全分体式布置各槽体10,这样使得根据实际需要搬移相应布置处的槽体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分体式罩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搬移所需的劳动强度,且各槽体10的尺寸大小一致,加工方便。
[0016]进一步的,针对抽拉式罩盖,对于尺寸较大的电积槽来说,优选方案是:如图1、3-5所示,所述第一、第二槽体11、12之间设置有两端开口的中间槽13,中间槽13的两槽壁端边分别向槽内侧设置有滑轨13a,该滑轨13a与第一槽体11的槽壁端边、以及第二槽体12上的导轨12a扣合构成抽拉式滑动配合。通过若干个槽体10抽拉式滑动连接构成,这样相互拉伸和收缩起来更为方便,且可以满足电积槽的尺寸要求。
[0017]实际操作时,为了避免槽体之间拉伸过度发生滑脱现象,优选的,如图1、3_5所示,中间槽13的槽壁端边的内、外侧分别设置有内、外凸块131、132,内、外凸块131、132分别靠近第一、第二槽体11、12布置,内凸块131与第一槽体11的开口端的槽壁外侧设置的防脱块111构成倒扣配合,外凸块132与第二槽体12开口端的槽壁内侧设置的限脱块121构成倒扣配合,如此可以有效避免相邻的槽体之间在拉伸滑动时发生滑脱。
[0018]所述中间槽13有1-3个,且各中间槽13之间构成抽拉式滑动配合。通过多个中间槽13的布置,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电积槽的使用要求。如图1和5所示,其中的罩盖包括2个中间槽13。
[0019]第一、第二槽体11、12、以及中间槽13的外底面分别设置有拉柄40,且各拉柄40均远离第二槽体12的封闭端布置;第二槽体12的两槽壁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拉柄50。通过拉柄40和第二拉柄50的布置,这样为便于手持用力,以便于人工拉伸和收缩罩盖。当然,对于如图2所示的分体式罩盖来说,第一、第二槽体11、12的外表面任意处布置拉柄40均可,具体可结合车间的布置结构和工作人员的方便来定。
[0020]具体的,如图1和5所示,所述导轨12a、滑轨13a分别是第二槽体12、中间槽13的槽壁端边向内侧翻卷构成,且导轨12a和滑轨13a的整体轮廓均呈开口向上的槽状。
【主权项】
1.一种电积槽的通风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敞口的罩盖,罩盖的敞口端面与电积槽的槽口端面相抵靠,所述罩盖是由透明塑料板材加工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积槽的通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至少由两节槽口向下的槽体(1)构成,各槽体(1)与电积槽的槽长方向一致、且沿着电积槽的槽长方向依次布置,其中位于最外端的第一、第二槽体(11、12)的一端封闭,且第一、第二槽体(11、12)的封闭端分别位于电积槽的两槽端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积槽的通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12)包覆在第一槽体(11)的外表面,第二槽体(12)的两槽壁端边分别向槽内侧设置有导轨(12a),第一槽体(11)的两槽壁端边与第二槽体(12)上的导轨(12a)扣合构成抽拉式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积槽的通风罩,其特征在于:各槽体(10)的尺寸大小一致,且相邻槽体(10)对应的槽端面向槽外侧延伸有翻边(20),相邻槽体(10)上对应的翻边(20)彼此贴靠且通过U形卡件(30)构成可拆卸卡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积槽的通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槽体(11、12)之间设置有两端开口的中间槽(13),中间槽(13)的两槽壁端边分别向槽内侧设置有滑轨(13a),该滑轨(13a)与第一槽体(11)的槽壁端边、以及第二槽体(12)上的导轨(12a)扣合构成抽拉式滑动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积槽的通风罩,其特征在于:中间槽(13)的槽壁端边的内、夕卜侧分别设置有内、外凸块(131、132),内、外凸块(131、132)分别靠近第一、第二槽体(11、12)布置,内凸块(I31)与第一槽体(II)的开口端的槽壁外侧设置的防脱块(111)构成倒扣配合,外凸块(132)与第二槽体(12)开口端的槽壁内侧设置的限脱块(121)构成倒扣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电积槽的通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槽(13)有1-3个,且各中间槽(13)之间构成抽拉式滑动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积槽的通风罩,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槽体(11、12)、以及中间槽(13)的外底面分别设置有拉柄(40),且各拉柄(40)均远离第二槽体(12)的封闭端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积槽的通风罩,其特征在于:第二槽体(12)的两槽壁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拉柄(50)。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积槽的通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2a)、滑轨(13a)分别是第二槽体(12)、中间槽(13)的槽壁端边向内侧翻卷构成,且导轨(12a)和滑轨(13a)的整体轮廓均呈开口向上的槽状。
【文档编号】C25C7/06GK205635810SQ20162022635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谢钿生, 何夏雨, 邹贤
【申请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