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873900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中,连接管为两段式结构,包括塑料管和橡胶连接件;橡胶连接件为管状,其管壁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塑料管的一端为爪状结构,该爪状结构通过橡胶连接件的开口端插入橡胶连接件的管壁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管设置成由塑料管和橡胶连接件两段组成,将塑料管具有爪状结构的一端插入橡胶连接件的双层结构中,通过卡箍与涡轮增压器接口连接时,塑料管的爪状结构挤压橡胶连接件内表面抓紧涡轮增压器接口,相对于以往的采用整根的AEM管的连接方式,满足了耐高温和密封的要求,提高了连接力。
【专利说明】
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的出气管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中,连接在空气滤清器和涡轮增压器(或发动机节气门)之间,将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干净空气输送给发动机。出气管需要满足以下功能:I)吸收发动机及车身传递过来的振动;2)降低发动机传过来的高频噪音;3)与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接触的连接管要耐高温;4)出气管与发动机连接处保持较大的连接力。
[0003]通常,涡轮增压器接口处的温度高于150°C,而常规塑料件的耐温在120°C左右,AEM(alpha_ethylmescaline,丙稀酸乙酯)橡胶材料的耐温高于150°C,可以满足耐高温的要求。目前常用的出气管采用一整根的AEM管,AEM管的一端包裹在涡轮增压器外面,通过卡箍打紧,另一端与高频谐振腔连接。出气管与涡轮增压器之间通过橡胶圈连接,密封性可以保证,但是连接力较小,发动机振动较剧烈时,出气管、高频谐振腔和涡轮增压器三者很容易相互脱出,而且AEM橡胶材料的价格是常规塑料材料的5倍,重量超出常规塑料材料很多。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将连接管设置成橡胶连接件和塑料管两段结构,既满足了耐高温和密封的要求,又减轻了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结构简单。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中,所述连接管为两段式结构,包括塑料管和橡胶连接件;橡胶连接件为管状,其管壁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塑料管的一端为爪状结构,该爪状结构通过橡胶连接件的开口端插入橡胶连接件的管壁中。
[0006]优选地,橡胶连接件的管壁包括外侧管壁和内侧管壁,外侧管壁和内侧管壁的内表面周向上均设置有密封圈。
[0007]优选地,密封圈的数量至少为2个。
[0008]优选地,橡胶连接件的管壁为U型双层结构,外侧管壁的长度小于内侧管壁的长度。
[0009]优选地,外侧管壁两端部的外表面的周向上均设置有相距预定距离的两个凸起,两个凸起形成用于固定卡箍的凹槽。
[0010]优选地,塑料管的外壁周向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塑料管和橡胶连接件轴向压缩运动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橡胶连接件开口端的端面适配。
[0011 ]优选地,塑料管爪状结构的一端包括预设数量的爪片,相邻爪片之间有间隙。
[0012]优选地,塑料管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红外焊接而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为注塑成型。
[0013]优选地,塑料管的爪状结构与橡胶连接件的中空的管壁为过渡配合。
[0014]优选地,塑料管的长度大于橡胶连接件的长度。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通过将连接管设置成由塑料管和橡胶连接件两段组成,将塑料管具有爪状结构的一端插入橡胶连接件的双层结构中,通过卡箍与涡轮增压器接口连接时,塑料管的爪状结构挤压橡胶连接件内表面抓紧涡轮增压器接口,相对于以往的采用整根的AEM管的连接方式,满足了耐高温和密封的要求,提高了连接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的局部剖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的侧视图。
[0018]图3是图2中A-A的剖面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002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为两段式结构,参考图1-3,该连接管包括塑料管I和橡胶连接件2。其中,橡胶连接件2为管状,其管壁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的管壁为一端开口。塑料管I的一端为爪状结构,该爪状结构通过橡胶连接件2的开口插入橡胶连接件I的管壁中。
[0022]为了便于安装,该爪状结构与橡胶连接件I的管壁可采用过渡配合。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橡胶连接件2的管壁为U型双层结构,U型双层结构的深度略小于橡胶连接件2的长度,长度指的是沿轴向方向的长度。橡胶连接件2外侧管壁的长度小于内侧管壁的长度。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橡胶连接件2的内侧管壁的开口端设置有翻边,用于限制橡胶连接件2相对于塑料管I轴向压缩运动,延长使用寿命。外侧管壁的两端部外表面的周向上均设置有相距一定距离的凸起,两个凸起之间形成了一个凹槽,该凹槽用于固定卡箍,凹槽的宽度与卡箍适配即可。
[0025]进一步地,外侧管壁和内侧管壁的内表面周向上均设置有密封圈3。可设置多个密封圈,确保橡胶连接件2与塑料管I以及与涡轮增压器的密封性良好,同时密封圈还可增大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脱出。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密封圈的数量至少为2个,分别安装在外侧管壁和内侧管壁的内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圈的数量可以根据密封要求和连接力要求设置,增加密封圈的数量可提高密封性和部件间的摩擦力。
[0027]进一步地,橡胶连接件2为注塑成型,注塑成型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
[0028]塑料管I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塑料导管,其长度大于橡胶连接件2的长度。参考图1,塑料管I的一端为爪状结构,爪状结构由若干数量的爪片6组成,相邻爪片之间有间隙。塑料管I的另一端不做具体限定,以满足塑料管I的安装需求即可。
[0029]进一步地,塑料管I的外壁周向上设置有凸台7,该凸台7的位置与橡胶连接件2的夕卜侧管壁的端面适配,用于限Φ繼料管I和橡胶连接件2的轴向压缩运动。
[0030]进一步地,塑料管I可采用上壳体4和下壳体5红外焊接而成,上壳体4和下壳体5分别为注塑成型,如图4所示。
[0031]图4示出了连接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从左至右示出了波纹管、高频谐振腔外壳、谐振腔内挡板、塑料管I和橡胶连接件2。波纹管通过卡箍与空气滤清器连接,波纹管通过谐振腔上卡箍连接高频谐振腔外壳,高频谐振腔外壳连接谐振腔内挡板,谐振腔内挡板通过谐振腔下卡箍连接塑料管I。
[0032]塑料管I与橡胶连接件2配合后,与涡轮增压器的接口连接,通过卡箍紧固。打紧卡箍时,塑料管I的爪状结构收缩,挤压橡胶连接件2的内表面,以抓紧涡轮增压器,从而大大提高连接管与涡轮增压器之间的连接力,满足发动机运行时,连接管不脱出的要求。
[0033]在实际使用中,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干净空气通过波纹管,经由高频消音器,最后通过连接管进入涡轮增压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将传统的高频谐振腔与涡轮增压器之间的整根AEM管设计成两段,即一段塑料管和一段橡胶连接件,一方面在与涡轮增压器连接处采用橡胶连接件,以满足与连接处管道耐高温的要求,另一方面高频谐振腔与橡胶连接件之间的管路采用普通的塑料管,减少了管路的重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4]对于相同尺寸的涡轮增压器接口,可以将橡胶连接件作为标准件,根据具体情况重新设计塑料管即可,能够有效减少设计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
[0035]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两段式结构,包括塑料管和橡胶连接件;橡胶连接件为管状,其管壁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塑料管的一端为爪状结构,该爪状结构通过橡胶连接件的开口端插入橡胶连接件的管壁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橡胶连接件的管壁包括外侧管壁和内侧管壁,外侧管壁和内侧管壁的内表面周向上均设置有密封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密封圈的数量至少为2个。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橡胶连接件的管壁为U型双层结构,外侧管壁的长度小于内侧管壁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外侧管壁两端部的外表面的周向上均设置有相距预定距离的两个凸起,两个凸起形成用于固定卡箍的凹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塑料管的外壁周向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塑料管和橡胶连接件轴向压缩运动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橡胶连接件开口端的端面适配。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塑料管爪状结构的一端包括预设数量的爪片,相邻爪片之间有间隙。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塑料管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红外焊接而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为注塑成型。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塑料管的爪状结构与橡胶连接件的中空的管壁为过渡配合。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塑料管的长度大于橡胶连接件的长度。
【文档编号】F02M35/10GK205559123SQ201620156789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日
【发明人】魏欢
【申请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