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6349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后消音器。
【背景技术】
[0002]消声器作为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气噪声的一个关键部件,它是通过降低、衰减排气脉动压力来消除噪声。
[0003]消声器可以分为前消声管和后消声管;通常在发动起中是将前消音管和后消音管组合在一起使用的。
[0004]在图1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后消音管结构,其包括置于外壳内的输入管01,输入管01 —端连通外部,另一端依次通过U型管02和输出管03后输出至外部;在外壳和前述的所有管道之间填充有吸音棉,在U型管02和输出管03上开设有小孔组用来和消音棉配合构成阻抗复合型消音器,其消音效果并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噪效果更好的后消音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后消音器,所述外壳通过隔板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均填充有消音棉;
[0008]所述第一空腔内置有前置管,所述第二空腔内置有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第三空腔内置有弯管;
[0009]所述第一空腔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依次通过前置管、输入管、弯管和输出管后连通至所述出气孔;
[0010]其中,所述前置管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孔,另一端封闭,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前置孔组;
[0011]以及,所述输入管包括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所述第一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前置管的侧壁,另一端连通至位于第二空腔内的密封共振腔,所述第二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密封共振腔,另一端连通至弯管;
[0012]以及,所述弯管相对于输入管的另一端连通至输出管,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弯孔组;
[0013]以及,所述输出管相对于弯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出气孔,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阻性消音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密封共振腔由位于第二空腔的密封板绕制而成,所述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均伸入至所述密封共振腔的内部。
[0015]优选地,所述阻性消音结构包括开设在输出管侧壁上的输出孔组和由阻性板绕制而成的阻性空腔,所述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输出孔组连通至所述阻性空腔,所述阻性空腔内填充有消音棉。
[0016]优选地,所述输出孔组包括蜂窝孔组和直筒孔组,所述阻性空腔包括第一阻性空腔和第二阻性空腔;
[0017]其中,所述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蜂窝孔组连通至所述第一阻性空腔,
[0018]以及,所述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直筒孔组连通至所述第二阻性空腔。
[0019]优选地,所述弯管为U型管。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噪音在由进气孔进入前置管后,进行前置阻性消音,以削弱高频噪音;再进入至输入管进行抗性消音,以削弱低、中频噪音;再通过弯管消除高频噪音,最后又输出管进行微穿孔板消音,以在需要的频率范围内获得良好的消声效果O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消音器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0023]附图标注:1、第一空腔;2、第二空腔;3、第三空腔;4、前置管;41、前置孔组;51、第一输入管;52、第二输入管;53、密封共振腔;6、弯管;61、弯孔组;7、输出管;71、蜂窝孔组;72、直筒孔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消音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5]本实施例示范性的公开了一种后消音器,其包括有外壳,外壳的内部空间通过两块隔板分割成第一空腔1、第二空腔2和第三空腔3 ;
[0026]同时,在第一空腔1、第二空腔2和第三空腔3内均填充有消音棉,此处的消音棉选用针刺棉为宜;
[0027]进一步地,在第一空腔I内置有前置管4,第二空腔2内置有输入管和输出管7,第三空腔3内置有弯管6 ;
[0028]再者,在第一空腔I上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前置管4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孔,另一端通过隔板封堵住,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前置孔组41,同时输入管连通至前置管4的侧壁;那么,前置孔组41、第一空腔I以及第一空腔I内填充的消音棉实质上构成了第一阻性消音结果,即前消音管输出的废气,由进气孔进入至前置管4后,废气中的高频噪音通过前置孔组41进入至第一空腔I后与消音棉摩擦产生热能,实现了将声能转换成热能的效果,降低了高频噪音。
[0029]输入管包括第一输入管51和第二输入管52,第一输入管51的一端连通至前置管4的侧壁,另一端连通至位于第二空腔2内的密封共振腔53,第二输入管52的一端连通至密封共振腔53,另一端连通至弯管6 ;那么,废气由前置管4的侧壁进入并通过第一输入管51后进入密封共振腔53内,第一输入管51和第二输入管52之间的间隙与密封共振腔53形成共振作用。
[0030]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密封共振腔53由位于第二空腔2的密封板围绕后分别抵触在第一输入管51和第二输入管52的管壁上,那么,第一输入管51和第二输入管52的腔口实质上伸入至至密封共振腔53的内部;再者,上述结构设计简单,加工方便,阶次噪声控制效果明显。
[0031]以及,弯管6相对于输入管的另一端连通至输出管7,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弯孔组61 ;那么,弯孔组61、第三空腔3和第三空腔3内的吸音棉实质上构成了第二阻性消音结构,以便于在降低阻力损失的同时也实现了提高阻性消声作用的目的。
[0032]另外,本实施例的弯管6可选取U型管,进一步地减小本实施例的第二阻性消音结构的阻力损失。
[0033]本实施例,输出管7相对于弯管6的另一端连通至出气孔,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阻性消音结构;本实施的阻性消音结构包括阻性板和输出孔组,阻性板与输出管7的侧壁构成阻性空腔,输出管7的内部管路通过输出孔组连通至阻性空腔,阻性空腔内填充有消音棉;上述的阻性空腔、输出孔组以及阻性密封空腔中的消音棉实质上构成了第三阻性消音结构,以进一步地的去除废气中的高、中频噪音;
[0034]另外,本实施例的阻性密封空腔通过隔断板分隔成第一阻性空腔和第二阻性空腔,输出孔组包括蜂窝孔组71和直筒孔组72 ;输出管7的内部管路通过蜂窝孔组71连通至第一阻性空腔,输出管7的内部管路通过直筒孔组72连通至第二阻性空腔。那么,由第一阻性空腔、消音棉以及蜂窝孔组71所构成的第四阻性消音结构和由第二阻性空腔、消音棉以及直筒孔组72所构成的第五阻性消音结构的声阻是不同的,进一步地拓展了本实施例的阻性消音性能。
[00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后消音器,所述外壳通过隔板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均填充有消音棉,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腔内置有前置管,所述第二空腔内置有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第三空腔内置有弯管; 所述第一空腔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依次通过前置管、输入管、弯管和输出管后连通至所述出气孔; 其中,所述前置管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孔,另一端封闭,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前置孔组; 以及,所述输入管包括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所述第一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前置管的侧壁,另一端连通至位于第二空腔内的密封共振腔,所述第二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密封共振腔,另一端连通至弯管; 以及,所述弯管相对于输入管的另一端连通至输出管,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弯孔组; 以及,所述输出管相对于弯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出气孔,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阻性消音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共振腔由位于第二空腔的密封板绕制而成,所述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均伸入至所述密封共振腔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性消音结构包括开设在输出管侧壁上的输出孔组和由阻性板绕制而成的阻性空腔,所述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输出孔组连通至所述阻性空腔,所述阻性空腔内填充有消音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孔组包括蜂窝孔组和直筒孔组,所述阻性空腔包括第一阻性空腔和第二阻性空腔; 其中,所述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蜂窝孔组连通至所述第一阻性空腔, 以及,所述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直筒孔组连通至所述第二阻性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为U型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消音器,外壳通过隔板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均填充有消音棉,第一空腔内置有前置管,第二空腔内置有输入管和输出管,第三空腔内置有弯管;第一空腔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依次通过前置管、输入管、弯管和输出管后连通至出气孔;前置管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孔,另一端封闭,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前置孔组;输入管包括第一输入管和第二输入管,第一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前置管的侧壁,另一端连通至位于第二空腔内的密封共振腔,第二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密封共振腔,另一端连通至弯管;弯管相对于输入管的另一端连通至输出管,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弯孔组;输出管相对于弯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出气孔,并且在其管壁上开设有阻性消音结构。通过上述结构构成的后消音器其消音性能更好。
【IPC分类】F01N1/06, F01N1/08, F01N1/04
【公开号】CN204716342
【申请号】CN201520211525
【发明人】王涛, 吴熙平, 张启智, 湛浦军, 韩强, 柳仲达
【申请人】北京市通州迪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