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及发动机动态油耗测量方法

文档序号:10530882阅读:1124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及发动机动态油耗测量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的标定、发动机动态油耗测量的测量。提供了车载运行发动机动态油耗的测量方法。技术方案如下: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标定系统包括:喷油器固定架,待标定喷油器,燃油收集器,与喷油器相连的喷油控制电路,燃料供给装置,氮气罐,活性炭,惰性气体。本发明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标定方法,最大程度地模拟了喷油器的实际工作参数,特别是喷油压力参数和喷嘴的背压参数,设备简易,操作性强。
【专利说明】
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及发动机动态油耗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及其喷油器物理参数的测试,进一步涉及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的标定、发动机动态油耗测量的测量。
【背景技术】
:
[0002]传统的发动机动态油耗测量方法有:重量分析法、抽样法、硫元素跟踪法等等,这些方法测试发动机的油耗需要附加很多的实验设备,一般适用于发动机台架实验,发动机一旦装车后,很难实施,因此,发动机在车载状态下的动态油耗测量是个难点,也是空白。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标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供了车载运行发动机动态油耗的测量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标定系统,包括:喷油器固定架3,安装在喷油器固定架上的待标定喷油器4,燃油收集器5,所述燃油收集器通过密封盖实现收集器内外的隔绝,喷油器的喷嘴贯穿密封盖,与喷油器相连的喷油控制电路2,控制喷油器的喷射脉宽、喷射次数;给喷油器提供燃料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7,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内部压力可调;与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相连的氮气罐8,通过调节氮气罐的输出压力,实现燃料供给装置的内部压力调节;位于燃油收集器内的活性炭6,用于吸附燃油蒸汽;位于燃油收集器内的惰性气体,模拟喷油器喷嘴所处的环境背压。标定过程如下:
[0005]步骤一:通过调节氮气罐的输出压力,实现燃料供给装置能够为喷油器提供稳定的喷射压力;通过喷油控制电路,设定一定的喷油脉宽和喷油次数;称取未喷油时燃油收集器的重量G1;
[0006]步骤二:开启喷油控制电路,按照预先的设置,完成N次喷射;
[0007]步骤三:称取喷油后燃油收集器的重量G2;
[0008]步骤四:得到特定喷射压力、喷射脉宽条件下,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P,P=(G2-Gi)/N;
[0009]调整喷射压力和喷射脉宽数值,得到喷油器单次喷油量的MAP图谱。
[0010]在上述标定系统和方法的基础上实现的发动机动态油耗测量方法,过程如下:
[0011]步骤五:将发动机的曲轴位置信号、喷油脉宽信号、喷射压力信号引出并延长至信号采集模块或单元;
[0012]步骤六:将引出的喷油信号生成以时间为横坐标的喷油信号曲线,T= UU代表喷油脉宽;将引出的曲轴信号生成以时间为横坐标的曲轴信号曲线,t代表发动机转一圈的时长,转速S = l/t;P代表引出的喷射压力信号;
[0013]步骤七:以T、P参数,找到生成的喷油器单次喷油量MAP图谱中对应的喷油器单次喷油量Q;
[0014]发动机动态油耗= Q*(S/2)*60*发动机喷油器个数。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6]本发明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标定方法,最大程度地模拟了喷油器的实际工作参数,特别是喷油压力参数和喷嘴的背压参数,设备简易,操作性强。
[0017]本发明发动机动态油耗测量方法,只需将发动机控制参数中的喷油器喷油脉宽T、MAP图谱中对应的喷油器单次喷油量Q,即可获得发动机的动态油耗,特别适用于车载测量,适用范围特别宽。
【附图说明】
:
[0018]图1是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标定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I代表计算机,2代表喷油控制电路,3代表喷油器固定架,4代表喷油器,5代表燃油收集器,6代表活性炭,7代表燃料供给装置,8代表氮气罐。
[0019]图2是喷油信号-时间关系图,图中,横坐标为时间轴,纵坐标为喷油信号。
[0020]图3是曲轴位置信号-时间关系图,图中,横坐标为时间轴,纵坐标为曲轴位置信号;图3与图2的时间轴同步。
【具体实施方式】
:
[0021 ] 实施例:
[0022]发动机动态油耗测量方法,过程如下:
[0023]过程一: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标定;
[0024]实现标定的系统包括:喷油器固定架3,安装在喷油器固定架上的待标定喷油器4,燃油收集器5,所述燃油收集器通过密封盖实现收集器内外的隔绝,喷油器的喷嘴贯穿密封盖,与喷油器相连的喷油控制电路2,控制喷油器的喷射脉宽、喷射次数;给喷油器提供燃料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7,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内部压力可调;与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相连的氮气罐8,通过调节氮气罐的输出压力,实现燃料供给装置的内部压力调节;位于燃油收集器内的活性炭6,用于吸附燃油蒸汽;位于燃油收集器内的惰性气体,模拟喷油器喷嘴所处的环境背压;标定过程如下:
[0025]过程1-1:通过调节氮气罐的输出压力,实现燃料供给装置能够为喷油器提供稳定的喷射压力;通过喷油控制电路,设定一定的喷油脉宽和喷油次数;称取未喷油时燃油收集器的重量G1,
[0026]过程1-2:开启喷油控制电路,按照预先的设置,完成N次喷射;
[0027]过程1-3:称取喷油后燃油收集器的重量G2;
[0028]过程1-4:得到特定喷射压力、喷射脉宽条件下,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Q,Q=(G2-Gi)/N;
[0029]调整喷射压力和喷射脉宽数值,得到喷油器单次喷油量的MAP图谱;
[0030]过程二:曲轴转速、喷油脉宽、喷射压力的测定
[0031 ]过程2-1:将发动机的曲轴位置信号、喷油脉宽信号、喷射压力信号引出并延长至信号采集模块或单元;
[0032]过程2-2:将引出的喷油信号生成以时间为横坐标的喷油信号曲线,Τ = ?2-^,Τ代表喷油脉宽;将引出的曲轴信号生成以时间为横坐标的曲轴信号曲线,t代表发动机转一圈的时长,转速S = I/t; P代表引出的喷射压力信号;
[0033]过程2-3:以T、P参数,找到过程一中生成MAP图谱中对应的喷油器单次喷油量Q;
[0034]发动机动态油耗= Q*(S/2)*60*发动机喷油器个数。
[0035]在本实施例中,曲轴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测曲轴飞轮盘的齿数来确定曲轴的位置。飞轮盘齿数为60-2,曲轴位置传感器采集到每个齿的上升沿和下降沿,2个缺齿的位置显示连续的低电平或高电平,相邻两个缺齿之间就是发动机曲轴转动一圈,发动机一个循环曲轴转动两圈,3个缺齿位置之间就是发动机转动一个循环。
【主权项】
1.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该方法的系统包括:喷油器固定架(3),安装在喷油器固定架上的待标定喷油器(4),燃油收集器(5),所述燃油收集器通过密封盖实现收集器内外的隔绝,喷油器的喷嘴贯穿密封盖,与喷油器相连的喷油控制电路(2),控制喷油器的喷射脉宽、喷射次数;给喷油器提供燃料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7),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内部压力可调;与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相连的氮气罐(8),通过调节氮气罐的输出压力,实现燃料供给装置的内部压力调节;位于燃油收集器内的活性炭(6),用于吸附燃油蒸汽;位于燃油收集器内的惰性气体,模拟喷油器喷嘴所处的环境背压;标定过程如下: 步骤一:通过调节氮气罐的输出压力,实现燃料供给装置能够为喷油器提供稳定的喷射压力;通过喷油控制电路,设定一定的喷油脉宽和喷油次数;称取未喷油时燃油收集器的重量Gi; 步骤二:开启喷油控制电路,按照预先的设置,完成N次喷射; 步骤三:称取喷油后燃油收集器的重量G2; 步骤四:得到特定喷射压力、喷射脉宽条件下,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PA=(G2-G1)/N; 调整喷射压力和喷射脉宽数值,得到喷油器单次喷油量的MAP图谱。2.发动机动态油耗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如下: 过程一: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标定; 实现标定的系统包括:喷油器固定架(3),安装在喷油器固定架上的待标定喷油器(4),燃油收集器(5),所述燃油收集器通过密封盖实现收集器内外的隔绝,喷油器的喷嘴贯穿密封盖,与喷油器相连的喷油控制电路(2),控制喷油器的喷射脉宽、喷射次数;给喷油器提供燃料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7),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内部压力可调;与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相连的氮气罐(8),通过调节氮气罐的输出压力,实现燃料供给装置的内部压力调节;位于燃油收集器内的活性炭(6),用于吸附燃油蒸汽;位于燃油收集器内的惰性气体,模拟喷油器喷嘴所处的环境背压;标定过程如下: 过程1-1:通过调节氮气罐的输出压力,实现燃料供给装置能够为喷油器提供稳定的喷射压力;通过喷油控制电路,设定一定的喷油脉宽和喷油次数;称取未喷油时燃油收集器的重量Gi, 过程1-2:开启喷油控制电路,按照预先的设置,完成N次喷射; 过程1-3:称取喷油后燃油收集器的重量G2; 过程1-4:得到特定喷射压力、喷射脉宽条件下,发动机喷油器单次喷油量Q,Q= (G2-Gi)/N; 调整喷射压力和喷射脉宽数值,得到喷油器单次喷油量的MAP图谱; 过程二:曲轴转速、喷油脉宽、喷射压力的测定 过程2-1:将发动机的曲轴位置信号、喷油脉宽信号、喷射压力信号引出并延长至信号采集模块或单元; 过程2-2:将引出的喷油信号生成以时间为横坐标的喷油信号曲线,T = ^t1, T代表喷油脉宽;将引出的曲轴信号生成以时间为横坐标的曲轴信号曲线,t代表发动机转一圈的时长,转速S = l/t;P代表引出的喷射压力信号;过程2-3:以T、P参数,找到过程一中生成MAP图谱中对应的喷油器单次喷油量Q;发动机动态油耗=Q* (S/2) *60*发动机喷油器个数。
【文档编号】G01F9/00GK105888909SQ201610221291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裴毅强, 赵乐文, 张小雨
【申请人】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