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的增压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232993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摩托车的增压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有组件摆动式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的增压装置。
近年来,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提出了通过连杆的摆动将吸入曲轴室中的空气进行压缩,供给燃烧室的一种带有连杆增压机构的增压装置的方案(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93869号公报)。
在上述增压装置中,需要给过滤送往上述增压机构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冷却因加压而温度上升的空气的中间冷却器、抑制供入气缸中的加压空气压力变动的增压箱的相当大的配置空间,并且需要由吸气管等相互进行连接的组成部件。
然而,人们试图将带有上述连杆增压机构的增压装置用于小型摩托车的搭载有组件摆动式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上。将这种装置搭载在带有组件摆动式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上,由于发动机装置整体是在上下摆动的,因而无论构成部件如何安排,例如进气系统都必须是挠性的,或者是配置空间非常大的情况,其结果是导致了结构复杂化及整体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结构复杂化及装置整体大型化的两轮摩托车增压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发动机本体与后轮传动装置呈一体化的搭载有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的两轮摩托车增压装置,它将由连杆的摆动对吸入气体进行压缩的连杆增压机构设置在曲轴箱内,将过滤送往该增压机构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冷却来自该增压机构的加压空气的中间冷却器、贮存来自该中间冷却器的加压空气的增压箱以与该发动机装置一齐摆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增压装置,由于空气滤清器、中间冷却器及增压箱等构成增压装置的各部件是安装在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本身上的,因而不需要连通它们的进气系统具有挠性,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配置,使结构简化,另外,因为上述各组成部件是集中配置在发动机装置上的,因而各组成部件的配置空间缩小到了所需的最小限度,从而可以避免装置整体的大型化。
图1是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两轮摩托车增压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上述第1实施例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上述第1实施例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适用于上述第1实施例的小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5是上述第1实施例两轮摩托车模式剖视后视图;图6是上述第1实施例装置的模式侧视图;图7是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两轮摩托车增压装置的侧视图;图8是上述第2实施例装置的平面图;图9是上述第2实施例装置的后视图;图10是适用于上述第2实施例装置的小型两轮摩托车侧视图;图11是上述第2实施例装置的模式结构图;图12是说明本实施例结构的模式图;图13是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两轮摩托车增压装置的侧视图;图14是上述第3实施例装置的平面图;图15是上述第3实施例装置的后视图;图16是适用于上述第3实施例装置的小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17是上述第3实施例装置的整体结构模式图18是上述第3实施例装置的冷却箱的正视图;图19是上述第3实施例装置的冷却箱的平面图;图20是表示冷却箱配置状态的变形例的模式平面图;图21是表示冷却箱配置状态的变形例的模式左视图。
图中1是小型两轮摩托车,8是脚踏板盖(车体盖),9是侧盖(车体盖),15是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7是发动机本体,18是后轮传动装置,25是连杆,31是化油器,33是增压装置,35是空气滤清器,36是中间冷却器。
下面参照


本发明第1实施例。
图1至图6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小型两轮摩托车增压装置的说明图,图1至图3分别是本实施例装置的侧视图、平面图、后视图,图4是适用于本实施例装置的小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5、图6是表示增压装置构成部件的位置关系及空气流等的模式图。另外,本说明书中左、右意味着从车辆行进方向上看到的状态中左、右。
图中,1是采用本发明第1实施例装置的小型两轮摩托车,其车体框架2下凹骨架型,因而前管2a上连接着侧视呈L字形的主框架2b的上端,该主框架2b的下端连接着左右一对侧架2c、2c的前端,该两侧架2c呈上方立起、后方延长的结构。另外,上述前管2a上由轴可左右自由操纵地支承着前叉4,该前叉4的下端由轴支承着前轮3,该前叉4的上端固定着转向把5。
上述转向把5的周围由把罩6覆盖、上述前管2a的周围分别由前罩7a和后罩7b两个分开构成的前盖7覆盖。另外,上述主框架2b与侧架2c的连接部位上配置有形成踏脚部分的脚踏板8,上述侧架2c的左右两侧配置有侧盖9。该侧盖9的上部配置有座10,该座10下方设置有储物箱11、燃料箱12等。
上述左右侧架2c上方弯曲部分下方的附近设置有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5。该发动机装置15由发动机本体17和后轮传动装置18构成,该发动机本体17通过由托架14架设在上述侧架2c、2c之间的支轴16可上下摆动地悬臂支撑着,所述后轮传动装置18从该发动机本体17的左侧部向后方延伸一体连接形成的,该传动装置18内藏有皮带传动式无极变速机构,其后端部由轴支撑着后轮19。另外,上述后轮传动装置18的传动箱18a的后端部上面由轴支撑着后悬挂装置20的下端,该后悬挂装置20的上端由轴支撑在侧架2c上。
上述发动机本体17是强制风冷式四冲程单气缸型,其曲轴箱21中连接有缸体22及缸盖23,该缸体22的缸筒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有活塞24,该活塞24通过连杆25连接在曲轴26的曲柄销26a上。另外。上述曲轴26左端部安装有图中未示出的皮带轮,右端部上安装有向上述发动机本体17中供给冷却空气的强制冷却风扇51。这样,上述发动机本体17通过空气罩50围在其周围,由上述冷却风扇51吸入的冷却空气a穿过发动机本体17与空气罩50之间时,对上述气缸盖23、缸体22等进行冷却,之后,从出口50a排出。另外,22a、23c分别是增大放热面积用的缸体冷却散热片、缸盖冷却散热片。
上述缸盖23下面导出的排气口23a上连接有排气管28,该排气管28的后端连接有配置于后轮19右侧的消声器29。另外,上述气缸盖23的上面导出的进气口23b上连接有进气道30,该进气道30的上游端连接有配置于上述缸体22上面的化油器31。该化油器31的右侧方配置有油箱32。另外,上述排气口23a、进气口23b由排气阀111、进气阀110开闭,各阀111、110通过排气、进气侧挺杆114、113由凸轮轴112驱动开闭。
因此,上述发动机装置15带有连杆增压式增压装置33。该增压装置33带有连杆增压机构33a、将供入该增压机构33a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空气滤清器35、将来自上述增压机构33a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36、储存来自该中间冷却器的压缩空气并由此而抑制供入缸筒内的压缩空气压力变动的增压箱37,构成该增压装置的部件35~37完全都在上述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5中与该装置15一起摆动安装着。
上述连杆增压机构33a,由上述曲轴箱21内周壁上滑动连接的连杆25、曲轴辐板26b将曲轴室分成吸入室A和压缩室B,上述曲轴箱21的左侧壁下部形成有与上述吸入室A连通的吸入口21a,同时,右侧壁的上部形成有与上述压缩室B相连通的排出口21b。由此,构成了将通过上述连杆25的摆动而吸入的空气进行压缩的容积型增压机构。另外,其结构已在上述特开平6-93869号公报上详细记载。
另外,上述连杆增压机构33a中还连接有润滑装置100。该润滑装置100将来自上述油箱32的润滑油通过滤油器101由油泵吸入加压,将被加压的润滑油由输油管103供给上述连杆25、曲轴辐板26b等的滑动面,另外,供给的润滑油中流到曲轴箱21的底部的均由带有逆止阀104的排油管105回收进行循环使用。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连杆增压机构33a中,增压压力高的压缩室配置在上侧,吸入室则配置在下侧,形成将从曲轴箱21的下方吸入的空气加压、从上方排出的结构。因此,由上述润滑装置100供给的润滑油在曲轴室内由于自重而很容易与压缩空气分离,从而抑制了润滑油混入加压空气中。另外,上述分离后的润滑油还有作为曲轴箱21内与连杆等壁面的滑动面间密封剂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气密性,使增压压力提高。
上述空气滤清器35侧面看大致呈三角形,内部带有空气过滤元件35c,从平面看配置在缸体22、缸盖23的左侧壁与传动箱18a的前壁的拐角部分上,在该传动箱18a及曲轴箱21是固定有螺钉。该空气滤清器35的吸入口35a开口朝向车体内则的侧盖9内,另外,排出口35b则位于下部。该排出口35b由空气导入管40与上述曲轴箱21的吸入口21a相连通。
由此,通过空气滤清器35的空气自上向下流动导入增压机构中,因而便可以防止由从该曲轴室吸气而返回的润滑油对空气过滤元件的污损。另外,为了使上述空气滤清器35的排出口35b位于邻近上述增压机构的吸入口21a的位置,可以将空气导入管40的长度做短,从而可以减小由其吸入的阻力。这样,增压压力会升高,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而另外,空气滤清器35的吸入口35a由于是在侧盖9内的上部开口,因而能够防止雨水等侵入空气滤清器35内部。
上述中间冷却器36是侧视呈矩形箱状的空气冷却式,配置成盖住曲轴箱21右侧方的上述冷却风扇51的吸入口51a的形式,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托架固定在发动机本体17上。这样,将导入的发动机冷却用空气兼作上述中间冷却器36的冷却用空气。因而可以不需要中间冷却器专用的电动风扇,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上述中间冷却器36分别在上部前侧拐角部形成加压空气入口36a,在上部后侧拐角部形成加压空气出口36b,该入口36a、出口36b之间由内部通路36b连接,同时,该内部通路36b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增大放热面积用的冷却散热片36c。另外,上述中间冷却器36的底壁上插装有排放用塞子41。这样,流到中间冷却器36的底部的废弃物可以很容易地被排出,同时,可以防止废弃物逆流到发动机一侧。
上述中间冷却器36的加压空气入口36a通过进入侧吸气管42与上述曲轴箱21的排出口21b相连通,该连接部上配置有防止向加压空气的曲轴箱21内逆流的簧片阀115。另外,上述加压空气出口36b通过形成于排出侧吸气管43及上述曲轴箱21内的连接通路21c(图6中省略了图示)连接在后述的增压箱37的导入口37a上。
上述增压箱37配置在后轮传动装置18与侧架2c之间,用螺钉固定在传动箱18a的上面。这样,增压箱37位于与上述化油器31相同的高度上。上述增压箱37的上部内侧壁上形成有排出口37b,该排出口37b通过配置在上述曲轴箱21的上方的吸气管45与上述化油器31相连。这样,由于上述增压箱37处于与化油器31大致相同的高度上,因而简化了上述吸气管45的形状,且可以提高其形状的自由度。另外,由于将上述增压箱37配置在传动箱18a一侧,即与消声器29相反的一侧,因而流到增压箱37内的润滑油即使渗出,也不会到达消声器29中,因而可以防止产生白烟等问题。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增压装置33中,由空气滤清器35过滤的空气随着连杆25的摆动通过导入管40被吸入曲轴箱21内,同时被压缩,该压缩空气从吸气管42向中间冷却器36内压送,在该中间冷却器36中冷却的压缩空气通过吸气管43、通路21c压送给增压箱37并储存起来。而后,增压箱37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吸气管45供入化油器31中,在此变成混合气从进气道30供给燃烧室。而排出的废气通过排气管28从消声器29排出(参照图1~图3的虚线箭头所示)。
在以这种方式工作的本实施例的装置中,由于是将构成增压装置33的空气滤清器35、中间冷却器36以及增压箱37配置并固定在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5本身上,因而,随着该发动机装置15的上下摆动,上述构成部件35~37也同时摆动、从而使各组成部分之间没有相对移动,也不需要绕性连通各组成部分35~37,因而可以简化配件的结构。另外,各管路40、42~45的形状可以采用有刚性、有强度的材料成形,因而可以提高整个装置的安装强度。
另外,由于上述各组成部件35~37是安装在发动机装置15本身上的,将空气滤清器35置于缸体21与传动箱18a的拐角部位,将中间冷却器36置于曲轴箱21的右侧方,而将增压箱37置于传动箱18a与侧架2c之间,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周围的空间进行集中配置,从而能够使增压装置整体紧凑化。
进一步,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是针对适用于小型两轮摩托车情况进行的举例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它可以适用于搭载有组件摆动式发动机的任何种类的两轮摩托车。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7至图11是本发是一个实施例的小型两轮摩托车增压装置的说明图,图7~图9分别是本实施例装置的侧视图、平面图和后视图,图10是适用本实施例装置的小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上述增压装置组成部件的位置关系、空气流动的模式结构图。
图中,1是采用第2实施例装置的小型两轮摩托车,其车体框架2由于是下凹骨架式的,因而前管2a上连接着从侧面看大致呈L字形的主框架2b的上端,该主框架2b的下端连接着左右一对侧架2c、2c的前端,将该两侧架2c制成上方立起,而后方延长的结构。另外,上述前管2a上可左右自由操纵地由轴支撑着下端通过轴支撑有前轮3的前叉4,该前叉4的上端固定有转向把5。
上述转向把5的周围由把罩6覆盖,上述前管2a的周围分别由前罩7a和后罩7b两分开构成的前盖7所覆盖。另外,上述主框架2b与侧架2c的连接部分上设置有构成踏脚部分的脚踏板盖8,上述侧架2c的左右方配置有侧盖9。该侧盖9的上部配置有座椅10,该座椅10的下方搭载着储物箱11、燃料箱12等。
上述左右侧架2c的上方弯曲部分下方附近搭载有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5。该发动机装置15由发动机本体17和后轮传动装置18构成,所述发动机本体17通过在侧架2c、2c之间由托架14架设的枢轴16可以上下摆动的悬臂支撑着后轮传动装置18,从该发动机本体17的左侧部向后方延伸一体连接形成,该传动装置18内藏有皮带驱动式无机变动装置,其后端部由轴支撑着后轮19。另外,上述这后轮传动装置18的传动箱18a的后端部上面由轴支撑着后悬挂装置20的下端,该后悬挂20的上端由轴支撑在侧架2c上。
上述发动机本体17是强制风冷式4冲程单缸型,其曲轴箱21上连接有缸体22及缸盖23,该缸体22的缸筒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有活塞24,同时,将该活塞24由连杆25连接在曲轴26的曲轴销26a上。另外上述曲轴26的左端部安装有图中未示出的驱动皮带轮,右端部上安装有向发动机本体17中供给冷却空气的强制冷却风扇51。这样,上述发动机本体17由空气罩50围住,由上述冷却风扇51吸入的冷却空气a在通过发动机本体17与空气罩50之间时,对上述气缸盖23、缸体22等进行冷却,同时,从出口50a排出。另外,22a、23c分别是为了增大放热面积用的缸体冷却散热片、缸盖冷却散热片。
从上述缸盖23的下面导出的排气口23a连接着排气管28,该排气管28的后端连接着配置于后轮19的右侧方的消声器29。另外,上述气缸盖23的上面导出的进气口23b连接着进气道30,该进气道30的上游端连接有配置在上述缸体22上面的化油器31。该化油器31的右侧方配置着油箱32。另外,上述排气口23a、进气口23b由排气阀111、进气阀110开闭,各阀111、110通过排气、进气侧挺杆114、113由凸轮轴112驱动开闭。
这样,上述发动机装置15便具备了连杆增加式增压装置33。该增压装置33带有连杆增压机构33a、过滤进入该增压机构33a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35、冷却来自上述增压机构33a的压缩空气的中间冷却器36、储存来自该中间冷却器36的压缩空气,并由此而抑制供入缸筒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动的增压箱37,其增压装置的构成部件35~37都在上述组件摆个动式发动机装置15中与该装置15一起摆动安装。
上述连杆增压机构33a通过在上述曲轴箱21内周壁上滑动连接的连杆25、曲轴腹板26b将曲轴室分为吸入室A和压缩室B,上述曲轴箱21的左侧壁下部形成有与上述吸入室A连通的吸入口21a,同时,右侧壁的上部形成有与上述压缩室B连通的排出口21b。由此构成了压缩通过上述连杆25的摆动吸入的空气的容积型增压机构。另外,其结构已在上述特开平6-93869号公报中详细记载。
另外,上述连杆增压机构33中连接有润滑装置100。该润滑装置100通过将来自油箱32中的润滑油自滤油器101由油泵102抽吸加压,将该加压的润滑油通过输油管103供给上述连杆25、驱轴腹板26b等的滑动面,另外,将该供给的润滑油中流到曲轴箱21底部的那部分通过带有逆止阀104的排油管105回收循环使用。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连杆增压机构33a中,增压压力高的压缩室配置在上侧,吸入室则配置在下侧,形成将自曲轴箱21的下方吸入的空气加压、从上方排出的结构。这样,由上述润滑装置100供给的润滑油在曲轴室内通过自重可以很容易的从压缩空气中分离出来,从而能够抑制润滑油混入加压空气中。另外,上述分离出的润滑油还具有作为曲轴箱21内连杆等与壁面的滑动面之间的密封剂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气密性,使增压压力提高。
上述空气滤清器35内部具有空气过滤元件35c,它配置在后轮传动装置18与侧架2c之间,用螺钉固定在传动箱18a的上面。该空气滤清器35的吸入口35a朝着车体的内侧开口于侧盖9内,另外,排出口35b朝下方开口。该排出口35b通过空气导入管40连接在形成于上述曲轴箱21内的连接通路21c上,该连接通路21c与上述吸入口21a相连通。
上述这种空气滤清器35的排出口35b由于是位于比曲轴箱21的吸入口21c更靠上方的位置,因而能够防止由从上述曲轴室吸气而返回的润滑油对空气过滤元件的污损,从而可以减少润滑油的消耗量。另外,由于空气滤清器35的吸入口35a开口于侧盖9的上部,因而可以防止雨水等浸入空气滤清器35内。
上述中间冷却器36由于是从侧面看大致呈矩菜箱状的空冷式,配置成覆盖住曲轴箱21右侧上述冷却风扇51的吸入口51a的形式,通过图中未示的托架固定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7上。由此,将导入的发动机冷却用空气兼用作中间冷却器36的冷却空气。从而可以不需要中间冷却器冷却用的专用风扇,降低了成本。
上述中间冷却器36分别在顶壁后部形成有加压空气入口36a,在底壁前部形成加压空气出口36b,该入口36a、出口36b之间由内部通路36b连接,同时,在该内部通路36b外表面上形成有增大放热面积用的冷却散热片36c。另外,该中间冷却器36的底壁后部插装有排放用塞子41,从而能够使流到中间冷却器36底部的废物很容易地排出,另外,与发动机一侧相连通的加压空气入口36a由于形成在顶壁上,因而能够防止废物向发动机一侧逆流。
上述中间冷却器36的加压空气入口36a通过设置于曲轴箱21上面的吸入侧吸气管42与曲轴箱21的排出口21b相连通,该连接部分上设置有防止加压空气向曲轴箱21内逆流的簧片阀115。另外上述加压空气出口36b通过设置于曲轴箱21下面的排出侧吸气管43连接在后述增压箱37的导入口37a上。
这样,上述增压箱37从侧面看大致呈三角形,位于从发动机装置15的车辆前方的投影面外侧且在发动机本体17附近的位置。更详细地说,上述增压箱37配置在缸体22、缸盖23的右侧壁与传动箱18a的前壁的拐角部分,由螺钉固定在该传动箱18a及曲轴箱21上。另外,上述增压箱37的前方设置有导风板8a。
另外,上述增压箱37的导入口37a形成于该室37内侧壁37c的下部,该内侧壁37c的上部形成有排出口37b。由于这种排出口37b位于导入口37a更靠上方的位置,箱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自重进行分离,从而能够抑制润滑油混入加压空气中。
上述增压箱37的内侧壁37c上配置有上述化油器31,它位于邻接且与上述排出口37b大致同一高度的位置处,该化油器31由吸气管45连接在上述增压箱37的排出口37b上。这样,由于上述增压箱37的排出口37b位于与化油器31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处,且与该化油器31邻接配置,因此能够简化上述吸气管45的形状,同时能够缩短通路的长度,由此使通路的阻力变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另外,上述增压箱37由于配置在传动箱18a一侧,即,配置在排气管28导出方向相反的一侧,即使流到增压箱37内的润滑油回渗,也不会流到排气管28中,因此能够防止产生白烟等。
下面对本第2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增压装置33中,由空气滤清器35过滤的空气随着连杆25的摆动通过空气导入管40、连接通路21c吸入到曲轴箱21中,同时进行压缩,该压缩空气从吸气管42送到中间冷却器36中,在该中间冷却器36中进行冷却的压缩空气通过吸气管43压送到增压箱37中储存起来。而后,该增压箱37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吸气管45供入化油器31中,在此变成混和气从进气管30供给燃烧室中。这样,废气通过排气管28从消声器29排出(参见图7~图9的虚线箭头)。
在这种动作的本发明第2实施例装置中,增压箱37由于配置在缸体21左侧壁与传动箱18a前面的拐角部分上,因而能够利用发动机装置15的空间,上述增压装置33的组成部件即使是大型的,也能够很容易的确保增压箱37的配置空间。
另外,由于是自上述发动机本体17前方的投影面外侧并且在缸体21左侧的方向配置增压箱37,因而该室37的前方不会对行驶时风的流动产生妨碍,从而能够提高行驶时风的冷却性能,并能够避免由于温度的上升而使充气效率下降。另外,由于在增压箱37的前方设置导风板8a,因而使行驶时风通过该导风板8a更有效地导入增压箱37中,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与第1实施例相同,由于构成增压装置33的空气滤清器35、中间冷却器36以及增压箱37等所有的部件都是固定配置在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5本身上,随着该发动机装置15的上下摆动,上述组成部件35~37也同时摆动,因而各组成部件之间没有相对移动,连接各组成部件35~37时没有必要采用挠性件,从而能够使配件的结构简化。另外,各管路40、42~45的形状,可以采用具有刚性、强度的材料成型,因而可以提高装置整体的安装强度。
进一步,上述各组成部件35~37由于是安装在发动机装置15本身上的,空气滤清器35位于传动箱18a与侧架2c之间,上述中间冷却器36位于曲轴箱21右侧方,而增压箱37则位于缸体21与传动箱18a的拐角部分,因而,能够有效利用发动机周围的空间进行集中配置,从而可以使增压装置整体紧凑化。
再有,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增压箱37是配置在发动机本体17与传动箱18a的拐角部分上的,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上述图12所示,也可以配置在自发动机装置15前方的投影面外侧,且邻近发动机本体17的位置,确保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配置空间以及提高冷却性的效果。
最后,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3至图1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小型两轮摩托车增压装置的说明图,图13~图15分别是本实施例装置的侧视图、平面图、后视图,图16是适用本实施例装置的小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17是表示整体结构的模式图,图18、图19是冷却箱的正视图、平面图。
参见附图1,1是采用本实施例装置的小型两轮摩托车,由于其车体框架2是下凹骨架型的,因而前管2a上连接着侧面看大致呈L字形的主框架2b的上端,该主框架2b的下端连接着左右一对侧架2c、2c的前端,该侧架2c呈向上方立起向后方延伸的结构。另外,上述前管2a上由轴可左右自由操纵地支撑着下端由轴支撑有前轮3的前叉4,该前叉4的上端固定有转向把5。
上述转向把5的周围由把罩6覆盖,上述前管2a的周围分别由前罩7a与后罩7b两部分构成的前盖7所覆盖。另外,上述主框架2b与侧架2c的连接部位配置有形成踏脚部分的脚踏板盖8,上述侧架2c的左右侧方配置有侧盖9。该侧盖9的上部配置有座10时,该座10的下方搭载有储物箱11、燃料箱12等。另外上述座10的下部脚踏板盖8的前面向前方鼓出形成导风道8a,该导风道8a的下端形成空气导入开口8b。
空气导入开口8b朝向下方,脚踏板盖8配置成从空气导入开口8b的下方前方到空气导入开口8b的后方朝上部弯曲的形式,该脚踏板8由于具有导风板的功能,因此能够将行驶中的动压作用在上述空气导入开口8b上。另一方面,由于空气导入开口8b是朝下的,雨水不会直接导入所述的配置有电动风扇37的中间冷却器36中,因此不会引起电动风扇37的工作不良。
这里,不用上述空气导入开口8b,在冷却箱36的前方设置附加的空气吸入口8c也是可以的,在设有这种空气吸入口8c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导入动压,从而可以省去电动风扇37。另外,在脚踏板盖8的上方设有空气导入口8b或者8c时,由于脚踏板盖8避开了来自车体下方的泥,因而不会因泥等的进入而使冷却箱36的性能变劣。
上述左右侧架2c的上方弯曲部分下方附近搭载有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5。该发动机装置15由发动机本体17和后轮传动装置18构成,所述发动机本体17通过由托架14架设在上述侧架2c、2c之间的枢轴16可上下摆动地悬臂支撑着,所述后轮装置18则在发动机本体17的左侧部向后方延伸一体连接形成,该传动装置18内藏皮带驱动式无机变速机构,其后端部由轴支撑着后轮19。另外,上述后轮传动装置18的传动箱18a后端部上面由轴支撑着后悬挂装置20的下端,该后悬挂装置20的上端由轴支撑在侧架2c上。
上述发动机本体17是强制风冷四冲程单缸型,其曲轴箱21中连接有缸体22及缸盖23,该缸体22的缸筒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有活塞24,该活塞24通过连杆25连接在曲轴26的曲柄销26a上。另外。上述曲轴26左端部安装有图中未示出的皮带轮。这样,上述发动机本体17通过气罩50围在其周围,由上述气罩50的空气出口50a处设置的冷却风扇51从空气入口50b吸入的冷却空气a穿过发动机本体17与气罩50之间时,对上述气缸盖23、缸体22等进行冷却。
上述缸盖23下面导出的排气口23a上连接有排气管28,该排气管28的后端连接有配置于后轮19右侧的消声器29。另外,上述气缸盖23的上面导出的进气口23b上连接有进气道30,该进气道30的上游端连接有配置于上述缸体22上面的化油器31。
另外上述缸体22、缸盖23的左侧壁与传动箱18a的拐角部分上配置有油箱32。由于这种重量较重的油箱32位于车体下部,因而可以使车辆整体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了行驶稳定性。
这样,上述发动机装置15变带有了连杆增压装置33。该增压装置33带有图中未示出的连杆增压机构33a、滤流向该增压机构33a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35、通过对来自上述增压机构33a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同时储存该冷却压缩空气从而抑制供给缸筒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动的冷却箱36。上述空气滤清器35、冷却箱36安装在上述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5中,并与该装置15一起摆动。
上述连杆增压机构33a通过与上述曲轴箱21内周壁上滑动连接连杆25、曲轴腹板26,使曲轴室划分成吸入室和压缩室,上述曲轴箱21的左侧壁下部形成与上述吸入室连通的吸入口21a,同时,右侧壁的上部形成与上述压缩室连通的排出口21b。这样,构成了压缩由上述连杆25的摆动而吸入的空气的容积型增压机构。而其结构在上述特开平6-93869号公报中已详细记载。
另外,上述连杆增压机构33a中还连接有图中未示出的润滑装置。该润滑装置向上述连杆25、曲轴腹板26b等的滑动面供给润滑油,将供给的润滑油从曲轴箱21的底部回收循环利用。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连杆增压机构33a中,增压压力高的压缩室位于上侧,吸入室配置在下侧,形成从曲轴箱21下方吸入的空气被加压从上方排出的结构。对此,上述曲轴室内的润滑油由于自重而很容易进行分离,从而能够抑制润滑油混入加压空气中。另外,上述分离的润滑油还具有作为曲轴箱21中与连杆等壁面的滑动面之间的密封剂的功能,从而提高气密性,使增压压力提高。
上述空气滤清器35配置在后轮传动装置18与侧架2c之间,由螺钉固定在传动箱18a的上面。该空气滤清器35的吸入口35a开在朝着车体内侧的侧盖9内,而排出口35b则开向下方。该排出口35b通过空气导入管40连接在形成于上述曲轴箱21内的连接通路21c上,该连接通路21c连接在上述吸入口21a上。
上述这种空气滤清器3 5的排出口35b由于位于比曲轴箱21的吸入口21a更靠上方的位置,因而能够防止从曲轴室吸气而返回的润滑油对空气过滤元件的污损,从而能够降低润滑油消耗量。另外,由于空气滤清器35的吸入口35a开口于侧盖9内的上部,因而能够防止雨水等侵入空气滤清器35内。
上述冷却箱36由于是正面看大致为长方形箱状经弯曲成型的形状,因而,围住配置在缸盖23上方的化油器31设置,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托架固定在发动机本体17上。另外上述冷却箱36配置在上述脚踏板盖8的导风道8a以及侧盖9的内侧。这样,上述车体盖8、9兼作中间冷却器罩,从而可以不需要另外的部件做为隔热罩。另外上述导风道8a具有挡泥的功能,从而能够防止因为泥等的进入导致冷却箱36性能劣化。
上述冷却箱36由于是与上述的中间冷却器和增压箱呈一体化的,将多根平板状冷却管36e的左右两端插入入口、出口36c、36d并开口,同时,形成将冷却风扇36f配置在上述冷却管36e上的结构。这样上述入口、出口的顶部36c、36d设定成能够抑制上述压力变动的足够大的容积,从而使该顶部36c、36d兼用作储存箱。另外上述冷却箱36的前侧和与外侧面中央部分的上述导风道8a大致相对的部分上安装有电动风扇37,该电动风扇37从导风道8a的下端开口8b吸入空气对上述冷却管36e及顶部36c、36d的外表面送风冷却。
上述冷却箱36的车体宽度方向右侧部形成有加压空气入口36a,左侧部形成有加压空气出口36b,底壁上插有图中未示出的排放用塞子。上述加压空气入口36a由吸气管42连接在上述曲轴箱21的排出口21b上。
另外,上述冷却箱36的后侧邻接配置着化油器31,该化油器31通过吸气管45连接在上述冷却箱36的加压空气出口36b上。这样,上述冷却箱36的空气出口36b位于与化油器31大致相同的高度上,且与该化油器31邻近配置,因此能够简化吸气管45的形状,同时可以缩短通路的长度,由此使通路的阻力变小,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这里,从上述增压装置33的空气上下方向流动上看,来自曲轴箱21的排出口21b的压缩空气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压送到冷却箱36中,从该冷却箱36向下方流到化油器31中,构成了所谓的收集器结构。这样,防止了来自曲轴箱21的润滑油流入冷却箱36中,并且防止了来自化油器31的燃料逆流流入冷却箱36内。
下面对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增压装置33中,由空气滤清器35过滤的空气随施着连杆25的摆动通过空气导入管40、连接通路21c吸入曲轴箱21内,并被压缩,该压缩空气从吸气管42压送到冷却箱36内,在该冷却箱36内冷却同时储存在该箱内。这样,冷却箱36内冷却、贮存的压缩空气通过吸气管45供入化油器31中,在此成为混和气由进气道30供入燃烧室中。而后,排出的废气通过排气管28从消声器29排出(参照图13~图15的虚线箭头)。
在如此工作的本发明第3实施例装置中,由于冷却箱36处于导风道8a、侧盖9的内侧,配置在围住缸盖23上方的化油器31的位置上,因而即使没有电动风扇37的动压,冷却空气也能被导入冷却箱36中,从而能使加压空气得到冷却,可以达到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效果。另外冷却空气通过冷却箱36后,朝着化油器31及发动机本体17输送,对该经油器31、发动机本体17周围进行换气。其结果是抑制了化油器31温度上升,从而避免了由此对发动机性能产生的恶劣影响。
另外,在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由于中间冷却器与增压箱是一体化的,因而与中间冷却器和增压箱的其它配置情况相比其配置的空间减少,因而可以很容易地确保其配置空间,能够避免装置大型化。
而在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由于构成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增压装置33的空气滤清器35及增压箱兼用作中间冷却器的冷却箱36,将其固定配置在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5本身上,因此随着该发动机装置15的上下摆动上述组成部件35、36也同时摆动,这样,各组成部件之间没有相对移动,因而连接上述各组成部件35、36就没有必要采用挠性连接,从而减化了配置结构。另外各管路40、42的形状可以采用具有刚性、强度的材料成形,因而可以提高装置整体的安装强度。
另外,上述空气滤清器35、冷却箱36由于是装在发动机装置15本身上的,将空气滤清器35配置在传动箱18a与侧架2c之间,将上述中间冷却器36配置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7前方,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周围的空间进行集中配置,可使增压装置整体紧凑化。
再者,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冷却箱36配置在车体中央,该冷却箱36如图8所示也可以配置在发动机本体17侧面且侧盖9内部。这时,将侧盖9上的导风口9a形成在行驶中可作用动压的朝向车辆前方的形式,同时在面对该导风口9a处设置导风道8a的空气导入口8b。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是对中间冷却器和增压箱一体化的冷却箱36的情况进行的举例说明,在本发明中两者也可以分别形成。这时,最好将增压箱配置在例如中间冷却器的后方且位于化油器的右侧。这样,也可以将来自中间冷却器的冷却空气输送到增压箱中,从而可以冷却该增压箱。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中是以将中间冷却器配置在车体盖内侧的情况为前提的,在配置于车体盖外侧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没有车体盖的情况下,中间冷却器内的冷却风通路入口36g指向车体前方,在中间冷却器内设置导风道,将该导风道的入口指向车体前方,通过这种配置就能够有效地利用行驶时的动压。
另,第2实施例、第3实施例是适用于搭载有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的小型两轮摩托车的方案,然而它也可以适用于摩托车。另外,第2实施例、第3实施例中记载的增压装置可以适用于将发动机装置固定于车体框架上的摩托车、小型两轮摩托车。
对于上述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增压装置,由于是将空气滤清器、中间冷却器以及增压箱等增压装置构成部件安装在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本身上,因而连通它们的进气系统就没有必要是挠性的,从而具备了简化配置结构的效果,另外,可以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周围的空间集中配置各组成部件,从而具有使装置整体紧凑化的效果。
另外,上述座椅10下部脚踏板8的前面形成向前方鼓出的导风道8a,该导风道8a的下端形成有空气导入开口8b。
空气导入开口8b朝着下方,脚踏板盖8从空气导入开口8b下方前部向空气导入开口8b的后方上部弯曲设置,该脚踏板盖8由于具有导风板的功能,因而可以让行驶中的动压作用在上述空气导入开口8b上。另一方面,由于空气导入开口8b是向下方的,因而雨水便不会直接导入配置有后述电动风扇37的中间冷却器36中而引起电动风扇37的工作不良。
在此,取代上述空气导入开口8b,也可以在冷却箱36的前方设置附加的空气入口8c,这样,在设置空气入口8c的情况下,
权利要求
1.一种两轮摩托车增压装置,搭载有发动机本体与后轮传动装置呈一体化的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将由连杆的摆动对吸入气体进行压缩的连杆增压机构设置在曲轴箱内,将过滤送往该增压机构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冷却来自该增压机构的加压空气的中间冷却器、贮存来自该中间冷却器的加压空气的增压室以与该发动机装置一齐摆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通过取消挠性部件来简化结构并可避免整个装置尺寸增大的摩托车增压装置。该增压装置是用于带有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5)的摩托车(1)上的,主要包括一个发动机本体(17)和一个后轮驱动装置(18),一个通过连杆的摆动压缩吸入的空气的连杆驱动式增压机构(33a)设置在曲轴箱(21)中。一个过滤供入增压机构(33a)中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35)、一个冷却来自增压机构的压缩空气的中间冷却器(36)和一个储存来自中间冷却器(36)的压缩空气的增压箱(37)安装在组件摆动式发动机装置(15)上,与发动机装置一起摆动。
文档编号F02B33/26GK1133938SQ9511913
公开日1996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14日
发明者牧野谦武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