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风水混合冷却式气缸体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体,具体地说是一种风水混合冷却式气缸体,适于作摩托车发动机的气缸体。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摩托车都采用风冷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工作时缸盖内燃烧室传导过来的热量和活塞高速往复运动所产生的热量都要通过设在缸筒外面的散热片散发出去。然而,当摩托车长时间高速行驶时,发动机表面温度高达200℃以上,致使发动机产生过热现象,轻则导致发动机胀缸,润滑油膜被破坏,活塞运动的摩擦阻力增大,油耗增加;重则导致拉缸,发动机马力不足,甚至中途突然熄火。另外这种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越高散热越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风水混合冷却式气缸体,旨在减少或避免摩托车长时间高速行驶时发动机产生过热现象,使发动机的磨损减少,寿命延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普通气缸体上环绕缸筒直截加工四条相互连通的圆柱孔形成冷却水管。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车上增设一小水箱,让冷水从水箱底部经管道流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水口,充满由四条圆柱孔形成的冷却水管,在缸筒四周形成一环状冷却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将冷水汽化,从出汽口经管道流入水箱上部,一部分形成冷凝水,另一部分从设在水箱上的排汽管中排出。同时水箱下部的冷水再流入冷却水管给予补充,实现冷却水自动循环,带走发动机所产生的热量。(参见附图3)由于气缸体靠安装缸盖的一头既有燃烧室传导过来的热量,又有活塞往复运动的摩擦热,温度较高,所以本实用新型将冷却水管设在气缸体上靠近安装缸盖的一头。
为了让冷却水进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缸体上所设的冷却水管后分成两股支流在缸体内流经的路程基本相等,以保证缸体四周温度均匀,本实用新型将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汽口对称设置。又由于气缸的排气口附近的温度较高,而一般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的排气口又设在缸体的下方,所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却水管选择缸体下方一条圆柱孔的开口作为进水口,以利于散热。
由于严冬时摩托车停下来不用,气缸体内所设的冷却水管内的水放不尽,就会结冰而胀裂缸体,所以设在缸筒左右两侧的冷却水管的两条圆柱孔必须有一个开口向下,作为放水口。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汽口便于使用管接头与管道连接,让设在缸筒左右两侧的圆柱孔的开口便于使用管塞封闭,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却水管的四条圆柱孔的开口处都设有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风水混合冷却方式,当缸体温度达到60℃时,冷却水就会自动循环,温度越高循环越快,始终保持缸体温度在60°~100℃之间,可避免胀缸和活塞运动受阻,保护润滑油膜,防止拉缸。本实用新型对嘉陵,本田CJ50I型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进行了改造试验,实践证明,油耗减少5%~10%,发动机寿命延长1~2倍。同时本实用新型加工方便,便于成批生产。另外,本实用新型可视工作情况决定是否加冷却水,如果不进行长时间高速行驶,也可不加冷却水,发动机缸体采用风冷亦可。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缸筒,2-散热片,3-冷却水管,4-进水口,5-出汽口,6-放水口,7-工艺孔。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剖视)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标号8-风水混合冷却式气缸体,9-管塞,10-管接头,11-耐热塑料软管,12-水箱,13-水箱排汽管,14-水箱盖。
实施例本实施例为2.8马力发动机气缸体。参照附图1和2选用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耐磨损的合金铸铁铸造毛坯,铝四条φ12的圆柱孔作为冷却水管3,并在其四个开口处攻1/2英寸的内螺纹,再精加工其它配合面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风水混合冷却式气缸体,由缸筒1散热片2和冷却水管3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冷却水管3是在缸筒1四周直截加工四条相互连通的圆柱孔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混合冷却式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冷却水管3设在气缸体上靠近安装缸盖的一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混合冷却式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冷却水管3的进水口4和出汽口5左右对称设置,且进水口4为缸体下方一条圆柱孔的开口,出汽口5为缸体上方一条圆柱孔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混合冷却式气缸体,其特征在于设在缸筒1左右两侧的冷却水管3的两条圆柱孔有一个开口向下。
5.根据权利要求1、2、3和4所述的风水混合冷却式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形成冷却水管3的四条圆柱孔的四个开口处都设有内螺纹。
专利摘要一种风水混合冷却式气缸体,适用于作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是在普通气缸体上环绕缸筒1直接加工四条相互连通的圆柱孔形成冷却水管3,通入冷却水后即是风水混合冷却式发动机缸体。当缸体温度达到60℃时,冷却水就会自动循环,温度越高循环越快,始终保持缸体温度在60~100℃之间,可避免胀缸,活塞运动受阻,保护润滑油膜,防止拉缸,达到减少油耗,延长发动机寿命之功效。
文档编号F02F1/02GK2052051SQ8920011
公开日1990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12月30日
发明者邓圣金 申请人:邓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