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取力润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049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取力润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润滑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后取力润滑装置,后取力润滑装置设有至少一根与发动机机体油道连通的润滑油管,润滑油管一端固定连接在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上,润滑油管的另一端从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向后取力装置的润滑零件方向延伸,润滑油管靠近后取力装置的润滑零件的一端设有喷嘴,喷嘴上设置若干个喷头,喷头分别朝向各个润滑零件。由于将机体壳体内置油道变为外置的润滑油管,润滑油管一端连通机体油道,另一端延伸靠近至后取力装置的零件,润滑油管另一端设置喷嘴,喷嘴上设置若干个喷头,喷头朝向润滑零件设置,其整体的加工工艺简单,喷头朝向零件设置,对准轴承进行喷油冷却、润滑,提高了冷却润滑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后取力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润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取力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后取力装置的振动泵和中间齿轮的轴承润滑,是通过在壳体上的内置油道实现,主要采用压力润滑结构。内置油道一般从主油道延伸至特定位置,在特定位置处,即从内置油道的端口安装油管,油管上安装喷头,其喷头位置固定。
[0003]但是通过压力润滑结构进行零件润滑存在以下缺陷:
[0004](I)、油道铸造在机体壳体内,在铸造过程出现缺陷时,整个机体壳体报废,增加了设备成本;
[0005](2)、压力润滑结构加工不便,加工工艺复杂,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缺陷时,整个机体壳体报废,而且维修困难,增加了设备成本;
[0006](3)、采用压力润滑结构润滑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取力润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后取力装置的润滑是通过在壳体上的内置油道实现,其所采用的压力润滑结构加工不便,加工工艺复杂,而且铸造油道或加工压力润滑结构过程出现缺陷则导致壳体报废,增加成本,同时,压力润滑结构的润滑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取力润滑装置,所述后取力润滑装置设有至少一根与发动机机体油道连通的润滑油管,所述润滑油管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上,所述润滑油管的另一端从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向后取力装置的润滑零件方向延伸,所述润滑油管靠近所述后取力装置的润滑零件的一端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上设置若干个喷头,所述喷头分别朝向所述后取力装置的各个润滑零件。
[0009]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润滑油管靠近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的一端设有空心螺栓,所述空心螺栓与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相配合。
[0010]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后取力润滑装置还设有将所述润滑油管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的夹紧组。
[0011]由于将机体壳体内置油道变为外置的润滑油管,润滑油管一端连通机体油道,另一端延伸靠近至后取力装置的零件,润滑油管另一端设置喷嘴,喷嘴上设置若干个喷头,喷头朝向润滑零件设置,其整体的加工工艺简单,喷头朝向零件设置,对准轴承进行喷油冷却、润滑,提高了冷却润滑效果。
[0012]由于将润滑油管通过空心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实现了通过润滑油管对零件的润滑工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取力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1-发动机机体油道,12-润滑油管,13-喷嘴,131-喷头,14-空心螺栓,15-夹紧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取力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0017]后取力润滑装置设有至少一根与发动机机体油道11连通的润滑油管12,所述润滑油管12 —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11出口上,所述润滑油管12的另一端从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11出口向后取力装置的润滑零件方向延伸,所述润滑油管12靠近所述后取力装置的润滑零件的一端设有喷嘴13,所述喷嘴13上设置若干个喷头131,所述喷头131分别朝向所述后取力装置的各个润滑零件(图中未示出)。
[0018]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将机体壳体内置油道变为外置的润滑油管12,润滑油管12另一端设置的喷嘴13,喷嘴13上设置若干个喷头131,其整体的加工工艺简单,不需要额外在发动机机体壳体内部进行铸造过程,避免了因铸造过程缺陷所导致的报废壳体的问题;
[0019]同时,润滑油管12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即可实现,简化了加工工艺;
[0020]而喷头131朝向润滑零件设置,对准轴承进行喷油冷却、润滑,提高了冷却润滑效果O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润滑油管12靠近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11出口的一端设有空心螺栓14,所述空心螺栓14与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11出口相配合。具体地,在空心螺栓14的内侧设置内螺纹(图中未标记),在发动机机体油道11出口设置外螺纹,空心螺栓14的内螺纹与油道11的外螺纹相配合,将润滑油管12固定在该发动机机体油道11的出口上,实现了从油道11上取油。
[0022]对于上述通过空心螺栓14的方式实现润滑油管12的固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此不再赘述,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后取力润滑装置还设有将所述润滑油管12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的夹紧组15,夹紧组15的设置将润滑油管12固定在壳体表面,保证其润滑过程中位置不便,准确性更强。
[0024]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内置油道连通主油道的方式更改为通过外置润滑油管的方式,即从发动机机体油道的出口延伸连接一润滑油管,润滑油管通过后取力装置内部的零件空隙延伸至需要润滑的零件的位置附近,其末端设置一喷嘴,喷嘴设置若干个喷头,由于喷嘴设置不受限于内置油道的设置方式,其设置更为灵活,其朝向被润滑零件的准确性更高,最后其润滑效果更加。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后取力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取力润滑装置设有至少一根与发动机机体油道连通的润滑油管,所述润滑油管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上,所述润滑油管的另一端从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向后取力装置的润滑零件方向延伸,所述润滑油管靠近所述后取力装置的润滑零件的一端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上设置若干个喷头,所述喷头分别朝向所述后取力装置的各个润滑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取力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管靠近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的一端设有空心螺栓,所述空心螺栓与所述发动机机体油道出口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取力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取力润滑装置还设有将所述润滑油管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的夹紧组。
【文档编号】F01M9/12GK203614153SQ201320779714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30日
【发明者】张华美, 王启峰, 申加伟, 吉学之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