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液压增力循环和水力循环发电机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电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清洁发电的液压增力循环和水力循环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电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核电站和风力发展,如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一方面,资源越来越少,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另一方面燃烧燃料将排出碳和硫的氧化物,恶化地球环境;又如核电站,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已有900 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使核电站发生了爆炸,造成20多公里周围人员、生物、环境被损害,而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置体积大,制作成本高,操作和使用都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无噪音,干净环保的液压增力循环和水力循环发电机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增力循环和水力循环发电机组,包括高水位水池、下管道水头、水轮机、底水位水池、液压油泵、液压油马达、抽水机和抽水机回水管,所述液压油泵两端连接安全阀和液压油箱,安全阀和液压油箱连接液压油马达并构成一个回路,在所述高压水位水池下方设有下管道水头,高压水位水池通过抽水机回水管连接抽水机,抽水机上端设有底水位水池,底水位水池的一端设有水轮机。在水轮机旁设有水轮机支架座。高水位水池不够水循环可以加多个抽水机便能增加水循环的工作效率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主要采用两种系统循环组成,第一种是液压油泵和液压油马达循环,第二种是水力循环,液压循环使液压油泵排出的油压来启动几台油马达,经过液压油马达进口和出口串联,再带动发电机和抽水机将底水位水池的水抽上高水位水池进行水力循环发电的有益效果,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和操作使用方便的优点ο
图1是液压增力循环示意图。图2是水力循环发电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高水位水池,2-下管道水头,3-水头开关,4-水轮机,5-水轮机支架座, 6-液压油泵,7-液压油箱,8-发电机,9-液压油马达,10-抽水机,11-抽水机回水管,12-底水位水池,13-安全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液压增力循环和水力循环发电机组,包括高水位水池1、 下管道水头2、水轮机4、底水位水池12、液压油泵6、液压油马达9、抽水机10和抽水机回水管11,所述液压油泵6两端连接安全阀13和液压油箱7,安全阀13和液压油箱7连接液压油马达9并构成一个回路,在所述高压水位水池下方设有下管道水头2,高压水位水池通过抽水机回水管11连接抽水机10,抽水机10上端设有底水位水池12,底水位水池12的一端设有水轮机4,水轮机4旁设有水轮机支架座5。高水位水池1不够水循环可以加多个抽水机10便能增加水循环的工作效率了。参见图3,一种液压增力循环和水力循环发电机组,打开水头开关3,高水位水池1 通过下管道水头2配置水轮机4输送到液压油泵6,液压油泵6启动液压油马达9,再采用液压油马达9拖动发电机8和抽水机10,再通过抽水机回水管11输送到高水位水池1,产生水力。本发明主要采用两种系统循环组成,第一种是液压油泵和液压油马达循环,第二种是水力循环,液压循环使液压油泵排出的油压来启动几台油马达,经过液压油马达进口和出口串联,再带动发电机和抽水机将底水位水池的水抽上高水位水池进行水力循环发电的有益效果,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和操作使用方便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增力循环和水力循环发电机组,其特征是包括高水位水池、下管道水头、 水轮机、底水位水池、液压油泵、液压油马达、抽水机和抽水机回水管,所述液压油泵两端连接安全阀和液压油箱,安全阀和液压油箱连接液压油马达并构成一个回路,在所述高压水位水池下方设有下管道水头,高压水位水池通过抽水机回水管连接抽水机,抽水机上端设有底水位水池,底水位水池的一端设有水轮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增力循环和水力循环发电机组,其特征是在水轮机旁设有水轮机支架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增力循环和水力循环发电机组,其特征是高水位水池不够水循环可以加多个抽水机便能增加水循环的工作效率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增力循环和水力循环发电机组,包括高水位水池、下管道水头、水轮机、底水位水池、液压油泵、液压油马达、抽水机和抽水机回水管,所述液压油泵两端连接安全阀和液压油箱,安全阀和液压油箱连接液压油马达并构成一个回路,在所述高压水位水池下方设有下管道水头,高压水位水池通过抽水机回水管连接抽水机,抽水机上端设有底水位水池,底水位水池的一端设有水轮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和操作使用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F03B13/06GK102338019SQ201110275538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张大夫 申请人:张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