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摩托车油箱油气分离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油箱,具体说是一种摩托车油箱技术领域的油气分离
直O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 般来说摩托车油箱的油箱盖上设有通气装置,在油箱供油的情况下,油输出后油面降低, 通过通气装置防止箱内产生真空度;在外界温度高的情况下,摩托车油箱内油的温度升 高,压强增大,产生的油蒸汽会通过通气装置排入大气中。
发明内容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油箱中油蒸汽的排 放浓度,减少污染及油料浪费的油气分离装置。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该装置包 括分离装置壳体、第一内孔、第二内孔、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分离装置壳体设置于油 箱壁上,与油箱壁形成分离腔,在油箱壁上设置有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其中第二内孔设 置在油箱的向上凸起部,分离腔通过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与油箱连通。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一端设置在分离腔中,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另 一端穿过分离装置壳体。其中两个内孔的开孔位置不在同一高度,在当车辆行驶颠簸路面,或上下坡时汽 油可能通过位置较高的孔进入油气分离装置内腔中,由于重力作用,油又由位置较低的孔 回流到油箱中。此外两根通气管的位置都高于开孔位置较高的那个内孔的位置,从而由位置较高 的内孔中溅出的燃油不易进入到通气管中。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控制了摩托车油箱燃油的蒸发量,解决了摩托车燃 油箱油气泄漏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内孔的位置示意图;图3是通气管与分离装置壳体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整套油气分离装置的连接和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 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分离装置壳体2、通气管5和通气管6,其中 通气管5和通气管6穿过分离装置壳体2 —侧,部分在壳体内部分离腔9中,部分在壳体外 部,通气管5和通气管6的相对位置不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两根管子的位置。分离装 置壳体2的优选形状是圆形或者椭圆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摩托车油箱的实际形状 或者其他条件做出修改。如图2所示,内孔3设置在油箱1的上表面,内孔4设置在油箱1的向上凸起部, 当车辆行驶颠簸路面,或上下坡时汽油可能通过由孔4进入油气分离装置的分离腔9中,由 于重力作用,油又由孔3流出,不会进入通气管中。如图4所示,橡胶管连接通气管6和燃油切断阀7,在车辆正常使用情况下,油箱通 过该装置保持与大气相通,油箱内的压力与大气压力相同,发动机正常工作。若燃油箱1中 燃油发生蒸发,油气依次通过通气管6燃油切断阀7和到碳罐内被吸收,防止油气泄露到空 气中,同时释放压力。通气管5可作为保护管道,橡胶管连接燃油气分离装置通气管5和单 向阀8,当通气管6所在管路出现异常情况与大气不通时,通气管5工作。当燃油箱1内出 现负压时,通过通气管5向燃油箱内补气;当燃油箱内产生高压时,通过通气管5释放燃油 箱内部一定的压力。另外蒸发的油气也能够在分离装置壳体2内壁冷凝,然后通过内孔3重新回到油 箱1内部。综合4幅附图,本实用新型通过油气分离装置来进行燃油箱1保压,对燃油和油气 进行分离,保持油箱内腔与大气相通,从而有效的降低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量。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油箱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壳体(2)、第一内孔(3)、第 二内孔(4)、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分离装置壳体(2)设置于油箱壁(1)上,与 油箱壁形成分离腔(9),在油箱壁(1)上设置有第一内孔(3)和第二内孔(4),其中第二内孔 (4)设置在油箱壁(1)的向上凸起部,分离腔(9)通过第一内孔(3)和第二内孔(4)与油箱 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箱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气管(5) 和第二通气管(6)的一端设置在分离腔(9)中,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的另一端 穿过分离装置壳体(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箱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孔 (4)的位置高于第一内孔(3)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箱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 管(5)和第二通气管(6)的位置均高于第二内孔(4)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油箱的油气分离装置,该装置通过在燃油箱上设置两个不在同一水平高度的内孔,以及在油气分离装置壳体上设置两根通气管与外界连接的结构有效降低了车辆油箱中油蒸汽的排放浓度,减少了污染及油料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燃油箱。
文档编号F02M25/08GK201902271SQ20102068148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应柏庆, 张永良, 许晨杰 申请人: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