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25553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具有多个排出源,通过改进油路 切换方法而能够保持与 一般的油泵的压力特性相同的特性,同时能够降低摩擦。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有可变流量油泵,将一个排出口分割为两个而具有两个 排出口,但至于排出源,由于是一组转子所以还为一个。此外,在泵消耗动力大的高转速时,主泵(第1泵)和副泵(第2泵)的油路连通。由此,主 泵与副泵的压力大致相等。虽然表现为主泵与副泵,但原本就是一个泵(一 组转子),即便存在无用功,由于是一组泵,所以也不太能够减少无用功。 进而,由于副泵的排出通路在阀内终止,所以仅利用阀进4亍流量调整时存在 制约。(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5-14002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70756专利文献l中,通过在期望的转速区域将油释放(返回)而减少无用功, 追求该转速区域下的效率提高。参照其第13页的图8,通过使期望的转速区 域中的流量下降,来减小无用功而提高效率。但是,由于在高速旋转时副泵 也与主泵连通而释放,所以存在下述问题。即副泵做产生与主泵相同的压力 的功(排出),从而制约了无用功的降低。为了降低无用功,可以调整阀,但调整阀的释放位置而引起的主和副流 量(压力)变化全部与泵整体的流量(压力)变动直接联系,且由于主和副 流量的变极点错开地重合,所以在泵的整体流量(压力)中存在多个急剧的 变极点,由于有多个急剧点而会发生振动,增大对配管的负担,并增大了噪 音。此外,由于阀导致的流量(压力)变化直接与泵整体的流量(压力)变 动直接联系,所以若没有以相当高的尺寸精度进行制作,则泵的性能会出现 离散。由于特性不是直线状地推移而是阶梯状地推移,所以离散的影响更为 显著。此外,由于副泵的排出油路通过阀而马上与主泵连接,所以仅利用阀使副泵的流量(压力)变化时存在制约。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技术问题或者目的等)在于,通过具有多 个排出源并改进油路切换的方法,而能够保持与一般的油泵的压力特性(在专利文献2中,是其第7页的图10所示通过虚线的非阶段性的特性,阀仅 具有释放0N、 OFF的功能。此外,特性的变极点大致为一个)大致相同的特 性,同时降低摩擦。因此,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锐意研究,结果,技术方案l的发 明是一种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第l组转子向发动机 供油的第1排出通路;返回到上述第1组转子的吸入側的第1返回通路;从 第二组转子向发动机供油的第2排出通路;返回到上述第2组转子的吸入侧 的第2返回通路;以及在上述第2组转子的排出口与上述第1排出通路之间 设置有由第1阀部和细径连结部以及第2阀部构成的阀主体的压力控制阀, 上述第l排出通路与上述第2排出通路连结,在低转速区域中,以仅第l排 出通路以及笫2排出通路开口的状态控制流路,在中转速区域中,以第l排 出通路与第2排出通路开口且上述笫l返回通路封闭而笫2返回通路开口的 状态控制流路,在高转速区域中,以第2排出通路封闭而第l排出通路开口 且第1返回通路以及笫2返回通路开口的状态控制流路,由此解决上述问题。此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一种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在上述结构中, 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1组转子以及上述第2组转子各自作为分别的油泵, 由此解决上迷问题。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一种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在上述结构中,其特征 在于,将上迷第1组转子以及上迷第2组转子作为具有三个以上的转子的一 个油泵。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在高速旋转时第2组转子的第2排出通路完全 被封闭,从而第2组转子成为独立回路,可以得到即便第2组转子不产生无 用的工作压力,泵整体压力也不会降低的效果。此外,由于功-压力x流量, 所以若压力下降则能够降低无用功。像现有技术那样将笫1组转子的第l排 出通路与第2组转子的第2排出通路连通时,第2组转子的压力不会降低到 第1组转子的返回通路压力以下。此外,本发明中,由于第2组转子在高速 旋转时是独立回路,所以只要增大第2组转子的返回通路的开口面积,便能够更好地排出油,使笫2组转子的压力更加低。此外> 由于笫2组转子在高 速旋转时第2排出通路完全封闭,所以对泵整体的流量(压力)产生影响的 只是笫1组转子的流量(压力)。此外,由于在高速旋转时笫2组转子的流量(压力)表面上看不出来, 所以泵整体不会受到影响,特性从阶梯状变为直线状,在可变流量泵中成为 课题的尺寸精度没有必要严格到高于迄今为止的程度。笫1组转子和第2组 转子是分别的排出源,而且排出通路直到阀为止都是分开的排出通路,所以 能够利用阀更准确地进行两个回路的控制(若在阀之前连通,则阀的控制受 到制约)。此外,由于笫2组转子的第2排出通路延伸到阀的下游,所以第2 组转子更容易受到的阀的开闭的影响,能够容易地利用阀来改变第2组转子 的流量(压力)。此外,由于排出源是两组,所以能够降低一侧的转子的工 作量而进一步减少无用功。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通过使上述第1组转子以及上述第2组转子各 自为分别的油泵,能够通过两个泵抵消并降低振动、噪音、排出脉动等。进 而,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通过将上述第1组转子以及上述第2组转子作 为具有三个以上的转子的一个油泵,能够实现空间、重量、部件个数的减少。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系统图,M动机的低转速区域的状态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系统图,M动机的中转速区域的状态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系统图,M动机的高转速区域的状态图。图4是本发明的简要的系统图。图5A是本发明的发动机转速与排出压力的特性表,图5B是本发明的发 动机转速与排出流量的特性表。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系统图,M动机的低转速区域的状态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系统图,是发动机的低转速区域的状态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系统图,是发动机的中转速区域的状态图。图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系统图,是发动机的高转速区域的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 A…第1组转子 E...发动机 1…第1排出通路 2…第1返回通路 B…第2组转子 3…第2排出通路 4…第2返回通路 5…阀主体 51…第1阀部 52…第2阀部 30…排出口 53…细径连结部 C…压力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A是第l 组转子,B是第2组转子,分别作为油泵,在壳体内包括外部转子、内部转 子、和排出口、吸入口等。包括向发动机E供油的第l排出通路l、返回到 上述第1组转子A的吸入通路8的第1返回通路2、向发动机E供油的第2 4非出通路3、返回到上述第2组转子B的吸入通路9的第2返回通路4,上 述第1排出通路1的中间的适当位置与上述第2排出通路3的端部侧连结。 第1实施方式的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组转子B分别是不同的油泵,如图1 所示,作为油泵的第1组转子A包括外部转子111、内部转子112、排出口 113、以及吸入口 114。此外,作为油泵的第2组转子B包括外部转子122、 内部转子121、排出口 123、以及吸入口 124。另外,115以及125是各驱动 轴。此外,在上述第1排出通路1、第1返回通路2、第2排出通路3、第2返回通路4之间,在阀壳体10的适当位置上作为压力控制阀C而设置包括 第1阀部51和细径连结部53以及第2阀部52的阀主体5。该压力控制阀C 中,形成有上述阀主体5能够适当地滑动的长孔部11,在该长孔部ll内, 从上述阀主体5的第2阀部52的后部側所固定的盖体7利用压缩螺旋弹簧6 所产生的弹性力而总是向上述第1阀部51侧进行推压。12是止动阶梯部, 位于上述第1排出通路1的适当位置上且形成在上述长孔部11的端部。对于上述压力控制阀C的控制,存在有确定压力状况、上述阀主体5的 直径、压缩螺旋弹簧6的弹簧常数等的事项,而且根据上述笫1排出通路l 的排出压力的变化等,还需要满足各种条件。具体而言,需要在低转速区域 中,如图l所示,以仅第l排出通路l以及第2排出通路3开口的状态控制 流路,在中转速区域中,如图2所示,以第l排出通路l与第2排出通路3 开口且上述第l返回通路2封闭而第2返回通路4开口的状态控制流路,在 高转速区域中,如图3所示,以第2排出通路3封闭而第l排出通路l开口 且笫1返回通路2以及第2返回通路4开口的状态控制流路。接着,说明压力控制阀C的动作。首先,在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组转 子B为低转速区域时,即在发动机转速为低转速区域时,是图l的状态,第 1组转子A和笫2组转子B的返回通路都^支压力控制阀C的第1阀部51以及 第2阀部52堵塞,从第1排出通路1以及第2排出通路3排出的油全部排 出到发动机中。由于第1组转子A的第1排出通路1与第2組转子B的第2 排出通路3连通,所以压力相等。此外,由于返回通路被堵塞,所以油泵整 体的排出流量是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組转子B的流量之和。成为转速和排 出压力的特性表(参照图5A)或者转速与排出流量的特性表(参照图5B) 的低转速区域。进而,以发动机的转速上升的状态作为中转速区域。在该状态下,是图 2的状态,第2返回通路4的开口部41开始开口 ,并且第2排出通路3的开 口部31开始封闭。下面具体地进行+兑明。第1组转子A的第1排出通路1 和第2组转子B的第2排出通路3保持逸通d由于第2组转子B的第2返回 通路4的开口部41开始开口,所以首先笫2组转子B的压力上升停止。同 时,第l排出通路l和第2排出通路3连通,所以油从第1组转子A排出而 向第2组转子B的排出侧逆流并原样从第2组转子B的第2返回通路4排出, 返回到笫2组转子B的吸入通路9。利用这一系列的作用状态,第l组转子 A排出的压力和第2组转子B排出的压力大致相等。在中转速区域中,随着转速的上升,第2组转子B的第2排出通路3 的开口部31渐渐关闭,第2组转子B的第2返回通路4的开口部41渐渐打 开,所以即便转速上升,整体的流量也基本不会增加。第2组转子B排出的 没有在表面上显现出来的真正压力实际由于第2组转子B的第2返回通路4 的开口部41渐渐打开而慢慢下降。但是,由于第1排出通路1与笫2排出 通路3连通,所以第1组转子A和第2组转子B的压力相等,第2组转子B 的压力表面上没有下降。此外,在中转速区域中,由于第l返回通路2的开口部21还没有打开, 所以第1组转子A的排出流量随着转速一起增大。由于第2组转子B的第2 返回通路4的开口部41随着转速增加而打开,所以第2组转子B的排出流 量减少。若变为某一一定值以上的转速,则从笫1组转子A的排出油逆流的 量将超过第2组转子B的排出流量,所以第2组转子B的排出流量相抵的结 果而成为负值。由于还能够这样变为负值,所以油泵的合计流量也能够是两 个泵的合计流量而变为一个泵以下的流量。从而能够较宽范围地变化。若在第2组转子B的第2排出通路3的中途根据需要而设置节流部32 (流量截面积减小的通路),则在该节流部32处引起压力损失,第2组转子 B的排出压力降低。而且,通过节流部32后,与第1组转子A的排出通路连 通而变得压力相等。即,通过上述节流部32前的第2组转子B的排出压力 比第1组转子A的排出压力稍高。因此,在中转速区域中的初期,第2组转 子B的排出压力比第1组转子A的排出压力稍高。但是,若第2组转子B的 第2返回通路4的开口部41的面积增大,油从第1组转子A排出通路向第2 組转子B的排出侧逆流,则节流部32的效果消失,第2组转子B的排出压 力变得与笫l组转子A的排出压力相等。该中转速区域,在转速与排出压力 或者排出流量的压力特性表(参照图5)中表明,第1组转子A单调递增, 但第2组转子B側,因逆流而成为负值,能够使第1组转子A与第2组转子 B合计的压力连结线与以往的油泵的压力特性大致相同。以发动机的转速进一步增加的状态为高转速区域。在该状态下,是图3 或者图4的状态,第1返回通路2的开口部21开始开口,并且第2排出通 路3的开口部31的封闭完成。下面具体地进行说明。由于第2组转子B的 排出通路被完全地封闭,所以第1组转子A的排出通路与第2组转子B的排 出通路没有连通。即,第2组转子B变为从第1组转子A独立的油回路。从 第1组转子A排出的压力无法到达第2组转子B,而仅从第2组转子B的第2返回通路4返回,第2组转子B的压力一下子降低。向第2组转子B的逆 流也停止,从第2組转子B排出的油全部经由第2返回通路4返回,所以从 笫2组转子B向发动机E排出的流量变为零。即,第2组转子B的流量变为 零,第2组转子B的排出完全没有做功,所以摩擦(力矩) 一下子降低,能 够降低无用功,所以泵整体的效率上升。该高转速区域中,在转速与排出压 力或者排出流量的压力特性表(参照图5)中表明,笫1組转子A緩慢上升, 但第2组转子B为封闭状态,第1组转子A与第2组转子B的合计压力连结 线仅是笫1组转子A。这样,由于笫2组转子B的压力降低,所以摩擦(力 矩)降低从而效率上升。对于第l组转子A的压力,在中转速区域中,由于第l排出通路l与第 2排出通路3连通,所以油通过笫2返回通路4而返回,但在高转速区域中, 由于从笫1返回通路2继续返回,所以第1组转子的压力在中转速区域中和 在高转速区域中基本没有变化。此外,对于笫1组转子A的流量,由于第l 返回通路2的开口部21开口且在开口的瞬间流出到第1返回通路2,所以流 量在暂时下降后便基本没有变化。若严谨地进行说明,则随着转速上升而极 微小地上升。作为泵整体(第1组转子A与第2组转子B的总和)的"压力",由于 第2組转子B的第2排出通路3的开口部31完全封闭,所以仅是第1组转 子A的压力。第1组转子A的压力由于第1返回通路2的开口部21开口 , 所以不太变化,但若严谨地说,是随着转速增加而极微小地增加。此外,作 为泵整体的"流量",由于第2组转子B的第2排出通路3的开口部31完全 地封闭,所以第1组转子A的"流量"为泵整体流量。第1組转子A的流量 由于第1返回通路2的开口部21开口 ,所以基本没有变化,但若严谨地说 是随着转速增加而极微小地增加。如上所述,本发明是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也是可变流量油泵。排出通 路有两条,且排出源也使用两组转子(双转子或者三个以上的转子)。此外, 在泵消耗的动力较大的高转速区域时,第2组转子B的排出口 30或者第2 排出通路3被堵塞,所以第1组转子A与第2组转子B被切断。第2组转子 B的流量或压力对泵整体的流量或压力不再有任何的影响,即便追求效率提 高等而调节第2组转子B的流量或压力,对泵特性也没有任何影响,所以设计自由度提高。此外,若使两个排出源为分别的泵,则能够在高转速时极大 地降低单侧一个泵的无用功。进而,由于第2组转子B的第2排出通路3延伸到压力控制阀c的下游,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由压力控制阀c进行的流量调整。此外,第2实施方式的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组转子B是有三个以上转 子的一个油泵。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第1组转子A包括外部转子131、 中间转子132、排出口 134、以及吸入口 135。此外,笫2组转子B包括中间 转子132、内部转子133、排出口 136以及吸入口 137。即,构成具有三个转 子的由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组转子B构成的一个油泵。作为第2实施方式 的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组转子B的压力控制装置的各排出通路、各返回通 路以及压力控制阀C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第2实施方式的 作用如图1至图3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此外,对于效果也相同,省略其说明。另外,图6是发动机转速在低转速区 域的情况的状态图。此外,第3实施方式的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组转子B是由三个以上的 齿轮构成的一个油泵。具体而言,如图7 ~ 9所示,第1组转子A在壳体140 内具有第1齿轮141、第2齿轮142、排出口144、以及吸入口 145。此外, 第2组转子B在壳体140内具有第2齿轮142、第3齿轮143、排出口 146 以及吸入口 147。即,构成具有三个齿轮的由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组转子 B构成的一个油泵。作为第3实施方式的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组转子B的 压力控制装置的各排出通路、各返回通路以及压力控制阀C的结构,与第1 实施方式相同。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组转子B的压力控制阀C 的动作。首先,第1组转子A以及第2组转子B在低转速区域时,即在发动 机转速在低转速区域时,为图7的状态,上述压力控制阀C的第1阀部51 以及第2阀部52的动作与图1相同,省略其动作的说明。在该状况下,成 为转速与排出压力的特性表(参照图5A )或者转速与排出流量的特性表(参 照图5B)的低速旋转区域。进而,以发动机的转速上升的状态为中转速区域。该状态下,为图8的 状态,上述压力控制阀C的动作与图2相同,省略其动作的说明。该中转速 区域中,在转速与排出压力或者排出流量的压力特性表(参照图5)中表示, 第1组转子A单调增加,但第2组转子B侧由于逆流而成为负值,第l组转以发动机的转速进一步增加的状态为高转速区域。在该状态下,为图9的状态,上述压力控制阀C的动作与图3相同,省略其动作的说明。该高转 速区域中,在转速与排出压力或者排出流量的压力特性表(参照图5)中表 示,第1组转子A緩慢上升,但第2组转子B为封闭状态,第1组转子A与 第2组转子B的合计压力连结线仅为第1组转子A。这样,由于第2组转子 B的压力下降,降低了摩擦(力矩),所以效率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第1组转子向发动机供油的第1排出通路;返回到上述第1组转子的吸入侧的第1返回通路;从第二组转子向发动机供油的第2排出通路;返回到上述第2组转子的吸入侧的第2返回通路;以及在上述第2组转子的排出口与上述第1排出通路之间设置有由第1阀部和细径连结部以及第2阀部构成的阀主体的压力控制阀,上述第1排出通路与上述第2排出通路连结,在低转速区域中,以仅第1排出通路以及第2排出通路开口的状态控制流路,在中转速区域中,以第1排出通路与第2排出通路开口且上述第1返回通路封闭而第2返回通路开口的状态控制流路,在高转速区域中,以第2排出通路封闭而第1排出通路开口且第1返回通路以及第2返回通路开口的状态控制流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 1组转子以及上述第2组转子各自作为分别的油泵。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 1组转子以及上述第2组转子作为具有三个以上的转子的一个油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具有多个排出源,通过改进油路切换的方法而保持与一般流泵的压力特性相同的特性,同时降低摩擦。包括从第1组转子向发动机供油的第1排出通路;返回到该转子吸入侧的第1返回通路;从第二组转子向发动机供油的第2排出通路;返回到第2组转子吸入侧的第2返回通路;在第2组转子的排出口与第1排出通路之间设置阀主体的压力控制阀。第1排出通路与第2排出通路连结,在低转速区域,以仅第1排出通路以及第2排出通路开口的状态控制流路,在中转速区域,以第1排出通路与第2排出通路开口且第1排出通路封闭而第2返回通路开口的状态控制流路,在高转速区域,以第2排出通路封闭而第1排出通路开口且第1返回通路以及第2返回通路开口的状态控制流路。
文档编号F01M1/16GK101245722SQ20081000927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3日
发明者小野靖典, 山根广介, 甲斐圭一, 藤木谦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