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内燃机的冷却系统中控制冷却液的流动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下述种类的埋设式恒温器的安装结构把恒温器嵌合于横跨壳体的冷却液通路所形成的埋设孔,盖构件经由橡胶密封件覆盖埋设孔并且固定恒温器(例如参照特开2002-39433号公报(第2
在特开2002-39433号公报中作为第2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埋设式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图示说明于图17。
横跨壳体01的冷却液通路02地形成埋设孔03,恒温器07嵌合于该埋设孔03,盖构件05经由橡胶密封件04覆盖埋设孔03并且固定恒温器07。
恒温器07是阀体09进出从而连通·阻断在筒状的阀主体08的周壁上穿孔的入口开08a与出口开口08b的恒温器,使两个开口08a、08b相向于壳体01的冷却液通路02埋设于埋设孔03。
再者在出口开口08b的下方也穿孔设置把阀主体08的内空间与冷却液通路02连通的旁通开08c,靠利用蜡010的热膨胀的阀体09的进出有选择地开放出口开口08b与旁通开口08c。
在恒温器07上,设置一周将阀主体08的外周面分隔成入口开口08a侧与出口开口08b侧的O形环011。
而且具有旁通通路06的盖构件05在环形槽内嵌合橡胶密封件04而经由该橡胶密封件04覆盖嵌合有恒温器07的壳体的埋设孔地抵接于壳体01。
橡胶密封件04被压接于壳体的埋设孔的开口端面,并且还跨越筒状的阀体主体08的开口端面地被压接从而固定恒温器07。
因而O形环011在恒温器07的阀主体08的外空间将壳体01的埋设孔03内一分为二地等分为流入侧与流出侧,橡胶密封件04在壳体01的埋设孔03内分隔为阀主体08的内空间与外空间。
虽然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存在着恒温单元可以紧凑地构成这样的优点,但是因为恒温器07靠O形环011浮动支承,对橡胶密封件04或壳体01没有定位结构,故导致组装后的恒温器07中产生细微的位置错动。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实进行埋设式恒温器的定位并确保高的密封性的结构简单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在冷却液通路所形成的壳体中横跨上述冷却液通路而形成埋设孔,阀体进出从而连通·阻断穿孔设置于筒状阀主体的周壁的入口开口与出口开口的恒温器使上述两个开口相向于上述冷却液通路地嵌插于上述埋设孔,夹装嵌合支承于盖构件的槽的环形的橡胶密封件从而该盖构件覆盖上述埋设孔并且固定上述恒温器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中使恒温器的安装结构为在上述盖构件侧备有对上述恒温器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
由于在盖构件覆盖埋设孔而安装于壳体时,靠盖构件侧上所备有的定位结构定位固定嵌插于壳体的埋设孔的恒温器,所以可以以简单的结构确实防止恒温器的错位,可以确保橡胶密封件的高密封性。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结构通过嵌合支承上述筒状阀主体的开口端部来定位上述恒温器。
由于通过嵌合支承橡胶密封件密封的阀主体的开口端部,进行恒温器的定位,所以可以更确实地密封。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结构通过使嵌合部嵌入上述筒状阀主体的开口端部的内周来定位上述恒温器。
由于盖构件侧的嵌合部嵌入筒状阀主体的开口端部的内周而进行恒温器的定位,所以可以不受冷却液的液体压力的影响而确实地进行定位。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是环形的肋片,通过该肋片沿着上述筒状阀主体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面嵌入来定位上述恒温器。
由于环形的肋片沿着阀主体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面嵌入而进行定位,所以可以构成应力被缓和的定位结构。
在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4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结构在上述盖构件上形成。
由于定位结构在盖构件上形成,所以没有必要另外设置定位构件而削减零件数,而且盖构件嵌合支承橡胶密封件,因此消除橡胶密封件与所定位的恒温器的错位,更加提高密封性。
图1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中所运用的埋设式恒温器的安装结构与内燃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泵盖壳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5是恒温器盖的侧视图。
图6是恒温器盖的内视图。
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8是橡胶密封件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的IX-IX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10是恒温器的主视图。
图11是恒温器的侧视图。
图12是恒温器的俯视图。
图13是恒温器的仰视图。
图14是沿图11的XIV-XIV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低温时的恒温器的状态下的安装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高温时的恒温器的状态下的安装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图1至图16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恒温器,是运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的埋设式恒温器50。
参照图1在汽缸头1上旋转自如地枢支凸轮轴2,在紧固于其端部的从动链轮3上卷挂着同步链条4,同步链条4把另一方卷挂于嵌着在未画出的曲轴上的驱动链轮而把曲轴的旋转变成二分之一的转速然后传递到凸轮轴2。
同步链条4配置于在汽缸头1中所形成的链条室1a,在形成该链条室1a的侧壁上,形成与凸轮轴2同轴的开口,在该开口中嵌入泵体壳6从而装设水泵5。
水泵5的泵体壳6由收纳支承于旋转轴7的从动磁铁8的有底圆筒部6a与收纳嵌着于旋转轴7的叶轮9的开口大直径部6b组成,覆盖开口大直径部6b的泵盖壳20枢支旋转轴7的一端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从动磁铁8与叶轮9。
在嵌入汽缸头1的链条室1a的泵体壳6的周围,设有嵌着于与从动链轮3一起固定于凸轮轴2的端面的圆筒支承构件10的内周面的驱动磁铁11,由泵体壳6隔开的水泵5的从动磁铁8随着与凸轮轴2整体旋转的驱动磁铁11旋转而使叶轮9旋转。
泵盖壳20上突出形成圆环形肋片22,该肋片22嵌合泵体壳6的开口大直径部6b而构成叶轮9旋转的涡旋室21,并在泵盖壳20的中央突出地形成上述旋转轴7的轴承部23(参照图1和图3)。
参照图2至图4,泵盖壳20也是恒温器壳,在与上述涡旋室21相向的一侧具有与恒温器盖30的接合面24,在该接合面24上形成作为被大大挖通的恒温器50的埋设孔的恒温器室25,在该恒温器室25中嵌插恒温器50。
在与恒温器盖30的接合面24上从恒温器室25沿大致相反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上分别形成螺纹孔24a、24a。
恒温器室25,形成从接合面24起慢慢减小内径从而具有微小锥度的内周面25a,最深部形成大致半球面25b。
在锥面25a上从开口端面向深处一部分形成沟槽25c。
相向于该恒温器室25的深侧锥面开口的冷却液吸入路26正交于恒温器室25地形成,冷却液吸入路26的一方的上游侧作为吸入连接管27突出,另一方的下游侧连通于在上述轴承部23的外周所形成的环形吸入路26a。
即,恒温器室25横跨冷却液吸入路26而形成。
与吸入连接管27平行地突出的排出连接管28,如图4中所示形成冷却液排出路29,该冷却液排出路29连通于上述叶轮9的外周的涡旋室21。
嵌插入泵盖壳20的恒温器室25的恒温器50,如图10至图14中所示,在具有细微锥度的圆筒状的阀主体51的周壁上相向并且穿孔设置长方形的入口开口52与出口开口53,在出口开口53的下方位置上还穿孔设置旁通用开口54。
阀主体51的一端构成圆环状的开口端面51a,另一端形成底壁51b,从其底壁51b的中央突出形成小直径的有底圆筒部55。
从该有底圆筒部55在两侧与底壁51b之间伸出肋片56、56,该肋片56、56的端面成为与阀主体51的周面平滑的同一面而弯曲,成为与上述恒温器室25的深处的半球面25b的同一曲面形状。
由于有底圆筒部55和肋片56、56与阀主体51整体地形成,所以肋片56、56在阀主体51的入口开口52与出口开口53的中间位置上沿着包括阀主体51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形成。
包括阀主体51的中心轴线而通过肋片56、56的棱线中央的平面,沿着与肋片56、56的端面,有底圆筒部55的端面,阀主体51的外周面和阀主体51的开口端面51a相交的交线形成一系列沟槽57,在该沟槽57中嵌合着橡胶制的O形环58。
O形环58从沟槽57挤出,把阀主体51的外周一分为二地等分隔成入口开口52侧与出口开口53侧。
再者在阀主体51的外周面的旁通用开口54的下方处靠近开口端面51a形成突条59。
在阀主体51的形成为圆柱状的内空间60中滑动自如地嵌插入阀体61,从阀体61延伸出的小直径圆筒部61a滑动自如地嵌入有底圆筒部55。
阀体61的小直径圆筒部61a相反侧的面被挖通而形成凹部,该凹部与小直径圆筒部61a的内空间相连。
通过铆接开口端缘等经由隔膜63将有底圆筒状的蜡壳62以使其覆盖阀体61的凹部的方式固定设置于阀体61,在蜡壳62内收纳作为热膨胀体的蜡64,半流动体65填充于隔着隔膜63的阀体61的凹部。
小直径圆筒部61a的内空间中经由接触于半流动体65的橡胶活塞66,背撑板67滑动自如地嵌插入活塞68。
在阀主体51的内周面处开口端面51a附近圆周方向上缺口的沟槽中嵌着C形环69,在该C形环69与阀体61之间夹装弹簧70从而将阀体61推到阀主体51的底壁51b地加载。
因而在低温时靠弹簧70的加载力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阀体61抵接底壁51b而关闭入口开口52与出口开口53,此时旁通用开口54打开。
如果温度上升则蜡64膨胀使隔膜63鼓出并经由半流动体65推压橡胶活塞66,该推压力经由背撑板67传递到活塞68,使活塞68从小直径圆筒部61a突出。
但是因为活塞68始终接触于有底圆筒部55的底面而定位,故阀体61靠反作用力克服弹簧70移动,如图16中所示打开入口开口52与出口开口53而连通。
此时旁通用开口54关闭。
把以上这种恒温器50嵌插于泵盖壳20的恒温器室25。
此时通过把阀主体51的外周的突条59嵌入恒温器室25内周的沟槽25c,可以进行对以阀主体51的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定位,嵌插后入口开口52与出口开口53相向于冷却液吸入路26。
同时旁通用开口54也与出口开口53同样地相向于冷却液吸入路26。
在阀主体51的外周设置一周的O形环58,压接于恒温器室25的内周面25a和半球面25b而与恒温器50的肋片56、56一起将其内周面25a与阀主体51的间隙分隔成入口开口52侧与出口开口53侧。
恒温器盖30覆盖嵌插了该恒温器50的恒温器室25的开口。
如图5至图7中所示恒温器盖30在对应于泵盖壳20的接合面24的接合面31上,同轴地直立设置环状的外周壁34与高度稍高的内环肋片33,在该外周壁32与内环肋片33之间形成圆环形槽34,在内环肋片33的内侧形成凹部35。
连通于凹部35的旁通路36a由向侧方延伸的旁通管36来构成,在旁通管36中压入连接管37。
而且接合面31由外周壁32的端面与向侧方延伸的延伸部38、39的端面来构成,在延伸部38、39上穿孔设置安装孔38a、39a。
高于外周壁32的内环肋片33比接合面31突出,内环肋片33的外径等于恒温器50的阀主体51的开口端面51a的内径,可以沿着阀主体51的内周面51a嵌入。
此外在该内环肋片33的端缘部的规定的相向位置上,形成一对以在上述恒温器50的阀主体51上设置一周的O形环58的直径为宽度的缺口33a、33a。
缺口33a、33a的深度大致等于内环肋片33从接合面31的突出量,在圆形上切出的缺口33a、33a的底部处于与接合面31大致同一高度的位置(参照图7)。
在该内环肋片33与外周壁32之间的圆环状槽34中嵌合环状的橡胶密封件40。
该橡胶密封件40的形状如图8和图9所示。
即,橡胶密封件40是断面为矩形的环状体,在一方的侧面的内缘部与外缘部上形成突条41、42,在另一方的侧面的外缘部上形成突条43。
再者沿着上述突条41、42、43形成微小的沟槽。
该橡胶密封件40嵌合于恒温器盖30的圆环状槽34,如果合上恒温器盖30以便覆盖嵌插了恒温器50的泵盖壳20的恒温器室25,则比恒温器盖30的接合面31突出的内环肋片33沿着恒温器50的阀主体51的开口端的内周面嵌入而可以以简单的结构进行恒温器50的中心定位。
虽然在阀主体51上设置一周的O形环58在直径方向上跨越阀主体51的开口端,但是在内环肋片33嵌入阀主体51的开口端时O形环58插入在内环肋片33的端缘部上所形成的一对缺口33a、33a而可以不受O形环58妨碍地嵌入内环肋片33。
而且橡胶密封件40跨越恒温器室25的周缘的接合面24与恒温器50的阀主体51的开口端面51a地被压接,把阀主体51的内空间从外空间密封。
由于内环肋片33嵌入恒温器50的阀主体51的开口端而正确且确实地进行恒温器50的中心位置定位,所以可以确实防止阀主体51的错位,从而可以谋求密封性的提高。
像这样通过把恒温器盖30合在泵盖壳20上,使两个螺栓80、80贯穿恒温器盖30的安装孔39a、39a,从而将其螺纹固定于泵盖壳20的螺纹孔24a、24a,把恒温器盖30安装于泵盖壳20而埋设恒温器50。
由于如上所述在阀主体51的外周设置一周的O形环58,压接于恒温器室25的内周面25a和半球面25b,而且被夹在阀主体51的开口端面51a与橡胶密封件40之间,所以把恒温器室25的内周面25a与阀主体51的间隙完全分隔成入口开口52侧与出口开口53侧并将其密封。
而且橡胶密封件40把阀主体51的内空间60从与作为外空间的恒温器室25的恒温器50的间隙空间分隔并将其密封。
如图1中所示有从水泵5排出的冷却液流入内燃机E,从内燃机E流出的冷却液向散热器R并且从散热器R通过泵盖壳20的冷却液吸入路26流到恒温器50的入口开口52的流动和通过旁通路36a到恒温器50的内空间60的流动。
在内燃机E刚开始起动后,暖机运行前的低温的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循环,在恒温器50处冷却液的低温经由阀体61和蜡壳62传播到蜡64,如图1和图15中所示成为阀体61关闭入口开口52、出口开口53,打开旁通用开口54的状态。
因而从水泵5排出而在内燃机E中循环升温的冷却液,如图15中所示通过旁通路36a从恒温器50的内空间60离开旁通用开口54在吸入水泵5的旁通循环路径中流动。
因此,由于冷却液不通过散热器R地仅在内燃机E中循环,所以可以迅速地进行内燃机E的暖机。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循环的冷却液的温度上升,恒温器50的蜡壳62内的蜡64热膨胀而体积增加,随之使活塞68从小直径圆筒部61a突出,阀体61靠其反作用力克服弹簧70而移动,如图16中所示打开并连通入口开口52与出口开口53的同时关闭旁通用开口54。
因而如果进入正常运行,则从水泵5排出而在内燃机E中循环升温的冷却液向散热器R并在散热器R处冷却而流出,然后通过恒温器50的连通的入口开口52与出口开口53在吸入水泵5的循环路径中流动,进行内燃机E的冷却。
虽然有时如果在暖机运行中形成通过旁通路36a仅在内燃机E中循环的冷却液的循环路径时,恒温器50的橡胶密封件40引起的密封不完全,则经由散热器R的冷却的冷却液从恒温器50的阀主体51的外侧漏进内侧的内空间60而混入在内燃机E中循环的冷却液,妨碍冷却液的温度上升,暖机时间有所加长,但是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恒温器50的安装结构中恒温器盖30的内环肋片32沿着恒温器50的阀主体51的开口端的内周面嵌入而正确且确实地进行恒温器50的定位并确保高的密封性,所以大致完全地防止经由散热器R的冷却液漏进内燃机循环流路,可以避免暖机时间加长。
权利要求
1.一种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在冷却液通路所形成的壳体中横跨上述冷却液通路形成埋设孔,阀体进出从而连通·阻断穿孔设置于筒状阀主体的周壁的入口开口与出口开口的恒温器使上述两个开口相向于上述冷却液通路地嵌插于上述埋设孔,夹装嵌合支承于盖构件的槽的环形的橡胶密封件而该盖构件覆盖上述埋设孔并且固定上述恒温器,其特征在于,备有把上述恒温器定位于上述盖构件侧的定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结构通过嵌合支承上述筒状阀主体的开口端部来定位上述恒温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结构通过嵌合部嵌入上述筒状阀主体的开口端部的内周来定位上述恒温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是环形的肋片,通过该肋片沿着上述筒状阀主体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面嵌入来定位上述恒温器。
5.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结构在上述盖构件上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确实进行埋设式恒温器的定位且可以确保高密封性的结构简单的恒温器的安装结构。其中,在冷却液通路26所形成的壳体20中横跨冷却液通路26形成埋设孔25,阀体进出从而连通·阻断穿孔设置于筒状阀主体51的周壁的入口开口52与出口开口53的恒温器50使上述两个开口52、53相向于冷却液通路26地嵌插于埋设孔25,夹装嵌合支承于盖构件30的槽的环形的橡胶密封件40而该盖构件30覆盖埋设孔25并且固定恒温器50在该恒温器的安装结构中,备有把恒温器50定位于盖构件30侧的定位结构。
文档编号F01P7/16GK1530525SQ20041000468
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1日
发明者森山隆二, 大城健史, 小林宏治, 兴语丰幸, 史, 幸, 治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