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媒燃油转化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20605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媒燃油转化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媒燃油转化器,尤其涉及一种设于通往汽车引擎的油路上,使燃料分子得以裂解成微粒的燃油转化器。
如图3所示,触媒燃油转化器4装设于汽车的引擎50与汽油滤清器51之间的油路上,当汽油经过触媒燃油转化器4时,可被裂解为微粒,以促成完全燃烧的目的,而现有触媒燃油转化器4的形态则如图4所示,其由两相对的中空筒体41套接成一火箭型筒体40,另于筒体40内组装一具有蜂巢式细孔61的柱状机心60,该柱状机心60系以铝合金、铜合金、合金钢或陶瓷材料等基质材料混合铂、铱、钯、钛、矽或镁等材质制成触媒机心,当燃料经过燃料转化器4时,藉由该柱状机心60的触媒转化作用,将燃料迅速裂解成微粒。
然而,前述现有燃料转化器4的柱状机心60虽然具有蜂巢式的细孔61,但其可与燃料接触的面积仍然太少,使得裂解效果不好,不仅未能达到完全燃烧之目的,同时会造成空气污染以及耗油等缺点。
为了改善上述现有燃料转化器裂解油料效果不佳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媒燃油转化器,其可以增加触媒的表面积,加速裂解燃料至无法再分解的微粒,以促成完全燃烧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触媒燃油转化器,其设有一由中空的筒体与盖体相对合而成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容置室,壳体两自由端则分别设有贯穿至容置室的油道,其中两油道邻近容置室该端相对凹设有内径大于油道的承座,设一周壁为多孔径设计的中空滤心,滤心两端分别插置于承座内,于滤心与容置槽周壁之间充满触媒颗粒。
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达到以下功效由于滤心周壁为多孔径设计,并于壳体内部充满触媒颗粒,故可大幅增大表面积,以加速其与燃料分子的裂解速度与效果,使燃料分子裂解至无法再分解的微粒。
由于燃料分子可以极微化,故其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有助于完全燃烧,导燃性佳而爆发力增强。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使燃料分子完全燃烧,故可以节省燃料并降低空气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组合剖视图。
图3为现有引擎与燃料转化器等油路配置示意图。
图4为现有燃料转化器的平面组合剖视图。
请参阅
图1所示,为了提高触媒燃油转化器裂解燃料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将触媒燃油转化器1设由中空的筒体11与一盖体12相对组套成圆筒状之壳体10,于壳体10内部设有一中空的滤心20,以及填充于滤心20周缘的触媒颗粒30。

图1和图2所示,由盖体12与筒体11组套而成的圆筒状壳体10两自由端分别设有一接头13,藉以接设管路,壳体10内部设有容置室14,于接头13内设有贯穿至容置室14的油道15,而两油道15邻近容置室14该端并相对凹设有内径大于油道15的承座16,藉以承置中空的滤心20,滤心20周壁为多孔径设计,其两端分别插置于两承座16内,另于滤心20与容置槽14周壁之间则充满触媒颗粒30。
所述的滤心20及触媒颗粒30是由铝合金、钢合金、合金钢或陶瓷等原料作为基材,混入铂、铱、铂、铱、钯、钛、铝、镁、锌、钠、钾、钙及复合金属钛等稀有贵金属或矿物烧结而成,且滤心20更是由许多烧结而成之颗粒再予以烧结成中空之柱状体,由于滤心20是由许多颗粒烧结而成,使周壁呈多孔径的样态。
由上述可知,由于触媒燃油转化器1的壳体10内组装有多孔径的滤心20以及充满了触媒颗粒30,大幅提高触媒与燃料接触的面积,使汽油及瓦斯等燃料经由壳体10其中一端的油道15流入以后,得以充分接触,并使燃料的分子裂解为不可再分割的微粒,除了大幅提升燃油质量及稳定度以外,并倍增其可燃表面积,达成完全燃烧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触媒燃油转化器,其设有一由中空的筒体与盖体相对合而成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容置室,壳体两自由端则分别设有贯穿至容置室的油道,其特征在于两油道邻近容置室该端相对凹设有内径大于油道的承座,设一周壁为多孔径设计的中空滤心,滤心两端分别插置于承座内,于滤心与容置槽周壁之间充满触媒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媒燃油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媒颗粒是由铝合金、钢合金、合金钢或陶瓷等原料作为基材,混入铂、铱、铂、铱、钯、钛、铝、镁、锌、钠、钾、钙及复合金属钛烧结成颗粒状,滤心再由所烧结成的颗粒再予烧结成具有多孔径的中空柱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触媒燃油转化器,其主要设于引擎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油路上,该触媒燃油转化器包括一中空的壳体,壳体内组装一多孔径的中空滤心,滤心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并充满触媒颗粒,以加大整个触媒的表面积,加速燃料分子的裂解速度与效果,促使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
文档编号F02M27/02GK2438840SQ0024833
公开日2001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2日
发明者刘俊麟 申请人:刘俊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