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裂解式有机物、生物质制取烃类燃料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10532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裂解式有机物、生物质制取烃类燃料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卧式裂解式有机物质、生物质制取烃类燃料系统, 属于有机物、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有机物包括煤炭、煤矸石、油页岩等化石燃料, 废旧塑料、橡胶等化工材料,生物质包括作物秸秆、木材木屑、草、等农 林废弃物、动物骨皮等。
在有机物、生物质热裂解液化的各种工艺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试验 装置和技术路线,以达到增加生物油产率和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目的。如 快速裂解、加氢裂解、真空裂解、低温裂解、部分燃烧裂解等,以常压下
的快速裂解为生产液体燃料最为经济的方法,典型的有英国Aston大学的 烧蚀热裂解反应器、NREL提出的涡流反应器及荷兰Fwente大学设计的 旋转锥生物质热裂解制油反应器等;所述的反应器的设备规模较为庞大, 同时机械接触磨损厉害而使得运行维护成本也较高,因此在规模化应用中 将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卧式裂解式有机物、生物质制取烃类燃料系统, 克服了已有的有机物、生物质热裂解液化工艺中能源利用率不高、能耗较 大以及液体产物不分级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系统本体为封闭的夹层罐体,其夹层 与外部的热循环加热系统连接,其内安装有卧式物料搅拌装置,搅拌装置 由内搅龙、外搅龙套装构成,内搅龙、外搅龙分别与各自电机的驱动机构 连接,内搅龙贯穿整个封闭的腔体内,其上部分别设有热质投料口、物料 投料口及裂解反应气排出口,底部设有燃料排出口罐体联通,外搅龙设在 内搅龙外面,与罐体构成物料排出通道,连接至物料排出口,罐体上部装 有气体排管可与外部气液分馏器连通,物料排出口连接燃料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反应器设备相比的积极效果在于机械结构简单, 充分利用导热质固相传热强烈和热流强度大等优点,实现有机物、生物质 的闪速升温和挥发份的快速析出,将可燃气体反馈到物料预热区、进行再 循环回收利用,从而降低了额外气源的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1、裂解反应气排出口; 2、气体排管;3、夹层;4、外搅龙;5、热质 投料口; 6、罐体;7、物料投料口; 8、内搅龙;9、电机;10、电机;11、 燃料排出口; 12、物料排出通道;13、物料排出口; 14、燃料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l,系统本体为封闭的夹层罐体6,其夹层3与外部的热循环加 热系统连接,其内安装有卧式物料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内搅龙8、外搅龙 4套装构成,内搅龙8、外搅龙4分别与各自电机10、电机9的驱动机构连 接,内搅龙8贯穿整个封闭的腔体内,其上部分别设有热质投料口5、物料 投料口 7及裂解反应气排出口 1,底部设有燃料排出口 11罐体6联通,外
搅龙4设在内搅龙8外面,与罐体1构成物料排出通道12,连接至物料排 出口13,罐体1上部装有气体排管2可与外部气液分馏器连通,物料排出 口 13连接燃料分离器14。
将物料从物料投料口 7投入到反应器中,通过内搅龙8送至罐体6中, 将导热质通过导热质投料口 6送入,在内搅龙8的作用下进行密封绝氧热 裂解反应,燃料和导热质经裂解反应后经燃料排出口 ll至底部,再经外搅 龙4传送至燃料排出口 13,生成的气体物质由裂解反应气排出口 l通过反 应器上部的气体排管2排出,排出的气体再通过外部的冷凝器冷凝分离成 可燃气体和烃类液体燃料,物料排出口 13连接燃料分离器14,通过两级筛 分将导热质和固体燃料分离,固体燃料通过燃料分离器底部的出料口排出 收集,从而完成有机物、生物质制取烃类燃料的全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裂解式有机物质、生物质制取烃类燃料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本体为封闭的夹层罐体,其夹层与外部的热循环加热系统连接,其内安装有卧式物料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内搅龙、外搅龙套装构成,内搅龙、外搅龙分别与各自电机的驱动机构连接,内搅龙贯穿整个封闭的腔体内,其上部分别设有热质投料口、物料投料口及裂解反应气排出口,底部设有燃料排出口罐体联通,外搅龙设在内搅龙外面,与罐体构成物料排出通道,连接至物料排出口,罐体上部装有气体排管与外部气液分馏器连通,物料排出口连接燃料分离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裂解式有机物质、生物质制取烃类燃料系统,系统本体为封闭的夹层罐体,其内安装有内绞龙、外绞龙并与电机连接,内绞龙贯穿整个封闭的腔体内,其上部分别设有热质投料口、物料投料口及裂解反应气排出口,底部设有燃料排出口罐体联通,外绞龙设在内绞龙外面,与罐体构成物料排出通道,连接至物料排出口,罐体上部装有气体排管可与外部气液分馏器连通,物料排出口连接燃料分离器。本实用新型机械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导热质固相传热强烈和热流强度大等优点,实现有机物、生物质的闪速升温和挥发份的快速析出,将可燃气体反馈到物料预热区、进行再循环回收利用,从而降低了额外气源的成本。
文档编号C10G1/00GK201190149SQ20082007136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日
发明者中 苏 申请人:中 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