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环保高温外热式连续干馏立体兰炭炉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化炉体设计,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干馏立体兰炭
炉,为侏罗纪煤高温生产兰炭的装置,属于国际专利分类C10B1/04 "立 式炭化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侏罗纪煤生产兰炭的炉体为低温内热式生产炉型,对环境污染 严重,另外烧掉了大量的副产品,降低了焦油的产量,煤气的质量等和其 他副产品的回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环保高温生产兰炭 的装置——环保高温外热式连续干馏立体兰炭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环保高温外热式连续干馏立体兰炭炉,其炉体由炉体基础、炭化 室和燃烧室等部分构成。炉体的上口为装煤口,由外部的连续上煤斗与之 联接供煤;从装煤口向下依次设置低中温炭化室、高温炭化室、兰炭冷却 室和兰炭熄灭室;在炭化室的两外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中温燃烧室、高温 燃烧室、以及炉体基础中的燃烧室废气导出通道。中温燃烧室的上部连接 回炉燃烧煤气管及高温空气预热道;高温炭化室的两侧设置高温燃烧室, 高温燃烧室的两外侧设置燃烧室煤气喷嘴和燃烧室空气喷嘴,空气喷嘴连 接低温空气预热道;高温燃烧室的下端连接燃烧室废气导出通道。
本实用新型填补了国内生产高温兰炭的市场空白,提高了侏罗纪煤的 副产品如焦油、煤气、粗笨等产品的质量。炉体上下为水封设计,确保了炉内煤气不外泄,改善了生产环境和工人的操作条件。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环保高温外热式连续干馏立体兰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煤口, 2、粗煤气上升管,3、氨水喷头,4、粗煤气集气 管,5、中温燃烧室,6、回炉燃烧煤气管,7、高温空气预热道,8、高温 燃烧室,9、炉体基础,10、燃烧室废气导出通道,11、低温空气预热道, 12、兰炭熄灭室,13、上煤斗,14、兰炭出口, 15、兰炭冷却室,16、燃 烧室空气喷嘴,17、高温炭化室,18、燃烧室煤气喷嘴,19、低中温炭化 室,20、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环保高温外热式连续干馏立体兰炭炉,其炉体20包括炉 体基础9、炭化室和燃烧室等部分;炉体20的上口为装煤口 1,由连续上 煤斗13与之联接供煤;从装煤口 1向下依次设置低中温炭化室19、高温 炭化室17、兰炭冷却室15和兰炭熄灭室12;在炭化室的两外侧从上至下 依次设置中温燃烧室5、高温燃烧室8、及炉体基础9中的燃烧室废气导 出通道10。中温燃烧室5的上部连接回炉燃烧煤气管6及高温空气预热 道7;高温炭化室17的两侧设置高温燃烧室8,高温燃烧室8的两外侧设 置燃烧室煤气喷嘴18和燃烧室空气喷嘴16,空气喷嘴16连接低温空气 预热道11;高温燃烧室8的下端连接燃烧室废气导出通道10。从装煤口 1下端分别向两侧对称延伸出粗煤气上升管2,两支粗煤气上升管2的末 端分别连接两个粗煤气集气管4,在每支粗煤气上升管2与粗煤气集气管 4之间设置氨水喷头3。炉体底部兰炭熄灭室12的末端连接刮板,向炉体 外延伸至刮板兰炭出口 14。
权利要求1.一种环保高温外热式连续干馏立体兰炭炉,其炉体(20)包括炉体基础(9)、炭化室和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炉体(20)的上口为装煤口(1),由连续上煤斗(13)与之联接供煤,从装煤口(1)向下依次设置低中温炭化室(19)、高温炭化室(17)、兰炭冷却室(15)和兰炭熄灭室(12);在炭化室的两外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中温燃烧室(5)、高温燃烧室(8)、炉体基础(9)中的燃烧室废气导出通道(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高温外热式连续干馏立体兰炭炉, 其特征在于中温燃烧室(5)的上部连接回炉燃烧煤气管(6)及高 温空气预热道(7);高温炭化室(17)的两侧设置高温燃烧室(8), 高温燃烧室(8)的两外侧设置燃烧室煤气喷嘴(18)和燃烧室空气 喷嘴(16),空气喷嘴(16)连接低温空气预热道(11);高温燃烧室(8)的下端连接燃烧室废气导出通道(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高温外热式连续干馏立体兰炭炉, 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的装煤口 (1)的下端分别向两侧对称延伸出粗 煤气上升管(2),两支粗煤气上升管(2)的末端分别连接两个粗煤 气集气管(4);在每支粗煤气上升管(2)与粗煤气集气管(4)之间 设置氨水喷头(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高温外热式连续干馏立体兰炭炉, 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底部兰炭熄灭室(12)的末端连接刮板,向炉 体外延伸至刮板兰炭出口 (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高温外热式连续干馏立体兰炭炉,在其兰炭炉内设有三个温度区,以及中温、高温燃烧室,设有低中温炭化室和高温炭化室,以及兰炭冷却室。炉顶连续装入侏罗纪煤,炉底可连续出兰炭。在炉体基础内设有空气预热道和废气导出通道。本实用新型填补了生产高温兰炭的市场空白,提高了侏罗纪煤的副产品焦油、煤气、粗苯等的质量,炉体上下的水封设计确保了炉内的煤气不外泄,改善了生产环境和工人的操作条件。
文档编号C10B1/00GK201071351SQ200720152059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5日
发明者冯侯平 申请人:冯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