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湿法生产燃料乙醇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111046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湿法生产燃料乙醇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湿法脱胚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良湿法脱胚制浆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玉米作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在玉米工业用途中占重要地位。当前的主要生产方法是干法和湿法,干法是不分离玉米中任何非发酵成份,直接把玉米粉碎成粗粉加水调成玉米粉浆作为发酵原料;湿法就是应用传统的玉米湿磨工艺,将玉米中脂肪、纤维及蛋白等非发酵组分分离后制成精淀粉乳去发酵。前者不能使玉米的非发酵成份各自实现其价值,特别是价值颇高的玉米油,在干法乙醇生产过程中,几经流失,即使是在DDGS中提油也已经损失大半。后者最主要的优点是使得玉米的每个组分都能比较纯净的得以分离,有效的提高了玉米深加工的经济效益,但苦于工艺流程长、能耗高、投资大,因此,湿法生产乙醇在国内没有得到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乙醇生产密切结合的工艺简单、流程短、投资小的改良湿法,较好地把玉米中经济价值最高的玉米胚提取出来,从而提高了燃料乙醇生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净化后的玉米送去浸泡罐进行浸泡,浸泡温度为60℃-65℃,浸泡时间为4-12小时,浸泡液采用乙醇生产过程中的离心清液,浸泡后的稀玉米浆送回乙醇生产工序生产DDGS,浸泡后的玉米经过两次破碎,两级胚芽分离得到玉米粉浆,然后经糖化发酵、蒸馏、脱水得到无水乙醇,分离出的湿胚芽经洗涤、干燥后即可去榨油。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本发明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与传统湿磨工艺不同的是利用胚芽易于吸水软化、便于分离的特点,减化和改变玉米浸泡的工艺条件,使浸泡温度由传统的50℃提高到60℃-65℃,一方面加快胚芽吸水软化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细菌的增殖,可使浸泡时间缩短到4-12小时;2.本发明不用亚硫酸溶液作为浸泡剂,采用乙醇生产过程中的离心清液,不仅不增加污水,而且节省了用水,同时可使清液的初始浓度由原来的4%-5%提高到8%-9%,可使蒸发负荷减少40%-50%以上;3.采用重量法测定,提胚率高达95%以上;4.降低投资,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投资仅为传统湿法的三分之一,与干法脱胚的投资相当;5.较干法提胚玉米油的收率提高1-2倍,一般干法提胚,出油仅1%-1.5%,本发明提胚出油可达2.7%-3.1%;6.减少非发酵组份约7%,提高了发酵罐的利用率。
国家重点工程吉林燃料乙醇工程采用本工艺,年产60万吨燃料乙醇,年加工玉米240万吨,可副产玉米油4.5万吨,按每吨5530元计,年创收24880万元,本段投资2.2亿元,仅为一般湿磨工艺的三分之一。


附图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将乙醇厂生产上使用的50Kg含水13.6%的净化玉米投入到80L锥体浸泡罐内,加入乙醇厂现场取来的PH值为3.5、固性物含量为3.8%的离心清液,采用循环泵及循环加热器对清液进行循环加热,使罐内温度升至60℃,保持4小时,将浸泡液排出,测得其固性物含量为5.8%,浸泡后的玉米用凸齿磨进行破碎,采用漂浮法分离胚芽,胚芽收率6.1%,分离后淀粉浆去糖化发酵、蒸馏、脱水生产无水乙醇,分离出的湿胚芽经洗涤、干燥后即可去榨油。
实施例2将乙醇厂生产上使用的50Kg含水14%的净化玉米投入到80L锥体浸泡罐内,加入乙醇厂现场取来的PH值为3.9、固性物含量为4.0%的离心清液,采用循环泵及循环加热器对清液进行循环加热,使罐内温度升至62℃,保持8小时,将浸泡液排出,测得其固性物含量为6.3%,浸泡后的玉米用凸齿磨进行破碎,采用漂浮法分离胚芽,胚芽收率6.3%,分离后淀粉浆去糖化发酵、蒸馏、脱水生产无水乙醇,分离出的湿胚芽经洗涤、干燥后即可去榨油。
实施例3将乙醇厂生产上使用的50Kg含水15.5%的净化玉米投入到80L锥体浸泡罐内,加入乙醇厂现场取来的PH值为3.6、固性物含量为4.2%的离心清液,采用循环泵及循环加热器对清液进行循环加热,使罐内温度升至65℃,保持12小时,将浸泡液排出,测得其固性物含量为6.8%,浸泡后的玉米用凸齿磨进行破碎,采用漂浮法分离胚芽,胚芽收率6.6%,分离后淀粉浆去糖化发酵、蒸馏、脱水生产无水乙醇,分离出的湿胚芽经洗涤、干燥后即可去榨油。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湿法生产燃料乙醇,其特征在于净化后的玉米送去浸泡罐进行浸泡,浸泡温度为60℃-65℃,浸泡时间为4-12小时,浸泡液采用乙醇生产过程中的离心清液,浸泡后的稀玉米浆送回乙醇生产工序生产DDGS,浸泡后的玉米经过两次破碎,两级胚芽分离得到玉米粉浆,然后经糖化发酵、蒸馏、脱水得到无水乙醇,分离出的湿胚芽经洗涤、干燥后即可去榨油。
全文摘要
一种改良湿法生产燃料乙醇,其特征在于净化后的玉米送去浸泡罐进行浸泡,浸泡温度为60℃-65℃,浸泡时间为4-12小时,浸泡液采用乙醇生产过程中的离心清液,浸泡后的稀玉米浆送回乙醇生产工序生产DDGS,浸泡后的玉米经过两次破碎,两级胚芽分离得到玉米粉浆,然后经糖化发酵、蒸馏、脱水得到无水乙醇,分离出的湿胚芽经洗涤、干燥后即可去榨油。本发明工艺简单、流程短、投资小,较好地把玉米中经济价值最高的玉米胚提取出来,从而提高了燃料乙醇生产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C10L1/02GK1542104SQ0312710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2日
发明者郭景勋, 高云春, 王丹玉, 徐光 申请人: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