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风器式收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08863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多旋风器式收集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具备将含有污染粒子的气流吸入的吸入口(11)、导入所吸入的气流的旋风器收存室(12)、收存在旋风器收存室(12)的内部的多个旋风器(13)、从旋风器(13)导入清洁气流的旋风器出口室(23)、和将由旋风器(13)分离出的污染粒子回收的排放室(51)。旋风器(13)具有朝下的回旋流行进的回旋部(131)、使该回旋流反转为朝上的回旋流的反转部(132)、和将从气流分离出的污染粒子向排放室引导的排出管(134)。排出管(134)的下部开口(134a)被积存在排放室(51)中的液体(56)封闭。通过连通管(24)控制液位,以使排出管(134)内的液体达不到反转部(132)。
【专利说明】多旋风器式收集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使用多个旋风器将气流中含有的污染粒子捕集的装置,特别涉及适于在机床的加工中产生的油雾的分离回收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将油雾分离回收的收集器,有通过无纺布进行过滤的过滤器式的装置。但是,由于无纺布发生网眼堵塞,所以能够处理的风量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下降。因此,需要无纺布的维护及更换,是不经济的。所以,近年来,市场上销售一种不用过滤、而通过惯性力或离心力等进行油雾的分离回收的所谓无过滤器型的收集器,但难以进行高精度的分离、捕集性能也不充分的产品较多。因此,为了经济性及作业环境的改善,无过滤器型的收集器的性能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
[0003]在能够将粉尘或油雾等污染粒子高精度地分离的装置之一中,有旋风器。旋风器如在图20中示意地表示那样,使取入到内部的污染气流成为回旋流,使离心力对气流中的污染粒子作用,通过该离心力将污染粒子从气流中分离,将不含污染粒子的清洁气流释放。在这样的旋风器中,使回旋流的回旋半径(旋风器径)越小,离心力变得越大,能够分离的粒子径(所谓的分离边界粒子径)越小,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分离。
[0004]另一方面,在无过滤器型的收集器中也使用旋风器,但以往的结构的旋风器径较大,所以分离精度较低,被作为前处理装置利用。因此,必须在旋风器的后段设置具有更致密的构造的过滤器等捕集机构,而存在网眼堵塞或高压力损失等问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3)。
[0005]可是,旋风器由于受到因所谓相似设计带来的制约,所以如果使旋风器径变小,则必然气流的取入口也变小。因而,如果气流的风速一定,则能够处理的风量变少。所以,已知有将多个旋风器并列地配置、以使得即使使旋风器径变小也能够确保必要风量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6)。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11109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 - 158634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 - 144367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 - 322086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 - 98339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 - 1116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4]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5]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具有能够在维持污染粒子的分离精度的同时确保处理风量的优点。但是,另一方面,如在图21中用虚线表示的那样,发生由某个旋风器A分离出的污染粒子的一部分迂回到其他旋风器B的下部、乘着旋风器B内的回旋气流被排出的所谓再飞散,并存在作为旋风器整体污染粒子的捕集效率下降的问题。此外,如图21的单点划线所示,当旋风器A和旋风器B的气流或压力等的平衡破坏时,旋风器A的气流的一部分迂回到旋风器B的下部,在旋风器B的下部产生上升气流,旋风器B的捕集性能显著下降,并存在作为旋风器整体污染粒子的捕集效率下降的问题。
[0016]因此,在使用单体中分离精度较高的旋风器的以往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中,即使能够通过多个旋风器确保处理风量,也难以原样维持单体的旋风器所具有的较高的分离精度和捕集效率,在性能的提高上有极限。此外,如果使旋风器径变小,则在污染粒子有较高的附着性的情况下,有发生因附着造成的气流通路的堵塞的危险性。进而,由于离心力对污染粒子较强地作用,所以在污染粒子中包含有磨损性较高的物质的情况下,还存在旋风器的内壁部分地磨损的危险性。
[0017]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单体旋风器所具有的较高的分离精度和捕集效率的同时确保充分的处理风量、并且能够防止污染粒子的再飞散、确保较高的捕集效率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旋风器的维护、更换、以及清扫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
[0018]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9]有关本发明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具备:吸入口,将含有污染粒子的气流吸入;旋风器收存室,导入从该吸入口吸入的气流;多个旋风器,收存在该旋风器收存室的内部,在使取入的气流成为朝下的回旋流而将污染粒子分离后,使该回旋流反转为朝上的回旋流,作为清洁气流释放;旋风器出口室,设在旋风器收存室的上方,从旋风器导入清洁气流;排放室,设在旋风器收存室的下方,将由旋风器分离出的污染粒子回收。
[0020]旋风器分别具有朝下的回旋流行进的回旋部、使该回旋流反转为朝上的回旋流的反转部、和将从气流分离出的污染粒子向排放室引导的排出管。排出管的下部开口被积存在排放室中的液体封闭。并且设有控制液体的液位的液位控制机构,以使排出管内的液体达不到反转部。
[0021]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排出管的下部开口被液体封闭,所以即使将旋风器排列配置,也不发生图21所示那样的迂回,没有污染粒子再飞散的担心。因而,通过将旋风器径较小的单体旋风器配置多个,能够在维持单体旋风器所具有的较高的分离精度和捕集效率的同时确保充分的处理风量,并且能够防止污染粒子的再飞散,确保较高的捕集效率。
[0022]此外,通过液位控制机构,即使在旋风器内部与排放室之间有压力差,也进行控制以使排出管内的液体达不到反转部,所以不需要使排出管变长,能够将装置的高度限制为最小限度而实现小型化。
[0023]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液位控制机构由将旋风器出口室与排放室连通的连通管构成。
[0024]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排放室中,设有将液体拦住直到该液体溢流的壁部、和将溢流过该壁部的液体排出的排出口。
[0025]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旋风器由各个旋风器的集合体即能够分割的旋风器单元构成;旋风器单元在旋风器收存室中配置有规定数量。在此情况下,旋风器单元既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分割,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分割。
[0026]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向旋风器收存室供给清洗液、进行旋风器的清扫的清洗机构。清洗机构例如具备清洗喷嘴,从该清洗喷嘴向旋风器收存室喷射清洗液,进行旋风器的清扫。或者,清洗机构向旋风器收存室注入清洗液,通过将旋风器收存室内用清洗液充满,进行旋风器的清扫。
[0027]发明的效果
[0028]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没有污染粒子的再飞散的、高精度、多风量、高捕集效率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油雾收集器(多旋风器式收集器)的外观图。
[0030]图2是图1的油雾收集器的分解立体图。
[0031]图3是图1的油雾收集器的侧面剖视图。
[0032]图4是旋风器单元的立体图。
[0033]图5是旋风器单元的俯视图、侧视图及剖视图。
[0034]图6是旋风器单元的部分截面立体图。
[0035]图7是旋风器收存室的放大立体图。
[0036]图8是表示油雾收集器的运转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7]图9是表示油雾收集器的运转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8]图10是旋风器的放大剖视图。
[0039]图11是表示没有设置连通管的情况下的运转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0]图12是表示旋风器单元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0041]图13是表示旋风器单元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0042]图14是表示旋风器单元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0043]图15是表示旋风器单元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0044]图16是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油雾收集器的侧面剖视图。
[0045]图17是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油雾收集器的侧面剖视图。
[0046]图18是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油雾收集器的侧面剖视图。
[0047]图19是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油雾收集器的侧面剖视图。
[0048]图20是用来说明旋风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0049]图21是用来说明污染粒子的再飞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接着,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对于相同的部分或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这里,举用来将在机床中在加工中产生的油雾捕集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以下,称作“油雾收集器”)为例。
[0051]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油雾收集器的整体构造。油雾收集器100如图1及图2所示,由主体10、回收托盘50及排气单元60构成。
[0052]主体10如图3所示,具有吸入口 11、气流导入部19、旋风器收存室12和旋风器出口室23。此外,在主体10上,如图1及图2所示,设有侧板16。侧板16开闭自如地安装,以将旋风器收存室12及旋风器出口室23从侧方覆盖。通过将该侧板16打开,能够进行后述的旋风器单元的更换。进而,在主体10上,设有用来将旋风器收存室12内的液体排出的排出口 18a、18b (参照图1)。
[0053]吸入口 11将含有在机床中在加工作业中产生的油雾的气流吸入。气流导入部19将从吸入口 11吸入的气流向旋风器收存室12引导。在旋风器收存室12中收存有多个旋风器13。旋风器13是反转式的旋风器,将向旋风器收存室12引导的气流取入,产生朝下的回旋流,将气流中的油雾通过离心力分离,并使回旋流朝上反转,成为清洁气流释放。关于旋风器13的详细情况后述。
[0054]如图2及图3所示,在旋风器13的上端,安装着保持出口管141 (参照图3)的出口管保持器14,在该出口管保持器14的上面载置具有透孔15a (参照图2)的推压板15。推压板15如图3所示,被设在托架22上的固定工具21固定。此时,由于出口管保持器14的出口管141位于推压板15的透孔15a的正下方,所以旋风器13经由出口管141及透孔15a与旋风器出口室23连通。
[0055]如图3所示,旋风器出口室23设在旋风器收存室12的上方,与配置在主体10之上的排气单元60连通。在排气单元60的内部中,设有未图示的风扇。通过该风扇的旋转,将从旋风器13释放出的清洁气流通过旋风器出口室23向排气单元60内导入,并从排气口61 (参照图1)向外部释放。
[0056]回收托盘50如图2所示,由上面开放的箱体构成,内部成为由旋风器13分离出的油雾被排出的排放室51。排放室51如图3所示,通过连通管24与旋风器出口室23连通。在排放室51中,如后述那样,积存用来将排出的油雾取入的液体。连通管24与排放室51的连接部处于排放室51内的比液体的液面高的位置(参照图8),旋风器13的内部与排放室51之间的压力差被连通管24降低。在回收托盘50的侧壁上,设有用来将排放室51内的液体排出的排出口 52、54、和用来向排放室51内注入液体的注入口 53。此外,在回收托盘50的对置的侧壁上设有用来将油雾收集器100向机床安装的“L”字形的托架55。
[0057]接着,对旋风器13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多个旋风器13构成为作为各个旋风器的集合体的旋风器单元30。这里,I个旋风器单元30由5个旋风器13构成。但是,这是一例,构成I个单元的旋风器的数量可以任意地选择。旋风器单元30由树脂形成,但也可以由金属形成。
[0058]如图4(a)那样,旋风器单元30能够在垂直方向V上分割。详细地讲,旋风器单元30由保持着出口管141的出口管保持器14、将多个旋风器13的除了排出管以外的部分一体地结合的第I块41、将多个旋风器13的排出管一体地结合的第2块42、夹装在各块41、42之间的密封部件13c、和安装在第2块42上的密封部件13e构成,这些零件能够在垂直方向V上分割。
[0059]在出口管保持器14上,在与出口管141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 14a,此外,在角部的两个部位上形成有孔14b。在第I块41的上部,形成有向出口管保持器14的孔14b嵌合的突起13b。通过将出口管141插入到旋风器13内、将突起13b嵌合到孔14b中,将出口管保持器14固定到第I块41上。
[0060]构成第I块41的旋风器13分别具备取入口 13a、回旋部131、反转部132和腔室部133。取入口 13a为了将导入到旋风器收存室12中的气流取入到旋风器13的内部而形成在旋风器13的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I个旋风器13设有两个取入口 13a。
[0061]回旋部131形成为圆筒状,在其内部,从取入口 13a取入的气流成为朝下的回旋流而行进。反转部132形成为漏斗状,使由回旋部131生成的朝下的回旋流反转为朝上的回旋流。腔室部133形成用来使从回旋流分离出的油雾不被反转部132卷入到气流中而顺畅地向排出管134引导的放大空间。
[0062]第2块42由排出管保持器13d、和被该排出管保持器13d保持的排出管134构成。通过将排出管保持器13d经由密封部件13c向第I块41的腔室部133嵌合,将第2块42结合到第I块41上。密封部件13e被夹装在排出管保持器13d与形成在旋风器收存室12的底面上的开口部(图示省略)的周缘之间。
[0063]图5表不图4中的第I块41,图5 (a)是俯视图,图5 (b)是正视图,图5 (C)是图5 (b)的X — X剖视图,图5 (d)是图5 (a)的Y —Y剖视图。图6是将图5 (d)用立体图表不的图。
[0064]如图7所示,在主体10的旋风器收存室12内配置规定数量的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旋风器单元30。此时,排出管134向排放室51突出,将在旋风器13内从气流分离出的油雾向排放室51引导。
[0065]如图8所示,在排放室51中,积存有用来将从排出管134排出的油雾取入而回收的液体56 (排液液)。液体56由水、水溶性冷却剂、油性冷却剂、清洗液等构成。并且,由于该液体56的液面处于比排出管134的下端靠上,所以排出管134的下部开口 134a被液体56封闭。另外,图8表示油雾收集器100没有被运转的状态。
[0066]将液体56从排出口 54 (参照图2)根据需要而排出,此外,从注入口 53根据需要而注入。在图8中,在排放室51中设有用来将液体56的液面保持为一定水平以下的壁部57。壁部57的上端位于比排出管134的下端还靠上。如果开始运转,则通过排气单元60内的风扇的旋转,旋风器13的内部成为负压,液体56被向排出管134吸入,所以在排放室51中积存有充足的容量的液体56,以使得虽然液面比壁部57的上端低、但液面总比排出管134的下端靠上。
[0067]壁部57将液体56拦住,直到液体56溢流。如果液体56的注入量变多而发生溢流,则越过了壁部57的液体56向相邻于壁部57的空间58流入。空间58是被回收托盘50的侧壁和壁部57包围的空间,通过排出口 52与外部连通。因此,溢流出的液体56随时被从排出口 52向外部排出。结果,液体56的液面被保持为一定水平(壁部57的高度)以下。
[0068]图9表示油雾收集器100的运转中的状态。如果开始运转,则排气单元60内的风扇旋转,主体10内的气压下降,所以如用箭头a表示的那样,气流被从吸入口 11吸入。在该气流中混入有由机床产生的油雾。被吸入的气流如箭头b所示,通过气流导入部19而向旋风器收存室12进入。
[0069]向旋风器收存室12进入的气流被从设在旋风器13上的取入口 13a (参照图4)向旋风器13的内部取入。并且,如图10中放大表示的那样,被取入的气流一边回旋一边成为朝下的回旋流Fd,在旋风器13的回旋部131中前进。此时,通过回旋流Fd,对气流中的油雾作用离心力,所以油雾通过该离心力被从气流分离,被捕集到回旋部131的内壁或内壁附近。[0070]在回旋部131中下降的朝下的回旋流Fd在漏斗状的反转部132中被反转而成为朝上的回旋流Fu。并且,该回旋流Fu作为不含有油雾的清洁气流被从旋风器13的出口管141向旋风器出口室23释放。释放出的清洁气流通过处于旋风器出口室23的上方的未图示的风扇的旋转,如用图9的箭头c所示那样被风扇吸引,被从排气口 61 (参照图1)向外部释放。
[0071]另外,在油雾收集器100的运转中,如上述那样,旋风器13的内部成为负压,如图9那样,液体56被进一步向排出管134的内部吸入,管内的液面上升。但是,通过连通管24,旋风器出口室23和排放室51成为同等的气压,所以排出管134内的液面达不到旋风器13的反转部132。对此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0072]另一方面,在旋风器13内被捕集的油雾从反转部132通过腔室部133及排出管134被回收到排放室51的液体56内,与液体56 —起被从排出口 54排出。
[0073]如以上这样,将含有由机床产生的油雾的污染气流通过油雾收集器100的旋风器13的离心分离作用,向不含有油雾的清洁气流变换。
[0074]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排出管134的下部开口 134a被液体56封闭(参照图8、图9),所以即使将旋风器13排列配置,也不发生图21所示那样的迂回,没有作为污染粒子的油雾再飞散的担心。因而,通过配置多个旋风器径较小的单体的旋风器13,能够在维持旋风器单体的较高的分离精度和捕集效率的同时确保充分的处理风量,并且防止油雾的再飞散而确保较高的捕集效率。
[0075]在吸入口 11上,实际上连接着管道(图示省略)等,所以吸入口 11中的负压的值根据使用状况而变化。并且,在没有设置液位控制机构的情况下,通过该负压的变化,进入到排出管134的内部中的液体56的液位(液面的高度)也变化。即,如果吸入口 11的负压变大,则液体56的液位变高,负压变小,所以液体56的液位变低。
[0076]图11表示在将吸入口 11用盖26闭塞的情况下、吸入口 11的静压增大、排出管134内的液体56的液位变高的状态。在图11中,没有设置作为液位控制机构的连通管24(参照图9),运转中的排出管134内的液面较大地上升,达到了反转部132。
[0077]如果液体56的液面达到反转部132,则发生旋风器13内的捕集效率的下降、液体56从出口管141飞散、因压力损失的增加带来的风量的下降等不良状况。作为针对该不良状况的对策,可以考虑通过使排出管134的长度充分变长、使得液面达不到反转部132。但是,这样必须使回收托盘50的高度变高,所以装置的高度增加,成为小型化的妨碍。
[0078]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由于设有将旋风器出口室23与排放室51连通的连通管24,所以排出管134内的液位仅与旋风器13中的压力损失、即旋风器13的处理风量(从出口管141释放的清洁气流的风量)成比例。如果旋风器13的处理风量增加,则排出管134内的液位上升,如果旋风器13的处理风量减少,则排出管134内的液位下降。
[0079]因而,必须决定排出管134的长度,以使最大风量时的排出管134内的液面达不到反转部132。在此情况下,如图10所示,只要设计为、使排出管134内的液体56的液位L成为从排出管134的下端到反转部132的下端的α的范围内就可以。优选的是,将液位L的变动范围设为从排出管134的下端到上端的β的范围。由此,还能够阻止液体56进入到腔室部133中。
[0080]这样,通过设置连通管24,即使不使排出管134变长,液体56也达不到反转部132,所以能够将装置的高度限制在最小限度而实现小型化。
[008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能够将多个旋风器构成为旋风器单元30,并且将单元在垂直方向V上分割。一般旋风器几乎不会如过滤器那样发生网眼堵塞,但是存在因回旋流而内部磨损的情况。此时,需要将旋风器维护或更换,但对于许多旋风器进行这样的作业并不容易。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将多个旋风器13以单元为单位拆卸来进行维护或更换,所以作业变得非常简单。此外,通过使旋风器单元30为分割构造,也能够以构成单元的零件单位进行更换(例如,仅更换排出管保持器13d)。
[0082]图12表示旋风器单元的另一例。在该旋风器单元31中,没有设置图4的腔室部133、密封部件13c及排出管保持器13d。此外,排出管134与反转部132 —体地结合,形成I个旋风器块40。
[0083]图13表示旋风器单元的另一例。在该旋风器单元32中,将多个旋风器13 —体形成为2列(Pl列和P2列)。在此情况下,对于I个旋风器13仅设有I个取入口 13a。另外,在图13中,省略了出口管保持器14及排出管134的图示。
[0084]图14表示旋风器单元的另一例。该旋风器单元33是图14(b)所示那样的将形成有4个一半的旋风器的旋风器组件13’结合了多个的结构,能够在水平方向H上分割。在旋风器组件13’中,设有回旋部231、反转部232、腔室部233、排出管234,并且形成有螺栓孔235和肋板236。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在与形成有肋板236的面相反侧的面(背面)上,形成有所结合的对方的旋风器组件13’的肋板236嵌合的凹部。多个旋风器组件13’使肋板236与凹部相互嵌合,通过将穿通到螺栓孔235中的螺栓(图示省略)拧紧而结合。也可以代替螺栓而通过粘接剂将旋风器组件13’彼此结合。在多个旋风器组件13’结合的状态下,如图14 (a)所示,形成取入口 13a’。
[0085]图15表示旋风器单元的另一例。该旋风器单元34是图15 (b)所示那样的将形成有两个一半的旋风器的旋风器组件13’’结合了多个的结构,与图14同样,能够在水平方向H上分割。多个旋风器组件13’’例如通过粘接剂结合。在多个旋风器组件13’’结合的状态下,如图15 (a)所示,形成取入口 13a’’。
[0086]图16表不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油雾收集器。在图中,省略了排气单兀60(参照图3)的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0的内部中,设有作为清洗机构的清洗喷嘴80。该清洗喷嘴80是向旋风器收存室12喷射清洗液81而进行旋风器13的清扫的。关于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重复部分的说明省略。
[0087]清洗喷嘴80对应于旋风器13 (旋风器单元30)的列而设有多个,将从配管82供给的清洗液81向各列的旋风器13喷射。在没有运转装置的状态下喷射清洗液81的情况下,将旋风器13的外部清洗。
[0088]在将设在旋风器收存室12的侧部的液体的排出口 18a (参照图1)开放的情况下,在清洗液81到达的范围内进行清洗。在将排出口 18a密闭的情况下,将清洗液81向旋风器收存室12注入,如图17所示,将旋风器收存室12内用清洗液81充满。并且,如果清洗液81的液面到达旋风器13的取入口 13a (参照图4),则清洗液81在旋风器13的内部流下,到达至排放室51,从排出口 52排出。在将清洗液81积存到旋风器收存室12中的情况下,将清洗液81除从清洗喷嘴80供给以外还可以从液体的排出口 18b供给。
[0089]此外,在装置的运转中从清洗喷嘴80喷射清洗液81的情况下,喷射出的清洗液81与来自吸入口 11的气流一起被向旋风器13内取入,所以旋风器13的外部和内部被清洗。另外,清洗液81的喷射的操作既可以由手动进行,也可以通过自动控制进行。在后者的情况下,能够将日常的维护的工作量省去。
[0090]图18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图8等)中,将连通管24设在主体10的外部,而在图18中,连通管24设在主体10的内部。排放室51通过连通管24与旋风器出口室23连通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是相同的。这样,在将连通管24设在主体10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使油雾收集器100的外形尺寸变小。
[0091]在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连通管24控制液体56的液位,以使排出管134内的液体56达不到反转部132,但作为液位控制机构也可以使用连通管以外的机构。例如,也可以采用设置检测排出管134内的上限液位的传感器(图示省略)、在该传感器检测到上限液位的情况下将排放室51内的液体56排出那样的结构。
[0092]作为液位控制机构的再另一例,可以考虑图19所示那样的构造。在图19中,在排出管134的中途设有比排出管134大径的球体收存室134b。并且,在该球体收存室134b内,收存有能够浮在液体56上的球体70。球体70的直径比排出管134的内径大,比球体收存室134b的内径小。此外,球体70能够在球体收存室134b内上下运动。
[0093]在运转中,通过从排出管134的下端吸入的液体56的浮力,球体70接触在球体收存室134b的上部上,如图19那样将排出管134闭塞。因此,阻止液体56到达腔室部133或反转部132。如果从气流分离出的油雾被积存到排出管134的比球体收存室134b靠上的部分,则通过油雾的重量,使球体70从球体收存室134b的上部离开,将排出管134的闭塞解除。由此,从气流分离出的油雾在排出管134中流下,并向排放室51排出。此外,在清洗时,在清洗液被积存到排出管134的比球体收存室134b靠上的部分的情况下也同样,通过清洗液的重量,球体70从球体收存室134b的上部离开,排出管134的闭塞被解除。并且,清洗液在排出管134中流下而向排放室51排出。
[0094]在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旋风器13上设有I个或两个取入口 13a的例子,但取入口 13a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的风量而任意地选择。但是,如果取入口 13a的数量变多,则处理风量增大,但同时出口管141中的阻力也增加,必须提高风扇驱动用的马达输出,所以实际上优选的是在I?4个的范围中选择取入口 13a的数量。
[0095]此外,取入口 13a的形状也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可以采用将气流从切线方向吸入的切线流入型的取入口、或设有导引叶片的取入口等各种形状。
[0096]此外,在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多旋风器式收集器而举油雾收集器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油雾,能够广泛地应用到将粉尘等的污染粒子从气流中分离而捕集的装置中。
[0097]标号说明
[0098]10 主体
[0099]11 吸入口
[0100]12旋风器收存室
[0101]13旋风器
[0102]23旋风器出口室
[0103]24连通管(液位控制机构)[0104]30、31、32、33、34 旋风器单元
[0105]50回收托盘
[0106]51排放室
[0107]54 排出口
[0108]57 壁部
[0109]60排气单元
[0110]80清洗喷嘴
[0111]81清洗液
[0112]100油雾收集器(多旋风器式收集器)
[0113]131回旋部
[0114]132反转部
[0115]134排出管
[0116]134a 下部开口
[0117]L 液位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吸入口,将含有污染粒子的气流吸入; 旋风器收存室,导入被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气流; 多个旋风器,收存在上述旋风器收存室的内部,在使取入的气流成为朝下的回旋流而将污染粒子分离后,使上述回旋流反转为朝上的回旋流而作为清洁气流释放; 旋风器出口室,设在上述旋风器收存室的上方,从上述旋风器导入清洁气流; 排放室,设在上述旋风器收存室的下方,将由上述旋风器分离出的污染粒子回收; 上述旋风器分别具有上述朝下的回旋流行进的回旋部、使该回旋流反转为朝上的回旋流的反转部、和将从气流分离出的污染粒子向上述排放室引导的排出管; 上述排出管的下部开口被积存在上述排放室中的液体封闭; 设有控制上述液体的液位的液位控制机构,以使上述排出管内的液体达不到上述反转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位控制机构由将上述旋风器出口室与上述排放室连通的连通管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排放室中,设有将上述液体拦住直到该液体溢流的壁部、和将溢流过上述壁部的液体排出的排出口。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旋风器由各个旋风器的集合体即能够分割的旋风器单元构成; 上述旋风器单元在上述旋风器收存室中配置有规定数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风器单元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分割。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风器单元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分割。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 设有向上述旋风器收存室供给清洗液、进行上述旋风器的清扫的清洗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机构具备清洗喷嘴,从上述清洗喷嘴向上述旋风器收存室喷射清洗液,进行上述旋风器的清扫。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旋风器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机构向上述旋风器收存室注入清洗液,通过将上述旋风器收存室内用清洗液充满,进行上述旋风器的清扫。
【文档编号】B04C11/00GK103889584SQ201380001785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
【发明者】中村祐介 申请人:报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