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扫描分拣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086582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激光扫描分拣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拣机,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扫描分拣机。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分拣技术的高速发展,分拣对象已经变得日益丰富,涉及粮食、蔬菜、水果、烟草、电子器件、矿石等诸多领域,其中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愈加重视,因此对于食品分拣的要求已然越来越高。此时,传统的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分拣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精度要求。在此背景下,人们引入激光技术,使用半导体激光器,通过光路的设计和搭建,配合旋转棱镜,形成大视场的激光扫描体系。然而,此大视场扫描技术,有几个缺点
一、扫描平面时,不易得到相对一致的扫描信号,扫描线上中间信号强,两边信号弱,其中横轴为扫描位置,纵轴为探测的照度。这主要是由光入射角度、光程以及转镜通光口径不一致引起的。二、扫描平面时,扫描光斑的大小会随着扫描角度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当光斑聚焦在扫描线中心时,中心光斑为圆形,两端光斑为椭圆状,光斑宽度从扫描线两端向中心逐渐变窄。三、扫描平面时,虽然扫描角速度是勻速的,但是单位时间内扫描点的位移是变化的,在扫描线中心位移小,在扫描线两端位移大。针对以上三个缺点,有人提出了光学透镜组和活动挡板的设计
通过光学透镜组也即ftheta镜组,可以得到一致的扫描角度,部分解决第一个缺点,较好解决了第二和第三个缺点,但结构复杂,随着扫描角度的增大,透镜尺寸增大。高精度平凹、平凸透镜,每块加工尺寸若达到宽50cm,价格要近万元,而此大视场扫描系统至少需要3块大尺寸透镜组成ftheta透镜组。活动挡板的设计中,透光区域是可调的。如果减小中心透光区域,增大两端透光区域,可以很好地解决第一个缺点。这种结构相对简单,便于操作和实现。但该设计无法消除第二和第三个缺点的影响,并且降低了激光的有效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激光扫描分拣机效果好的,结构复杂且造价昂贵,结构简单的效果较差,且激光的有效利用率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扫描分拣机,包括入料槽、挡板、背景转鼓、光学扫描箱、出料槽以及喷阀;待分拣的物料流均速沿入料槽从后向前传送,并从入料槽的出料口抛出;挡板位于入料槽前端,其顶部与入料槽底面齐平;背景转鼓位于挡板前端的下方;出料槽位于背景转鼓的底部,包括并排设置的拒收槽和接收槽;光学扫描箱的输出端与外设的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其扫射位置位于物料流的后方,且该位置与位于物料流前方的背景转鼓位置对应;所述喷阀位于背景转鼓与出料槽之间,且其控制端连接外设的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背景转鼓的侧表面为内凹的弧面,光学扫描箱扫射在弧面上的入射光与弧面的弧度的切向位置垂直;前述挡板为弧面挡板,出料口亦为弧形;挡板、出料口以及背景转鼓三者的弧度相同。前述光学扫描箱采用现有产品,弧形的出料口可使物料流在下落时呈弧面下落,弧形的挡板在使物料流保持弧面的同时,可起到减缓物料流抛出时的水平速度的作用;物料流从挡板和出料口之间下落至光学扫描箱与背景转鼓之间,光学扫描箱对弧面的物料流形成扫描,反射出的扫描信号经原扫描光路回到光学扫描箱采样,中央控制系统将采样信号对比分析,同时控制喷阀的开闭,使物料流分别进入拒收槽或者接收槽。由于弧形挡板、弧形出料口以及弧形背景转鼓的弧度一致,且光学扫描箱扫射在弧面上的入射光与弧面的弧度的切向位置垂直,保证了扫射光的入射角度、扫射光到平面各点的光程都基本一致,且在同一扫描平面上,对每个的点的分析都几乎在统一的条件下,这样形成的对比分析更一致,更精确。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弧型出料口,弧形挡板,以及弧形转鼓的精度要求不高,加工难度低,价格仅比原直线型加工贵数百元,且扫描的信号强度一致,扫描效果好,激光利用率高,能够实现快速智能化、高精度、操作简单、易维护。


图1是现有的激光扫描分拣机扫描原理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激光扫描分拣机的扫描效果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扫描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扫描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现有的激光扫描分拣机所采用的背景转鼓4为圆柱型,而光学扫描箱2则包括分束镜2-1、由高速电机带动旋转的旋转棱镜2-2、至少一个的光探测器2-3、至少一个的激光器2-4、至少一个的聚焦透镜2-5、至少一个的棱镜2-6。使用时,激光器2-4发出的激光,经分束镜2-1透射至聚焦透镜2-5聚焦,旋转棱镜2-2,再经旋转棱镜2-2反射对物料进行扫描,扫描点反射的光信号沿原光路由旋转棱镜2-2反射至聚焦透镜2-5和分束镜2-1,经分束镜2-1反射至棱镜2_6,由光探测器2_3接收。利用分束镜2-1的特性,使扫描与反射信号采样共用同一光路。如图2所示,横轴为扫描位置,纵轴为探测的信号强度,现有的激光扫描分拣机的扫描效果由于光入射角度、光程以及转镜通光口径不一致,导致扫描信号难以保持一致,呈现扫描线上中间信号强,两边信号弱的现象。实验数据平面扫描光路,平面与转镜扫描器垂直距离为45cm,每扫描10度,采样当前点,由左向右扫描60度,记录7个点数据,为0. 25,0. 27,0. 31,0. 32,0. 31,0. 28,0. 26,单位 lux。如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入料槽1、挡板3、背景转鼓4、光学扫描箱2、出料槽以及喷阀6 ;待分拣的物料流5均速沿入料槽1从后向前传送,并从入料槽1的出料口 1-1抛出;挡板3位于入料槽1前端,其顶部与入料槽1底面齐平;背景转鼓4呈圆柱型,且位于挡板3前端的下方;出料槽位于背景转鼓4的底部,包括并排设置的拒收槽7和接收槽8 ;光学扫描箱2的输出端与外设的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其扫射位置位于物料流5的后方,且该位置与位于物料流5前方的背景转鼓4位置对应;所述喷阀6安装于出料槽顶部,其控制端连接外设的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背景转鼓4沿轴向的任何一个截面均为圆形,其侧表面为内凹的弧面,光学扫描箱2扫射在弧面上的入射光与弧面的弧度的切向位置垂直;前述挡板3为弧面挡板,出料口 1-1亦为弧形;挡板3、出料口 1-1以及背景转鼓4三者的弧度相同。工作时,需分拣的物料流5先由入料槽1内的传送带从后端向前端均勻送出,经挡板3时水平速度减缓,呈弧面下落,光学扫描箱2对物料流5上与背景转鼓4位置对应处的的弧面进行扫描,反射出的扫描信号经原扫描光路回到光学扫描箱2中采样,采样的信号输送入外设的控制系统,并在控制系统中将采样信号对比分析,控制系统同时控制位于背景转鼓4和出料槽之间的喷阀6的开闭,当扫描信号正常,即产品符合规定标准时,喷阀6处于关闭状态,产品进入接受槽8,当扫描信号异常,即产品为次品及异物时,喷阀6开启,通过喷射力将次品剔除进拒收槽7,从而完成物料的分拣过程。所述的喷阀6为现有产品,一般由压缩机、气动喷嘴阵列组成。如图4所示,本发明采用的背景转鼓4为弧面背景转鼓,其沿轴向的任何一个截面均为圆形,其侧表面为内凹的弧面,而光学扫描箱2则采用现有产品。激光器2-4和光探测器2-3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两套或两套以上,通过不同波长组合使用,达到最佳分拣效果。所述旋转棱镜2-2,其旋转驱动依赖于现有的高速电机,转速达到每分钟一万转以上,电机的转速控制信号来源于外设的控制系统,同时电机的光电编码器将旋转棱镜2-2的面位置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所述的光探测器2-3,由光电倍增管及其配套的低噪声放大器或者性能类似的器件组成,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电倍增管是一种现有的高感光度的微弱光信号探测器件,具有信号放大能力强、精度高、体积小等特点。每次采样的信号为一点的反射光强度。使用时,所述的激光器2-4在每一时刻只扫描一点,旋转棱镜2-2每转过一面,即形成一条扫描线。且选用光电倍增管做为光探测器2-3,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每次采样的信号为扫描线上某一点反射光强度,光探测器2-3需不停对扫描信号进行采样。如图5所示,横轴为扫描位置,纵轴为探测的信号强度,本发明由于光入射角度、光程均保持一致,导致扫描信号亦保持一致,扫描线上中间信号和两边信号的强弱也保持一致。实验数据弧面扫描光路,弧面与转镜扫描器垂直距离为45cm,每扫描10度,采样当前点,由左向右扫描60度,记录7个点数据,为0. 31,0. 32,0. 32,0. 32,0. 33,0. 33,0. 32,单位 lux。
权利要求
1. 一种激光扫描分拣机,包括入料槽、挡板、背景转鼓、光学扫描箱、出料槽以及喷阀;待分拣的物料流均速沿入料槽从后向前传送,并从入料槽的出料口抛出;挡板位于入料槽前端,其顶部与入料槽底面齐平;背景转鼓位于挡板前端的下方;出料槽位于背景转鼓的底部,包括并排设置的拒收槽和接收槽;光学扫描箱的输出端与外设的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其扫射位置位于物料流的后方,且该位置与位于物料流前方的背景转鼓位置对应;所述喷阀位于背景转鼓与出料槽之间,且其控制端连接外设的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其特征是背景转鼓的侧表面为内凹的弧面,光学扫描箱扫射在弧面上的入射光与弧面的弧度的切向位置垂直;前述挡板为弧面挡板,出料口亦为弧形;挡板、出料口以及背景转鼓三者的弧度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扫描分拣机,包括入料槽、挡板、背景转鼓、光学扫描箱、出料槽以及喷阀;背景转鼓的侧表面为内凹的弧面,光学扫描箱扫射在弧面上的入射光与弧面的弧度的切向位置垂直;前述挡板为弧面挡板,出料口亦为弧形;挡板、出料口以及背景转鼓三者的弧度相同。本发明结构简单,弧型出料口,弧形挡板,以及弧形转鼓的精度要求不高,加工难度低,价格仅比原直线型加工贵数百元,且扫描的信号强度一致,扫描效果好,激光利用率高,能够实现快速智能化、高精度、操作简单、易维护。
文档编号B07C5/00GK102553830SQ20111042334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叶莉华, 崔一平, 汪海洋, 王叶轩, 王文轩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