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垃圾抛选机破碎的螺旋滚刀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垃圾抛选机破碎的螺旋滚刀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有若干不断旋转的螺旋滚刀。该螺旋滚刀装置能有效实现建筑垃圾在经过有无磁性和轻重筛选后,对混合轻质物料或重质物料进行粗细筛选和回收。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建筑垃圾抛选机破碎的螺旋滚刀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垃圾抛选设备细分的弹跳刮刀装置,它是一种可以在区分建筑垃圾有无磁性和轻重后破碎筛选出细质物料的分选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建筑垃圾逐年递增,大众提倡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理念,建筑垃圾分选机行业迫切需要一种小型综合垃圾分选机,可以分布城市各点角落,进行垃圾的分选与回收,避免垃圾的填埋与焚烧的传统任务。
[0003]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混凝土、废砖瓦、墙灰、金属物和木材物等物料,现有建筑垃圾分选机大多针对物料的某种特性:有无磁性、粒径大小或物料密度等方法进行建筑垃圾分选,所采用的处理设备偏向大型复杂化且针对物料分离的特性单一,分选效果也是对特定处理过的物料进行分选,所采用的建筑垃圾分选机不能一次性分选到位,如徐州天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利文献申请公布号CN102861718A,是一种建筑垃圾比重分选装置,上述专利是利用抛重的方法进行对物料的轻重质之分,处理后的料无区分有无磁选且物料为粗质物料,无进行细料处理,最终的粗质物料需要区别出有无磁性材料与破碎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回收利用。它所采用料仓进料方式由于高达2m高度的限制,只能使用机具进料,在处理建筑垃圾的时候进料的效率慢,影响作业的时间。另外,它所采用的挡板驱动机构是由电动推杆和与推杆相连的摆杆构成,对于改变角度机构过于复杂,采用机构方式是一种直线运动到旋转运动的变化,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成本偏高、且改变角度精度不好把控。若采用旋转运动到旋转运动是一种更加便捷改变角度的方式,通过改变齿轮的齿数来调节小角度,且更加精确,成本更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垃圾抛选机破碎的螺旋滚刀装置,该螺旋滚刀装置使用方便,物料破碎效果明显,细料分选均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有若干不断旋转的螺旋滚刀。
[0006]进一步的,上述螺旋滚刀伸出机箱端固定连接有带导槽的滚筒,所述滚筒之间用传送带连接,所述边缘的滚筒固定连接有电机的输出轴。
[0007]进一步的,上述螺旋滚刀并排分布。
[000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混合轻质物料或重质物料落入时,螺旋滚刀在电机的驱动下开始转动,螺旋滚刀对物料进行破碎形成细质物料,能有效解决已分轻重和有无磁性的混合物料的粗细筛选。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螺旋滚刀;2-机箱;3-传送带;4-滚筒;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种用于建筑垃圾抛选机破碎的螺旋滚刀装置,包括机箱2,所述机箱2内设有若干不断旋转的螺旋滚刀I。
[0014]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螺旋滚刀I伸出机箱2端固定连接有带导槽的滚筒4,所述滚筒4之间用传送带3连接,所述边缘的滚筒固定连接有电机5的输出轴,启动电机5时带动边缘滚筒的转动,通过传送带3带动其余滚筒的转动,从而驱动螺旋滚刀I的旋转运动。
[0015]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螺旋滚刀I并排分布,方便对物料进行破碎细筛。
[0016]各螺旋滚刀I的中心连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与水平面形成5度夹角。
[0017]具体实施过程:当混合轻质物料或重质物料落入螺旋滚刀装置内时,伴随电机5的启动,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边缘滚筒转动,边缘滚筒通过传送带3带动所有滚筒转动,进而使螺旋滚刀I转动并对物料进行破碎,最终使细质物料落入机箱2底部并回收,粗质物料在螺旋滚刀I上方回收。
[0018]上述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建筑垃圾抛选机破碎的螺旋滚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有若干不断旋转的螺旋滚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垃圾抛选机破碎的螺旋滚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滚刀伸出机箱端固定连接有带导槽的滚筒,所述滚筒之间用传送带连接,位于边缘的滚筒固定连接有电机的输出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垃圾抛选机破碎的螺旋滚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滚刀并排分布。
【文档编号】B02C18/14GK205550462SQ201620264595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日
【发明人】林琪, 洪瑛杰, 张翔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