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864709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包括:吸收塔、第一气液分离器、富液泵、第一冷却器、换热器、第二冷却器、第二气液分离器、解吸塔、煮沸器、贫液泵以及循环泵。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收集在吸收塔的底部的富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二出口、循环泵入口、循环泵、循环泵出口、第一冷却器入口、第一冷却器以及吸收塔第二入口重新进入吸收塔中而循环利用;只有下层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三出口、富液泵、换热器以及解吸塔第一入口进入解吸塔中进行解吸,从而减小了解吸塔的规模,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且能够捕集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碳。
【专利说明】
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达到55%。现今二氧化碳捕纯化技术工艺仍以吸收塔和解吸塔为主体,使用醇胺溶液做吸收剂,经过化学吸收和解吸,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在解吸过程中主要能耗为解吸塔底的煮沸器,当解吸塔里的溶液量很大时,这时溶液中的含水量也很多,则水分气化所需要的能量也会提高,这将直接导致整个系统的耗能增加和二氧化碳捕集成本的提高。因此降低整个系统的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在原有的利用醇胺溶液捕集二氧化碳的系统中,我们一般都会把过量的醇胺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混合反应吸收之后的所有溶液都直接导入解吸塔中进行解吸。我们忽略了这其中含有没有进行反应的醇胺溶液和大量的水是不需要进行解吸的,这将导致我们的解吸塔必须做的很大,而且解吸过程所需要能量也将提升,因此整个吸收解吸的装置成本大大提尚O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能减小解吸塔的规模,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且能够捕集
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包括:吸收塔、第一气液分离器、富液栗、第一冷却器、换热器、第二冷却器、第二气液分离器、解吸塔、煮沸器、贫液栗以及循环栗。
[0006]吸收塔具有:吸收塔第一入口,连通于外部的二氧化碳原料气;吸收塔第一出口,设置于吸收塔的顶部;吸收塔第二入口,位于吸收塔的上部;吸收塔第二出口,设置于吸收塔的底部的上侧;吸收塔第三入口,位于吸收塔的上部;以及吸收塔第三出口,位于吸收塔的底部的下侧。
[0007]第一气液分离器具有: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连通于吸收塔第一出口;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 ;以及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连通于吸收塔第三入口。
[0008]富液栗具有:富液栗入口,连通吸收塔第三出口;以及富液栗出口。
[0009]第一冷却器具有:第一冷却器入口 ;第一冷却器出口,连通于吸收塔第二入口。
[0010]换热器具有:换热器第一入口,连通富液栗出口;换热器第一出口;换热器第二入口 ;以及换热器第二出口,连通于第一冷却器入口。
[0011 ] 第二冷却器具有:第二冷却器入口 ;以及第二冷却器出口。
[0012]第二气液分离器具有: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连通第二冷却器出口;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 ;以及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
[0013]解吸塔具有:解吸塔第一入口,位于解吸塔的上部,连通换热器第一出口;解吸塔第一出口,位于解吸塔的底部;解吸塔第二入口,位于解吸塔的上部,连通于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解吸塔第二出口,位于解吸塔的顶部,连通于第二冷却器入口 ;解吸塔第三入口,位于解吸塔的下部;以及解吸塔第三出口,位于解吸塔的下部。
[0014]煮沸器具有:煮沸器入口,连通于解吸塔第三出口 ;以及煮沸器出口,连通于解吸塔第三入口。
[0015]贫液栗具有:贫液栗入口,连通于解吸塔第一出口 ;以及贫液栗出口,连通于换热器第二入口。
[0016]循环栗具有:循环栗入口,连通于吸收塔第二出口 ;以及循环栗出口,连通于第一冷却器入口。
[0017]其中,外部的二氧化碳原料气经由吸收塔第一入口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塔内与经由吸收塔第二入口供入的从吸收塔的上部喷淋而下的吸收剂逆流接触,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变为富液,余下的原料气经由吸收塔第一出口、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中并进行气液分离。
[0018]在第一气液分离器中分离出的气体经由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排出,分离出的液体经由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吸收塔第三入口进入吸收塔中循环使用。
[0019]收集在吸收塔的底部的富液分层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下层为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二出口以及循环栗入口进入循环栗,然后在循环栗的作用下经由循环栗出口以及第一冷却器入口进入第一冷却器中;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三出口以及富液栗入口进入富液栗,然后在富液栗的作用下经由富液栗出口以及换热器第一入口进入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以吸热升温。
[0020]进行热交换后的富液经由换热器第一出口以及解吸塔第一入口进入解吸塔,再经由解吸塔第三出口、煮沸器入口进入煮沸器而被加热解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贫液,二氧化碳和贫液经由煮沸器出口和解吸塔第三入口再次进入解吸塔,二氧化碳向上运动经由解吸塔第二出口以及第二冷却器入口进入第二冷却器,在第二冷却器中冷却后经由第二冷却器出口、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中并进行气液分离,在第二气液分离器中分离出的气体经由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排出,分离出的液体经由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解吸塔第二入口重新进入解吸塔中循环使用。
[0021]解吸塔底部聚集的贫液经由解吸塔第一出口以及贫液栗入口进入贫液栗,然后在贫液栗的作用下经由贫液栗出口以及换热器第二入口进入换热器中与流经上述的换热器的富液进行热交换,以放热降温;进行热交换后的贫液经由换热器第二出口以及第一冷却器入口进入第一冷却器,并与进入第一冷却器的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一起作为吸收剂经由第一冷却器出口以及吸收塔第二入口重新进入吸收塔。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收集在吸收塔的底部的富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二出口、循环栗入口、循环栗、循环栗出口、第一冷却器入口、第一冷却器以及吸收塔第二入口重新进入吸收塔中而循环利用;只有下层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三出口、富液栗、换热器以及解吸塔第一入口进入解吸塔中进行解吸,从而减小了解吸塔的规模,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且能够捕集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碳。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6]11吸收塔
[0027]IlAl吸收塔第一入口
[0028]IlBl吸收塔第一出口
[0029]11A2吸收塔第二入口
[0030]11B2吸收塔第二出口
[0031]11A3吸收塔第三入口
[0032]11B3吸收塔第三出口
[0033]12第一气液分离器
[0034]12A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
[0035]12B1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
[0036]12B2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
[0037]13富液栗
[0038]13A富液栗入口
[0039]13B富液栗出口
[0040]14第一冷却器
[0041]14A第一冷却器入口
[0042]14B第一冷却器出口
[0043]15换热器
[0044]15A1换热器第一入口
[0045]15B1换热器第一出口
[0046]15A2换热器第二入口
[0047]15B2换热器第二出口
[0048]16第二冷却器
[0049]16A第二冷却器入口
[0050]16B第二冷却器出口[0051 ]17第二气液分离器
[0052]17A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
[0053]17B1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
[0054]17B2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
[0055]18解吸塔
[0056]18A1解吸塔第一入口
[0057]18B1解吸塔第一出口
[0058]18A2解吸塔第二入口
[0059]18B2解吸塔第二出口
[0060]18A3解吸塔第三入口[0061 ]18B3解吸塔第三出口
[0062]19煮沸器
[0063]19A煮沸器入口
[0064]19B煮沸器出口
[0065]20贫液栗
[0066]20A贫液栗入口
[0067]20B贫液栗出口
[0068]21循环栗
[0069]21A循环栗入口
[0070]21B循环栗出口
[0071]22液位显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72]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0073]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吸收塔11、第一气液分离器12、富液栗13、第一冷却器14、换热器15、第二冷却器16、第二气液分离器17、解吸塔18、煮沸器19、贫液栗20以及循环栗21。
[0074]吸收塔11具有:吸收塔第一入口i 1A1,连通于外部的二氧化碳原料气;吸收塔第一出口 IlBl,设置于吸收塔11的顶部;吸收塔第二入口 11A2,位于吸收塔11的上部;吸收塔第二出口 11B2,设置于吸收塔11的底部的上侧;吸收塔第三入口 11A3,位于吸收塔11的上部;以及吸收塔第三出口 11B3,位于吸收塔11的底部的下侧。
[0075]第一气液分离器12具有: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 12A,连通于吸收塔第一出口 IlBl;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 12B1;以及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 12B2,连通于吸收塔第三入□ 11A3。
[0076]富液栗13具有:富液栗入口13A,连通吸收塔第三出口 11B3;以及富液栗出口 13B。
[0077]第一冷却器14具有:第一冷却器入口 14A;第一冷却器出口 14B,连通于吸收塔第二入口 11A2。
[0078]换热器15具有:换热器第一入口 15A1,连通富液栗出口 13B;换热器第一出口 15B1;换热器第二入口 15A2;以及换热器第二出口 15B2,连通于第一冷却器入口 14A。
[0079]第二冷却器16具有:第二冷却器入口 16A;以及第二冷却器出口 16B。
[0080]第二气液分离器17具有: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 17A,连通第二冷却器出口 16B;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 17B1;以及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 17B2。
[0081]解吸塔18具有:解吸塔第一入口 18A1,位于解吸塔18的上部,连通换热器第一出口15B1;解吸塔第一出口 18B1,位于解吸塔18的底部;解吸塔第二入口 18A2,位于解吸塔18的上部,连通于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 17B2;解吸塔第二出口 18B2,位于解吸塔18的顶部,连通于第二冷却器入口 16A;解吸塔第三入口 18A3,位于解吸塔18的下部;以及解吸塔第三出口 18B3,位于解吸塔18的下部。
[0082]煮沸器19具有:煮沸器入口 19A,连通于解吸塔第三出口 18B3;以及煮沸器出口19B,连通于解吸塔第三入口 18A3。
[0083]贫液栗20具有:贫液栗入口 20A,连通于解吸塔第一出口 18B1;以及贫液栗出口20B,连通于换热器第二入口 15A2。
[0084]循环栗21具有:循环栗入口 21A,连通于吸收塔第二出口 11B2;以及循环栗出口21B,连通于第一冷却器入口 14A。
[0085]其中,外部的二氧化碳原料气经由吸收塔第一入口I IAl进入吸收塔11,在吸收塔11内与经由吸收塔第二入口 11A2供入的从吸收塔11的上部喷淋而下的吸收剂逆流接触,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变为富液,余下的原料气经由吸收塔第一出口11B1、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 12A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2中并进行气液分离。
[0086]在第一气液分离器2中分离出的气体经由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12B1排出,分离出的液体经由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 12B2、吸收塔第三入口 11A3进入吸收塔11中循环使用。
[0087]收集在吸收塔11的底部的富液分层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下层为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二出口 11B2以及循环栗入口 21A进入循环栗21,然后在循环栗21的作用下经由循环栗出口 21B以及第一冷却器入口14A进入第一冷却器14中;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三出口 11B3以及富液栗入口13A进入富液栗13,然后在富液栗13的作用下经由富液栗出口 13B以及换热器第一入口 15A1进入换热器15中进行热交换,以吸热升温。
[0088]进行热交换后的富液经由换热器第一出口 15B1以及解吸塔第一入口 18A1进入解吸塔18,再经由解吸塔第三出口 18B3、煮沸器入口 19A进入煮沸器19而被加热解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贫液,二氧化碳和贫液经由煮沸器出口 19B和解吸塔第三入口 18A3再次进入解吸塔18,二氧化碳向上运动经由解吸塔第二出口 18B2以及第二冷却器入口 16A进入第二冷却器16,在第二冷却器16中冷却后经由第二冷却器出口 16B、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 17A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17中并进行气液分离,在第二气液分离器17中分离出的气体经由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 17B1排出,分离出的液体经由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 17B2、解吸塔第二入口 18A2重新进入解吸塔18中循环使用。
[0089]解吸塔底部聚集的贫液经由解吸塔第一出口 18B1以及贫液栗入口 20A进入贫液栗20,然后在贫液栗20的作用下经由贫液栗出口 20B以及换热器第二入口 15A2进入换热器15中与流经上述的换热器15的富液进行热交换,以放热降温;进行热交换后的贫液经由换热器第二出口 15B2以及第一冷却器入口 14A进入第一冷却器14,并与进入第一冷却器14的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一起作为吸收剂经由第一冷却器出口 14B以及吸收塔第二入口 11A2重新进入吸收塔11。
[009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收集在吸收塔11的底部的富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二出口 11B2、循环栗入口 21A、循环栗21、循环栗出口 21B、第一冷却器入口 14A、第一冷却器14以及吸收塔第二入口 11A2重新进入吸收塔11中而循环利用;只有下层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三出口 11B3、富液栗13、换热器15以及解吸塔第一入口 18A1进入解吸塔18中进行解吸,从而减小了解吸塔的规模,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且能够捕集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碳。
[0091]在这里补充说明的是,双相吸收体系中的吸收剂为两相吸收剂,所谓两相吸收剂是指在吸收CO2后,吸收剂分为上下两层CO2负载量相差较大的液相,几乎所有的CO2集中在下层。具体地,收集在吸收塔11的底部的富液的上下两层为液-液两相,下层得到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上层得到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
[009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液位显示控制器22,通信连接于循环栗21和富液栗13,以通过对吸收塔11底部的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和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的两层之间的分层位置进行监控并控制循环栗21和富液栗13的通断。基于液位显示控制器22控制循环栗21和富液栗13进行的间断配合作业,从而可保证两相分层的液面尽量恒定。
[009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器14为水冷却器,但不仅限如此,还可采用其它类型的冷却器。
[009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冷却器16为水冷却器,但不仅限如此,还可采用其它类型的冷却器。
[0095]在一实施例中,吸收剂可为亲脂类胺溶液。亲脂类胺溶液具有低临界温度的特点,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后会形成有机层-水层两相溶液,即下层的有机层为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上层水层为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进一步地,吸收剂可为醇胺溶液,这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吸收剂的类型,但不仅限如此。在这里补充说明的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吸收剂为醇胺溶液,因此收集在吸收塔11的底部的分为上下两层的富液的上层为不带羟基的胺和含30%左右水的溶液(即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下层为醇胺和含70%左右水的溶液(即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
[0096]在一实施例中,煮沸器19可为管壳式换热器。
[0097]在一实施例中,外部的二氧化碳原料气经由吸收塔第一入口IlAl进入吸收塔11之前可经过风机(未示出)加压。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11),具有: 吸收塔第一入口( I IAl),连通于外部的二氧化碳原料气; 吸收塔第一出口( I IBl),设置于吸收塔(11)的顶部; 吸收塔第二入口( 11A2),位于吸收塔(11)的上部; 吸收塔第二出口( 11B2),设置于吸收塔(11)的底部的上侧; 吸收塔第三入口( 11A3),位于吸收塔(11)的上部;以及 吸收塔第三出口( 11B3),位于吸收塔(11)的底部的下侧; 第一气液分离器(12),具有: 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 12A),连通于吸收塔第一出口( I IBl); 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12B1);以及 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 12B2),连通于吸收塔第三入口( 11A3);富液栗(13),具有: 富液栗入口(13A),连通吸收塔第三出口(11B3);以及 富液栗出口(13B); 第一冷却器(14),具有: 第一冷却器入口(14A); 第一冷却器出口( 14B),连通于吸收塔第二入口( 11A2); 换热器(15),具有: 换热器第一入口( 15A1 ),连通富液栗出口( 13B); 换热器第一出口(15B1); 换热器第二入口(15A2);以及 换热器第二出口(15B2),连通于第一冷却器入口(14A); 第二冷却器(16),具有: 第二冷却器入口(16A);以及 第二冷却器出口(16B); 第二气液分离器(17),具有: 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 17A),连通第二冷却器出口( 16B); 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 17B1);以及 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17B2); 解吸塔(18),具有: 解吸塔第一入口(18A1),位于解吸塔(18)的上部,连通换热器第一出口(15B1); 解吸塔第一出口( 18B1),位于解吸塔(18)的底部; 解吸塔第二入口(18A2),位于解吸塔(18)的上部,连通于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17B2); 解吸塔第二出口(18B2),位于解吸塔(18)的顶部,连通于第二冷却器入口(16A); 解吸塔第三入口(18A3),位于解吸塔(18)的下部;以及 解吸塔第三出口( 18B3),位于解吸塔(18)的下部; 煮沸器(19),具有: 煮沸器入口(19A),连通于解吸塔第三出口(18B3);以及 煮沸器出口(19B),连通于解吸塔第三入口(18A3); 贫液栗(20),具有: 贫液栗入口(20A),连通于解吸塔第一出口(18B1);以及 贫液栗出口(20B),连通于换热器第二入口(15A2); 循环栗(21),具有: 循环栗入口(21A),连通于吸收塔第二出口(11B2);以及 循环栗出口(21B),连通于第一冷却器入口(14A); 其中, 外部的二氧化碳原料气经由吸收塔第一入口(IlAl)进入吸收塔(11),在吸收塔(11)内与经由吸收塔第二入口(11A2)供入的从吸收塔(11)的上部喷淋而下的吸收剂逆流接触,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变为富液,余下的原料气经由吸收塔第一出口(11B1)、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12A)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2)中并进行气液分离; 在第一气液分离器(2)中分离出的气体经由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12B1)排出,分离出的液体经由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 12B2)、吸收塔第三入口( 11 A3)进入吸收塔(11)中循环使用; 收集在吸收塔(11)的底部的富液分层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下层为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 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二出口(11B2)以及循环栗入口(21A)进入循环栗(21),然后在循环栗(21)的作用下经由循环栗出口(21B)以及第一冷却器入口(14A)进入第一冷却器(14)中; 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经由吸收塔第三出口( 11B3)以及富液栗入口(I 3A)进入富液栗(13),然后在富液栗(13)的作用下经由富液栗出口(13B)以及换热器第一入口(15A1)进入换热器(15)中进行热交换,以吸热升温; 进行热交换后的富液经由换热器第一出口(15B1)以及解吸塔第一入口(18A1)进入解吸塔(18),再经由解吸塔第三出口(I8B3)、煮沸器入口(I9A)进入煮沸器(19)而被加热解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贫液,二氧化碳和贫液经由煮沸器出口(19B)和解吸塔第三入口(18A3)再次进入解吸塔(18),二氧化碳向上运动经由解吸塔第二出口(18B2)以及第二冷却器入口(16A)进入第二冷却器(16),在第二冷却器(16)中冷却后经由第二冷却器出口(16B)、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 17A)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17)中并进行气液分离,在第二气液分离器(17)中分离出的气体经由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一出口( 17B1)排出,分离出的液体经由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出口(17B2)、解吸塔第二入口(18A2)重新进入解吸塔(18)中循环使用; 解吸塔底部聚集的贫液经由解吸塔第一出口(18B1)以及贫液栗入口(20A)进入贫液栗(20),然后在贫液栗(20)的作用下经由贫液栗出口(20B)以及换热器第二入口(15A2)进入换热器(15)中与流经上述的换热器(15)的富液进行热交换,以放热降温;进行热交换后的贫液经由换热器第二出口(15B2)以及第一冷却器入口(14A)进入第一冷却器(14),并与进入第一冷却器(14)的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一起作为吸收剂经由第一冷却器出口(14B)以及吸收塔第二入口( 11A2)重新进入吸收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还包括: 液位显示控制器(22),通信连接于循环栗(21)和富液栗(13),以通过对吸收塔(11)底部的不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和富含二氧化碳的富液的两层之间的分层位置进行监控并控制循环栗(21)和富液栗(13)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器(14)为水冷却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器(16)为水冷却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剂为亲脂类胺溶液。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剂为醇胺溶液。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煮沸器(19)为管壳式换热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相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外部的二氧化碳原料气经由吸收塔第一入口( 11 Al)进入吸收塔(11)之前经过风机加压。
【文档编号】B01D53/14GK205549971SQ20152104912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
【发明人】陆诗建, 李清方, 张建, 陆胤君, 张新军, 张启阳, 尚明华, 黄少伟, 张媛媛, 刘海丽, 文海力, 栗兆生
【申请人】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