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5741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各种工业锅炉、炉窑均通过以煤为主的燃料燃烧进行工作,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含有二氧化硫和烟尘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酸雨,雾霆天气等。随着国家以及民众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污染废气的排放标准及其执行的力度都越来越严格,在众多的湿法脱硫装置中,喷淋塔系统占有突出的地位,但是在脱硫塔工作结束之后,排出的尾气中还是含有大量的污染性气体,目前没有对脱硫塔尾气进行处理的装置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包括脱硫塔、废气进气管、出气管、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循环进气管、电磁阀、第一连接管道、干燥层、布袋除尘器、第二连接管道、活性炭颗粒层、明火炉、供氧装置、第三连接管道、氢氧化钠溶液池、搅拌装置、旋转电机和排气管,所述脱硫塔左侧底端设有废气进气管,脱硫塔顶端连接出气管,脱硫塔上侧内壁上设有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出气管左端连接循环进气管,循环进气管底端与废气进气管连接,所述出气管顶端连接第一连接管道,第一连接管道内部设有干燥层,第一连接管道右侧连接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与第二连接管道连接,第二连接管道内部设有活性炭颗粒层,第二连接管道尾端与明火炉连接,明火炉右侧外壁上设有供养装置,明火炉顶端连接第三连接管道,明火炉右侧设有氢氧化钠溶液池,第三连接管道尾端伸入氢氧化钠溶液池内部,氢氧化钠溶液池内部中心处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顶端连接驱动电机,氢氧化钠溶液池右端上侧设有排气管。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循环进气管为L形管。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干燥层内部填充有无水氯化钙干燥剂。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转轴和六个搅拌叶片。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脱硫塔对废气进行脱硫后,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进行检测,当浓度过高时,电磁阀打开且出气管上的电磁阀关闭,废气进入脱硫塔中进行脱硫,直至二氧化硫浓度达标,保证了脱硫的效果;经过脱硫塔脱硫后的工业尾气,先经过干燥层干燥脱水,后浸入旋风分离器中进行大颗粒粉尘和气体的分离,分离之后的废气被活性炭颗粒层进行吸附,去除尾气中的有毒污染气体,被吸附后的气体进入进入明火炉中进行燃烧,供养装置为明火炉供氧,保证了废气的完全充分燃烧,充分燃烧后的尾气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后排出,反应过程中,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装置旋转进行搅拌,使得反应更为充分、效率更高,经过上述一系列装置的工作,可对脱硫塔脱硫后产生的废气进行充分有效的吸收处理,保证了最后排出的气体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且工作效果好、效率高,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包括脱硫塔1、废气进气管2、出气管3、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4、循环进气管5、电磁阀6、第一连接管道
7、干燥层8、布袋除尘器9、第二连接管道10、活性炭颗粒层11、明火炉12、供氧装置13、第三连接管道14、氢氧化钠溶液池15、搅拌装置16、旋转电机17和排气管18,所述脱硫塔I左侧底端设有废气进气管2,脱硫塔I顶端连接出气管3,所述出气管3上设有电磁阀,脱硫塔I上侧内壁上设有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4,出气管3左端连接循环进气管5,所述循环进气管5为L形管,循环进气管5底端与废气进气管2连接,脱硫塔对废气进行脱硫后,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4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进行检测,当浓度过高时,电磁阀6打开且出气管3上的电磁阀关闭,废气进入脱硫塔I中进行脱硫,直至二氧化硫浓度达标,保证了脱硫的效果;所述出气管3顶端连接第一连接管道7,第一连接管道7内部设有干燥层8,所述干燥层8内部填充有无水氯化钙干燥剂,第一连接管道7右侧连接布袋除尘器9,布袋除尘器9的出气口与第二连接管道10连接,第二连接管道10内部设有活性炭颗粒层11,第二连接管道10尾端与明火炉12连接,明火炉12右侧外壁上设有供养装置13,明火炉12顶端连接第三连接管道14,明火炉12右侧设有氢氧化钠溶液池15,第三连接管道14尾端伸入氢氧化钠溶液池15内部,氢氧化钠溶液池15内部中心处设有搅拌装置16,所述搅拌装置16包括搅拌转轴和六个搅拌叶片,搅拌装置16顶端连接驱动电机17,氢氧化钠溶液池15右端上侧设有排气管18,经过脱硫塔脱硫后的工业尾气,先经过干燥层8干燥脱水,后浸入旋风分离器9中进行大颗粒粉尘和气体的分离,分离之后的废气被活性炭颗粒层11进行吸附,去除尾气中的有毒污染气体,被吸附后的气体进入进入明火炉12中进行燃烧,供养装置13为明火炉供氧,保证了废气的完全充分燃烧,充分燃烧后的尾气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后排出,反应过程中,驱动电机17带动搅拌装置16旋转进行搅拌,使得反应更为充分、效率更高,经过上述一系列装置的工作,可对脱硫塔脱硫后产生的废气进行充分有效的吸收处理,保证了最后排出的气体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且工作效果好、效率高,保护了环境。
[00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脱硫塔对废气进行脱硫后,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4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进行检测,当浓度过高时,电磁阀6打开且出气管3上的电磁阀关闭,废气进入脱硫塔I中进行脱硫,直至二氧化硫浓度达标,保证了脱硫的效果;经过脱硫塔脱硫后的工业尾气,先经过干燥层8干燥脱水,后浸入旋风分离器9中进行大颗粒粉尘和气体的分离,分离之后的废气被活性炭颗粒层11进行吸附,去除尾气中的有毒污染气体,被吸附后的气体进入进入明火炉12中进行燃烧,供养装置13为明火炉供氧,保证了废气的完全充分燃烧,充分燃烧后的尾气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后排出,反应过程中,驱动电机17带动搅拌装置16旋转进行搅拌,使得反应更为充分、效率更高,经过上述一系列装置的工作,可对脱硫塔脱硫后产生的废气进行充分有效的吸收处理,保证了最后排出的气体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且工作效果好、效率高,保护了环境。
[001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包括脱硫塔、废气进气管、出气管、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循环进气管、电磁阀、第一连接管道、干燥层、布袋除尘器、第二连接管道、活性炭颗粒层、明火炉、供氧装置、第三连接管道、氢氧化钠溶液池、搅拌装置、旋转电机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左侧底端设有废气进气管,脱硫塔顶端连接出气管,脱硫塔上侧内壁上设有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出气管左端连接循环进气管,循环进气管底端与废气进气管连接,所述出气管顶端连接第一连接管道,第一连接管道内部设有干燥层,第一连接管道右侧连接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与第二连接管道连接,第二连接管道内部设有活性炭颗粒层,第二连接管道尾端与明火炉连接,明火炉右侧外壁上设有供养装置,明火炉顶端连接第三连接管道,明火炉右侧设有氢氧化钠溶液池,第三连接管道尾端伸入氢氧化钠溶液池内部,氢氧化钠溶液池内部中心处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顶端连接驱动电机,氢氧化钠溶液池右端上侧设有排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进气管为L形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层内部填充有无水氯化钙干燥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转轴和六个搅拌叶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包括脱硫塔、布袋除尘器和明火炉,脱硫塔左侧底端设有废气进气管,脱硫塔上侧内壁上设有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出气管左端连接循环进气管,循环进气管底端与废气进气管连接,出气管顶端连接第一连接管道,第一连接管道内部设有干燥层,第一连接管道右侧连接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与第二连接管道连接,第二连接管道内部设有活性炭颗粒层,第二连接管道尾端与明火炉连接,本实用新型脱硫塔尾气处理净化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可对脱硫塔工作脱硫后的尾气进行有效的吸收处理,处理效果好、效率高,保证了最后排放的气体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了环境,能够满足大型工厂的生产需求。
【IPC分类】B01D53/75, B01D45/12, B01D53/26, B01D46/02, F23G7/06, B01D53/14, B01D53/50, B01D53/04
【公开号】CN204710080
【申请号】CN201520275164
【发明人】宁福新, 孙晓天, 丛元元, 朱蕾
【申请人】中起重工(大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